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在肾积液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肾积液的76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尿路三维重建.结果:双肾盂双输尿管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良性狭窄4例,巨输尿管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结石38例,输尿管结核6例,输尿管癌16例.CT图像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可多方位动态观察导致肾积液的各种输尿管的病理性改变,并从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是诊断肾积液病因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CT模拟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涌现出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等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实施对肿瘤的定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T模拟定位技术是通过CT扫描横断层图像,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重建患者三维立体图像来确定肿瘤靶区的位置.由于重建的患者图像是将每一层横断图像沿纵坐标叠加后形成的三维立体图像,所以靶区中心的位置精度与CT扫描的层厚和间距有关.笔者使用人体体模对CT模拟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了测定,探讨了CT扫描层厚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利用实时影像和定位验证系统对CT模拟定位的准确性做了进一步的验证.
-
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1为什么我们需要共焦激光断层扫描技术?世界上有近50%的青光眼患者没有被诊断.临床对于青光眼的评价通常包括眼压测量、视野检查和对视乳头的分析.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神经病变发展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不同个体对眼压及其波动有不同的耐受性.在多数情况下,不管是对青光眼的诊断还是随访监测,仅测量眼压是不够的.视野检查是评价视神经功能很好的检查方法.有很多常见仪器都可以检测及监测青光眼的特征性视野缺损.但视野检查是一种心理物理检查,既便患者良好配合,结果也可能很不稳定.更重要的是,在早期及可疑青光眼患者中,几乎都不伴有视野缺损.因此,阈上视野检查法在青光眼的检查中一直被认为有较高的特异性(90%)和较低的灵敏性(52%).一些证据显示,视盘改变和神经纤维层缺损早于视野损害.对一些有经验的医生,视盘立体照相提供了一种可更早的、非量化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视神经乳头分析方法.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视盘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共焦激光眼底扫描技术可提供客观且是三维立体图像的活体视乳头的解剖结构.它的高准确性和良好的重复性满足了临床对现代青光眼的诊断需要.
-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在工作站上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多排螺旋CT扫描所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两维或直观三维立体图像,是利用二维投影恢复生物组织结构三维信息(形状等)的数字过程和技术[1].
-
一种新型柔性探针内窥镜——三维立体微型内窥镜
第一台内窥镜的发明已有50余年的历史,因其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愈合时间快、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但由于其体积较大、柔韧性不佳,且不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故临床实际应用尚受到一定限制.
-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及临床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渗透和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仿真内窥镜就是其中之一.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1]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是利用了特殊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对人体内空腔脏器表面具有相同像素的部分进行三维表面再现(Surface Rendering)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重建出管道器官的内表面三维立体图像,再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导航技术进行管腔内透视,结合实时回放,模拟光学纤维镜的效果并附加伪彩着色,以获取人体管腔器官的腔道内三维或三维动态的解剖图像.因其类似纤维内镜(Fiberoptic Endoscopy,FE)所见,故名"仿真内窥镜".目前,VE已应用于临床上肺内支气管和消化道的管腔内病变检查[2,3],由于VE检查时间短、无痛苦且无创,容易被患者接受.同时,每次检查所获得的数据可重复使用,并且方法用多种可以进行影像的重建,如多轴位的观察等等.此外,对FE在检查中难以到达的管腔内部分进行观察也是VE的特点之一.目前VE技术已日渐普及,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超声诊断主动脉弓离断1例
患者男,43岁.以阵发性头晕、头胀加重伴心悸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间断性服用降压药.查体:左上肢血压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下肢血压120/100mm Hg,右上肢血压170/90 mm Hg,右下肢血压120/80mm Hg.心界不大,心率56次/min,律不齐,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双侧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左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肾及肾血管超声提示:腹主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双肾动脉主干、肾内段动脉及叶间动脉血流速度减低.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图1):左房、左室内径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左室壁及右室壁增厚,头臂干、左颈总动及左锁骨下动脉流速增快,降主动脉下段显示不清.超声提示:可疑主动脉弓离断(A型),建议进一步行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CTA三维立体图像和大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图2):主动脉弓离断;邻近脊柱旁、肋间及胸背部皮下软组织内侧支循环形成.
-
1例达芬奇系统辅助下胆囊切除加胆道取石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达芬奇外科系统是一种机器人的外科系统,达芬奇通过整合入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手术的可操作性、精确性和稳定性,该系统向操作者提供高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将手术野扩大10倍~15倍,创新的腕部可自由活动的腹腔镜下手术器械,可完全重现人手的动作,从而达到手眼协调[1].利用达芬奇系统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胆囊切除加胆道取石手术,现将其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采用三角化剖分算法进行肝脏图像三维重建的研究
从20例正常及有占位病变的肝脏ECT水平断层切面图像出发,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空间三角化剖分算法,重建人体肝脏器官的三维立体结构显示图像.结果表明,采用三角化剖分算法可以建立起清晰的反映肝脏器官结构的三维立体图像,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重建的三维图像的质量与空间采样点密度大小及插值数据的密度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
提高技师综合素质与降低CT摄影废片率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自1998年多层螺旋CT问世以来,4层、8层、16层、32层,甚至64层的出现,扫描速度已进入亚秒级,且后处理功能有突破性提高,CT血管造影,CT仿真技术,可模拟内窥镜检查技术的过程呈现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以展示解剖和病理解剖的仿真图像已达到相当水准,随之而出现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提高技术队伍的自身素质,以满足日益普及的数字化摄影的需要,大限度地降低CT摄影的废片率.
-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应用价值探讨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是能重建出管道器官内表面三维立体图像的一种虚拟内镜技术,因类似纤维内镜所见,故称"仿真内窥镜(VE)".该技术主要优点是属于无创伤性检查,并可重复观察,不受时间限制.;能从梗阻部位的两端以任意方向观察;并可达到真实内镜无法达到的部位;可补充纤维内镜的某些不足之处.但目前对其应用价值尚存争议,随着MSCT的发展,其VE效果有明显改善[1].笔者拟就MSCT VE与纤维支气管镜(FB)在观察中央型肺癌的各种影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
鱼类三叉神经节的形态及神经节细胞的分布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节的形态结构及神经节细胞的分布.方法:用罗非鱼,进行40 g/L甲醛灌注固定,观察三叉神经节的位置及分支分布,取三叉神经节,根及分支进行连续切片制作三维立体图像,观察神经节细胞的分布.结果:①三叉神经根在菱脑高度进出脑.②三叉神经节位于眼眶与颅腔之间的骨组织中.③从神经节发出的第一支(眼神经)通过眼眶的背侧分布于吻侧部,第二支(上颌神经)通过眼眶的腹侧分布于上颌部,第三支(下颌神经)通过眼眶的腹侧分布于下颌部.④神经节细胞在神经节内背腹方向排列的一群细胞团.结论:罗非鱼三叉神经节是独立存在的,与其它鱼类的神经节有明显差异.
-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造影剂快速团注下,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利用软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结果 ①脑动静脉畸形14例,动脉瘤4例,脑肿瘤26例.②图像质量与扫描方案及后处理有关.结论 脑MSCTA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多方位立体观察正常脑血管结构,清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从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可以指导术前制定手术入路及用于术后评价.
-
鼻骨骨折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在面部创伤中鼻骨骨折易发生,而且往往同时合并参与鼻外侧壁构成的上颌骨额突骨折以及鼻中隔骨折等,因此,有学者把鼻骨骨折称为鼻区骨折.鼻骨骨折的影像检查方法有传统的X线平片、CT检查,还有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等方法[1-6].本文对150例患者的平片、轴位、冠状位CT图像及三维立体图像进行分析,并对三种检查方法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
医学仿真内镜的原理、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仿真内镜成像(virtual endoscopy,VE)就是其中之一.VE所依赖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初是用于游戏软件中,用来模拟三维立体环境,以增加真实感的.后有人将其用于医学影像学,创造出了VE这一崭新的CT和MRI图像后处理技术,它是能重建出管道器官如胃肠道、呼吸道、大血管等内表面的三维立体图像的一种虚拟内镜方法,因其类似纤维内镜(fiberoptic endoscopy,FE)所见,故名"仿真内镜".自1993年Vining等[1]首次提出CT仿真支气管镜成像以来,国外对此技术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国内亦见报道.本文就VE的成像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螺旋CT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颈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颈椎解剖关系复杂,因交通事故及其他创伤造成的颈椎骨折多属复杂骨折,X线平片或普通CT往往无法准确、直观地反映骨折片移位及关节、椎体脱位情况等损伤细节[1].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其先进的容积、扫描技术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有效弥补了X线平片与常规CT的不足,可为骨关节创伤诊断提供直观、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临床价值显著.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5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以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颈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
MS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 virtual bronchoscopy,CTVB)是随着CT机性能和计算机成像软件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图像后处理新技术[1].该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运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它利用横断面容积扫描的全部信息重建出气道管腔内表面的三维立体图像,在气道疾患的诊断中,能够客观地反映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情况,因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对15例中央型肺癌MS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MSCT-VB)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
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评价
螺旋CT对胫骨上端行螺旋容积式扫描,所获得的数据经CT三维工作站处理后,可得到胫骨平台表面的三维立体图像,并利用薄层二维图像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对胫骨平台的全貌及冠状位、矢状位进行细致观察.笔者把此方法同X线平片、普通CT断层图像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
64排VCT泌尿系成像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目前主要有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B超检查、CT及磁共振尿路成像(MRU),随着螺旋CT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64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CTU)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64排VCT泌尿系成像具有超快速容积扫描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做大范围的扫描,同时可以显示肾实质、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全程及膀胱的三维立体图像,是一种全新的、无创伤性泌尿系检查方法.本文旨在探讨64排VCT泌尿系成像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颅内肿瘤放射治疗MRI的定位技术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对肿瘤的定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RI模拟定位技术是通过磁共振成像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显示肿瘤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的三维立体图像,为颅内肿瘤进行精确放射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笔者总结了30例颅内肿瘤应用MRI扫描技术进行放射治疗计划涉及的初步经验,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