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肩吊带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0%-70%[1],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及ADL能力,也是导致肩痛和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科于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应用充气式肩吊带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取得了良好效果.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肱盂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肩痛、肩关节活动疼痛受限、肩手综合征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
肌电触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栽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ren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SHS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们以肌电触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穴位注射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肩一手综合征(shoulder-b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综合征,是卒中后偏瘫侧上肢恢复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卒中后1-3个月内,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皮肤温度异常、出汗、及被动运动时疼痛加剧.病变后期,皮肤、肌肉萎缩,手指关节完全挛缩,患手畸形,运动功能丧失,完全废用[1].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对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提高牛存质量至关重要.国内外目前均无治疗本病的特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穴位注射与功能训练结合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疗效.
-
针刺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病后肩手综合征14例疗效观察
脑卒中发病后的一系列症状,已成为患者常见的继发性并发症,其发病率约占患者12.5%~70%[1],常出现在卒中后1~3 d之间.
-
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30例报告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AS)是指脑卒中后3个月内并发的、以肩部疼痛及同侧手痛和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12.5%~70.0%[1].其分为三期,早期: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痛,出现发红、皮温升高等血管运动性反应;X线可见手部、肩部骨骼有脱钙表现;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受限,被动屈曲可引起剧痛.中期:肩、手肿胀和自发疼痛消失,皮肤和手的肌肉有日益显著的萎缩,手指ROM日益受损.后期: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完全挛缩,X线上有广泛的骨腐蚀,已无可能恢复[2].现代熏蒸疗法又称中药汽雾透皮疗法,依据中医学经络腧穴原理结合中医"内病外治"原则,具有发汗解表、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等功效.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对3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早期住院患者在中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熏蒸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手法康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肩手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偏瘫后出现的以手肿、肩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并发症.多在中风后1~3个月内发生,易导致患肢永久性的手指关节畸形.我院采取一系列的手法康复,并结合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读经典,做临床"临床应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肩手综合征"的病名,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很早就有记载,如<灵枢.经脉>中描述"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颈、肩、臑、臂外后廉痛"及"臂厥"是类似本病表现的.中医认为:患者久卧,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枢机不利,"不通则痛";"血不利则为水",水性趋下,泛溢肌肤,故出现腕背及手指水肿.如<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
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s syndrome,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是中风偏瘫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表现为瘫痪侧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腕关节、手指疼痛及屈伸受限同时伴有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皮肤发红等.其发生率为12.5%~70.0%[1],妨碍了患者的整体康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国内外对于SHS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许多学者尝试以针刺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SHS,取得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
-
脑卒中后肩痛58例治疗体会
肩痛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伴有肩关节半脱位和(或)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发病后早期约有85%的患者有上肢运动障碍.由于肩痛的存在,对患者的情绪及心理有较严重的影响,患者常因疼痛而拒绝治疗,延迟了上肢功能的恢复.因此,肩痛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预后影响巨大.
-
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常见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病后1~3个月,发生率为(12%~25%) [1],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影响着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我科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48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属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的范畴,是脑卒中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在12.5%-74.1%[1].其多发于中风后3个月内,早期以患侧肩关节疼痛,手指、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被动活动后剧痛为特征,它是多种疼痛因子的叠加,包括关节滑膜、肌腱、肌肉软组织炎症、损伤和挛缩等[2].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按照肩手综合征的不同程度分为:轻度为手部水肿,被动活动易引起剧烈疼痛;中度为手的症状更明显,疼痛加重,出现自发痛;重度又称后遗症期,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疗的手活动能力永久丧失.
-
综合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们对3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脑出血22例,脑梗死38例,均为偏瘫伴有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4岁.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肩吊带联合冷热水交替浸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约12.5%~2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1~4个月中发生肩手综合征[1].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肩痛、手浮肿、腕部疼痛、皮温升高及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部分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后可自愈,但部分患者疼痛仍持续存在,且以夜间尤甚,以至于使患者拒绝肩部任何活动,结果导致肩部及手部肌肉发生萎缩,甚至挛缩,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