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磁共振及波谱研究
以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为基础的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用来在活体检测细胞水平代谢变化的非侵入性的、功能性成像检查法,也是目前测定活体内某一特定区域化学成分唯一的一种无损伤技术[1].
-
心脏磁共振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磁共振的化学位移现象对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以谱线的形式表示出MRI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ing,ROI)内物质生化代谢的变化,是一种无损伤性研究活体组织生化代谢的技术.1976年磁共振波谱技术首次应用于活体,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MRS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近10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MRS从动物实验阶段逐渐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使影像医学从形态显示向功能代谢检测的方向前进了一步.MRS可以广泛应用于脑、肌肉、肝脏和心脏等实质脏器,其中质子MRS(1H-MRS)在脑的临床应用比较成熟,心脏的MRS受技术因素的制约,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将主要阐述磷-31-MRS(31P-MRS)和1H-MRS在心脏的研究应用,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中药羊蹄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羊蹄(Rumex japonicu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羊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6-羟基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甲醚(4)、白藜芦醇(5).结论 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发展的一门系统科学,主要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的代谢本质.本文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如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质谱技术(MS)等,同时回顾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诊断、药物开发、毒理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及进展.着重综述了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磁共振多体素氢质子波谱对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
星形细胞瘤是脑内常见的肿瘤,其病理变化复杂、呈浸润性生长、恶性度高、易复发.术前准确分级、确定良恶性对临床诊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常规磁共振(MR)检查是形态学检查,对肿瘤组织学分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磁共振多体素氢质子波谱技术(1H-MRS),分别测定了54例脑星形细胞瘤的肿瘤强化区、坏死区、水肿区代谢物浓度,分析比较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代谢物的特点及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为术前进一步评价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影像学依据.
-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对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技术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确诊为乳腺病变的60例患者以及10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对象实施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技术检查。结果:病理检查显示乳腺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有27例。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技术显示有16例患者为Cho峰阳性,有27例患者为Cho峰阴性,有7例患者不确定。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技术的平均敏感性为56.5%,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75.1%,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4.2%。Kapa为(0.53±0.12)(P<0.05)。结论:磁共振氢质子波普技术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临床上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敏感度并不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
千年健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对广西产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Lour)Schott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运用多种柱层析分离手段进行了单体化合物的分离,通过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中包括石油醚部位的三个化合物,分别为:α羟基二十五碳酸(α-Hydroxypentacosanoic acid 1),棕榈酸(Palm itic acid 2)及十五碳酸(Pentadecanoic 3)和正丁醇部位的三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葡萄糖(G lncose 4),D-半乳糖醇(D-galacititol 5)及赤鲜醇(Erythritol 6).结论:此六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
精神疾病的磁共振氢谱研究进展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可定量检测活体组织能量代谢和生化改变,为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中以磁共振氢谱(1H-MRS)应用为广泛,研究也提供了不少与疾病相关的神经化学信息.本文介绍了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原理,着重就目前国内外利用该项技术对一些精神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探讨其今后的发展前景.
-
肝脏磁共振波谱成像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波谱(MRS)作为一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氢谱(1H)和磷谱(31P)的研究日趋增多,腹部磁共振波谱成像目前已成为磁共振波谱的又一研究热点.全文就磁共振波谱在肝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近况进行综述.
-
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患者左侧丘脑代谢变化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参与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以反复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特征,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其有效性已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同,但其治疗机制未明.磁共振波谱是目前唯一一种在活体内评估局部脑组织代谢的无创性检查技术.我们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偏头痛患者丘脑进行检测,发现左侧丘脑NAA/Cho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证实丘脑参与偏头痛痛觉传导过程[1].本研究旨在应用磁共振波谱,对偏头痛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左侧丘脑代谢水平进行检测,从而解释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
磁共振波谱与脑功能成像
随着磁共振波谱技术及功能性磁共振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发展,人们对脑,这个人体内复杂和重要的器官的认识,从单纯的影像学研究转而进入了分子水平和超细胞(行为)等各个不同层次上的深入探索.这些对于从本质上揭示脑的结构、功能及行为机制之间的关系无疑提供了巨大的研究前景.
-
脑肿瘤临床磁共振波谱局限性和离体波谱的研究进展
MRI空间定位技术与波谱技术相结合,可以得到特定区域内的磁共振波谱(MRS).与MRI相比,活体MRS以及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或化学位移成像(CSI)能够提供更多的生物化学信息.活体MRS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实时提供组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代谢物动态变化、空间分布和能量状态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反映活体组织的生物学信息.
-
磁共振波谱成像在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磁共振波谱成像是一种可以提供脑的代谢和生化信息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客观地反映脑内代谢物的变化,是常规MRI无法显示的,其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损伤,脑肿瘤,退行性变,变性疾病等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通过各种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分析病情发展,进而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评价治疗的效果,预测疾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本文综述近年磁共振波谱技术的进展,及其对于神经系统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分析总结各类型神经系统损伤在磁共振波谱成像上不同的表现特点,证实其对于神经系统损伤检查的有效性和特异性,进一步说明磁共振波谱成像对不同类型颅脑损伤程度判断、预后和转归预测,以及临床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脑干病变1例
脑干恶性度低的胶质瘤在普通核磁共振(MR)上有时与脑干炎表现相似,表现为长T1长T2,难以鉴别.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MRS)可通过测定脑中代谢物浓度的改变而鉴别之.N-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代表了神经元的密度,胆碱类化合物(Cho)代表了细胞增值情况.测得的数值反映了病灶里的神经元的数量和其它细胞的数量,对于鉴别脑干炎与低度恶性胶质瘤有明显的意义.本文报告1例MRS在脑干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
羊蹄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羊蹄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和柱色谱等手段对羊蹄根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羊蹄根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槲皮素、酸模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和1,6,7-三羟基-3-甲氧基蒽醌.其中,槲皮素和1,6,7-三羟基-3-甲氧基蒽醌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研究可为羊蹄根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磁共振波谱空间定位技术进展
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够进行活体内分析特定代谢产物的技术.常用于MRS分析的原子核,包括氢(1H)、磷(31P)、碳(13C)和氟(19F).从活体研究来说,涵盖了大脑、心脏、肝脏、肌肉等组织器官;从研究肿瘤病理生理而言,包括了肿瘤定性及分级、能量代谢、糖代谢、药物药代动力学过程(特别是含氟抗肿瘤药物).MRS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研究日趋广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影响MRS结果的因素较多,其中,MRS在数据采集、处理和结果分析方面的质量控制是关键,尤其对数据采集阶段的质控是确保MRS结果的可靠保障.为此,特就MRS采集的空间定位技术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
磁共振波谱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是发展趋向年轻化,是导致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每年死亡人数超过4万人次,18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1].据统计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上海、北京、天津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乳腺癌相对5年生存率接近70%.早期检出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期脑电活动与细胞代谢的研究
1目的运用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及头颅核磁共振、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间期患者脑细胞功能的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和分析TIA间期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及头颅核磁、质子磁共振波谱的改变,来评价脑细胞电活动及代谢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