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46例,随机分为康复1组16例、康复2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前后均完成常规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和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康复1组在家庭或社区作慢跑或者登楼等锻炼,以HR达到亚极量运动时的HR作为符合康复强度.康复2组采用功率白行车锻炼,以峰值功率的80%作为运动强度.各白完成12周,每周3次,每次30min的锻炼.对康复前后的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各康复组在康复后的FVC%pred、FEV1%pred和FEV1/FVC变化无显著性意义,IC%pred、VO2peak、VO2peak%pred和CAT评分等均较前有显著改善,康复1组的Wpeak和Wpeak%pred无显著提高,而康复2组则分别由59.5±15.5和54.8±10.2提高到74.5±17.5和61.5±1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康复1组观察到较康复2组少的不良反应.结论: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能改善COPD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呼吸困难症状.
-
功率自行车下肢亚极量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功率自行车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前后的呼吸生理改变。
方法:30例门诊COP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5例,康复前后均完成常规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CPET)、血气分析、呼吸困难Borg评分和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康复组采用功率自行车锻炼,以CPET峰值功率的80%作为运动强度,完成12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锻炼。对康复前后的效果作比较分析。 -
心肺运动试验与6 min上下楼梯试验评价心肺功能的比较
背景:心肺运动试验在评价人的心肺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昂贵的仪器和专业测试人员才能完成,且需要受试者达到极量强度,所以寻找一种亚极量水平,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容易推广使用的运动试验方法迫在眉睫。目的:通过比较心肺运动试验与6 min上下楼梯试验的大摄氧量,探讨2种不同试验方法评价心肺功能的一致性。方法:随机招募67名志愿者,按Bruce方案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每位受试者的大摄氧量,再进行6 min上下楼梯试验,测量每位受试者在上下楼梯过程中的大摄氧量,将心肺运动试验所测得的大摄氧量与6 min上下楼梯试验所测得的大摄氧量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6 min上下楼梯试验所测得的大摄氧量小于心肺运动试验所测得的大摄氧量(P <0.01);6 min上下楼梯试验的大摄氧量与心肺运动试验的大摄氧量呈正相关(r=0.911,P <0.01);2种测试方案下获得的大摄氧量具有高度相关关系且一致性较好。因此可以用6 min上下楼梯试验来推测大摄氧量,并且这可能成为一种评价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
-
运动指脉氧监测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管理价值探讨
目的:评价运动指脉氧(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监测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中的管理价值.方法:选取23例稳定期COPD患者,同时选取20例既往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在接受运动平板试验时监测指脉氧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COPD组运动指脉氧与肺功能、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改良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ores,mMRC)评分及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的相关性.结果:①COPD组亚极量运动过程中低指脉氧(SpO2M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OPD组SpOML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相关,与FEV1/FVC、每分钟大通气量(MVV)及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无明显相关性,与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无明显相关性;③COPD组运动过程中CAT评分与静息SpO2、SpO2ML及SpO2波动值(△SpO2)无相关性.mMRC评分与SpO2ML及ASpO2相关,与静息SpO2无相关性.结论:①COPD患者更易发生运动相关的低氧血症,且肺功能受损越重,运动中手指脉氧下降更显著.②COPD患者排除心血管疾病后,SpO2ML可作为COPD管理中一项有临床意义的监测指标,有望成为COPD筛查的一项检测指标.
-
74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心肺运动试验、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结果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6MSCDT)的测试结果.方法 74例健康青年志愿者,按Bruce方案进行CPET,1周后再进行6MSCDT,比较两试验所测得的气体代谢指标和运动强度指标.结果 受试者6MSCDT与CPET大摄氧量分别为(2.594±0.729)、(2.838±0.878)L/min,相对大摄氧量分别为(41.2±7.0)、(45.1±8.5)mL/(min·kg),呼吸商分别为1.10±0.10、1.15±0.11,两者大摄氧量、相对大摄氧量比较,P均<0.01,两者大摄氧量、相对大摄氧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4、0.716,P均<0.01).受试者6MSCDT、CPET大心率分别为(173±11)、(183±9)次/min,代谢当量分别为(11.8±2.0)、(12.9±2.4)METs,呼吸频率分别为(44.6±7.4)、(47.9±7.4)次/min,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 6MSCDT与CPET测得的大摄氧量呈正相关,6MSCDT的运动强度低于CPET的运动强度,处在亚极量运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