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腋窝巨大透明细胞肉瘤1例

    作者:于占彩;李岱英;彭会文

    1 病例报告男,35岁.因右腋窝肿物0.5 a入院.0.5 a前无意当中发现右腋窝一核桃大小的肿物,呈逐渐增大,在院外按淋巴瘤治疗,肿物未见缩小,转诊我院.查体:右腋下见13 cm×12 cm大小的肿物,表面皮肤略呈紫色,皮肤温度不高,活动度差,无压痛,肾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临床拟诊淋巴瘤,予以手术切除.术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见肿物表面不光滑,质硬,血运丰富.病理检查:送检标本为带皮肤之组织块,体积17 cm×12 cm×12 cm,皮肤面积11 cm×5 cm,皮下见直径约10 cm之圆形肿物,肉眼观察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包膜不完整,切面呈灰白色,质地硬,部分区域呈灶状坏死,部分呈粘液样变.光镜下瘤细胞呈巢状,细胞大小较一致,多为圆形、多角形或梭形,胞浆浅或透亮,有丰富纤维原组织围绕.免疫组化:Vimentin(+),S-100(+),LCA(-),EMA(-).病理诊断:透明细胞肉瘤.

    关键词: 肉瘤 透明细胞
  • 99Tcm-MIBI乳腺显像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林法;刘小焦;吴福生;朱阳军

    目的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在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及诊断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自制乳腺显像装置,经病变乳腺对侧肘静脉注射99Tcm-MIBI 555~740MBq后15min即行早期乳腺显像,分别采集正前位、左、右侧位像,采集计数1000k,1.5h后按上述条件作延迟显像.结果 34例乳腺肿块患者,99Tcm-MIBI核素显像阳性22例,阴性12例;24例乳腺癌患者99Tcm-MIBI核素显像阳性20例、阴性4例;10例良性病变中99Tcm-MIBI核素显像阴性8例、阳性2例;99Tcm-MIBI核素显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3.3%,特异性80.0%,准确性为82.4%,阳性预测值90.9%,阴性预测值66.7%;99Tcm-MIBI核素显像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的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92.9%,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为86.7%,准确性为87.5%.结论 99Tcm-MIBI显像对触及乳腺肿块的患者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临床信息,能较好地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中的应用

    作者:王缉寒;李智贤;廖新红;李艳宁;陈圆圆;王斯达

    乳腺癌早出现和常见的转移途径为淋巴结转移.术前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预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常规超声作为一种方便可行的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估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但其准确性有限,且受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1].与传统超声相比,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中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quantification,VTQ)技术能够较好地量化组织的固有特性,并提供客观、可重复测量的数据[2],用于测量肌肉、肌腱、腹部器官、乳腺、前列腺等组织硬度,评估感兴趣组织的机械特性.孟洁等[3]研究发现,VTQ技术对于乳腺内直径≤1cm的小病灶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但对于VTQ技术准确评估并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国内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VTQ技术在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 多灶乳腺癌伴双侧腋窝淋巴瘤1例

    作者:陈卉;朱丹霞;李兆丽

    女,47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个月入院。体格查体:双乳对称,发育良好,皮肤正常,双乳头无凹陷;左乳未触及明显肿块,右乳11~12点距乳头约2 cm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4 cm×0.8 cm,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局部皮肤弹性差,桔皮征(-),双侧腋窝可触及如黄豆或蚕豆样大小淋巴结,质韧,无压痛,不活动;双侧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3.39×109/L,淋巴细胞计数8.2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61.21%,血红蛋白140.0 g/L,血小板计数177×109/L,血沉4 mm/h。超声检查:右乳11点钟距乳头约2 cm处见一结节,大小约1.35 cm×1.0 cm~0.7 cm×0.6 cm,水平位生长,呈不规则形,结节边界模糊,边缘毛刺状,内部呈低回声,分布欠均匀,未见明显钙化灶,结节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两结节呈“串珠状”(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结节周围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双侧腋下可见多枚大小不等的淋巴结,呈“葡萄串样”,右侧一枚大小约1.2 cm×0.8 cm,左侧一枚大小约3.5 cm×1.3 cm,淋巴结间未见相互融合,包膜光整,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部分外形呈椭圆形或圆形(图1B);右侧部分淋巴结淋巴门消失,内部呈低回声(与毗邻肌肉相比较),分布欠均,未见钙化强回声;部分淋巴结边缘、中央血流较明显。超声诊断:右乳实质样结节病灶,判断为US-BI-RADS 4C类,双侧腋下多枚淋巴结肿大,部分形态饱满。术中所见:患者于全麻下行右乳房病变切除术+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右乳外上肿块大小约1.0 cm×0.8 cm~0.6 cm×0.5 cm,界欠清,无完整包膜,质硬,切面呈灰白色粉刺状,无光泽;双腋窝淋巴结多个,质韧,界清;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示右乳癌。病理肉眼所见:右侧乳腺组织1块,大小约6 cm×5 cm ×2 cm,切面见2枚质硬区,大小约2.0 cm×1.0 cm,另见一质硬区大小约1.3 cm×1.0 cm,界不清,两者相距1 cm;双侧腋下见多枚结节,大小约0.5 cm×0.5 cm~3.0 cm×2.0 cm。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 级,大小分别为2.0 cm×1.0 cm和1.3 cm×1.0 cm,乳头下方见癌累及,上皮内见少量Paget样细胞,免疫组化I 2014-1236:雌激素受体(70%~80%+),孕激素受体(约90%+++),CerbB-2(+), E-Cadherin(+),Ki-67(3%~8%+);(右腋下)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双腋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组化I 2014-1236:CD20(+),CD79α(+),CD3(-), CyclinD1(-),CD23(+),CD5(-),Bcl-2(+),CD21(残留FDC网+),Ki-67(约10%+)(图1C、D)。骨髓穿刺报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免疫分型:CD579.02%, CD1961.60%,CD2063.18%,CD2269.13%,CD2358.96%, CD79a 34.51%,Kappa 2.87%,Lambda 7.34%,CD5CD1950.19%,CD5CD2052.47%,CD5CD2349.67%。终诊断: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inetA(Rai 0)期。

  • 超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王丰;张锐;肖芳;唐熙

    目的 探寻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相关因素,建立超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方法 利用乳腺和腋窝超声观察227 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超声相关因素,将这些因素引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计算回归模型ROC 曲线下面积及准确度等评价指标.结果 肿瘤大小、肿瘤边界、肿瘤血流分级、超声检出淋巴结数目、淋巴结皮质大厚度、淋巴结血流分型和淋巴结纵横比是影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显示肿瘤大小≥2 cm、淋巴结皮质大厚度≥3 mm、淋巴结血流Ⅲ型和较小的淋巴结纵横比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模型ROC 曲线下面积为0.847,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3%、85.9%、68.2%、81.9%和74.4%,较单因素回归模型在没有明显降低敏感度基础上显著提高了特异度,避免了过多假阴性出现.结论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 乳腺癌患者腋中组转移性淋巴结的声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建伟;韩峰;周建华;林庆光;郑玮;裴小青;李安华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探讨乳腺癌患者腋中组转移性淋巴结的声像学特征。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超声检查,并发现腋中组存在淋巴结病例共89例,均为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66例为乳腺癌首诊患者,23例为乳腺癌术后复查患者。观察腋中组淋巴结的数量、大径、纵横比及是否存在淋巴门、血流情况。统计学分析出有意义的参数,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腋中组淋巴结数量≥3个,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为56.8%,特异度为89.7%,准确性为7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和61.4%;若腋中组有一个淋巴结大径≥10 mm,则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为58.0%,特异度为79.5%,准确性为67.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4%和59.6%;如果同时存在两个声像学特征,则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87.8%)和准确性(78.6%),特异度为60.0%,阳性预测值为72.3%,阴性预测值为80.0%。结论腋中组淋巴结的数量和大小是判断淋巴结良恶性有意义的声像图指征。

  • 背阔肌岛状肌皮瓣在腋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姚兴伟;陈向军;孙伟晶;韩德志;刘艳红;薛晓蕾;葛亮

    目的 探讨背阔肌岛状肌皮瓣在腋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腋部难愈性创面的修复,包括腋前壁创面12例,腋后壁及腋窝顶部创面6例.在病情稳定后尽早手术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保留有活力的间生态组织,即刻行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一期修复术.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接受治疗的创面,术后1例皮瓣因蒂部压迫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肿胀、青紫,经及时处理而缓解,皮瓣均成活良好;1例创面因清创不够彻底,术后坏死组织较多,形成窦道,经换药愈合外,其余创面均一期修复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腋窝局部形态及患肢功能良好.结论 腋部难愈性创面应尽早手术清创,一期修复创面,选用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血供充分,提供的组织量大,不影响供区肌肉功能,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能够较好地保存腋窝局部形态和患肢功能,降低伤残率.

  • 无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孕激素受体检测的预后价值

    作者:吴凯南;吴诚义;竺东长;张震寰;孔令泉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水平对腋淋巴结阴性(NL)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28例NL和266例腋淋巴结转移(PL)的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的PR状况,并随访。结果 128例NL乳腺癌患者随访126例,占98.4%,随访时间90.0~174.0个月,平均110.9个月。128例NL乳腺癌PR检测阳性68例,阳性率为53.1%,同期266例PL乳腺癌PR阳性83例,阳性率为31.2%,二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7.57,P<0.01)。NL乳腺癌发生转移和复发24例,PR阳性和阴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3%和28.3%,二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24,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和88.1%(χ2=2.34,P>0.0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65.5%(χ2=1.40,P>0.05);7年病死率分别为4.4%和16.7%(χ2=5.24,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NL乳腺癌的PR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R阴性组乳腺癌复发转移明显高于PR阳性组,且易转移至内脏,其7年病死率明显高于PR阳性组,5年和10年生存率也低于PR阳性组。故对NL乳腺癌,当PR阴性时,应积极施行包括化疗在内的辅助治疗以提高疗效。

  •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

    作者:骆成玉;季晓昕;张键;林华;杨齐;关琛

    目的探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方法分析473例次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经验.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2~156 min,平均42 min. 术中出血很少,无一例因术中不易控制的大量出血而中转常规开放手术.各例患者取出淋巴结4~38个,平均14个.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特殊的手术视野使手术解剖清晰.遵循恰当的手术经路、手术方式标准化会绕过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学习曲线,加快手术速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淋巴结阳性乳腺癌腋窝清扫范围探讨

    作者:欧阳涛;李金锋;王天峰;林本耀

    目的了解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胸肌间及第Ⅲ级淋巴结受累的发生频率,探讨对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完全清扫的合理性.方法连续实施乳腺癌第Ⅰ、Ⅱ、Ⅲ级和胸肌间淋巴结清扫术291例,单独标记第Ⅲ级和胸肌间淋巴结,手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87例(29.9%)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中,胸肌间淋巴结癌受累16例(18.3%), 第Ⅲ级淋巴结癌受累18例(20.7%), 第Ⅲ级和(或)胸肌间淋巴结受累者25例(28.7%), 原发肿瘤小于5 cm、第Ⅰ、Ⅱ级阳性淋巴结少于4枚的52例患者中,第Ⅲ级和(或)胸肌间淋巴结受累6例(11.5%).结论对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实施包括第Ⅲ级和胸肌间淋巴结的腋窝淋巴结完全清扫.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的疗效

    作者:丁维进;常诚;李凡;刘永兰;陈琳;田美英;武晓丽;王娜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原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美容整形科10例腋部多汗症患者资料.用多汗症严重程度量表和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进行术前评价,单侧腋部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50 U,术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价,6个月电话随访.结果 治疗后1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0%.经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术前左侧和右侧汗液分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侧和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侧均数和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短期效果明显.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可作为效果评价的一种方法.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惠锐

    目的:确定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转移规律,探讨淋巴结状况作为乳腺癌预后因素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在我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理资料的603例的淋巴结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库内的数据使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结果: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术前化疗、原发瘤化疗效果、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化疗效果、病理类型,与患者的年龄和病期无关.术前化疗方案和化疗时间的长短对淋巴结转移的状况也有一定影响,肿瘤的个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对淋巴结状况判别正确率为67.3%,淋巴结转移与否对患者生存判别正确率为75.5%.

  • 新辅助化疗对腋窝淋巴结数量影响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刘东滨;孙慎友;孟祥芹;刘丽丽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 AC)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数量的影响.方法:2010-03-02-2012-06-30临沂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82例临床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40例和手术组42例,化疗组以蒽环类CEF或EC方案行3~4个周期NAC,手术组直接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数量.结果:40例经NAC的乳腺癌患者中,目标病灶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 19例,病情稳定(SD) 15例,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腋窝淋巴结清除以后,化疗组平均检出淋巴结总数为16.7枚(8~28枚),手术组为20.4枚(12~37枚);平均阳性淋巴结数化疗组为2.1枚(0~13枚),手术组为6.5枚(0~20枚),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NAC以后,进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时,不仅阳性淋巴结减少,得到的淋巴结总数也减少.

  • 蓝染脂质体载体对乳腺癌前哨及腋窝淋巴结显示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秋茹;杨小青;于永林;刘伟峰

    为了观察局部注射蓝染脂质体在乳腺癌手术中腋窝淋巴结(ALN)及前哨淋巴结(SLN)检测较单用显色剂的优势,利用脂质体-美蓝混合物以及单用美蓝对68例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及ALN的清除,均经病理检查,了解两种染色剂在淋巴结染色的灵敏度、准确性方面的差异.脂质体美蓝组36例,成功确定SLN 34例,成功率为94.4%(34/36);SLN阳性16例(47.1%),SLN阴性18例(53%);ALN阳性17例(47.2%),ALN阴性19例(52.8%);SLNB的灵敏度为94.1%,准确性为91.7%.美蓝组32例,成功确定SLN 29例,成功率为90.6%(29/32);SLN阳性11例(37.9%),SLN阴性18例(62.1%);ALN阳性13例(43.8%),ALN阴性18例(56.3%);SLNB的灵敏度为84.6%,准确性为84.4%.两组比较在检查SLNB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蓝染脂质体应用于乳腺癌术中,具有淋巴结易着色,可以提高SLNB的成功率、灵敏度及准确性等优点.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意义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孙正魁;马行天;陈志军;万向华;王芹;付爱荣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99Tc硫胶体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对60例NAC后达到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和60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评估SLNB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比较两组患者SLNB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并分析NAC后SLNB检出率和假阴性率与患者及肿瘤特点的关系.结果:60例NAC后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为90%,SLNB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3.33%,准确性为91.67%,假阴性率为10%.其检出率和假阴性率与早期乳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3,P=1.000).NAC组化疗前临床分期T3或N2以上者,腋淋巴结的检出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00),分期N2以上者假阴性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NAC后达到临床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SLN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与早期乳腺癌SLN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前的TN分期是SLNB检出率和假阴性影响因素.

  • 荧光法腋窝反向制图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可行性

    作者:刘坚;李佳璐;周俊;崔海东;项晶晶;贾鹏辉;项爱斋;陈洪刚

    目的:探讨荧光法腋窝反向制图( ARM)技术(即逆向腋窝淋巴结示踪)在乳腺癌腋窝手术中的可行性、ARM淋巴结(示踪剂显示的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结)在腋窝的分布规律以及保留ARM淋巴结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4年4~11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就诊的4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经知情同意后,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SLNB)术或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开始前15 min,将2 ml(5 mg)吲哚菁绿注射于患侧上肢内侧肌间沟皮下以示踪ARM淋巴结,术中用红外荧光定位观察相机观察、记录腋窝有无荧光ARM淋巴结显影及其在腋窝的分布情况,切除分布在手术区域内的荧光ARM淋巴结送病理学检查,评估其受肿瘤侵犯的情况。结果35例患者行SLNB+ARM术,ARM淋巴结示踪成功8例,SLNB中ARM淋巴结示踪成功率为22.9%(8/35);5例患者行ALND+ARM术,ARM淋巴结示踪成功3例,另有25例行SLNB+ARM术的患者在完成SLNB后转而行ALND,且ARM淋巴结示踪均获成功,因此,在所有行ALND术的患者中ARM淋巴结示踪成功率为93.3%(28/30)。全组共发现119枚荧光ARM淋巴结,其中57.1%(68/119)的荧光ARM淋巴结分布于腋静脉下方、第2肋间臂神经上方及胸背血管神经束外侧的区域。 ARM-SLN共干率(即引流乳腺淋巴液的淋巴结与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结在解剖上存在共同通路的概率)为17.1%(6/35)。24例患者的ARM淋巴结被切除送病理学检查,其中20例pN0~1患者无ARM淋巴结受累,4例pN2~3患者中有2例ARM淋巴结受累,ARM淋巴结受累率为8.3%(2/24)。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法在ALND中是一种成功率高的ARM淋巴结示踪方法;ARM淋巴结在腋窝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腋窝淋巴结肿瘤负荷重的患者不适合行ARM手术。

  • 腋窝副乳腺纤维腺瘤二例

    作者:李波;张承圣;文飞

    乳腺纤维腺瘤起源于乳腺小叶上皮及间质成分,是青少年女性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升高有关,在妊娠、哺乳期及绝经前后随体内激素的改变而迅速增长.腋窝副乳腺纤维腺瘤临床较为少见.现报道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腋窝副乳腺纤维腺瘤病例.

  • 腋窝部孤立性异位导管内乳头状瘤一例

    作者:鲍以嘉;袁永熙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常见疾病,但发于腋下在国内、国外均非常少见,病因尚不明确,诊断上容易与转移性癌等疾病混淆,需引起临床医师注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西医结合乳腺科收治1例腋窝部的异位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现报道如下.

  • 腋淋巴结切除数目在判断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王慧颖;董慧婷;刘群;邢鹏;李继光

    目的 探讨腋淋巴结切除数目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55例原发性乳腺癌且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腋淋巴结切除数目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腋淋巴结切除数目以及其他预后因素与乳腺癌相关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655例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94.4%,其中腋淋巴结切除≤12个和>12个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3%和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腋淋巴结切除>12个时,乳腺癌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9).结论 在腋淋巴结清扫术中,淋巴结切除>12个的患者发生乳腺癌相关事件的比例远低于淋巴结切除≤12个的患者;淋巴结切除数目越多,对预后的判断越准确.

  • 腋窝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

    作者:徐淑娟;徐林娜;吴佳鹏

    患者男性,36岁,发现右腋窝肿物1年,肿物逐渐长大,于2009年12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右腋窝扪及肿物,大小约7 cm×5 cm,位置较深,质硬,边界不清,皮肤无异常.

    关键词: 肉瘤 软组织肿瘤
7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