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列地尔脂微球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血管病变常导致间歇性跛行、足部缺血、溃疡形成、坏疽等,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1],约50%的糖尿病患者发病10年后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概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踝肱指数(ABI)在外周动脉病变、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确定的诊断价值,其早期主要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检测[2],现作为诊断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的标准和筛选手段[3].国际糖尿病足组推荐将ABI<0.9作为诊断PAD的标准,与动脉造影比较ABI对诊断PAD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9%~100%.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5例,采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与硫辛酸配伍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术后再狭窄机制与 中西医防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以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患者趾或足容易发生溃疡或坏死,严重时可致截肢,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加重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负担.介入治疗风险低,重复性好,临床效果好,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手段,但其远期通畅率仍不理想.对介入术后的再次狭窄的预定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难题,中西医药物结合为介入后再次狭窄的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Forgaty导管取栓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观察
临床下肢动脉急性缺血常见原因为房颤栓子脱落导致下肢动脉栓塞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血栓形成,Mutirangura等[1]治疗12D例动脉栓塞患者,其中动脉血栓91例占75.8%,房颤栓子脱落导致的下肢动脉栓塞29例占24.2%.急性动脉缺血需要紧急处理,恢复组织血供,否则有肢体坏死和截肢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急性动脉栓塞的病死率为10% ~30%,截肢率为10%~30%[2].
-
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腔内治疗进展
下肢动脉依据其部位及功能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血管,股动脉作为流出道的末端以及流入道的起始,对其处理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股动脉狭窄闭塞是股动脉疾病为常见的[1]。目前关于股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主要有人工血管转流术、内膜剥脱术、血管腔内治疗等。近年来腔内治疗凭借其微创、快速康复、安全、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发展迅速,再加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更进一步促进腔内治疗的发展。尽管血管腔内治疗有其自身弊端,如相关文献报道对于股动脉支架植入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约20%~50%[2-4],但考虑到病变血管类型及部位、再狭窄及闭塞程度以及对患者的整体损伤等因素,血管腔内治疗仍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性。目前对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类型及相关的腔内治疗方法有很多,现结合文献及本中心对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腔内治疗经验加以论述。
-
论TASC分型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选择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通常指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缺血性疾病,常见于下肢.
-
腹股沟以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血管介入治疗进展
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根据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动脉粥样硬化已超过艾滋病和肿瘤而成为全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 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患有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患者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球囊扩张术,实验组对患者采取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和跛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采取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可靠,使患者的下肢血液流动得到明显改善,使发生终点事件的几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128例,观察病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18种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体质量、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一氧化氮不具有危险性,其他指标的危险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载脂蛋白Al、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年龄、脂蛋白α、空腹血糖、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内皮素、纤维蛋白原。结论血脂组分是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危险因素,为避免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可以采取在降糖治疗的同时进行降脂治疗,达到预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目的。
-
臭氧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臭氧大自血疗法(O-MAHT)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LEAD)血管腔内治疗后缺血再灌注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成功行腔内血管治疗的75例LEA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每组25例.术前3d内开始O-MAHT为A组;术后12h内O-MAHT者为B组;手术前后均未行O-MAHT的对照组为C组.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B组为64.0%;C组为88.0%.A、B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及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AD血管腔内治疗术前及术后早期行O-MAHT,能够对下肢产生保护作用,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不良反应.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28例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成年ASO患者抑郁状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SO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SDS评估结果显示,228例ASO患者中,有133例(58.3%)存在抑郁情绪.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15,95%CI:0.05~0.45),高血压(OR=4.63,95% CI:1.90~11.29),冠心病(OR=3.62,95%CI:1.43~9.18),Fontaine临床分期Ⅱa期(OR=20.76,95%CI:3.21~134.28)、Ⅱb期(OR=26.34,95% CI:4.20 ~ 164.97)、Ⅲ期(OR=192.28,95% CI:25.97~1423.51)、Ⅳ期(OR=291.41,95%CI:28.67 ~ 2962.21)是ASO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论 ASO患者易出现抑郁情绪.女性、高血压、冠心病以及Fontaine临床分期Ⅱ期以上是ASO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抑郁情绪 Logistic回归分析 -
脑心清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评价脑心清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疗效.方法 筛选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在即墨市人民医院门诊确诊的LEAOD患者94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47例,分别以脑心清联合氟伐他汀、单独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对比临床疗效与部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48.94%、临床控制+显效合计率57.45%,高于对照组27.66%、27.66%,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全血黏度(200/s)与踝肱指数(ABI)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三酰甘油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脑心清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老年LEAOD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有高血压患者76例纳入本研究,常规降糖调脂治疗,入院时检查血糖、血压、血脂、一氧化氮等指标,试验组38例给予氯沙坦口服降压治疗,根据各项指标检测水平调整用药剂量。对照组38例给予除AT-II拮抗剂外的降压药。观察患者治疗2、4、12周时血脂水平和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与入院时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2周、4周、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一氧化氮、HDL-C明显上升,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其各项指标跟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可改善血脂、一氧化氮等动脉硬化相关因素、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1例报告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PAD)以大血管病变为主,并有微血管病变,常规药物治疗很难使其恢复,手术治疗效果差,截肢率高.骨髓间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动物实验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1].我科于2005年1月开展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PAD的研究,目前已完成20例,现将首例、随访时间长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目的: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1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13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1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1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9个症状快去看血管外科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发现很多患者容易“走错门”,本来是血管科的疾病却跑去了骨科、皮肤科、神经科等,浪费了时间还容易延误病情.血管外科负责全身除心脏以外的循环系统各处血管发生的疾病,如果出现了以下这些症状,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排查.1.肢体凉、麻、痛包括肢体畏寒怕冷、麻木不适,以及肢体活动后疼痛.医学上将肢体活动后疼痛称之为“间歇性跛行”,即指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的肢体肌肉部位酸胀疼痛,站立休息一会儿可缓解,再行走一段距离后又重复出现疼痛症状.此外,不活动即出现明显疼痛,甚至影响夜间休息,则可能提示疾病发展严重,有可能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发展至截肢.所以,发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到血管外科就医.
-
64排CTA评估下肢动脉血管成形术后短-中期通畅率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64排CT血管成像(CTA)评估髂、股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短-中期通畅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CTA检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17例,共26个血管节段行腔内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行CTA复查,评价其对短-中期通畅率的评估效果.结果 17例患者共计26个血管节段,CTA和DSA的诊断一致性高,且2位不同评判者的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 64排CT血管成像评估股-腘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短-中期血管通畅情况非常可靠.
-
药物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溃疡4例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医学上将动脉硬化所导致的全身动脉阻塞性疾病统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为其好发因素,尤其是糖尿病,1988年,据Laing报道2型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0倍,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后,病情进展较快,预后也更差,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为全身动脉硬化中常见的,表现为肢体发凉、麻木、苍白、疼痛、溃疡及坏疽.下肢远端的缺血性溃疡是肢体缺血的好证明.没有血管重建,坏疽和截肢就不可避免.而临床上血管重建并不总能实现,对于流出道差,末梢循环障碍,以及其他一些如经济条件、个人意愿等因素,保守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安全性临床及临床疗效,提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提高手术成功几率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03~2016-04近2a来本院收治的57例(64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先经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疏通闭塞段动脉,后实施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观察记录发生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病症的改善情况、并发症的几率、手术成功几率,不同分期病人临床有效率,对所有病人进行为期24mo的随访,记录第6mo、第12mo、第24mo时初始畅通率与二期畅通率及保肢率。结果:57例(64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经治疗后共59条肢体手术成功,其手术成功几率为92.19%;Ⅱ期与Ⅲ期病人手术成功几率相同,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病人手术成功几率显著小于Ⅱ期与Ⅲ期的病人(P<0.05)。经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出现5条肢体失败的情况,失败率为7.81%。经24mo的随访,第6mo、第12mo、第24mo 不同时期初始畅通率分别为93.46%、84.19%、75.58%;二期畅通率分别为96.83%、88.16%、79.09%;而保肢率为100.00%。并发症共出现5例,发生几率为7.81%,其中动脉穿孔有3条肢体(4.69%),立即使用球囊以拦截近端的血流,用绷带对肢体外进行加压包扎,若在30min后进行造影时造影剂未出现外溢情况结束;穿刺点出现血肿有2条肢体(3.13%),机体自行逐步吸收。结论: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联合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几率,提高其术后恢复能力,避免多次手术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过度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痛带来的危害,减少病人经济负担,降低病人发生并发症几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干细胞血管新生与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累及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的病变,常因足部感染和坏疽导致截肢致残,甚至死亡,尤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足部缺血性病变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因素.
-
前列素E1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即中医辩证联合前列素E1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采用一般西医对症治疗,西药治疗组(B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素E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C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辩证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及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峰值的差异.结果 C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速度及血流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即中医辩证联合前列素E1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下肢血流等方面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