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酸菌属发酵奶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随着对微生态食品的深入研究,认为乳酸菌属制成的食品对人体具有保护性作用:能调节肠道菌群保护黏膜生物屏障;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和抗体量;对部分食物有预消化作用并能改善肠道功能.我院近年来将乳酸菌发酵奶用于重症或病危患者,如外科大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肠瘘、烧伤、重型颅脑损伤等.内科用于脑溢血、肝硬化、老年营养不良、癌症放化疗等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早期肠道营养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
充分、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全身营养不良易导致病情恶化和并发症增加,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为此,对收入急诊的重症脑卒中病人,观察肠道营养起始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临床资料一、观察对象经CT确诊为脑卒中,因神志不清不能进食在急诊治疗的重症病人,既往生活营养正常者.二、观察方法按鼻饲起始时间分成两组.第一组20例,脑出血9例,脑栓塞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平均年龄71.5±7.1岁,12~48小时内给予鼻饲.第二组20例,脑出血10例,脑栓塞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平均年龄72.2±8.4岁,一周后给予鼻饲.
-
早期肠道营养减轻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在减轻烧伤后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肠淋巴瘘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烧伤对照组和单纯手术对照组,动态观察了烧伤前及伤后3,6,12,24 h大鼠肠淋巴液流量、肠淋巴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内毒素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烧伤后肠淋巴液流量及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早期肠道营养组肠淋巴液流量及SOD含量显著高于烧伤对照组(P<0.05);烧伤后肠淋巴液内毒素、MDA及TNF含量明显升高(P<0.05),早期肠道营养组肠淋巴液内毒素、MDA及TNF含量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早期肠道营养组和烧伤对照组肠淋巴液MDA与内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A组=0.95,rB组=0.93,P<0.01);肠淋巴液内毒素与TNF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A组=0.91,rB组=0.98,P<0.01).结论:早期肠道营养可通过改善肠黏膜缺血缺氧,减轻氧自由基引起的肠黏膜损伤以及阻断内毒素-炎性递质-肠黏膜损伤这一恶性循环,从而保护了肠黏膜屏障,减少了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
中风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联合治疗探索
目的 探讨早期肠道营养联合奥美拉唑预防中风(脑卒中)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06/2016-06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梨园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早期肠道营养预防,治疗组给予早期肠道营养联合奥美拉唑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 wk后胃内pH值、住院时间、出血发生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夜间平均胃内pH、24 h平均胃内pH均明显升高,且夜间pH<4.0及pH<4.0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发生时间明显推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潜血率及胃液潜血率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眠、肝功能异常、头痛的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期肠道营养的基础上联用奥美拉唑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与晚期肠外营养在重症成年患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背景单独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热量需求的重症成年患者开始使用肠外营养的时机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方法 在这项随机的、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中,我们对比了早期开始肠外营养(欧洲指南)与晚期开始肠外营养(美国加拿大指南)以补充肠内营养不足的重症监护室(ICU)的成年患者.2312名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48 h内开始使用肠外营养(早期开始组),而2328名患者在入住8 d后开始使用(晚期开始组).两组患者均开展早期肠道营养,并使用胰岛素以维持血糖浓度正常.结果 晚期开始组存活患者早出ICU(危险比,1.06;95%置信区间,1.00至1.13;P=0.04)和早出院(危险比,1.06;95%置信区间,1.00至1.13;P=0.04)的可能性相对增加6.3%,并且出院时功能状态没有下降的证据.两组患者在ICU内和住院期间的死亡率、90 d时的存活率相似.晚期开始组患者与早期开始组患者相比,ICU内感染少(22.8% vs.26.2%,P= 0.008)、胆汁淤积发生率低(P<0.001).晚期开始组需要2天以上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相对减少9.7%(P= 0.006)、肾脏替代治疗持续时间减少的中位数天数为3 d、治疗费用平均下降1110欧元(大约1600美元)(P= 0.04).结论 晚期开始肠外营养与早期开始者相比,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
内镜下营养管置入治疗术后吻合口狭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内镜下小肠营养管置入治疗胃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和胃瘫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胃癌胃切除后出现吻合口狭窄和胃蠕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术后2~3周左右经内镜放置小肠营养管,经营养管注入小肠营养液,早期提供肠道营养.结果 全部12例患者,10例经治疗痊愈,避免了二次手术.总成功率为83.3%.结论 内镜下小肠营养管的置入是保证术后早期肠道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和术后全身状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
三腔喂养管肠道营养治疗老年贲门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腔喂养管早期肠道营养在治疗老年贲门癌(>60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132例年龄60岁以上的贲门癌手术患者,分为普通胃管手术组(A组)64例,三腔喂养管手术组(B组)68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吻合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手术,无探查手术、无吻合口瘘、无围手术期死亡.2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腔喂养管空肠营养加管状胃在老年贲门癌手术中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可缩短住院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后大鼠肠粘膜能量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对肠道本身能量合成的影响. 方法:致Wistar大鼠总体表面积(TBSA)30%三度烧伤,随机将动物分为早期喂养组(EF)、延迟喂养组(DF)和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肠粘膜组织ATP、ADP和AMP,按公式计算能量负荷. 结果:EF和DF组的ATP、ADP含量在伤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AMP的含量均明显高对照组(P<0.01),EF组与DF组相比,EF组的ATP、ADP含量明显高于DF组(P<0.01~0.05),而AMP含量明显低于DF组.两组能量负荷均下降,以伤后24 h为显著.除伤后6 h外,EF组能量负荷均显著高于DF组. 结论:烧伤后肠粘膜高能磷酸化合物明显减少,反映细胞能量贮备的能量负荷水平明显下降,早期肠道喂养可明显增加大鼠肠粘膜能量贮备.
-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后大鼠肠粘膜能量合成的影响
观察烧伤后大鼠肠粘膜能荷的变化,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对肠道本身能量合成的影响.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三组,每组6只大鼠:①早期喂养组(EF):伤后2 h开始经胃肠灌喂营养剂.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道营养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常因广泛性脑、脑干损伤而出现长期昏迷,不能正常进食,而机体由于创伤、损伤组织的分解、手术、高热、感染等原因,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供求不平衡,增加了颅脑外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我院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注意了早期肠道营养的支持,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117 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于术后 24h 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在供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
中重度烧伤患者早期管饲肠道营养支持23例体会
对外科危重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救治成功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对烧伤患者进行肠道营养,特别是早期肠道营养日益受到重视.1998年~2001年7月我科对23例中、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进行管饲肠道营养支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早期肠道营养预防烧伤后应激性溃疡
目的 探讨早期肠道营养预防严重烧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78例严重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大于50%)被随机分成抑酸治疗组(38例)与早期肠道营养组(40例).抑酸治疗组在烧伤后48小时内仅用制酸药:法莫替丁20毫克,每12小时1次.早期肠道营养组在烧伤后48小时内鼻饲能全力进行早期肠道营养,不用制酸药和静脉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抑酸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21.05%(8/38),早期肠道营养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7.5%(3/40),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疗效优于抑酸治疗;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患者的胃肠道粘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
-
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进展
烧伤后由于肠粘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肠道细菌移位而引发全身感染,已被众多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近年研究表明,早期肠道营养能维护肠道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笔者就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机制、早期肠道营养在维护肠道功能中的作用、特殊营养物质的肠道功能保护作用及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实施中产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原因,进行文献综述.
-
烧伤早期营养对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烧伤早期不同营养途径对肠道的复苏效应,及其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 related peptide , CGRP)的关系方法 30%TBSAⅢ度烧伤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灌喂组(EF组,30只)及早期静脉营养组(EPN组,30只).此外,6只大鼠不烧伤,作对照组(C组).伤后6、12、24、48、72 h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肠黏膜血流量、血浆CGRP免疫活性物质浓度、CGRP染色阳性物质在肠道的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肠黏膜血流量下降,EF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EPN组(P<0.05~0.01);烧伤后血浆CGRP升高,EF组血浆CGRP在伤后72 h明显低于EPN组(P<0.01);肠道CGRP阳性染色物质在烧伤后明显减少(P<0.05~0.01),EF组在伤后24、48 h明显多于EPN组(P<0.05);肠黏膜血流量下降和肠肌间丛CGRP下降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肠道营养在烧伤早期肠道的复苏效应方面较静脉营养优越,伤后肠道CGRP免疫活性物质减少,血浆CGRP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增高可能是烧伤后肠道血供减少的重要机制之一,早期肠道营养可能通过调节CGRP而发挥复苏作用.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及应用
目的:传统的鼻饲营养方法因脑损伤胃动力下降早期难以安全实施.本研究对50例严重脑损伤病人实施改良后的早期鼻饲喂养计划,观察其应用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50例)采用了早期鼻饲健康食谱,对照组(48例)按常规方法实施鼻饲营养支持;实验组开始时间为伤后24h,对照组为伤后6~8天.结果:病人对早期通过胃管滴注胃肠营养液有较好的耐受性,喂养计划切实可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经获得较优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体重等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后的鼻饲方法和喂养计划,有助于脑损伤后早期肠道营养有效和安全地实施,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治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名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术后实现全胃肠外营养,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给予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数据,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在胃肠道手术中应用早期肠内应用对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有极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