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次胃手术均并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例分析

    作者:虞立平;段建春;戴国芳;徐涌波;周林秋

    我科1例胃切术后以及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后均出现FDGE,经胃肠外营养(TPN)、肠内营养(EN),以及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氯丙嗪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女,74岁.因胃角中分化腺癌住我院普外科.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手术顺利,5d拔除胃管,进流质、半流质.10 d时出现少量呕吐并逐渐加重.经胃镜检查提示胃潴留、吻合口通畅,胃造影提示胃扩张、无蠕动,诊断FDGE,予禁食、胃肠减压、TPN治疗,后期肌内注射新斯的明及小剂量氯丙嗪.35 d时引流量减少拔除胃管,进流质和半流质,40 d出院.

  • 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及下腔静脉瘤栓再手术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冯照晗;王建峰;张冠;叶启东;刘鹏;刘乃波

    目的 报告局限性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并下腔静脉瘤栓的处理经验. 方法 2013年5月收治1例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男,37岁 患者2年前因右肾上极肿物于外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病理为肾细胞癌.患者术后未复查.2013年5月,患者出现右侧腰疼,CT、MRI、PET-CT等检查发现右肾中上极复发性恶性肿瘤,右侧腰大肌、后腹壁、肾周、输尿管上段区等多发种植转移瘤,肿瘤侵及下腔静脉并腔静脉内瘤栓;多发淋巴结、右第12肋可疑转移.肝脏、肺部、脑、其他骨骼等未见转移.全麻下行右肾、受侵组织及腔静脉瘤栓切除. 结果 手术成功,手术时问6h,术中出血4 000 ml.切口一期愈合,2周后出院.术后病理:右肾中上部肿瘤并侵及肾实质、肾被膜;肾下极周围脂肪内、输尿管上段、腰大肌肿物组织可见癌;部分腔静脉组织及腔静脉瘤栓可见癌.病理特点符合乳头状肾细胞癌Ⅱ型.肾静脉内、肾门血管、淋巴结等均其他部位未见癌.术后随访1年,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及明显肿瘤遗存. 结论 肾癌保肾术后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时,首选手术切除局部肿瘤侵及的组织、脏器,术后给予靶向治疗,可提高无瘤生存时间.

  • 三维超声在子宫中隔切开术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宋雪凌;王丽颖;张红霞;杨艳;张佳佳;马彩虹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3-diment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3DTVU)对子宫中隔切开术后(transcervical incision of septum,TCIS)是否需要再次手术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子宫中隔切开术162例,年龄(30.9±4.6)岁,子宫完全中隔34例,不完全中隔128例.术后2个月行三维超声检查,记录残留中隔的长度及宫底内膜内陷的夹角,复查宫腔镜,记录宫腔修复、粘连情况及中隔残留长度,并与超声测量结果相比较.结果 ①三维超声显示37例(22.8%)宫腔形态正常,三维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诊断宫腔粘连的灵敏度为100%(10/10),特异度92.6%(25/27).②其余125例超声检查见残留中隔,可测量到内膜凹陷长度和夹角.取120°为诊断角度,灵敏度92.6%(63/68),特异度35.1%(20/57).内膜夹角>120°的患者80.0%(20/25)宫腔镜探查为弓形及正常宫腔形态(阴性预测值),无需宫腔镜手术;夹角≤120°的患者63.0%(63/100)存在残隔及宫腔粘连(阳性预测值),需二次宫腔镜手术.结论 三维超声提示宫腔形态正常且子宫内膜回声均匀可不行二次宫腔镜检查;若超声显示宫腔形态正常但回声欠均,或子宫内膜夹角≤120°,建议二次宫腔镜探查.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胆总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中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滕浩鹏;曾林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取石术、开腹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二次胆道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组25例.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前术后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24 h疼痛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P=0.004)、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P=0.021)、24 h疼痛发生率(P=0.021)、住院时间(P=0.007)均较开腹组显著降低;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P=0.028)、患者总费用(P=0.046)均显著高于开腹组;开腹组并发症发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36%比12%,P=0.037).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均为100%.结论 腹腔镜二次胆道手术与开腹取石术疗效相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胆道再次探查缝针穿刺胆管切开术

    作者:谢智钦;唐才喜;陈迅;杨凯庆;赵志坚

    缝针穿刺切开胆管法利用简单的器械(三角针+4号丝线)可以高效、安全地进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既能穿刺确定胆管、直线切开胆管,有效减少胆管出血及后壁损伤,还能减少热损伤、减少周围脏器副损伤,该法简单易学、经济高效,可供腹腔镜初次或再次胆道探查术借鉴推广.

  • 食管癌剖胸探查原因分析

    作者:刘向明;屈大望;赵锡江;任鹏;马明全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无法切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2003年216例行开胸探查而未能切除食管癌患者及2 024例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我院1954~1984年食管癌未切除手术248例和770例根治切除病例相比较.结果:1985~2003年资料显示,食管癌开胸探查率为9.6%(216/2 240);食管癌肿瘤外侵部位常见者依次为主动脉、肺门、气管膜部、支气管、下肺静脉、椎体及心包等;主动脉受累率为42.6%(92/216),气管、支气管受累率为25.0%(54/216),远处转移率为21.8%(47/216).1954~1984年资料显示,食管癌开胸探查率为32.2%(248/770),主动脉受累率为35.5%(88/248),气管、支气管受累率为26.6%(66/248),远处转移率为19.8%(49/248);与1985~2003年比较,开胸探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查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的可能性与病程、症状、病变长度、肿瘤部位、分期和大体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由于先进诊断设备的应用,食管癌开胸探查率较以前明显下降,肿瘤外侵和转移仍然是影响手术切除的重要原因.综合各项检查,正确评估切除可能性,可降低开胸探查率.

  • 1例腹膜后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杨怡卓;李亚里;宋磊;孟元光;刘慧;李立安;闫志风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中输卵管妊娠常见,其次是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卵巢妊娠与腹腔妊娠等.腹膜后妊娠是腹腔妊娠的特殊类型,非常罕见[1-3].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成功救治腹膜后异位妊娠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中重度出血分析

    作者:卢诚军;杜智;王毅军;袁强;王军;舒桂明;卢诚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病死率已经降至3%以下[1],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高达11%~65%[2-3].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愈合不良、胰瘘、胃排空延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PH)相对少见,但危险性较大.由于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临床很难确定完善的诊断和治疗常规,迫切需要标准化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PPH的临床特点、发展过程及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成功经验,报告如下.

  • 胆肠内引流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邓为民;崔乃强;李忠廉

    胆肠内引流术主要用于胆管梗阻解除后需要重建胆肠通道的疾病.但在肝胆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狭窄、先天性胆管囊肿和肝门胆管癌等复杂胆道病变情况下,胆肠内引流不能代替对肝内外病变的充分处理.

  • 胆道探查术中持续低血压致患者术后死亡的教训

    作者:陈正斌;金大龙

    1 病例资料女,57岁.体重49 kg,全身情况对麻醉耐受力分级Ⅱ级.术前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囊炎,拟行胆道探查术.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记载.术前查血、尿、便常规及肾功能均正常;丙氨酸转氨酶98 U/L;血糖6.4 mmol/L.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部透视示左侧胸膜增厚;腹部CT扫描示肝脏畸形,肝左叶发育不良.

  • 乳腺良性疾病三例首次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防范

    作者:杨红华

    目的 探讨乳腺良性疾病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诊断为乳腺脓肿、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例1因多发乳腺脓肿而行二次手术;例2虽术前诊断较明确,但手术切除范围较局限,遗漏了导管周围形成的无菌性小脓肿致再次手术;例3第一次手术病理诊断为蜂窝组织炎,病程晚期出现肉芽肿性炎致2次手术.结论 三种乳腺良性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变各有不同的表现,若手术不当可致二次手术,提高术前诊断率和手术医生的业务水平可有效防止二次手术.

  • 吻合血管术后55例血管危象探查体会

    作者:熊胜;巨积辉;金光哲;赵强;刘跃飞;李雷;李建宁;侯瑞兴

    目的 对吻合血管术后55例(63次)血管危象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手外科有完整资料的55例(63次)发生血管危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断指再植29例、足趾移植手指再造17例、游离皮瓣8例、手指不全离断1例.所有病例均经保守治疗1h后血管危象无缓解而进行手术探查,根据术中所见血管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其中26例30次动脉栓塞、17例20次动脉痉挛、10例11次静脉栓塞、2例2次血管受压;其中包括动脉张力过低1例、静脉张力过高1例、动脉分支未结扎1例.根据术中所见,20例23次行前臂浅静脉血管移植,33例38次行栓塞段血管切除重新吻合,1例修剪压迫组织,1例清除局部血肿.结果 本组55例,存活51例,成活率92.73%.其中坏死的有断指再植2例,足趾移植手指再造1例,游离皮瓣1例.结论 血管吻合术后一旦发生血管危象,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早期、积极地手术探查是挽救的关键措施.

  • 重组活化因子Ⅶ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抑肽酶之后的新型药物

    作者:

    重组活化因子Ⅶ(rFⅦa)初由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凝血因子Ⅷ、Ⅸ缺乏的A型和B型血友病.在欧洲,它的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凝血因子Ⅶ缺乏和血小板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相继有报道,rFⅦa应用于心脏、肝脏、整形外科和泌尿外科手术等说明书以外的范畴.rFⅦa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致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可能风险,故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仍具有争议.本文对凝血的基本原理、rFⅦa的作用机制以及目前rFⅦa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在体研究表明,凝血障碍的临床表现不能为经典的凝血途径所解释.原有的凝血模式忽略了血小板的作用以及血小板膜磷脂引起的凝血酶的释放.新提出的以细胞为基础的凝血模式则描述了凝血的启动、放大以及延伸过程.新的模式是通过辨认带有组织因子的血小板或细胞膜来活化特定的凝血因子.rFⅦa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因为影响因素(血液稀释、pH值、体温、血小板计数和血压等)众多而变得复杂.近的研究证明了rFⅦa适用于心脏手术中的难治性出血,可以减少异体输血、降低二次探查手术的发生率,血栓栓塞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但研究证据尚不充分.酸中毒、低体温、血液稀释、血小板耗尽或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等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rFⅦa的疗效.为明确rFⅦ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 卵巢癌二次探查手术前PET-CT检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彩云;龚谋春;潘建虎

    目的 探讨卵巢癌二次探查前行PET-CT检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7例卵巢癌(16例行PET-CT检查)病历随访资料,比较二次探查术与PET-CT检查用于指导患者手术治疗随访结果.结果 二次探查手术阳性率为67%;PET-CT检查阳性率为75%.PET-CT检查指导手术治疗组(S组)手术时间缩短,与直接二次探查手术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PET-CT检查组(T组即PET-CT检查后的手术及非手术病例)中位生存时间与行传统检查后直接行二次探查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在二次探查手术前进行检查,可准确定位复发或转移部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延长术后患者生存期.但单纯以PET-CT结果为依据,判定患者是否需要二次手术,效果并不优于传统检查后行二次探查手术.

  • 甲亢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27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波;田平;全彬;袁建保;康健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术后复发的原因、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27例甲亢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再手术均无甲亢危象发生,术后声嘶2例3~6个月后恢复,抽搐1例半个月后治愈.其余病人均治愈.[结论]残余甲状腺体过多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有选择地再手术仍然是有效治疗方法.

  • 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健;李康华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对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诊断及定位错误、原间隙椎间盘再次突出、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对神经根管狭窄认识不足、脊柱稳定结构破坏等.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诊断及定位需准确,髓核切除要干净,神经根松解需充分,必要时扩大神经根管,注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 卵巢癌二次探查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作者:王建东;章文华;吴令英;刘丽影;张蓉;李洪君

    背景与目的: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是国际妇产联盟(FIGO)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卵巢癌的二次探查手术中,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还存在争议.本文拟分析有关资料,以对卵巢癌二次探查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4年7月1日至1996年10月1日收治的15例Ⅲ期和Ⅳ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的组织病理类型均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分别为:高分化2例、中分化7例、低分化6例.15例患者在初次细胞减灭术时均没有进行淋巴结清扫,"二探术"时患者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为阴性."二探术"阴性的10例患者中有4例(40%)发生肿瘤复发,复发部位为盆腔腹膜、腹腔和肝脏,盆腔和腹主动脉淋巴结均没有复发.结论:初次减灭术时淋巴结阴性的卵巢癌患者,在进行"二探术"时可不必进行淋巴结清扫.

  • 腹部早期再手术15例分析

    作者:洪令斌;龚卢陵;徐小宏;蔡茂华

    目的 探讨腹部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腹部早期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为首次手术漏诊漏治(8例)、处理不当(4例)、并发症(2例)、阴性再手术(1例).15例患者共行再手术20例次,其中1例施行2次再手术.病死率为13.3%(2/15),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和严重的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余13例痊愈,平均住院时间37 d.结论 腹部创伤首次再手术时应仔细探察,正确的术中处理和注重腹部创伤术后的充分引流是减少再手术的关键.

  • 儿童胆总管囊肿术后近期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作者:胡月;张明满;李英存

    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预防再次手术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4例施行胆总管囊肿术后住院期间因近期并发症再次手术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儿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等.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积极止血,不留死腔,使用端侧吻合的方式对肠管进行吻合,适当保留剩余胆管的血供,必要时可使用防粘连剂,可大程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 直肠癌局部复发手术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陈光海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并且以腹膜反折平面以下的中低位直肠癌居多.直肠癌局部复发(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LRRC)是行各种根治性手术后,出现在盆腔、会阴区域与原发肿瘤病例类型相同的病灶,不包括伴随肝、肺、骨等其他远处转移情况.术前采用辅助放化疗,术中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侧方淋巴清扫的应用、腹腔灌洗,术后采用化疗、生物治疗降低了中低位直肠癌的复发率.55%~80%的LRRC发生在术后2年内,高峰期出现于术后6 ~12个月,也有少部分患者在术后5年才复发[1-2].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