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期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冠心病患者胃肠黏膜损伤的内镜观察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长期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日益广泛,而目前广泛的小剂量使用能否引起胃肠黏膜损伤尚有争议,我们观察了部分冠心病患者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一年前后胃十二指肠黏膜情况,探讨阿斯匹林与胃肠黏膜损伤的关系.
-
胃舒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目的:观察胃舒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同时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选择FD患者87例,按性别、年龄分层后采用单育法随机分为二组:胃舒散组56例,服胃舒散3.0,每天3次.莫沙必利组3l例,服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疗程为6wk.采用症状积分及内镜下胃炎积分法,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胃炎变化.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Mot),促胃液素(Gas)和幽门螺杆菌(Hp).结果:胃舒散和莫沙必利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80.6%.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Mo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457±119ng.L-1vs410±106ng.L-1,469±130ng.L-1vs 378±119ng.L-1,P<0.01),Gas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胃舒散对Hp的根除率(18/3l,41.9%)显著高于莫沙必利(0/14,P<0.01).根据Hp情况分组,Hp根除组,Hp未根除组及Hp阴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8.9%,81.5%和83.3%,各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镜观察Hp根除组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Hp未根除组(14.8%,P<0.01)及Hp阴性组(47.2%,P<0.05).Hp阴性组内镜下总有效率(47.2%)亦显著高于Hp未根除组(14.8%,P<0.05).Hp阳性患者Gas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47±17ng.L-1vs36±13ng.L-1,P<0.05).Hp根除后Gas有所下降,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胃舒散是治疗FD的有效药物,副作用少,其机制与提高Mot水平有关.胃舒散还有胃黏膜保护及杀灭Hp的作用.Hp的根除明显使内镜下胃炎程度减轻,但近期并不增加其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
-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检查直肠损伤2例报告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 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是经阴道后穹隆穿刺入直肠子宫陷凹,以生理盐水作为盆腔膨胀介质,置入微型内镜观察盆腔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妇科内镜技术.THL主要用来检查不孕患者的输卵管、卵巢及盆腔情况,在液体的环境下,输卵管、卵巢保持自然位置,有利于观察其在生理状态下的情况.
-
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一例
患者女,29岁.因发现颈前肿块6月余,于2001年6月22日入院.体检:颈前区可触及2cm×3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左叶近峡部腺瘤伴液化,核素131碘甲状腺扫描呈冷结节.临床诊断为甲状腺左叶腺瘤.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呈仰卧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切开皮肤约15mm,经该切口钝性分离胸前皮下腔隙和颈阔肌下腔隙约16cm×10cm范围大小.放置Hasson套管(直径10mm)作为观察孔,注入CO2气体(压力设定为6mmHg)建立操作空腔,并插入内镜观察颈前区解剖结构.另外2只操作套管(直径分别为5mm和10mm)于双侧乳晕上缘切口置入胸前皮下空腔.经2只套管分别插入抓钳和超声止血刀(LCS, LaparoSonic Coagulating Shears, Ethicon),在内镜下用LCS切开颈前肌群显露甲状腺左叶肿瘤,见肿瘤位于左叶中部内侧,为囊实性肿块,约2cm×3cm大小.
-
传统腺样体切除术后腺样体残留情况调查
传统的腺样体手术为腺样体刮除术,为非直视下的手术,虽然多数患者手术后症状得到缓解,但临床上也常常看到手术后短时间内症状复发或者缓解不彻底的患儿,这类情况往往和腺样体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关.本院自2003年1月-2004年9月间对腺样体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以鼻内镜观察记录腺样体残留情况,对初次手术患者在进行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并止血后,立即进行鼻内镜检查,了解腺样体残留情况并进行鼻内镜下处理,报告如下.
-
老年常见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及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常见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及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行胃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胃息肉老年患者,对常见胃息肉进行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并且比较不同年龄患者的息肉病理类型;比较不同胃息肉的形态及病理类型。结果①60~69岁患者与70~80岁患者炎性增生性息肉比例、腺瘤性息肉比例、胃底腺息肉比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增生性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腺瘤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②炎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中以山田Ⅱ型为好发,山田Ⅰ型、山田Ⅲ型、山田Ⅳ型发病比例基本类似。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老年人群中胃息肉发病率较高,其中以炎性增生性息肉为多见。
-
利用圈套器切除肠道巨大绒毛状腺瘤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圈套器,是用尼龙杆将事先用可吸收线或者合成线打好的滑结收紧来结扎血管、息肉或其他管道结构的一种器械,可与软性内镜配合使用,在内镜观察下通电做胃肠腔道有蒂或无蒂息肉的摘除.为适应不同息肉形状的需要,有椭圆形、半月形和六角形等不同圈套形状.是一次性使用的一种新型医疗器械,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304不锈钢管、镀金纯钨丝套环和PTFE套管组合而成.圈套器受力拉伸后呈伸展的线条状,外力去除后自动恢复定形的形状.操作具有可逆性,使用方便,目前我科用的是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生产的,实用性价比很高.因此具有安全、方便、经济的优点.
-
88例胃黏膜内出血点的内镜观察及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胃黏膜内出血点的内镜观察结果及临床治疗.方法 对88例有胃黏膜内出血点的患者进行了胃镜观察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结果 治疗组失访10例,34例复查胃镜.有效29例(消失25例,减少4例),有效率85.3%;对照组失访9例,35例复查胃镜.有效10例(消失、减少各5例),有效率28.5%.两组比较,P<0.01.结论 胃黏膜内出血点大多为活动性炎症,且有激发溃疡病和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免加重.
-
应激所致胃粘膜损伤的调查研究
作战部队官兵因野外训练、实弹演习或抢险救灾所处生活环境突变,加之精神心理状态的异常改变,特别易引起胃粘膜损伤.我们于1998年9~10月对某高射炮兵的健康志愿受试者在实弹演习前、后1~3 d内进行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同时经内镜观察胃粘膜征像.
-
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后电子内镜下胃肠粘膜病变特点
[目的]利用电子内镜观察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后胃肠粘膜病变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确诊患者64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分别内镜检查,观察胃肠粘膜病变特点.[结果]治疗前胃肠粘膜均有广泛粘膜下出血斑点,重者糜烂、溃疡.粘膜病变检出率依次为十二指肠52(81.2%),胃48(75.0%),回肠末端34(53.1%),结肠32(50.0%).治疗2周后复查,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明显减轻,出血斑点消失,四周后观察有些溃疡并未完全愈合.结肠病变治疗2周粘膜病变明显减轻,4周后粘膜恢复正常.[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胃肠粘膜病变.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但激素影响溃疡愈合,因此在治疗同时应当加用抑酸药及粘膜保护剂,以促进溃疡愈合.
-
2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观察
1992午3月-1998年12月,我院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进行内镜观察、病理学检查及止血治疗,报告如下.
-
奥美拉唑治疗胃石症35例临床分析
本地区盛产山楂,胃石症发病率较高.以往对胃石的处理多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自1996年以来笔者用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35例,经内镜观察证实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118例内镜诊断食管贲门炎与病理活检结果的对比分析
对我院1993~1997年间的118例均无食管癌和贲门癌自觉临床症状的患者,对其粘膜改变进行内镜观察和病理学检查,对食管贲门癌早期病变的镜下形态和病检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
硝苯啶抑制胃蠕动100例内镜观察
硝苯啶系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之一,此药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且有解痉效能,近年来用于治疗胃肠道痉挛性疼痛收到满意效果[1].我们通过内镜观察初步证实了硝苯啶对胃蠕动及胃收缩力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
脂肪垫修补鼓膜穿孔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为提高脂肪垫移植修补外伤或中耳炎所致鼓膜穿孔的手术成功率,在耳内镜下应用自体脂肪垫移植治疗83例(88耳)鼓膜穿孔,83例(88耳)病人术后半年经耳内镜观察,效果满意,无复发.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将近全球的一半。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隐蔽,普通内镜检查的漏诊率较高,当出现症状或普通内镜观察到食管癌变时,病灶基本已到中晚期[1]。提高早期癌变和癌前病变检出率,及早诊治,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卢戈碘液对食管可疑病变喷洒染色,并进行活检,病变检出率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
318例大肠黑变病蒙医临床及内镜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MC)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 ~ 2018年我院结肠镜下检出318例MC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MC检出率为4.03%,主要和长期便秘或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病变累及部位常呈连续性且范围较广,可累及某一肠段甚至全段大肠黏膜;MC和大肠息肉关系密切,MC患者中大肠息肉发病率明显高于非MC者;女性且年龄大于60岁患者MC发病率明显增高,汉族MC发病率较本地区蒙族患者高.结论:MC的诊断及随访主要手段为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其病因主要与长期便秘或者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密切关系,病变部位累及广泛,结肠息肉与MC呈正相关,有明显性别、年龄、民族特征.
-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5例早期误诊原因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是消化系统一种少见疾病,病因不明,多数报道与过敏有关.由于临床表现和内镜观察缺乏特异性,故在发病早期往往不能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
-
食道癌色素诊断法新进展
色素内镜检查法,是将各种色素撒布或喷于消化道粘膜上,通过内镜观察、诊断的方法.日常施行的是:利用留在粘膜陷凹面上的色素查明胃区形态不规则和微妙的凹凸的靛卡红检查法、肠上皮化生粘膜上被特异性吸收染色的美蓝检查法、对胃酸分泌起反应的刚果红检查法以及近为诊断幽门螺杆菌用的是酚红检查法等.
-
放大内镜观察胃良恶性溃疡微血管及胃小凹形态改变77例
我们采用高分辨率内镜观察胃良恶性溃疡微血管及胃小凹改变,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期能提高恶性溃疡的检出率.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明确有胃溃疡病变的患者共77例,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0~73岁,平均49.5岁,病理检查证实胃良性溃疡59例,恶性溃疡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