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严重主动脉瓣钙化的瓣膜置换15例临床分析
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15例严重主动脉瓣钙化病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45~76岁,平均65.3岁;合并二尖瓣病变3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7例;心胸比率0.57~0.73,平均0.62士0.07.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可能.1.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10例手术在体外循环不停跳下进行;5例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体外循环时间90~320 min,平均13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160 min,平均80 min.其中8例行生物瓣置换,7例行机械瓣置换,合并二尖瓣病变3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行Devega成形术,3例因主动脉根部细小于左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切开瓣环,用自体心包补片加宽行主动脉根部扩大换瓣.其中5例术后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
-
HGT-200亚低温治疗仪故障维修一例
亚低温是指轻、中度低温(28~34℃),是降低代谢,保护组织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主要有:冰帽、冰枕、冰敷、冰水灌肠等,但降温效果不确切,降温过程中体温波动较大,操作繁琐.随着亚低温治疗仪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解决了传统物理降温的不足,极大地减轻了医护人员繁重的工作负担,同时又避免了药物降温引起的休克、虚脱等不良反应,有利于对患者的保护,是治疗重症高热、控制体温的有效工具.我院近年来购置了多台HGT-200亚低温治疗仪,该机操作简单、方便,降温效果好,运行平稳,设有自动控温系统,作用持久恒定,无须反复更换冷媒,是重症高热病人降温恒温较理想产品.本文将介绍日常维护中一例典型故障维修,以供同仁参考.
-
低体温降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血管ICAM-1表达
目前认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早期事件"是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和激活,而中性粒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需要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上调.有研究显示,低温可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随后的中性粒细胞迁移,从而减轻缺血性损伤[1].据此,本研究探讨中度低温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性ALI大鼠肺血管ICAM-1表达及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的影响.
-
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现代心肺复苏术已经倡导了半个多世纪,尽管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总体的成功率仍然低下.究其原因,一是仅有少数心搏骤停患者能够成功恢复自主循环,二是对于缺血缺氧后的继发性脑病,治疗上久无突破,存活患者也难以获得良好的神经学结局.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证据都认为,可确切改善心搏骤停后患者存活和神经学结构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性低温疗法.治疗性低温疗法是指为治疗目的而控制性地将患者体温降低的治疗方法.因为低温能降低机体的组织氧耗,延长缺血组织的生存时间.国际医学界将机体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3 ~35℃),中度低温(28 ~32℃)、深度低温(17 ~27℃)和超深度低温(16℃以下)[1].
-
中度低温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低温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氧自由基释放,抑制诸多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释放,然而低温在急性胰腺炎中应用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在急性胰腺炎后应用中度低温,观察其对急性胰腺炎所致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低温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
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近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住我院心脏中心17例新生儿TAPVC的临床及手术资料。男15例,女2例,平均手术年龄10.4±5.0天,手术体重3.3±0.4 kg。临床分型:心上型8例(47.1%),心内型5例(29.4%),心下型3例(17.6%),混合型1例(5.9%),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单支、多支或双侧肺静脉狭窄及回流梗阻8例(47.1%),限制性房间隔交通1例,主动脉缩窄(CoA)1例。术前需要机械通气8例(47.1%),急诊手术7例(41.2%)。所有患儿均在中度低温心肺转流下实施肺静脉连接左心房的矫治,心上型垂直静脉均予以结扎,心下型降垂直静脉连接门静脉予以保留,连接肝静脉予以结扎,伴CoA者因术前漏诊予二期手术矫治。 -
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低温治疗由来已久,国际上依据低温深度将其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低温(20~27℃)和超深低温(5~20℃).深低温和超深低温曾广泛用于心脏停搏风险极高的心胸外科手术、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复苏治疗,因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轻巾度低温(28~ 35℃)即亚低温,因副作用相对较轻、可控,引起了国际关注.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
中度低温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低温(28℃)下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计弓部的患者,急诊手术中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术中选择性脑灌注采用右腋下动脉插管和左颈总动脉腔内置管方法进行单侧合并双侧脑灌注;统计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间断停循环时间及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135.36±18.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2±14.64)min,选择性脑灌注(8.92±1.58)min,总的停循环(4,47±1.7)min.48例术后24 h内完全清醒;2例早期并发间歇性精神障碍,出院前恢复正常;死亡5例(1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6天出现脑出血,终死亡;1例因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死亡;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肾功能未恢复且并发全身感染后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在采用新型三分支支架手术治疗时,由于其间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较短,中度低温(28℃)可满足其需要.
-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2例
例1 女,22岁.心脏杂音20年,1年前曾因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缺)在外院行体外循环(CPB)下探查,因心内畸形复杂放弃手术.查体:P2亢进,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右束支不完全阻滞.X线胸片示肺充血,左纵隔影增宽.心脏彩色超声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三房心并继发孔房缺.2001年12月在全麻、中度低温CPB下手术.术中因心脏粘连严重未完全游离,停跳后切开右心房,见中央型房缺约2.0 cm,冠状静脉窦口扩大,房缺及窦口探查左房未见三房心畸形,左上腔静脉引入冠状静脉窦,窦壁与左房间有2 cm大小交通,经窦口插左上腔静脉引流管,确诊为先心病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ⅡA型),用4-0滑线连续缝合涤纶补片修补冠状静脉窦壁缺损及继发孔房缺.术毕心脏自动复跳,CPB 54min,升主动脉阻断25 min.病人术后康复出院.
-
6例心内直视术中冠状动脉意外与处理
我科自1986年1月至1996年1月3675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发生冠状动脉意外6例,其中4例抢救成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8~64岁,平均25岁.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1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法乐四联症、左房粘液瘤各1例.6例术前主要依据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均未行心脏造影.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4例,频速型心房纤颤、左室肥大、心肌供血不足各2例,右室肥大、心肌劳损各1例.6例均在中度低温(26~28℃)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双瓣替换2例,其中1例重新替换主动脉瓣成活,另1例同时行左前降支、对角支搭桥成活;法乐四联症矫治同时右冠搭桥成活,左房粘液瘤切除同时左前降支搭桥成活,此4例痊愈出院.6例中2例死亡,分别为行主动脉瓣生物瓣替换和Konno手术病人.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亚低温治疗研究进展
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措施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但迄今为止,仍然缺少令人满意的措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亚低温作为一种脑保护疗法,可干预脑缺血的多个病理生理学环节,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目前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及超深低温(16℃以下).动物实验证实,轻、中度低温(28~35℃)都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由于32℃以下低温会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临床通常采用32~35℃的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及脑缺血患者.我们就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亚低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附1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受者,女,43岁,身高153cm,体重45kg,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供者男,24岁,为外伤后脑死亡者,体重55kg,身高163cm。供、受者淋巴细胞毒试验(PRA)<1%,HLA基因配型有6个位点相合(半相合)。供心切取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Stanford大学晶体心脏保存液,灌注压低于110mmHg,灌注量1800ml,放于含冰屑的保存液中,修整。于2000年4月5日在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标准法)[1]。使用Stockert Ⅲ型人工心肺机和大号Medtronic膜式氧合器,乳酸林格氏液1500ml预充。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降至25.7℃),稀释冷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升主动脉开放前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加入机器。心脏恢复供血后出现室颤,20W/s电击2次后复跳。循环血压稳定,生化检查正常后,平稳脱离体外循环。
-
脑缺血亚低温脑保护的基础与临床
亚低温技术从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国内外通常将低温划分为4种不同水平:轻度低温(32℃~35℃)、中度低温(28℃~32℃)、深低温(17℃~27℃)、超深低温(2℃~16℃),又将前两者合称亚低温.已有大量动物实验证实,28℃~35℃的亚低温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
-
亚低温和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治疗颅脑创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利用轻中度低温(27℃~35℃,简称亚低温)治疗颅脑创伤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结果.研究证实,亚低温治疗不但可以减轻颅脑创伤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降温方式的进展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多种原因易引起高热,高热可以加重脑的耗氧量,使颅内压力升高,促使脑疝的形成,还可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因此,亚低温对于颅脑损伤病人显得极为重要.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果越好[1,2].1993年江基尧等[3]首先将28~35℃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率失常等并发症,所以目前国内外临床多采用32~3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发现,32~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残率,说明亚低温对颅脑损伤病人有肯定的疗效[4].
-
大面积脑梗死血管内低温治疗患者护理安全的监测与干预
低温治疗可以防治或减轻重度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伤,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低温治疗目标值是32~35℃,即轻度低温,而中度低温和深度低温已被放弃,“亚低温”也不再被提及[1]。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技术是目前较新进展的低温技术,它可通过具有降温冷却作用的体外机及能插入机体下腔静脉的热交换导管直接降低患者核心温度至32~35℃,该技术不仅能快速诱导达到目标温度,还能维持温度的恒定和减少温度的波动。但是低温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是所有医护人员的担忧与困惑,尤其在诱导低温期、维持低温期以及复温期3个阶段,护理上应给予动态的监测与护理干预策略,才能达到救治患者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护理监测与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中度低温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时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是胰腺及胰外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在肺脏聚集,并释放蛋白酶和氧自由基是急性胰腺炎诱发急性肺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
-
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和护理研究
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1].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亚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2]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
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亚低温主要是指轻、中度低温(28℃~35℃).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通过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能量代谢,保护血脑屏障,从而促进脑细胞功能的修复,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且无明显副反应,目前已愈来愈多地被临床广泛应用[1].
-
左冠状动脉右房瘘一例
患儿:女,11岁。发现心脏杂音9 a。查体:心率100次/min、律齐,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P2亢进、分裂。X线胸片示肺动脉段饱满,肺血增多,心胸比率0.65。心电图正常。逆行升主动脉造影示三个冠窦清晰、主动脉根部后方一异常血管充盈后向右横行,远端形成3 cm×4 cm梭状结构连于右房,造影剂注入右房、右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瘤样扩张,内径约1.3 cm,左回旋支扩张,内径1.0 cm,自左房后沿右房顶部侧壁走行入右房。肺动脉测压4.9 kPa。术前诊断:左冠状动脉右房瘘。1997年11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中度低温心脏停跳后打开右心房,见瘘口位于右房后壁上腔静脉开口处,2针带垫针线褥式缝闭瘘口。痊愈出院,随访良好。 讨论: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以源自右冠状动脉者占多数,约80%,来自左冠状动脉较少见。部分病人早期无明显心悸、气急、心绞痛等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但冠状动脉瘘一方面使主动脉的部分血液直接流至右心或左心系统,减少了主动脉血流,同时加重了右心和左心负担,使右室或左室扩张、肥厚,甚至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注入右心系统则可使肺血流量增加,引起轻度至中度的肺动脉高压。另一方面还可出现冠状循环“窃血现象”,易早期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所以宜尽早手术治疗。本病易与动脉导管未闭相混淆,逆行升主动脉造影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有决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