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观察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而且容易复发.因此,对此类患者受到的躯体损伤(偏瘫、失语、昏迷)和心理反应(紧张、恐惧、焦虑)等进行心理调治十分必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55例临床特点
目的:了解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治疗和预防.方法:通过住院登记本检索出2005年4月~2007年4月期间住院符合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者55例,用自制的临床资料统计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以男性、体力劳动者、低文化程度者、少数民族居多.婚姻状况较差,临床表现多样,合并较多的躯体疾病,以消化道、肝脏和心血管疾病多见,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差.结论:慢性酒精中毒造成严重精神障碍和躯体损害,开展反酗酒宣传势在必行,以降低酒精对人类的危害.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酒依赖 躯体损伤 -
合理护理对改善癌痛的作用
解除癌症患者的疼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全世界每天有300~500万患者遭受癌痛.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视为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其不仅对躯体损伤,还使得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生活质量.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护理,结合缓解疼痛的药物及方法,对于缓解疼痛非常重要.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精神振奋,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善治疗依从性,使得癌痛得以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
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上约有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接受放射治疗[1],以期达到治疗、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放射治疗患者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心理常发生复杂的变化,因此作为一名放射治疗技术员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方式在与患者接触的每分每秒做好沟通,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密切配合,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放射治疗顺利进行的佳心理状态.
-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致脑组织损伤伴发躯体损伤3例治疗
本文回顾1995~2001年收治的重度 CO 中毒伴多种原因烧伤、挤压伤20例患者应用高压氧等综合疗法的相关资料,侧重对3例典型 CO 中毒导致碳氧血红蛋白血症伴复合伤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37例地震后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地震给人造成的心理损伤远比躯体损伤复杂.它既可因个人躯体遭受的伤害而引起,也可以因个人难以承受家毁人亡、亲朋离散的打击而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还可以因为个人埘环境的改变难以适应,而出现心理活动失调.虽然地震灾害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无形的,但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极具破坏性的[1].
-
精神活性物质与DNA甲基化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能引起神经细胞特定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导致依赖.同时,滥用物质本身对机体细胞也可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损伤作用.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作用,其对基因表达的凋控可能是导致这种适应性反应及毒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该文介绍了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及影响因素,并以酒精、甲基苯丙胺、吗啡、可卡因为例,阐述了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学及毒理学作用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
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与对策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对于大地震造成房屋砸压伤、重物砸击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掩埋、高空坠落足、臀着地等导致的严重躯体残疾的截瘫患者而言,他们所遭受的躯体损伤和心理创伤十分严重,为了帮助胸腰椎损伤的患者尽早在恢复期进行身体功能和心理上的康复,帮助汶川受伤患者尽早康复,本文从胸腰椎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定,以及胸腰椎损伤患者心理康复等方面进行综述.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中世纪的欧洲鼠疫夺去了当时近半的人口生命,本世纪的印度洋海啸和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等都给当地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被影响个体带来躯体损伤和心理创伤,二者对个体而言,都可能是巨大的应激.
-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状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来穗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受灾群众心理应激状况的研究,探讨躯体损伤对大地震幸存者心理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医治受灾群众身心,使之能尽早回归社会.方法 地震1周后米穗的受灾群众55人(其中有躯体损伤的27人,无躯体损伤的28人),通过晤谈以及PCL-C、SRQ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大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PCL-C≥50分占43.63%,SRQ≥7分占78.18%,PCL-C≥50并SRQ≥7分占41.82%).有躯体损伤者的PCL-C、SRQ量表分值较高(PCL-C总分为49.780±14.503,SRQ总分为12.110±4.619),但与无躯体损伤者的得分(PCL-C总分为44.46±13.206,SRQ总分为10.460±5.000)差异不明显(P>0.05).伤员的"回避症状"及"激怂症状"分值较高,其中"努力回避地震的相关活动或场所"及"感觉和周围的人隔离开来了"两个方面存有躯体损伤者和无躯体损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34,0.018).结论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其中伤员应激症状更趋于回避与激惹.因此在积极治疗躯体损伤的同时,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可以减缓灾难所致的心理创伤,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
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研究回顾
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可以理解为由意想不到的原因造成了人体的损伤[1].这种损伤可以是躯体损伤,也可以是精神创伤;既可以引起躯体机能的暂时性失能,也可以造成永久性残疾或残障,更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后果往往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据WHO报道,1995年全球范围内死亡的儿童约有一半是由于各种意外伤害所致,已超过小儿肺炎、恶性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心脏病等疾病死亡的总和[2].迄今,我国开展儿童意外伤害研究已有10余年,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对此,本文拟作一回顾性概述.
-
护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及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日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构成[1]。择期行骨外科手术患者多因突发意外致使躯体损伤,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或瘫痪,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日后的生存质量[2]。尽管注意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却忽视了家属的心理状况与心理支持[3]。本研究对100名择期行骨外科手术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作了调查与分析,通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的缓解其焦虑情绪,现报道如下。
-
论精神损伤评定标准
1 概述 精神损伤(mcntal injury)是指人体遭受外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社会等有害因素作用后,所造成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障碍。近年来,在我国民事诉讼活动中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因精神损伤而索赔的案件日益增多。虽然我国刑法和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1〕中未明确规定或提出精神损伤的概念,但精神损伤的客观存在是一不容争论的事实。美国医学会于1979年制订了第一版精神损伤评定标准。1989年已出第三版。广泛运用于美国的36个州〔2〕。加拿大各省在赔偿法的指导下制订了相应的精神损伤评定办法〔3〕。Melton等人提出了精神损伤的分类:躯体创伤所致精神损伤、精神刺激所致躯体损伤、精神刺激所致精神损伤、既往存在的精神障碍〔4〕。日本也在其损伤赔偿制度中明确规定了精神损伤的赔偿〔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法医精神病学组于1999年4月于昆明举行了“精神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学术研讨会。提出了《精神损伤程度评定标准》草案,供大家讨论。国内许多专家〔6~8〕也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
躯体损伤与精神损伤
躯体损伤与精神损伤作为人体相对应的损伤类型,具有不同的医学和法学特征,同时两者又保持着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躯体损伤与精神损伤不仅在分类上保持了各自的特点,在评定的具体依据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