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葡萄糖浓度全合一营养液体外稳定性评估

    作者:陆丽娜;汤庆娅;刘晓曼;黄可人;王位苹;王莹;吴江;蔡威

    目的 评估不同时间点添加不同葡萄糖浓度全合一营养液的稳定性,为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根据临床应用情况,设计5组不同配方静脉营养液,其中葡萄糖终浓度分别为5%、10%、15%、20%和25%,其他营养素浓度每组相同.配制后的营养液于室温下(25±2)℃储存,分别在0、12、24、48、72 h时观察营养液外观变化,应用扫描电镜测量脂肪颗粒大小,并行营养液渗透浓度和pH值测定.结果 (1)肉眼观察各组营养液配制后0、12、24、48、72 h无颜色变化,未观察到沉淀、分层现象.(2)每组全合一营养液在不同时间点脂肪颗粒平均粒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内=1.255,P=0.324; F组间 =0.025,P=0.998; F交互=1.005,P=0.489).72 h内,各组脂肪颗粒平均直径均<0.5 μm,各组均未见到直径>5.0 μm的脂肪颗粒.(3) 72 h内,所有营养液pH值波动于6.08 ±0.00~6.37±0.01之间.不同时间点5组营养液间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3 452.846,P=0.000; F组间=4 655.250,P=0.000; F交互=1.952,P=0.079).(4) 72 h内,所有营养液平均渗透浓度波动于(609.3±2.3)~(1 625.2±3.5) mOsm/L之间.不同时间点5组营养液间平均渗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76 195.911,P=0.000; F组间=14.732,P=0.006; F交互 =1.203,P=0.343).结论 全合一营养液中葡萄糖终浓度为5% ~ 15%时,脂肪颗粒、pH值和渗透压均在安全范围内.

  • 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作者:李光新;张曙光;于振海;阮长乐;田虎;李兆亭

    目的总结外科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经验.方法本组病例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26例,全部通过鼻肠管滴入安素或爱伦多溶液;通过中心静脉肠外营养(CV-TPN)50例,周围静脉肠外营养(PV-TPN)52例,均应用3升营养袋匀速滴人全合一营养液(TNA).结果26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应用肠内营养,无一例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应用TPN组有3例死亡,死亡原因与TPN无直接关系.病人恢复快,平均住院天数缩短.结论由于外科危重病人存在独特的代谢特点,大部分病人存在营养不良,故营养支持对外科危重病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因此对外科危重病人应该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

  • 脂肪乳剂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黎卫明;何瑾;廖颂明

    目的对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及中伥链脂肪乳注射液,分别配制成各种全合一(All-in-One)营养混合液,进行脂肪乳剂乳粒稳定性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国产脂肪乳注射液、中伥链脂肪乳注射液,分别与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配制成(All-in-One).存放25℃1天,置4℃保存8天后25℃静置1天分别取样.同时用上市的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与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做平衡对照.用光散射分光光度计、库尔特微粒测定仪测定微粒的大小及其分布,较大粒子占理论总油量的质量百分比.并且测定样品的pH、渗透压等.结果在观察期内上市脂肪乳注射液和中伥链脂肪乳注射液其乳粒分布、乳粒大小、pH值和渗透压均无差别.

  •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全合一营养液的稳定性

    作者:张健民;蒋朱明;王秀荣

  • 30%英脱利匹特配制全合一营养液的稳定性和疗效

    作者:陆维祺;黄德骧

    高浓度脂肪乳剂30%英脱利匹特,不仅为肠外营养提供与血浆等渗和更浓缩的能源,而且,因磷脂与甘油三酯的比值(PL/TG)低于其他脂肪乳剂,故更有利于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现用低磷脂脂肪乳剂配成全合一营养液(All-in-one,或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观察其稳定性、疗效和不良反应.

  • 全合一营养液经外周静脉输注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王力

    建立一条行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临床开展肠外营养的首要条件.常用的有中心静脉插管,但因穿刺技术和置管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因价格昂贵影响推广使用.近2年来,对50例普外科危重患者和大手术后患者通过外周静脉进行肠外营养,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 全合一肠外营养液的配置

    作者:吴国豪

    肠外营养支持是临床医学实践和医学观念不断进步的结果,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挽救了大量肠功能衰竭及危重患者的生命.肠外营养由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水、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基本营养素组成,以提供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改善其营养状况.临床上,在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时,为使输入的营养物质在体内获得更好的代谢、利用,宜将各种营养剂混合后输注,尤其是氨基酸应和能源物质同时输入体内,以利于前者合成蛋白质.为此,近年来在临床上配制和使用肠外营养液时多主张采用全合一营养液混合方法(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即将患者全日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注入3 L塑料袋中混合后再作静脉输注.

  • 含丙氨酰谷氨酰胺全合一营养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作者:施海斌;张军东;廉云飞;陈秋芬;孙宁云

    目的:评价含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全合一营养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含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全合一营养液置室温(约25℃)下,24 h内取样检查性状、pH值、渗透压、丙氨酰谷氨酰胺含量、脂肪乳粒径分布及细菌内毒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含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全合一营养液,24 h内脂肪乳粒径略有增大,其他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含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全合一营养液配伍后在24 h内稳定。

  • "全合一"营养液发展及计算机化应用

    作者:李杨

    "全合一"营养液自提出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技术水平不足及人工操作误差等原因,"全合一"营养液面临着稳定性与污染等方面问题,使其临床应用面临着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计算机应用于"全合一"营养液配制、使用过程中可大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避免了人为失误导致的不良结果,为"全合一"营养液在临床上准确配制和安全使用提供帮助.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肠外营养制剂使用的合理性分析

    作者:吴勤研;岳慧杰;吴锐;宋小骏;倪江洪

    目的:临床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支持仍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文中通过分析PN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权随机法抽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每个月所有病区5%的住院患者信息,使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支持,并对PN支持的科室分布、PN具体构成及全合一营养非蛋白热卡与氮比值分布区间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有393例患者接受PN支持,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评分<3分的患者有217例,而≥3分的患者有176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18个科室使用PN,普通外科使用“全合一”营养支持方式高。133例使用全合一营养支持的患者中有37例患者(27.82%)使用天数<7 d。全合一营养的非蛋白热卡与氮比值为100∶1~150∶1的仅占28.57%。结论 PN已在临床科室广泛使用,但处方的合理性仍有待加强。药师应从药学角度协助医生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

  • 门冬氨酸钾镁对全合一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郭翠翠;陈亚军;肖慧娟;韩明明;朱立勤;李涛

    目的:研究全合一营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门冬氨酸钾镁后的稳定性。方法将全合一营养液随机分为5组,A组为不含强化电解质的基本处方,B组加入强化电解质,C、D、E组分别在B组基础上加入5、10、15 mL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室温保存,分别于0、4、8、12、16、20、24 h观察全合一营养液中脂肪乳的乳粒大小及 pH值、渗透压、浊度。结果 B、C、D、E组pH值和渗透压均高于A组(P均<0.05),但C、D、E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4 h时,各组均出现直径>5μm乳滴,但未见直径>10μm乳滴。加入不同剂量门冬氨酸钾镁和其他电解质后,稳定常数有增加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全过程中,显微镜下均未见乳滴破裂现象。结论加入不同量门冬氨酸钾镁和其他电解质,可影响营养液中脂肪乳剂的稳定性,且随加入量和时间的延长,脂肪乳剂呈现不稳定趋势。

  • 18-氨基酸注射液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黎卫明;李帼蓉;廖颂明

    目的:研究国产18-氨基酸注射液(12%)在国产注射剂组成的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18-氨基酸注射液(12%)与脂肪乳剂、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等营养注射剂混合在单一容器--3 L输液袋中,在室温25 ℃放置1 d,移至4 ℃保存8 d后再于25 ℃放置1 d,在此期间分别在0、1、10 d抽样.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以第0 d分别与第1 d、第10 d比较,观察各种氨基酸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观察期内该研究的18-氨基酸注射液在全合一营养液中是稳定的.

  • 不同浓度脂肪乳注射液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安龙;王汝涛;赵雯;胡惠静;陈涛

    目的 研究10%,20%,30%脂肪乳注射液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脂肪乳注射液按照相同的处方配制成全舍一营养液,在25℃静置0,2,6,12,24,36,48 h后取样,用激光动态光散射仪检测营养液中乳粒直径和油相表面与水相存在的电位差(ξ)的大小,同时向营养液中添加脂溶性染料苏丹红,定时观察是否发生破乳现象.结果 48 h后,3组全合一营养液均发生破乳,脂肪乳注射液乳粒大小、Zeta电位也均在安全、稳定范围内,统计学分析显示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结论 观察期内10%,20%.30%脂肪乳制剂在全合一营养液中均稳定.

  • 肠外营养液营养素选择及配比模式探讨

    作者:张士红

    目的:针对需肠外营养支持的不同应激状况的患者,探讨如何确定相应合适的营养组分和佳组分配比模式.方法:结合配制经验和临床交流,具体分析肠外营养液中三大主要营养素--氨基酸、脂肪和葡萄糖的需要量及搭配利弊,从生化角度探讨不同制剂品种的选择和营养素之间的合理配比.结果:"全合一"为规范化的肠外营养液形式;根据患者特点选择营养素是个体化营养支持安全有效的必要前提;结合非蛋白能源物质热量和蛋白质含氮量计算热氮比,200:1以内的热氮比可满足高、中、轻度分解代谢患者的不同营养需求.结论:合理选择营养素,科学配比营养组分,可避免过度供给,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成功实施肠外营养、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 全合一营养液中脂肪乳稳定性研究

    作者:贺冰;卢冬梅;郭伟;马俊鹏

    目的 研究不同生产厂家的中/长链脂肪乳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将不同厂家的脂肪乳按照相同的处方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液,分别在4℃,25℃和40℃静置0,1,2和3天后取样,观察外观性状,并测定pH值、渗透压、较大乳粒个数,考察营养液的稳定性.结果 观察期内研究组和对照组在4℃,25℃和40℃条件下pH值、渗透压均在临床使用范围内,而粒径4.8~9.6μm的乳粒个数有所不同.结论 经对临床应用有较大影响的大粒径脂肪颗粒于25℃、放置1天的条件下考察,表明2个厂家生产的脂肪乳注射液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稳定性元显著性差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