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度恶性胫骨骨母细胞瘤1例
患者女,41岁.左膝关节胫骨近端无痛性包块1个月,静息时无明显疼痛,站立及行走时疼痛加重,包块硬、皮肤温度不高,自敷"药酒"治疗后肿胀较前有所消退.触诊有压痛、无活动度.
-
耻骨骨母细胞瘤1例
患者女,25岁,左侧腹股沟区疼痛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腹股沟区隐痛,无放射痛,髋关节活动无受限.既往无外伤史及手术史.体检:左腹股沟区局部深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左髋屈伸及旋转活动良好,左下肢循环及皮肤感觉良好.X线检查示左侧耻骨局限性骨密度减低伴膨胀性改变(图1),CT平扫示左侧耻骨椭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21 mm×17 mm,边界清晰,边缘骨质硬化,内可见栅栏状改变,局部斑点状高密度钙化,外侧骨皮质膨胀中断,邻近耻骨肌及闭孔外肌密度减低(图2).影像诊断:左耻骨良性占位性病变.
-
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母细胞瘤9例,良性5例,恶性4例,全部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MRI主要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瘤内有钙化和骨化(5/9),囊变(6/9)及少量出血(2/9),线样低信号间隔(7/9)并可强化(3/7);瘤周有低信号的骨性包壳(9例);增强扫描肿瘤多明显强化.当肿瘤形态不规则,瘤内散在坏死和出血灶,不均匀强化,伴有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时,提示恶性可能.结论MRI有助于骨母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并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提示作用.
-
脊柱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脊椎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0例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脊柱骨母细胞瘤,男8例,女2例,年龄9~48岁,平均21.5岁.CT表现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的反应.结果:全部10例骨母细胞瘤病灶内部CT表现均为典型的斑点状或沙粒状骨化,10例中有8例位于附件骨,7例表现有周围不连续的硬化带,3例受累骨密度普遍增高,2例出现附近软组织肿胀影.结论:脊柱的骨母细胞瘤主要好发于附件骨,CT表现有特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易被误诊的胸椎骨母细胞瘤1例
病例资料:女,14岁,以"外伤后出现胸背痛,双下肢无力1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月前外伤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双下肢麻木、钝痛,活动受限,不能行走,且双下肢无力由远端向近端进展,伴胸部束带感,排便不畅、小便失禁,否认"肺结核"等传染病史.查体:皮肤完整,脊柱于T6棘突处压痛,叩击痛(+),胸背部稍后突.
-
右额骨骨母细胞瘤1例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肿瘤,起源于成骨性结缔组织,发生率仅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 好发于椎体附件,其次为四肢长管骨、手足短管骨,发生在颅骨者罕见. 笔者收集1例,报道如下.
-
骨母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瘤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1993年1月~2003年6月经治的43例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9例获随访,其中8例出现复发,有6例伴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为骨肉瘤误诊,均予再次手术切除.33例骨母细胞瘤除出现特有组织学特征外,可出现轮辐状排列及血管瘤样变化.其余病例均恢复满意.结论骨母细胞增生活跃及出现巨型上皮样骨母细胞可作为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组织学诊断依据.应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三结合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止误诊.局部切除或根治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
肋骨骨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23岁.因左侧腰背部无明显诱因进行性疼痛3个月入院.查体:左侧腰背部近肋脊角处及第12肋骨中段有轻度叩痛.胸部X线片示:左侧第12肋骨中段局限性稍膨大,边界清楚,皮质骨完整(图1).胸部CT示:左侧第12肋骨中段见一大小约1.9cm×1.1cm的小膨胀低密度影,内有多发小囊变区,边缘骨质硬化,界清,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良性骨肿瘤.术后病理巨检:部分肋骨一段,大小6.5cm×2.0cm×1.0cm,中央段膨大.镜检:肿瘤组织中富含骨母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浆丰富,胞核偏向于一侧.骨母细胞围绕骨小梁及骨样组织,间质为富含小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散在分布体积较小的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图2).病理诊断:(左侧第12肋骨中段)骨母细胞瘤.
-
胸11椎体附件骨母细胞瘤术后不全瘫一例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成骨性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好发于脊柱附件,其次为长管状骨.近期我院经诊1例胸11椎体骨母细胞瘤术后不全瘫,现报道如下.
-
内侧楔骨骨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患者,女,49岁.因左足底行走时疼痛3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
腰椎椎体及附件骨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患者,女性,18岁.因"腰部酸痛4年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腰椎生理曲度正常,L4/5左侧椎旁压痛(+),叩击痛(+),双直腿抬高试验(-),双下肢皮肤浅感觉、肌力均正常.曾在当地医院行牵引、药物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
-
脊柱骨母细胞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是少见的原发性骨肿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3%,占全部原发性骨肿瘤的1%;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10~30岁的青少年和青年患者约占80%;其好发部位为脊柱,约占30%~40%,其次为长管状骨及手足骨[1、2]。在生物学上有潜在的局部侵袭性,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从1956年被正式命名至今,其在世界各地均有报告,但绝大多数报告的病例数量较少,而关于脊柱病变的单独报告则更少,未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3]。现就脊柱骨母细胞瘤的实验室研究、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C4、C5骨母细胞瘤伴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患者女性,18岁.因颈部疼痛不适1年,疼痛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不便1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右颈肩部疼痛不适,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后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夜间睡眠及日常学习受影响,并逐渐出现头昏等症状,曾到多家医院就诊.
-
额肌筋膜岛状瓣修补肿瘤切除术后颅前窝缺损二例
例1,患者女,16岁,2年前因鼻塞、头痛来我院就诊,经CT检查诊断为右侧筛窦肿瘤,侵及颅前窝.经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去除部分颅前窝骨组织,术后病理报告为骨母细胞瘤.
-
颈椎椎体骨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40岁.因颈部疼痛、双上肢肌力逐渐减退、行路困难45 d入院.入院后行MRI检查,发现颈6,7椎体形态尚正常,椎间隙变窄,间盘信号异常;病变椎体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椎旁和椎体后方有软组织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向后突入椎管使同平面脊髓受压.
-
鼻颅底侵袭性骨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41岁.主因右侧鼻塞、头痛3个月伴右眼球突出1个月于2010年5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外院行鼻内镜下右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筛窦骨母细胞瘤.手术后4个月来渐进性鼻塞,右眼球轻度突出,胀痛流泪,伴嗅觉减退.鼻腔无脓涕、偶有鼻出血,无复视及视力下降.专科检查:右侧鼻翼膨隆,右侧鼻腔被暗红色新生物填满,表面粗糙,触之质略硬,易出血,鼻中隔被挤向左侧,右上颌窦区无压痛,左鼻腔狭窄.
-
筛窦侵袭性骨母细胞瘤一例
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多见于四肢、脊柱,原发于筛窦者罕见.近作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
下颌骨双侧巨大骨母细胞瘤一例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肿瘤,约占全身骨肿瘤发生率的1%[1],好发于中枢骨,下颌骨部位骨母细胞瘤较少见,巨型骨母细胞瘤尤为罕见.现将东莞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一例下颌骨双侧骨母细胞瘤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5岁.一年前发现下颌骨右侧肿大伴下唇右侧麻木,逐步加重,近一个月来面部右侧出现自发性疼痛,下唇左侧出现麻木感.CT检查报告:"下颌骨肿物".
-
鼻窦良性骨母细胞瘤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女,18岁,主因发现右侧鼻根部肿物4年,右侧突眼2年,于2005年10年18日以"鼻窦骨瘤"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全身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右侧鼻根部见外凸新生物,质硬,无压痛,呈半球形,直径2cm,右眼球向外突出,眼球运动好,无复视,鼻粘膜慢性充血,中隔高位右偏,右中鼻道饱满,未见新生物,鼻咽部未见异常.
-
国内颌骨骨母细胞瘤5例资料汇总分析
骨母细胞瘤多见于肢体长骨、脊柱骨、扁平骨等,发生于颌骨的骨母细胞瘤极少.现有的国内文献报告多为个案,国外文献大宗的病例报告也很少,由于病例较少,对该病的发病情况尚无一个完整系统的资料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病情况,本文较全面的检索了国内骨母细胞瘤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本院的收治的5例病例,对其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