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完全性腭裂术后儿童嗓音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研究完全性腭裂术后儿童的嗓音特点,并探索主、客观各评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完全性术后腭裂儿童和34例正常儿童的自然/a/音进行电声门图分析,并比较两类儿童的差异;对腭裂儿童长音/a/进行GRBAS(嘶哑度、粗糙度、气息度、紧张度、无力度)听主观评估,并分析其主、客观各评估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完全性腭裂术后儿童的基频(F0)、谐噪比(HNR)分别小于普通儿童,其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微扰(jitter)和标准化噪声能量(NNE)均明显大于普通儿童,其鼻流量大于普通儿童.完全性术后腭裂儿童的主观评估中G、R评级主要为1级、2级,不足一半的腭裂儿童存在气息音、且评级主要为1级、2级.完全性术后腭裂儿童GRBAS评级中除G、R、B与F0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外,主、客观评估结果之间均为弱相关或极弱相关.结论 完全性腭裂术后儿童发声时声带振动较普通儿童更慢,声带振动的规律性更差;其嗓音的主观及客观评估结果均提示其存在轻、中度的嗓音音质异常,听感上存在嘶哑声、粗糙声及一定程度的气息声.嗓音的主、客观评估之间相关性低或极低.评价腭裂儿童的嗓音时,应该综合采用客观和主观的评估方法.
-
单侧瓣修复单侧完全性腭裂
腭裂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畸形,修复的方法基于von Langenback提出的术式,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专家们又提出了很多手术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以达到修复的目的.不论何种术式,都有创伤大、剥离范围广、手术时间长的特点,手术创伤又对颌骨的生长发育中心产生影响,术后瘢痕和肌张力的异常,可加重颅面形态的发育畸形.为了减少手术对颅面形态的影响,我们自1999年以来选择性地对34例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者,采用单侧瓣的方法进行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红唇缘瓣在先天性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中的应用
唇裂分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在完全性唇裂中有一部分病例合并完全性腭裂,而且牙槽突裂较宽,使鼻底封闭的手术难度增大.2003年2月至2006年6月,我们用红唇缘瓣修复鼻底39例,效果较好.
-
早期腭裂修复同时运用植骨技术一期修复牙槽嵴裂
传统的唇腭裂发病理论认为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的发育,而将牙槽嵴裂植骨修复确定在9~11岁.我们在免费救助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由于家庭贫困生长至成年仍没有做腭裂手术的大龄患者,在颅面发育的早期,虽然上颌骨发育没有受到手术等因素的影响,但成年后仍然有上颌骨发育不良、反颌畸形与严重的鼻畸形等,这使我们对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发育的理论产生疑问.近年来随着唇腭裂发病基因调控的理论的发展,一些学者对唇腭裂的修复手术做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尤其Carstens [1]2002年提出的源于颅面胚胎学理论及Moss 和Salentijn[2]的功能基质假说的功能基质整复理论,为牙槽嵴裂早期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应用髂骨松质骨行牙槽嵴裂植骨技术对12例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儿行腭裂修复同时修复牙槽嵴裂,通过1~2年随访,效果良好.
-
单侧完全性腭裂的单侧瓣整复术的探讨
腭裂的单侧瓣整复术是宋儒耀教授[1]1954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手术方法,适用于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早期修复,我们应用此方法修复裂隙较窄的单侧完全性腭裂27例,总结报道如下.
-
先天性左侧完全性唇腭裂伴内脏异位一例
内脏异位发生率较低,其中伴先天性唇腭裂畸形罕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个月.先天性唇腭裂,要求整复.入院检查:体温: 37 ℃,心率:130次/分,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压痛,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右侧胸骨上方第5肋间隙,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口腔颌面外科检查:左上唇红唇、白唇全层裂开至鼻底,裂隙宽达21 mm.左鼻翼、鼻尖塌陷,鼻小柱偏斜,左鼻孔大而扁平.左上牙槽突、硬腭、软腭全层裂开,口鼻腔贯通,软腭动度好,悬雍垂发育不对称.胸腹立位片:两肺纹理增多.心影外形稍增大,心尖位于右侧.膈面光滑,两肋膈角锐利.胃泡位于膈右下,肝脏位于膈左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①先天性完全性唇裂(左侧);②先天性完全性腭裂(左侧);③先天性完全性牙槽突裂(左侧);④心、肝、胆、胃内脏异位;⑤支气管炎.支气管炎经抗炎治疗后,在全麻下行唇裂整复术,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伤口Ⅰ期愈合.
-
完全性腭裂腭形态学定量统计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完全性腭裂患者不同年龄段腭裂腭形态学定量测量统计分析,为完全性腭裂取得佳的近期和远期效果而选择佳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对完全性腭裂上腭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发育趋势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82例完全性腭裂患者根据手术时年龄段分成7个组,分别于手术前测量腭健侧和裂侧的直线长度、曲线长度、硬腭长、软腭长、上颌结节至裂隙距离、软腭宽度、两侧上颌结节距离和上颌结节间裂隙宽度等指标,统计分析。结果≤12月组的上腭曲线长度健侧与裂侧的长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健侧长于裂侧。而在10~15周岁时,硬腭长度、上颌结节至裂隙缘长度在健侧与裂侧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上颌结节间距与上颌结节间裂隙的宽度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不同年龄段完全性腭裂患者,上腭健侧和裂侧组织发育不一致。为完全性腭裂手术术式以及序列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异卵双生子唇腭裂患病不一致1例
患者,男,5岁,因先天性左腭部裂开5年,左唇裂术后畸形3年入院.5年前,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左上唇裂开至鼻底,左腭部裂开至牙槽嵴.曾于1998年3月到某医院行"左完全唇裂整复术".因患儿语音不清,要求整复腭裂故于2001年3月9日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入院诊断:先天性左完全性腭裂、左唇裂术后畸形.
-
腭裂术后复裂原因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6例,女24例,其中双侧完全性腭裂17例,左侧完全性30例,右侧完全性13例,不完全性26例,软腭裂4例,修复年龄5-10岁63例,10岁以上27例.
-
颊肌黏膜瓣修复裂隙较宽的完全性腭裂
腭裂修复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关闭口鼻腔之间的裂隙,恢复腭部、鼻咽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正常吞咽并获得良好的语言功能.自1999年至2002年,我们应用颊肌黏膜瓣(单侧或双侧)修复裂隙较宽的完全性腭裂10例,现报道如下.
-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带蒂颊脂垫瓣在完全性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对上颌骨发育影响较小,且能有效降低腭瘘发生率的功能性腭裂修补术。方法自2013年起,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带蒂颊脂垫瓣修补38例腭裂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均无腭瘘发生。术后随访1~2年,患者语音清晰度满意。结论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带蒂颊脂垫瓣,可有效降低腭瘘的发生率,远期腭咽闭合良好,避免了裸露骨面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术。
-
一次功能性修复宽裂隙完全性腭裂的体会
宽裂隙完全性腭裂是指裂隙宽度超过腭部宽度1/3.人们通过对先天性腭裂解剖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术后语音测试技术的不断进展,笔者对宽裂隙完全性腭裂进行一次性修复3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t(11;22)携带者生育部分22三体一例
患儿女,3天.因先天性完全性腭裂到遗传室就诊.系第5胎,剖宫产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好,但哭声不清脆.母孕时年龄36岁,自述孕期无服药史,无X线接触及毒物接触史,曾有4次自然流产史.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取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镜下分析30个中期分裂相,患儿核型为47,XX,+del(22)(pter→q12∶)mat.母亲核型为46,XX,-22,+del(22)(pter→q12∶),t(11;22)(11pter→11q25∷22q12→22qter),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