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强化肩部运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组因急性脑缺血或出血性脑损伤而致的疾病.脑血管病发病突然,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急性期表现出偏瘫侧肌无力(随意肌活动力量受损),缺乏运动控制,肌肉激活缓慢丧失灵活性,感觉障碍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主要阴性特征[1](痉挛、腱反射亢进等为阳性特征).恢复和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科室对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分组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早期强化肩部运动控制训练,来观察对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
-
骨盆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根据神经促进技术原理,强化骨盆控制能力可促进下肢的运动功能[1].而在实际康复临床工作中,康复工作者多只注重髋关节屈伸主动运动的诱发和控制训练,对骨盆控制训练常重视不够,影响了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和独立能力的提高.
-
综合康复评估及训练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控制训练中的应用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经过康复训练后,80%-90%的患者下肢可实现步行功能,但仍约有2/3的患者遗留有一侧上肢功能障碍,中度致残者约占10%以上[1],而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程度[2],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及实用能力是目前康复治疗中急需解决和很难解决的问题,由丽等[3]研究通过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及物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取得了一定的康复效果,但在临床作业治疗中方法较少且单一,缺少趣味性,本文旨在研究应用E-LINK综合评估和训练系统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声音、视觉、运动等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控制能力.
-
针刺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康复疗效观察
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其患病率的报道差异较大(16%-84%)[1],有超过70%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历过严重的肩痛[2].由于引起肩痛的原因较多,且其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和生存质量,因此寻求治疗肩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众多康复工作者努力的目标.本研究小组将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以“调神止痛”和“以痛为腧”的理论为依据进行取穴针刺,同时配合肩部控制训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多合并有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转移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造成极大影响,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步行能力是脑卒中患者及家属为关注的功能,强化躯干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下肢运动能力及ADL功能均有确切疗效[1-4],常规康复治疗强化躯干控制侧重于患侧肢体的主动参与,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自主运动不充分,部分患者合并有本体感觉障碍,患侧主动参与能力差,治疗效果不理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的扩散、阻力等技术对早期患侧肢体功能促进有显著疗效,对本体感觉障碍者效果明显.
-
应该重视脑卒中偏瘫运动训练技术的理论指导和研究
运动控制训练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重要内容,其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理论的一种方法.Brunnstrom、Rood、Bobath、Knott、Voss等现代康复医学的先驱们,从当时的科学知识和自己的观察,提出了他们的理论和治疗思想,形成了系列的易化技术(facilitation techniques,FT),弥补了传统运动疗法的不足,推动了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例如:令偏瘫患者用瘫痪侧的上肢取身体前方的杯子,如果让患者的颜面转向瘫痪侧,则容易伸展上肢而拿到杯子,反之则困难.这里实际是应用了神经生理学中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原理诱导了伸肌兴奋,克服屈肌的异常张力.可以认为目前许多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基本训练方法都是那个历史年代的方法延续和发展.
-
站立位重心侧前移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独立安全的步行意味着患者生活中减少依赖,增强患者生活工作的参与性和自信心.步行能力取决于患者躯干下肢是否具有良好的肌力、平衡协调和重心转移能力,当然也跟患者的本体感觉和认知功能有关系.平衡运动控制训练是治疗时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站立平衡训练和稳定极限的踝关节策略训练,其治疗技术多利用各种姿势平衡仪及其他的平衡装置,也包括视觉反馈的常规平衡训练[1-2].本研究中的重心侧前移控制训练是依据运动控制原理,通过任务和目标导向训练的思路,在治疗师语言指令和辅助体位控制参与下训练患者重心在向前方、侧方转移过程中的平衡控制能力,为临床上找到更适合提高患者实际步行能力的治疗策略和技术方法.
-
肩胛控制训练对预防和治疗偏瘫患者肩痛的作用
目的:探讨肩胛的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肩痛预防和治疗的意义。方法:按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将65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35例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强调肩胛骨的控制训练。训练时间为1-4个月(平均71天)。结果:训练组肩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1);训练组的肩痛改善率比对照组高(P<0.01);两组上肢功能Fugl-Meye得分均有提高,训练组比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结论:肩胛骨的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肩痛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及肩胛骨的控制训练.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2组患者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较训练前明显减轻,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疗效好.
-
产前心理干预及呼吸控制训练临床效果观察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怀孕34周以后的孕妇,对外界活动接触较少且无兴趣,而对自身的健康和身体功能较关心[1].本研究针对临床一些人为的难产因素,对孕35周的初产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及以吐气为中心的呼吸法练习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膝关节控制训练,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因膝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严重不平衡导致的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50例,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均进行“膝关节0°~15°的强化控制训练”,观察患者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进行美国加利福尼亚RLA步态观察分析表和Fugl - Meyer运动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组25人,有效20例,5例无效;对照组25人,有效14例,11例无效.结论: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
-
脑性瘫痪儿童踝关节的控制训练
我院康复科于2006年开展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治疗,在接治的脑瘫患儿中,几乎普遍存在踝关节活动姿势异常.踝关节伸肌(胫骨前肌)由于踝关节屈肌(小腿三头肌的腓肠肌、比目鱼肌)的痉挛收缩而弱化,患儿足背屈障碍,而产生跖屈,形成尖足;患儿受体重负荷,以足外侧负重,出现足内翻;以足内侧负重,出现足外翻.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踝关节的控制训练的方法.
-
运动轨迹控制训练对早期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重度减退的疗效观察
运动轨迹控制可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学习及肢体的局部反馈[1],同时抑制患者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力弱是指在特定测试环境下机体不能产生正常水平的肌力[2],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较普遍表现之一[3-4].肌力训练也逐渐获得关注,但大多集中在轻度偏瘫患者(肌力≥3级[3]),对重度偏瘫患者(肌力<3级[3])的肌力训练研究相对较少.
-
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步行功能的康复疗效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神经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偏瘫患者的治 疗.患者由于各种异常反射及异常运动模式,导致步态异常.影响步态的主要原因除了骨盆 的控制外,膝关节控制及分离运动的诱发亦极其重要.根据Bobath原理选择膝关节为关键点 进行膝关节控制的训练,抑制痉挛模式,建立正常的力线关系,以便正常运动模式的再教育 ,提高步行质量.
-
控制菌斑对防治龈炎的疗效观察
笔者对临床100例龈炎患者,在施行洁治术手,将其分为苗斑控制训练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各项指数及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提示:有效的机械性控制菌斑、细菌是防治龈炎、牙周炎的主要措施.现报道如下.
-
减重步态训练提高1例大面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分析
目前国内有关脑卒中偏瘫平衡训练以Bobath技术及Brunnstrom技术为主,包括站立平衡训练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1]。然而脑卒中偏瘫后身体摆动幅度大,使重心偏离支撑面,双下肢重心对称性受到破坏,患肢负重能力下降,这既增加健肢的负担又加大重心转移的难度,影响其平衡的维持和行走的质量[2]。减重步态训练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康复方法之一,它主要是用减重吊带将患者身体部分悬吊,使患者步行时下肢的负重减少,步行能力提高。患者平衡能力的提高是其步行能力改善的前提。笔者现报道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减重步态训练对提高其平衡功能的作用,为促进后期步行能力康复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