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测定中年人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以此反映中老年人斑块组成成分的差异,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对45例中青年人(≤50岁)及56例老年人(>50岁)测定颈动脉斑块不同回声部分的IBS值.结果:不同年龄组的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IBS值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IBS技术可以客观、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散射 辐射 人类 -
彩超检测脑梗死50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颈动脉、颈内动脉斑块在拟行颈内动脉注射药物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经MRI、CT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彩超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管腔及内壁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双侧颈动脉均显示正常5例,余均有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内膜改变.结论:超声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特性,确定斑块位置,为临床上进行的颈内动脉注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脑梗塞/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72例对照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特征、程度.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颈动脉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组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51.6%)为主,且进展组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 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可以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指标.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诊断 脑缺血/诊断 颈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