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预防策略

    作者:莫晨;陈韵岱;杨云生

    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能够进一步降低冠心病及支架置入后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但是,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也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本文就冠心病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必要性、需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人群、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现状及如何预防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进行系统叙述。

  • 华南地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泽锋;沙卫红;谭国瑜;王启仪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上消化道出血(UGIB)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8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因ACS而行PCI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年内的UGIB发生率和临床特点,采用1:3的比例进行性别、年龄匹配,筛选发生UGIB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9月至2014年8月共有9118例PCI术后的ACS患者纳入研究,期间有189例(2.07%,189/9118)发生UGIB.除外术后1年以上、合并消化道肿瘤、静脉曲张和胃镜阴性的UGIB,PCI术后1年内的UGIB发生率为0.61% (56/911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绝大多数患者(91.07%,51/56)表现为黑便或粪潜血阳性,其余为血便或呕血.胃镜下表现以溃疡相关性为主,占67.86%(38/56),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胃溃疡13例,复合溃疡1例,其余为胃糜烂、胃炎或十二指肠球炎.PCI术后发生UGIB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OR=25.57,95%CI2.88~ 227.16,P<0.01)和肾功能不全(OR =2.93,95%CI 1.34~6.44,P<0.01);保护因素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OR =0.44,95% CI 0.20 ~0.98,P<0.05).预防性使用PPI的患者新发ACS的发生率为1.44% (50/3464),未预防性使用PPI的患者发生率为1.34%(76/5654),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PCI术后为预防UGIB的发生而使用PPI并不增加ACS的发生率.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年内UGIB的发生率为0.6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PI使用有助于预防PCI术后发生UGIB,尤其对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 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对冠心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刘浙波;夏豪;王欣;童随阳;李磊

    目的 比较短期与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有关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手工检索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会议摘要及相关网站.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对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RCTs.Meta分析显示,短期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全因死亡率(0R=0.87,95%CI 0.65~1.17,P=0.36)、心肌梗死发生率(OR=1.04,95%CI 0.73~1.48,P=0.84)、支架内血栓发生率(OR=1.23,95%CI 0.70~2.17,P=0.47)、再血管化发生率(OR =0.94,95%CI 0.71~1.25,P=0.68)、心源性死亡(OR =0.96,95%CI 0.62~1.48,P=0.84)、脑卒中发生率(OR =0.66,95%CI 0.40~1.07,P=0.09)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大出血发生率(OR=0.48,95%CI 0.25~0.93,P=0.03)低于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结论 在冠心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中,短期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再血管化发生率、心源性死亡、脑卒中发生率相似,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更低的大出血发生率,初步显示了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性的优越.

  • 既往脑出血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作者:乔曼丽;毕齐

    目的 探讨既往脑出血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双抗)住院期间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行PCI术的患者19 233例.选取其中有脑出血病史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取同期住院年龄、性别、相关危险因素匹配的无脑出血病史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均在PCI术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至出院.统计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双抗安全性(包括院内脑出血和主要出血、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任何原因导致死亡)及有效性(包括患者住院情况及PCI术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两组男性比例、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冠心病病史、降压药物使用率、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降糖药物使用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院内脑出血及主要出血,均未出现院内新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观察组发生心源性死亡1例,对照组无死亡.两组住院时间、PCI术前双抗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抗凝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降糖药物、降压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数分布、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脑出血患者PCI术后双抗治疗住院期间并未增加脑出血及主要出血的风险,但住院期间死亡率有增加趋势;既往脑出血患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更高,住院时间延长,冠心病病情较重,植入多个支架及院内二次手术的比例较高,但PCI术前使用双抗的时间短,既往他汀类药物及院内抗凝药物使用率低,需在PCI过程中加以注意.

  •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胃肠道症状60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铭;蔡丽霞;周琪;修明文;金鹏;孙静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度诊治的60例心内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ne,ACS)住院患者,经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胃肠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内镜下治疗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口服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和单纯口服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探讨内镜下治疗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ACS住院患者经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胃肠道并发症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关于冠脉介入术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炳灿;陆燕华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后上消化道出血(UGIB)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因ACS而行PCI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年内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为UGIB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点,筛选发生UGIB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ACS患者PCI后双抗治疗1年内的UGIB发生率是5.2%;与对照组比较,UGIB组年龄大、女性、消化性溃疡史、肾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比例均明显升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女性、年龄、消化性溃疡史、肾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史是ACS患者PCI后口服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ACS患者PCI后服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应全面评估UGIB危险因素,高危患者应加强随访并采取避免出血的临床对策.

  • 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杨帆;李平;张文才;张真真;王丽;赵洛沙

    目的 探讨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短期(12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期(24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血脂复常率、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率、血小板聚集率,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两组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脂复常率为90.5%、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率为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69.0%(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率为19.0%,与对照组的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1.4%,与对照组的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及血小板聚集率,且长期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与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无显著差异,因此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郑若龙;陈新军;钱惠东;李伟章;蒋文龙;魏峰;徐卓文;张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对有消化道出血风险的高危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AMI患者179例,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依据有无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随机分为:安慰剂治疗组、加用泮托拉唑组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组,随访3组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事件,比较3组12个月冠状动脉血管内径丢失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3组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事件及冠脉管腔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消化道出血高危风险的AMI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加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无影响,两种质子泵抑制剂之间亦无差异.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瀛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 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Berghel评分及NIHSS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降低血清CRP水平及纤维蛋白原, 其疗效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

    作者:卫训;汪凤仪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将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该疗法的治疗对象主要是在过去12个月内曾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随着对该疗法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时间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