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内皮损伤的临床观察
我院眼科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共23例25眼,对其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白内障患者23例25眼,男13例14只眼,女10例11只眼,年龄38~81岁,平均67.4岁,老年性白内障19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先天性白内障1例,核硬度Ⅱ~Ⅲ级.
-
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5年角膜内皮失代偿一例
角膜内皮失代偿是内眼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白内障摘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5年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大泡性角膜病变者少见.我们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
聚维酮碘对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PI)是针对细菌、病毒、真菌及原生动物等的广谱杀菌剂.5%PI可用于眼科术前准备工作[1-5].但文献报道供体角膜保存在0.1%PI中5 d,角膜内皮可出现损伤表现[6];高浓度PI注入兔眼前房可导致角膜内皮损伤[7,8];0.01%PI对体外纤维母细胞具有毒性作用,0.1%PI可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9].因此,我们于2003年开始观察不同浓度PI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潜在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提高使用PI的安全性.
-
超声乳化白内障灌洗液药源性角膜病变5例分析
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以其快速、安全、损伤小、效果显著得到患者认可,为眼科同仁青睐,但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过程中,超声波能量及灌洗液成分、性质、酸碱度对角膜的损伤,导致术后视力障碍,易被忽视.临床往往出现术后患者角膜内皮损伤、水肿、弹力层皱褶,此种病变有多种表现,容易与术后出现的炎症及眼部机会性感染相混淆[1],超声波能量的大小也会不同程度对角膜内皮造成损伤.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分析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广泛应用的术式,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近期并发症,它可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虹膜房粘连,眼压升高及白内障等,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现将2001年7月~2002年9月间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针对与青光眼的高眼压症状,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时仍以滤过性手术为主,浅前房是滤过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术后效果,还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角膜内皮损伤,甚至失代偿,白内障形成,虹膜后粘连等[1].我院2001~2007年住院及门诊手术的青光眼病人49例(53眼),其中10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现对其发病机制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影响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221例249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记录患者的年龄、 性别、 既往病史及晶状体核硬度,术中记录超声能量,术后观察角膜水肿程度.结果 术后38.96%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其水肿程度与年龄、 既往病史、 晶状体核硬度、 超声能量及手术技巧有关.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要提高手术者的手术熟练度,其次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
试题与答案
1.下列哪项不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特点?A.消除人眼像差,提高光学质量;B.提高中、低对比度视力;C.提高视网膜成像质量,改善功能性视力;D.可获得满意的近视力.2.下列关于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包括虹膜支撑型,房角支撑型和后房型;B.光学区有5 mm和6 mm两种,后者矫正近视范围较前者大;C.房角支撑型操作相对简单,但易造成角膜内皮损伤和眼压上升;D.后房型虽保留术眼调节功能,但易造成瞳孔相对阻滞和白内障.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出现周边虹膜前粘连,前囊下白内障,角膜内皮损伤,无滤过泡,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恶性青光眼.自1995年至1997年,作者对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时机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
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的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眼外伤已成为现代眼科重要的致盲、致残原因之一,晶体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外伤如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出血、球内异物或眼内炎等的重要手段,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术后无晶体眼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由于前后房交通、玻璃体腔充满液体,术中会发生眼内液流失眼球塌陷,易造成人工晶体植入困难和角膜内皮损伤,且可能发生术中出血和术后脉络膜脱离.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自1998年1月~1999年6月对13例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的患者行玻璃体腔液体灌注下的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分析、报道如下.
-
角膜层间分离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报告
由各种机械、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因素所引起的角膜内皮损伤,均可致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生.不但严重影响视力,而且由于反复上皮脱落,给患者带来剧烈的刺激症状.关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只能暂缓解症状,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虽能有效地治疗角膜大泡,但材料匮乏,且费用较高.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临床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已逐渐成为我国白内障手术主要术式,它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等优点,但也存在角膜内皮损伤等并发症,现将我院2001年6月至2002年2月2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病例中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总结如下.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病因分析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如处理时机或方法不当,可导致虹膜前后粘连、角膜内皮损伤、白内障形成、加速原有白内障发展等,终可造成视力受损.结合我院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对浅前房的原因作一回顾性分析.
-
前房注水预防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研究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包括无前房)是抗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角膜水肿、前房角粘连闭塞、无滤过泡形成、虹膜后粘连及瞳孔膜形成、并发性白内障和恶性青光眼等不良后果[1].
-
周边板层及中央穿透角膜移植联合IOL植入术临床观察
对全角膜病变伴白内障眼行角膜移植+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能彻底清除病灶,保存眼球壁及前房角的解剖生理结构,减少角膜散光和排斥反应,避免多次手术造成的角膜内皮损伤.我们自1999年2月~2006年6月行带巩膜环的板层联合穿透角膜移植+白内障囊外摘出+IOL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隧道内劈核技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具有安全、术后散光小、手术成本低等特点.但Ⅳ、Ⅴ级硬核的娩出则增加了该手术的难度与风险.为避免前房内碎核的手术操作造成的角膜内皮损伤,我院设计并应用巩膜隧道内劈核法对硬核白内障进行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83例临床分析
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或后粘连及并发性白内障、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查找术后浅前房原因,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不但关系到青光眼手术的成功,而且对保护视功能极其重要.现将我院1999年6月~2001年12月住院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83例(93眼),并就术后出现浅前房21例(2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内皮损伤分析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精确控制超声能量对提高乳化效率,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50例53眼,对其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内皮细胞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 500~3 400个,平均每平方毫米(2 075.00±555.47)个,细胞形态均在正常范围内,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为(69.98±5.75)%.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为每平方毫米1 300~3 400个,平均每平方毫米(2 500.00±500.05)个:内皮细胞丢失率为7.92%,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之间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有轻、重度内皮细胞扩大及多形细胞的增多,并可见空穴.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为(53.76±8.26)%,丢失率为15.13%,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人工晶体的质量外,还与前房黏弹剂的应用、术中灌注液、手术器械的消毒等有关.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在多环节中发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可明显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角膜内皮损伤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致角膜内皮损伤,周边虹膜粘连及并发白内障等[1].
-
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及视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损伤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7/2015-07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120例145眼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73眼和对照组60例72眼,观察组采用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采用传统3.2mm同轴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切口部位角膜厚度、切口宽度、切口长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手术源性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1wk,观察组UCVA、BCVA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4、7.109,P<0.05);术后1wk、1mo时,观察组切口宽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3、225.2,P<0.05),切口长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6、5.009,P<0.05);术后1wk,观察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7,P<0.05);观察组手术源性散光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3、22.16,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8.22% vs 11.1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348,P>0.05).结论:1.8mm 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有助于促进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可能与减轻角膜损伤、增强角膜闭合状态及降低术后术源性散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