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出血后继发横纹肌溶解症1例

    作者:赵卿;刘持善;王钢仁

    脑出血后继发横纹肌溶解症临床极为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性,73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呕吐6小时于2006年4月2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40年,间断口服心痛定治疗,无糖尿病病史.经颅脑CT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部位位于左侧尾状核头并累及内囊前肢,左侧侧脑室铸型,出血量约20 ml.

  •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囊前肢MRI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邹立秋;袁慧书;裴新龙;董问天;刘鹏程;谢敬霞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比较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两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对21例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8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采用小ROI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ADC值,并比较两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分别为0.598±0.041和0.611±0.041,左、右侧的ADC均数分别为(7.292±0.363)×10-4 mm2/s,(7.299±0.305)×10-4 mm2/s,对照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均数分别为0.626±0.033和0.650±0.057,左、右侧ADC平均数分别为(7.073±0.543)×10-4 mm2/s,(7.147±0.642)×10-4 mm2/s,采用成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双侧95%的可信区间,病例组与对照组两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症组的两侧内囊前肢FA平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的ADC均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两侧内囊前肢的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提示两侧丘脑与前额叶、扣带回前部的相互联系的白质功能障碍,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症状和认知缺陷.

  • 立体定向毁损内囊前肢对大鼠脑内递质的影响

    作者:王献清;尹乾坤;张福生;李俭普;郝志勇

    目的探讨内囊前肢毁损后AMP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为难治性精神病病因的研究和外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经腹腔注射苯丙胺(AMP)制作精神病动物模型,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电极毁损大鼠内囊前肢,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前额叶、间脑和脑干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内囊前肢毁损组前额叶DA和NE低于假毁损组(P<0.01),5-HT均高于假毁损组(P<0.01);毁损组间脑DA、NE均低于假毁损组(P<0.01),5-HT高于假毁损组(P<0.01);脑干 DA低于假毁损组(P<0.01),5-HT高于假毁损组(P<0.01).结论 AMP模型大鼠前额叶DA含量增高、5-HT和NE含量下降,间脑DA、NE含量增高、5-HT含量下降,脑干DA含量增高,5-HT含量下降.立体定向毁损内囊前肢改变了脑内单胺类递质的水平.

  • 以高级智能减退为首发症状的基底节区梗死1例报告

    作者:单苏民;王雁;宫本强

    患者,女,73岁.因反应迟钝,言语减少3天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说话较前明显减少,语速减慢,语调降低,有时反复重复同一句话,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伴小便失禁.无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不灵.既往有颈椎病史2年;腰椎管狭窄病史2年.查体:血压17/13.5kPa,神志清,言语缓慢,语调降低.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均减退,情感淡漠.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Ⅳ级,肌张力正常.左指鼻试验稳准,左跟膝胫试验欠稳准,膝反射(),跟腱反射(),双侧病理征(-),小便失禁,脑电图基本正常.颅脑MRI:左侧基底节区靠近内囊前肢处见一1.5×1.6×2.0cm大小长T1、长T2异常信号.甲状腺功能检查、血生化、血常规检查结果均无异常.

  • 帕金森氏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于伟;李英杰;张民;侯得军

    1帕金森氏病外科治疗的历史本世纪初,由于Hughlings Jackson在癫癎方面所开展的杰出研究,使人们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即锥体外系的疾病可能是锥体外系通路过度活动或受到激惹所致.这个观点由美国神经外科医师Russal Mayers[1]在1939年首次通过在锥体外系制造病灶获得验证,Mayers对一位26岁脑炎后帕金森氏病患者施行经脑室入路尾状核头部2/3切除术,术后病人震颤完全停止,这个结果极大地鼓舞了Mayers.在随后的几年中Mayers将手术病灶制作推广到锥体外系的其他部位如内囊前肢、花白球、豆状襻、ansalenticularis等部位,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58例手术病人2年的随访显示手术有效率为62%,但死亡率却高达12%.与此同时,其他作者的经脑室直视手术时死亡率也同样高得惊人,Cooper[2]在对一个脑炎后帕金森氏病人行大脑脚切断术时不慎损伤了脉络膜前动脉,他被迫结扎该动脉后放弃手术,但术后病人的症状却奇迹般地得以缓解.由于这个著名的病例,脉络膜前动脉结扎术开始风行,但脉络膜前动脉供血范围非常广,结扎后可造成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经过十几年的临床研究,人们发现在锥休外系的某些特定部位施行手术确可缓解帕金森氏病的症状,但是并发症和死亡率严重阻碍了这种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一种创伤小而精度高的手术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就是脑立体定向手术.

  • 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晓华;李建宇;张宇清;王刚;李玉辉;雷国亮;张成贵;赵开;李东升;李勇杰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 Retardation,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毁物)的临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6月收治的33例MR伴冲动、攻击、自伤、毁物行为障碍患者,均符合ICD-10和DSM-Ⅳ的诊断标准.治疗靶点选择内囊前肢和杏仁核,采用可视靶点CT定位.全麻下头皮切口,钻孔切开硬脑膜,直径2.0 mm毁损电极穿刺,毁损前行宏刺激确定非功能区后,进行毁损灶的制作,参数80℃、60 s.术前、术后6、12、24个月由精神科医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GI)和儿童攻击行为量表(CAS- P)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采用韦氏智力量表(WIS)评定智商.结果 (1)术后24个月CGI量表评定结果显示,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5%,其中优5例(15.1%),显著进步16例(57.6%),进步9例(21.2%),无变化3例(6.1%);(2)术前CAS-P评分平均为(67.00±10.95)分,术后6个月为(15.20±1.62)分,24个月后为(16.30±1.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S评分为(35.88±14.60)分,术后24个月为(36.24±12.35)分,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评估:脑内血肿1例,经治疗完全康复;偏瘫1例经康复治疗明显好转;术后高热3例;性欲亢进2例;食欲亢进2例,经治疗均于2周内恢复.结论 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和毁物)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

  • 立体定向射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顽固性精神病

    作者:林志国;王晓峰;刘玉芳;闫志钧;陈月庭;张晶;杨富明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顽固性精神病的作用.方法对18例顽固性精神病患者行CT和MRI引导立体定向射频双侧杏仁核和内囊前肢联合毁损,症状不缓解病人行双侧扣带回及双侧尾状核下束切开毁损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有效率为69%,无效率为31%.结论立体定向射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顽固性精神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Heubner回返动脉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于学东;王宪忠;李俊石;刘晓谦

    Heubner回返动脉是大脑前动脉的较大的中央支,主要供应纹状体前端及内囊前肢,对钩束及嗅区亦有不同程序供应,损伤后可致偏瘫,在主侧可有失语,是ACA的重要穿支,我们对15具尸体脑标本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现报告如下.

  • 脑立体定向颅内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

    作者:陈焕林;钱敏才;钮富荣;陈加美;邵永良;孙菊水;钟华;严韬

    自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本院对30例难治性精神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联合毁损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和扣带回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作者:王正伟;孙月娟;王一芳;许爱刚;焦冬生;苏宝珍

    目的 探讨脑内多靶点毁损术对伴有严重行为障碍的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疗效.方法 对11例严重行为障碍的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行CT和微电极导向下单侧或者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双侧内囊前肢、隔区毁损术.在手术前、术后2周、6个月、1年分别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YGTSS)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术后患者行为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4例患者抽动症状消失,7例患者的抽动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YGTS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减分率达77%左右;手术对患者的行为障碍改善明显,术后一年仅3例患者遗留轻度行为障碍.结论 单侧或者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双侧内囊前肢、隔区毁损术对伴有严重行为障碍的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CT定位及多靶点组合治疗强迫症临床研究

    作者:贺伟旗;杨立斌;顾建文;匡永勤;曾凡俊;李汛;程林;杨文涛;邢学民;夏勋

    目的 研究多靶点组合对强迫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CT定位和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强迫症例.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焦虑量表对照评估.结果 42例强迫症中显效 25 例,进步 12 例.结论 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肢多靶点组合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双侧扣带回及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强迫症随访观察

    作者:姜克明;王晓峰;李拴德;周永春;杨来启;张宏兵;肖录军;王军;李加龙;刘建新

    目的 研究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肢组合对顽固性强迫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肢的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强迫症26例.在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6个月及2年分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进行评估.结果 26例强迫症中,手术后各时间段测定的Y-BOCS评分、强迫思维评分和强迫行为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肢的多靶点组合治疗,对顽固性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精神分裂症伽玛刀治疗13例

    作者:张金伟;李冰;张丽君;刘灿虎;金道云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精神分裂症13例.靶点选择:单侧杏仁核1例;双侧杏仁核8例;双内囊前肢2例;双侧内囊前肢+双杏仁核2例.靶点中心剂量100~150Gy.根据简明精神量表(BPRS)行治疗前后疗效判定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3例患者随访12~31个月(平均25.5个月),BPRS总分术前为74.17±8.96,术后46.71±9.25,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总有效率为76.9%,对偏执型患者有效率为85.7%,未发现近期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 立体定向颅内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

    作者:郭效东;王本汉;王庆宣;刘明辉;陆卫风;赵学鼎;李红军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解剖定位,立体定向下双侧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隔区、尾状核下神经束等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毁损治疗108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靶点电生理信号,结合电阻值测定验证靶点位置,进行功能定位.术后2周及1、3、6个月分别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测评.结果 108例患者中,恢复7例,显著进步81例,进步15例,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为95.4%.无严重并发症及永久性并发症出现.术后患者疗效稳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结论 立体定向下颅内多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术配合适量的药物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 正确认识腔隙性脑梗塞

    作者:唐宇平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简称“腔梗”.它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的某些缺血性微小梗死灶,受累的脑动脉一般直径多在3~4毫米或以下.此病多由持续性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阻塞所致,但也有些患者无上述基础疾病,病因不明.梗死部位多发生于脑深部核团、脑桥内囊后肢(约占10%);脑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和小脑则较少发生梗死.

  • 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小峰;蒋宇钢;匡卫平;蔡溢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多靶点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在CT联合电阻抗定位下进行核团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11例,其中9例行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加尾状核下束毁损术,2例行左侧杏仁核、双侧内囊前肢、尾状核下束毁损术,评估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患者临床症状、生理指标、心理测验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年根据临床症状、生理指标、心理测验评价疗效:临床痊愈5例,显著进步4例,好转1例,复发1例;有效率为81.8%(9/11).11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受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尾状核下束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近期疗效好,并发症轻.

  • 颞叶生殖细胞瘤一例报告

    作者:林军;任自强;王俊;李安敏

    患儿,男,12岁.因右侧肢体乏力半年,间歇性头痛3月于1997年4月7日入院.半年前患儿右侧肢体乏力进行性加重,3月前间歇性头痛,以双颞部为主,语言欠清晰.CT示左侧颞叶、鞍上池到侧脑室平面有混杂密度病灶,侧脑室平面病灶后缘已邻近内囊前肢和膝部.1个月前发生癫痫大发作,1月内发作4次,每次发作10分钟左右.半月前头痛加重,伴呕吐.病后无视力障碍,无多饮、多尿.入院前复查CT肿瘤生长快,有六个层面均显示病灶影,占据部分颞叶和基底节-丘脑区.

  • 应用多元化定位和多靶点组合治疗强迫障碍的探讨

    作者:姜克明;李拴德;王晓峰;杨来启;宋世田;张红宾;李涛;吴兴曲;马文涛;刘光雄

    目的:研究多靶点组合对强迫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多元化定位和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强迫障碍7例.采用总疗效评定量表(GAS)和精神外科手术副反应量表(PSESS)对照评估.结果:7例强迫症中显效3例,进步4例.结论: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肢多靶点组合治疗,对难治性精神病的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