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眶沟通性肿瘤的CT诊断与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赵建农;郭大静;罗银灯;余聪;曾燕

    目的分析、探讨这类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这类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头部横断加冠状、平扫加增强的CT扫描检查。结果颅眶沟通瘤15例,其中原发于眼眶向颅内生长者7例,原发于颅内向眼眶生长者8例。结论 CT扫描的高密度分辨率,使这类肿瘤得以显示,提高了对这类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临床正确处治提供依据。

  • 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汪阳;洪涛;李东海

    肿瘤经由正常的腔隙、孔道或破坏颅底骨质侵犯颅内外相关结构,称之为颅底沟通性肿瘤~([1]).由于该类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涉及多个学科,肿瘤难全切,术后可能造成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和多学科的协作,本病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步.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治疗颅底沟通性肿瘤18例,现报告如下.

  • 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吴宇平;王闽;刘劲松;马杰科;吕扬成;王光辉;张虹

    目的:探讨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行外科治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39例.手术入路的选择为颅面联合入路44例,眶内容物剜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3例,前额硬膜外入路5例,眶外侧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27例.术后45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5例,伤口感染4例,其中局部加强换药愈合2例,清创缝合愈合2例,暂时性的脑脊液漏2例.术后放射治疗23例,剂量为45Gy~65Gy,术前或术后化疗15例,主要方案为DDP(顺铂)、5-Fu(5-氟脲嘧啶)、平阳霉素.经信访或门诊随访1年~9年,死亡11例,失访2例.结论: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以外科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颅面联合入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是可靠和安全的.此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肿瘤切除的"安全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需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1例巨大前颅底鼻窦沟通性肿瘤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杨翠梅

    前颅底鼻窦沟通性肿瘤是同时相连于前颅底、鼻窦的肿瘤,此类肿瘤较少见,手术切除瘤体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科于2006年11月收治了1例巨大前颅底鼻窦沟通性肿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扩大额颞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42例临床研究

    作者:刘信龙;徐正平;许峰峰;李明;杨冰;肖丽鸿;廖环;万里靖;王丽芳

    目的 总结扩大额颞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扩大额颞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42例的外科治疗经验.结果 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症状消失18例,好转的24例.手术并发症: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损伤15例,眼动神经损伤6例,视神经损伤3例,面神经损伤1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咬合错位1例,颅内感染1例.结论 扩大额颞手术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术中离断颧弓,腰大池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术野宽阔,从颅外开始切除肿瘤,可以较好的保护脑和神经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 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性肿瘤的术后护理

    作者:闫云峰

    颅鼻眶沟通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1996年1月~1998年1月,我科收治颅鼻眶沟通性肿瘤5例,采用经扩大前颅窝底人路切除肿瘤,经过术后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

    作者:王光辉;吴宇平;孙昌进;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朱江

    目的 总结在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5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4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19例肿瘤全切15例(78.9%),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5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神经内镜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杰科;吴宇平;刘劲松;吕杨成;王光辉;朱江

    目的 讨论神经内镜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典的颅面联合进路结合神经内镜对20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进行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结果 20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肿瘤全切率75%,次全切除率20%.部分切除5%,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6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 神经内镜能够有效地帮助颅面联合进路完整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同时具备良好地照明.切除范围广,增加了手术的安全和彻底性,适合应用于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颅底沟通性肿瘤23例

    作者:王光辉;陶远孝;吴宇平;张虹;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

    目的 总结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3种手术切除与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对16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鼻-眶-颅沟通性肿瘤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3例眶颅沟通性肿瘤行额下进路手术切除,并行颞肌筋膜修补;4例经翼点入路,颞肌筋膜修补.结果 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好转,未发生颅内感染.2年生存16例,3年生存7例,5年以上存活4例.结论 颅面联合径路、额下径路、翼点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加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颞肌筋膜瓣修复,切除范围安全、彻底,修复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除及修复方法.

  • 两种联合入路处理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应用解剖比较

    作者:徐领领;王玉海

    目的 通过比较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与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16具成人尸头镜下模拟两种联合入路,比较两种联合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暴露范围及相关解剖学标志,同时观察寰椎横突磨除后对颈静脉孔区颅外段的暴露情况.结果 两种联合入路均可显露颈静脉孔区颅内段及有限的颅外段,但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有利于暴露颈静脉孔后内侧区域,而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更利于暴露颈静脉孔后外侧区域.枕髁和颈静脉突为前者的解剖标志,茎乳孔和颈静脉突为后者的解剖标志.寰椎横突的切除可增加颈静脉孔区颅外段茎突后间隙的显露.结论 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结合寰椎横突的磨除,适宜处理肿瘤主体偏于孔内侧的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而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合寰椎横突的磨除,更适宜处理肿瘤主体偏于颈静脉孔外侧的沟通性肿瘤.

  • MSCT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宗权;刘文军;刘克平;冯黎明;赵勇

    目的 探讨MSCT对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的MS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MSCT能够清楚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及邻近组织累及范围.结论 运用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对肿瘤术前诊断、术后随访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6例分析)

    作者:樊丰势;王政刚;张旭东;张卫宁;程建业;王帅;齐洪武;赵亚鹏;刘艳宁;李晓明

    目的 总结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病人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单纯采取额颞颧入路切除肿瘤13例,联合上颌窦前入路1例,联合下颌骨截断外旋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近期并发症:脑神经损伤6例,脑脊液漏2例,咬合错位2例,及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颅中窝沟通性肿瘤主要采用额颞颧手术人路切除,术中将颧弓断离,切除髁状突,释放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结合显微外科良好的照明、灵活的头位变换,可以较好地暴露并切除肿瘤.肿瘤广泛累及咽旁间隙时,可截断下颌骨扩大后部视野,保证手术安全.

  • 鼻内镜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刘坤;张虹;吴宇平;王光辉;吕杨成

    目的 总结在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21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7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28例肿瘤全切22例(78.6%),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20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5年以上存活8例.结论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前颅底肿瘤12例手术体会

    作者:何蓉;张汝林;麻宁;雷武岷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前颅底肿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9岁.均行X线颅底片CT或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前颅窝鼻腔沟通性肿瘤5例,前颅窝骨质破坏或伴眶板侵犯7例.颅源性7例,骨源性3例,鼻源性2例.病理性质:脑膜瘤6例(脑膜内皮型5例,恶性脑膜瘤1例).骨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骨样骨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例,中分化鳞癌2例.1.2手术入路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施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开颅时快速静脉滴注25%甘露醇250ml.

  • 颅底沟通性肿瘤41例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谢晓清;王静;梁英;李华春;郭蕾;程清;江华

    我院颅底颅脑外科自1992年9月至1999年10月收治颅底沟通性肿瘤41例,采用颅内外联合径路,一次性整块切除肿瘤,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内镜联合应用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坤;张虹;吴宇平;吕杨成;李超;王薇;王少新;张萌

    目的:总结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2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5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17例肿瘤全切14例(82.3%),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9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内镜经鼻前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的预防护理

    作者:孟蕾蕾

    传统的颅内外沟通瘤切除术需分为颅内部分切除和颅外部分切除两期手术,患者须承受两次大手术的创伤,也增加了治疗的周期、风险和费用.内镜经鼻颅内外沟通肿瘤切除术,能通过鼻腔这一自然通道直达颅底,避免了颅面毁损等严重并发症,是目前前颅底颅内外沟通瘤手术技术研究的国际热点和发展趋势.由于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位置特殊,与周围解剖关系复杂,神经血管交错,术后仍可发生各种颅内并发症,其中颅内感染和脑脊液漏更易发生.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1月单纯内镜经鼻手术治疗了22例前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1例

    作者:刘洪军;漆建;唐晓平;苟章洋;陈怡

    患者,男性,61岁,因发现右侧颞部包块1+年,右颊部包块6月入院.自诉1年前发现右颞部皮下包块,于当地医院予以右颞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不详.6月前患者右颊部再次出现一大小约2* 3CM包块,呈进行性生长,未予以重视,4月前来我院肿瘤科门诊行CT示(图1):右侧颞肌团块影,邻近骨质密度不均匀,考虑肌肉来源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关键词: 脑膜瘤 沟通性肿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