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戊二酸血症Ⅰ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随访

    作者:刘琦;夏蝉;陈伟;叶万定;陈益平

    目的 探讨戊二酸血症Ⅰ型(GA-1)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随访.方法 对我院2010至2016年收治及随访的4例GA-1患儿给予特殊奶粉、左旋肉碱及维生素B2治疗.随访4~5年定期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血串联质谱、生长发育指标监测、智力发育测试及基因检测.结果 4例患儿分别在生后2、13、4、7个月确诊GA-1,3例确诊前出现惊厥,治疗后均无惊厥再发.4例在T2加权成像均出现额颞叶萎缩、额颞部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弥散加权成像见双侧苍白球呈对称性高信号影.经随访可见磁共振成像表现逐渐好转,双侧额颞顶部脑外间隙明显较前缩小.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定期通过滤干纸片血串联质谱法对戊二酰肉碱(CSDC)及C5DC/辛酰肉碱(C8)进行监测,4例患儿C5DC、C5DC/C8检测均高于正常值范围,其中病例3偏离严重.4例患儿随访体质量在-2 SD~0,身高在-1 SD~0.智力发育测试中病例1、4为智力轻度异常,病例2、3为极重度智力残疾.基因检测证实4例患儿存在基因突变,其中病例1、3、4为IVS10-2A>C纯合突变,病例2为[IVS10-2A>C] +[c.245G>c (p.Arg82Pro)]杂合突变.2例女患儿正常入幼儿园,2例男患儿运动发育落后、痉挛性瘫痪不能独力行走.结论 GA-1患者的临床型与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筛查是早期发现患者的关键.

  • 戊二酸血症Ⅰ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新;毛智;虎磐;周飞虎

    目的 探讨戊二酸血症(glutaric academia,GA)Ⅰ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一例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本例为7个月大男患儿,因发现听力差6个月就诊.耳鼻喉科完善相关检查后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出现苏醒延迟、高热、二氧化碳潴留、肝肾功能损伤等症状.完善相关会诊后经血尿代谢病筛查及基因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为戊二酸血症Ⅰ型,后转儿童医院系统治疗.结论 对于小儿患者出现的难以用常见病解释症状,应考虑到遗传相关疾病可能性,及时行相关代谢病筛查及基因检测,可尽早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 戊二酸尿症I型患者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点

    作者:姚生;刘建国;于健;王巍;戚晓昆

    目的 探讨戊二酸尿症Ⅰ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作者医院1例经脑活检及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确诊的戊二酸尿症Ⅰ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7例戊二酸尿症Ⅰ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与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8例患者均经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确诊,于出生后1~8个月发病,主要表现为智力发育减退和运动障碍;影像学显示双侧白质和基底节区病变为主;其中1例患者行脑活检检查显示,病变白质出现明显的海绵状变性,未见脱髓鞘改变.结论 戊二酸尿症Ⅰ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减退和运动障碍;影像学显示主要为基底节区、中央区白质受累,外侧裂、池明显扩大;脑病理检查表现为海绵状变性.

  • 戊二酸血症Ⅰ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郑启华

    为探讨戊二酸血症Ⅰ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GA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该例患儿以精神运动发育迟滞、锥体外系症状、头大畸形为突出表现.采用串联质谱法查血氨基酸检测结果提示戊二酸肉碱显著增高,伴游离肉碱减低,提示GA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查尿有机酸检测结果提示戊二酸显著增高.治疗上予补充维生素B2、左旋肉碱、巴氯芬缓解肌张力、限制蛋白饮食(限制赖氨酸、色氨酸摄入)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某些临床表现,如精神运动发育迟滞、锥体外系症状、头大畸形等,对GA1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有指导价值.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和串联质谱分析技术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有助于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期明确诊断.急性期的治疗以对症支持及促进毒性代谢产物的排出为主,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限制蛋白饮食.

  • 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62例临床表现及质谱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鄂慧姝;韩连书;叶军;邱文娟;张惠文;梁黎黎;季文君;徐烽;陈婷;顾学范

    目的 对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Ⅰ,GA-Ⅰ)患儿临床表现及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质谱检测技术对GA-Ⅰ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6年4月确诊的62例患儿临床资料,另设62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串联质谱检测血游离肉碱(C0)、戊二酰肉碱(C5DC)、辛酰肉碱(C8)水平及C5DC/C8值,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戊二酸、甲羟戊酸内酯水平.46例患儿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确诊GA-Ⅰ患儿62例,其中男童36例,女童26例,首诊年龄中位数1.2岁,主要表现为头大畸形、运动障碍、抽搐等.患儿血C0、C8、C5DC、C5DC/C8、尿戊二酸、甲羟戊酸内酯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0.00μmol/L、0.04μmol/L、0.90μmol/L、24.25、936.30 mmol/mol肌酐和141.5 mmol/mol肌酐,除血C0、C8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34例,主要表现为脑白质病变、额颞部脑外间隙及外侧裂池异常增宽等.结论 头大畸形、运动障碍、智力落后或倒退、反复抽搐、头颅MRI特征性异常改变是GA-Ⅰ 的主要临床表现;尿戊二酸及血C5DC、C5DC/C8增高对诊断GA-Ⅰ具有特异性,诊断GA-Ⅰ需将两种检测方法结合以减少漏诊及误诊.尿戊二酸及血C5DC/C8轻度增高者需反复送检或基因检测确诊.

  • 3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遗传学分析

    作者:范广来;杨宇奇;虞斌;朱伟

    目的 明确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的高度疑似戊二酸血症Ⅰ型的诊断,并进行相关的遗传学分析.方法 收集患儿临床数据,采用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诊断panel对疑似患儿进行基因诊断,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进行验证.并查找相关文献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3例生化指标疑似戊二酸血症Ⅰ型的患儿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均发现存在GCDH致病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位点,第1例为c.109110delCA和c.416C>G,第2例为c.892G>A和c.261506-433delinsATA,第3例为c.1235C>A和c.1244-2A>C,其中c.261506-433delinsATA和c.109110delCA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经测序证实突变位点均遗传自父母双方.结论 新一代测序技术有助于明确戊二酸血症Ⅰ的诊断,为疾病的正确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可靠依据.

  • 戊二酸血症 Ⅰ 型患儿1例的护理

    作者:夏玮;徐红贞

    总结1例戊二酸血症 Ⅰ 型患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为及时正确地留取标本并尽早送检为早期诊断提供证据;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性脑病危象和低血钾所致的心律失常;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纠正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动态监测血氨,及时纠正高血氨;做好严格的饮食管理,加强健康宣教.经过21 d的治疗和护理后,患儿病情好转,转康复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 戊二酸致原代培养纹状体神经元神经毒性的体外研究

    作者:田凤艳;宁琴;罗小平

    目的 探讨戊二酸(GA)干预体外培养纹状体神经元致神经元损伤的浓度和时间及其损伤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纹状体神经元,于体外培养7 d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纯度达90%以上,用不同浓度GA(1~50 mmol·L-1)孵育体外培养10 d的纹状体神经元24~96 h.倒置显微镜及赫斯特荧光染料33342(-/+)荧光活细胞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变化;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判断GA诱导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率及死亡率;实时定量反转录(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3、Caspase-9表达.结果 GA处理组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程度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改变:随着GA浓度升高,干预时间延长,神经元损伤加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 mmol·L-1、25 mmol·L-1、50 mmol·L-1组GA干预24~72 h纹状体神经元活力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 mmol·L-1组干预72 h、96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a<0.01).50 mmol·L-1组孵育72 h较孵育48 h细胞凋亡显著增加[(87.63±9.17)% vs (40.90±4.10)%,P<0.01];25 mmol·L-1组孵育72 h凋亡率为(24.73±2.95)%.10 mmol·L-1、25 mmol·L-1、50 mmol·L-1 GA作用神经元1 h、6 h,Caspase-9和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增加,25 mmol·L-1、50 mmol·L-1 GA处理24 h后神经元Caspase-9、Caspase-3蛋白活化片段增加.结论 GA致纹状体神经元损伤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通过Caspase-9/Caspase-3途径诱导纹状体神经元凋亡,该机制可能与GA血症Ⅰ型大鼠纹状体退行性变有关.

  • 共患戊二酸血症Ⅰ型的单卵双胞胎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唐根;陈黎;温鹏强;陈占玲;刘晓红;陈淑丽;崔冬;赏月;李成荣

    目的 回顾分析1例戊二酸血症Ⅰ型家系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其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家系中发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头颅CT、MRI,尿液有机酸分析,血液肉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2代共5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GCDH基因11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 先证者头围正常,无外貌畸形,格拉斯哥指数(GCS)评分15分;四肢活动正常,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巴氏征未引出,布氏征、克氏征阴性.CT示双侧额颞部硬膜下间隙增宽,轻度脑积水,右侧额顶部弧形等密度影.MRI示双侧额、颞叶体积缩小、脑沟脑裂增宽,外侧裂明显增宽,颞极前蛛网膜下腔增宽,双侧苍白球、额叶中央白质区可见对称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偏少,右侧颞顶部硬膜下见等T1稍长T2信号影,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呈高信号.遗传代谢病尿液筛查发现尿中戊二酸大量增高;血液氨基酸和肉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中戊二酰肉碱为0.34 μmol/L(正常参考值为0~0.20μmol/L).GCDH基因测序分析证实先证者为c.1205G>A和IVS10-2A>C的复合杂合突变.戊二酸血症Ⅰ型家系分析发现先证者单卵双生的胞妹也为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其基因型与先证者完全一致,临床症状表现和疾病严重程度相近.结论 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其临床表型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相近.IVS10-2A>C是GCDH基因的突变类型中常见的致病突变.

  • 三个戊二酸血症Ⅰ型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施晓容;柯钟灵;郑爱东;谢文煌;莫桂玲

    目的 通过对3个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Ⅰ,GA-1)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基因变异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提取3个家系3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基因进行直接测序,确定GCDH基因变异类型.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大,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不同患儿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和家系2先证者均检测到GCDH基因c.1133C>T(p.Ala378Val)与c.1244-2A>C复合杂合变异,父母分别携带c.1133C>T(p.Ala378Val)变异和c.1244-2A>C变异.家系3先证者检测到GCDH基因c.339delT(p.Tyr113)与c.406G>T(p.Gly136Cys)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339delT变异,母亲携带c.406G>T变异.经检索HGMD数据库、dbSNP、千人基因组证实c.339delT及c.1133C>T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生物学信息分析软件预测蛋白功能,提示均为致病性变异.结论 新致病变异的检出,丰富了 GCDH 基因的突变谱;未发现 GCDH 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的证据.

  • 五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GCDH基因突变的分子诊断

    作者:林壹明;韩明亚;郑珍珠;林卫华;余科;傅清流

    目的 探讨5例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GA-Ⅰ)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Sanger测序法对泉州地区5例GA-Ⅰ患者GCDH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 5例患者均检测到GCDH基因突变,共检测到4种突变位点,包括2种错义突变[c.532G>A (p.G178R)、c.533G>A(p.G178E)]和2种移码突变[c.106_107delAC(p.Q37fs*5)、c.1244-2A>C].其中,c.1244-2A>C突变频率高,c.106_ 107delAC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其为致病性突变.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5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临床诊断,发现1个新的GCDH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

  • 四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GCDH基因的突变研究

    作者:刘琦;陈益平;陈伟

    目的 分析4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其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对4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基因设计特异性PCR引物,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确定GCDH基因的突变类型.行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等检查.对患儿均给予特殊奶粉、左旋肉碱及维生素B2治疗,随访2~3年.结果 4例患儿均存在GCDH基因突变,1例为c.245G>C(p.Arg82Pro)、IVS10-2A>C杂合突变,其中c.245G>C(p.Arg82Pro)来自父亲为新发现的GCDH基因突变类型;3例为IVS10-2A>C纯合突变.结论 在中国温州地区,IVS10-2A>C突变可能是GCDH常见的突变.

  • 四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与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温鹏强;王国兵;刘晓红;陈占玲;赏月;崔冬;宋萍;袁泉;陈淑丽;廖建湘;李成荣

    目的 回顾分析4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其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对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检查.应用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患儿血氨基酸、肉碱和尿有机酸含量的改变.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基因设计特异性PCR引物,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确定GCDH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4例男性患儿表现为大头畸形,头围分别为50 cm(14个月),47 cm(9个月),46 cm(5个月),51 cm(14个月),均高于同龄儿的正常值.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这4例患儿表现为大脑外侧裂及侧脑室扩大,额颞萎缩,蛛网膜下腔增宽,小脑蚓部异常等.4例患儿血戊二酰肉碱含量分别为:5.8μmol/L,7.5μmol/L,8.3μmol/L,7.9μmol/L(正常参考值为0~0.2μmol/L),同时发现尿中戊二酸含量大量增高.通过GCDH基因突变分析,证实4例患儿存在基因突变,其中C.146_149del4、IVS6-4_Ex7+4del8、c.508A>G(P.K170E)、c.797T>C(p.M266T)和c.420del100为新发现的GCDH基因突变类型.结论 戊二酸血症工型患儿以头围异常增大,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疾病的诊断起重要的提示作用,但确诊还需行基因突变分析.

  • 一个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家系的临床分析及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施晓容;柯钟灵;郑爱东;谢文煌;莫桂玲

    目的 探讨一个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GA-1)家系的临床特点,并探索其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对该家系中拟诊为GA-1的两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和测序,以确定其突变类型.结果 患者为两姐妹,均在幼年时出现头围增长过快.头颅影像学初期发现蛛网膜囊肿及硬膜下积液.姐姐有脑病危象表现;妹妹的尿液有机酸代谢筛查发现戊二酸浓度显著升高,而姐姐在非急性期戊二酸浓度正常.基因分析发现二人均存在GCDH基因c.1244-2A>C(IVS10-2A>C)纯合突变,而后者为热点突变.结论 阐明了一个GA-1家系两例患者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进一步证实在中国人群中存在热点突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