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伤性脊髓损伤的高压氧疗效观察
本文对53例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高压氧(HBO)治疗的情况做一简要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收集病程在脊髓损伤后1~3个月内的患者共 53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年龄4~71岁,平均(39±14)岁;其中颈髓损伤 25 例,胸髓损伤14例,腰髓损伤14 例;43例经过外科手术处理.病程≤45 d 39例(占74%),病程>45 d 14例(占26%).患者致脊髓损伤原因包括车祸伤、坠落伤、砸伤、锐器刺伤等原因.临床表现为:躯干及肢体的自发性疼痛,损伤节段以下不同程度的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四肢的弛缓性瘫痪或痉挛性瘫痪,大小便障碍.
-
外伤性脊髓损伤的高压氧疗效观察
本文对53例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高压氧(HBO)治疗的情况做一简要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收集病程在脊髓损伤后1~3个月内的患者共 53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年龄4~71岁,平均(39±14)岁;其中颈髓损伤 25 例,胸髓损伤14例,腰髓损伤14 例;43例经过外科手术处理.病程≤45 d 39例(占74%),病程>45 d 14例(占26%).患者致脊髓损伤原因包括车祸伤、坠落伤、砸伤、锐器刺伤等原因.临床表现为:躯干及肢体的自发性疼痛,损伤节段以下不同程度的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四肢的弛缓性瘫痪或痉挛性瘫痪,大小便障碍.
-
一例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与免疫介导有关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系统性疾病,以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我院于2015年05月收治一例格林-巴和综合征患者,病情发展很快且病情重,累及呼吸肌,快速导致周围性呼吸衰竭.根据中华神经、精神杂志编委会(1994)对此病的分型,诊断为极重型[1](数小时至2天内发展为四肢瘫痪,吞咽不能,呼吸肌麻痹需行气管切开,人工辅助呼吸,伴严重心血管功能障碍或暴发型亦列入此型).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基本康复,住院31天后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病例资料,通过对其性别、年龄、诱因、临床表现、发作时血钾水平、肌酸激酶水平、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表现以及治疗情况等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原发组37例,继发组28例,男女比12:1,原发组平均年龄(32.4±9.7)岁,继发组(39.2±11.8)岁;甲状腺功能亢进者21例(含妊娠1例)、原发性醛固酮6例、甲状腺功能减低者1例;两组临床表现均有发作性肢体弛缓性瘫痪,继发组甲亢典型症状者占1/3,大部分为轻微症状;发作病时血钾水平与肢体瘫痪程度、肌酸激酶升高水平相关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31,P>0.05).结论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以肢体弛缓性瘫痪和低钾血症为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补钾治疗预后较好,对继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应加强病因治疗.
-
伴椎管狭窄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
我院1997年4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颈椎管狭窄的过伸性颈脊髓损伤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40~65岁,平均49岁。致伤原因:粗木压伤颈部1例,跌倒头面部着地3例,侧方跌倒额部着地伤1例。自受伤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9小时~8个月,伤前均无颈部及脊髓受压症状。1.2 症状与体征本组5例均为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4例就诊时间超过3周。陈旧性颈脊髓损伤,就诊时见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四肢呈屈曲性强直,双手不能持筷、持勺。双下肢不能在平地行走或需扶拐。小便频急,受累肢体痛、温觉障碍,腱反射亢进,深感觉正常,Hoffmann征(+)、Rossolismo征(+)、Babinski征(+)。另一例患者伤后送入本院,表现为左T2以下痛、温觉障碍,右下肢弛缓性瘫痪,深感觉正常,大小便障碍。本组5例均无头颅损伤。根据JOA17分评分法[1]和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分类标准[2],5例患者的术前神经功能评分见表1。
-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护理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四肢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是周期性瘫痪中常见的一种.国外病例常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家族性周期性瘫痪[1],国内多呈散发.,此病一般不累及颅神经支配肌和呼吸肌,但严重病例可出现呼吸肌瘫痪及心律紊乱,此时,密切观察病情及加强护理是保证治疗和抢救成功的关键.
-
以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高位置脊髓损伤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 分析以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高位置脊髓损伤发生原因.方法 在1014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中对以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高位置脊髓损伤(骨折水平在T10或以上)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被确认为以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高位置脊髓损伤,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12)岁.脊髓损伤水平分布在C7~T8水平,脊柱骨折水平在T3~T10.参考骨折水平,4例脊髓损伤水平上升超过3个脊髓节段,其中3例脊髓损伤水平上升出现在外科手术后;1例无明显诱因,伤后48 h出现神经损伤平面进行性上升至C7水平,伴随胸部严重疼痛.伤后6个月MRI检查,5例患者显示广泛胸段脊髓萎缩变细.结论 以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高位置脊髓损伤非常罕见.其重要特点是病理上存在广泛胸段脊髓萎缩变细.发生原因尚不清楚.
-
肌电反馈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我科2002年10月1日-2003年3月20日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MRI或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且全部为弛缓性瘫痪.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6±13.7岁;发病1-7天;脑出血12例,脑梗死8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4±15.1岁;发病1-7天;脑出血10例,脑梗死10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瘫痪肢体肌力在4级以下.
-
吉兰-巴雷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发病、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4年至2008年1月收治的14例GBS患儿资料.结果 我地区GBS发病呈全年散发,性别比以男孩发病率较高.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1例好转出院.结论 GBS患儿积极的支持治疗和恰当护理是康复关键.GBS患儿予使用免疫调节剂IVIG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可缩短病程.加用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入,消除神经组织水肿,抑制自身免疫反应,获较好临床效果.
-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的脊髓磁共振特点及临床随访研究
目的 研究8例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患儿的脊髓MRI特点并进行临床随访.方法 观察8例于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临床特点,于起病2周行脊髓和头颅MRI检查,早期进行针对性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并儿随访3个月.结果 8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2例四肢瘫痪,1例双下肢瘫痪,5例单侧下肢瘫痪.大部分患儿表现为轻瘫,以下肢麻痹为主.病程2周行脊髓MRI,示患儿脊髓病变集中于颈2~7和(或)胸12~腰1,表现为脊髓前角T1长T2信号.脊髓前角病变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预后相关.下肢瘫痪恢复较快,四肢瘫痪者,恢复缓慢;并发脑炎者,恢复相对较慢.结论 本组手足口病患儿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约占0.83%.AFP病变涉及颈2~7和(或)胸12~腰1脊髓前角区,引起所支配的上肢和(或)下肢肌群的急性弛缓性麻痹.随访结果显示,手足口病伴发AFP可能是可逆性病变,单侧下肢瘫痪恢复快,四肢瘫痪恢复慢.MRI可准确的显示脊髓病,变,对全面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周期性瘫痪一家系报告
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按发作时血钾的水平可将本病分为3种类型: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其中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现将一家系病例报告如下.
-
剧烈运动致癔症性运动障碍2例报告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20岁,战士.主因新兵强化训练400m障碍跑后出现全身乏力、呼吸急促、心悸、双上肢上举受限,左侧肢肌肉颤动,并感面部、四肢麻木,全身呈弛缓性瘫痪.急诊人院,查: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正常,双侧翼状肌、肩胛肌、双背阔肌等肩部内收肌群萎缩,左下肢肌萎缩不明显,四肢肌力Ⅱ级,肌腱反射偏低,余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急查血生化:尿肌酸、肌酐,谷丙、谷草转氨酸正常值,脑液正常,脑电图无异常.初诊: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面肩肱型.②神经症.予以药物催眠暗示及言语引导患者对患肢进行锻炼、暗示治疗.患者2天后能缓慢行走,面部、四肢麻木消失,5天后行走如正常人.社会功能恢复病前水平,到广州军区总医院2次肌电图检测均示非肌源性病损,后诊断为"癔症性运动及感觉障碍”.住院15天治愈出院.3月内又因剧烈运动后出现瘫痪2次,两次入院治疗.
-
椎管内尤文肉瘤一例
患者 女,22岁.背部隐痛3周,双下肢无力3 d,尿便潴留2 d人院.查体:腹壁反射消失,双下肢完全性弛缓性瘫痪,痛触觉以及关节位置觉障碍,感觉平面粗测位于T3~4椎体水平;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X线平片示颈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MRI示C7椎体下缘至T2椎体下缘脊髓右后方椎管内见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信号较均匀;T1 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楚,脊髓受推压向左前移位,病灶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相应椎体旁亦见异常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影,与椎管内病变信号一致.增强扫描示椎管内病灶呈轻度强化,椎旁病变明显强化(图1~3).MRI诊断:C7~T2椎管内及椎旁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恶性肿瘤.
-
首诊以周期性麻痹为主的甲亢20例临床分析
周期性麻痹(周麻)是一组周期性发作的以对称性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疾病,约10.0%~29.3%伴有甲亢[1],有时可以是甲亢病人就诊的首发症状而掩盖甲亢的表现导致误漏诊.1995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诊治首诊以周期性麻痹为主的甲亢20例,现对其临床特点作一分析.
-
表现为三肢瘫痪的低钾性麻痹1例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多伴有血钾的变化,以低钾性常见,但该病多表现为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我们收治1例三肢瘫痪的低钾性麻痹患者,极少见,现报道如下.
-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一家系四例报告
周期性麻痹为一组原因不明,呈周期性忽然发作的弛缓性瘫痪.低钾性麻痹临床上常有散在发生,而具有家庭史的低钾性麻痹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我们近期发现的一个家系报告如下.
-
重度脑瘫儿童的养护
本文所指的重度脑瘫儿童,指18 周岁以下,具有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智力低下或并有癫痫、肢体抽搐、感觉、认知、沟通、感知功能障碍等表现.患儿基本丧失日常生活能力,无沟通能力,智力严重障碍.据了解,当前儿童福利院中,小儿脑瘫占全院儿童20%~30%,个别福利院甚至达到50%.而在农村中还有不少居家的脑瘫儿童,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护经验,从日常生活护理、安全防范及康复护理三方面进行总结.
-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的护理体会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四肢呈弛缓性瘫痪,瘫痪特点为近端重,远端轻,下肢重,上肢轻,严重者可致呼吸肌麻痹.我科于1997年3月至2000年7月共收治6例,由于观察细致,治疗及时,护理得当,使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综合考试辅导(5)
1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或Guillain-Barre(吉兰- 巴雷)综合征.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是多发性神经炎中一种特殊类型.1.1 临床表现1.1.1 起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3 周常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1.1.2 运动障碍首发症状为四肢对称性无力.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呼吸肌麻痹为大威胁.
-
小儿格林-巴利综合症38例临床诊治体会
格林-巴利综合症(GBS)是小儿科常见的急性周围性神经疾病,本病有自限性,以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者急性期进展迅速并具有潜在的致死性.现将我院自1998年 -2008年收治的38例GBS病例的诊治情况作一分析,期望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