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面神经炎患儿17例心电图改变的临床评价
急性面神经炎是小儿常见病,病因尚不明确,不少人认为本病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有些病毒可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可疑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轻微损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损害发病急、病情重,患儿2~3 d出现重度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肌酶谱增高.为了解面神经炎对心肌损害程度及持续时间,进而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本研究对1999年11至12月间17例患急性面神经炎患儿观测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如何辨治?
答: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均为炎性肌病.以横纹肌肌纤维变性和间质炎症为病理特点.临床上具有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酶谱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显示有横纹肌纤维变性、坏死、被吞噬、再生以及单个核细胞浸润.具备以上4点可以确诊为PM.伴有典型皮疹,则为DM.根据文献记载与临床表现,与中医学"肌痹"相类似,笔者在临床分为4型,简述于下.
-
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
先天性梅毒是胎盘从母体经感染特种螺旋体所致的全身性慢性感染,它能使婴儿各脏器受损,危害生命及影响生长,智力的发育,早期有效的治疗及良好的护理能挽救患儿的生命,并防止交叉感染及合并症的发生.我科1999年收治2例先天性梅毒,经合理的治疗及精心护理2例患儿均临床症状消失后出院.1 临床资料2例均为男性,1例为40天,1例为44天.2例均因进行性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以会阴部双下肢为甚,无发热收入院.入院后询问其父均有不洁性生活史,并请皮肤科会诊和结合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血色素低下,肝功能,心功能、心酶谱增高.患儿、父母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为阳性.腹部B超示:肝、脾肿大,1例有少量腹水.X线征:骨骼正常.
-
超声诊断闭合伤致室间隔穿孔1例
患者男,22岁.因车祸致一过性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多处软组织挫伤入院,经常规体检、X线、CT检查,初步诊断双侧肺挫伤,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T段异常,心肌酶谱增高,临床医师考虑有无心肌损伤.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室间隔肌部近心尖处不规则低回声区,其间可见回声中断左室面的大径约1.6 cm,右室面的大径约1.2 cm,彩超表现为由后上向前下呈隧道状的穿隔血流(图1),诊断室间隔肌部外伤性穿孔.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肌钙蛋白T及心肌酶谱增高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微灌注水平的关系
本研究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肌钙蛋白T(TnT)及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增高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IMI)帧数和TIMI心肌灌注分数的关系.
-
单纯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单纯多发性肌炎是一种病因不清,主要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肌酶谱增高为特征的横纹肌弥漫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一般为0.5~8/10万,如能长期坚持治疗预后良好,若不能坚持正规治疗易继发肌肉萎缩无力或瘫痪[1].现就近几年我科收治的28例单纯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
上腹部不适为临床表现心肌梗死1例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谱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
-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缺血所致心肌坏死,其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心肌酶谱增高,特异性心肌缺血损害的心电图改变.胸痛常为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和烧灼样.伴大汗及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1].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均起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5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提出护理干预,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积极意义,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
小儿支原体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收治4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男24例,女22例,年龄1.5~14岁.均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标准.发热42例,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热,咳嗽46例,多为干咳,腹痛11例,胸痛6例,皮疹12例,食欲差34例,恶心、呕吐21例,胸闷、气短4例,并伴有LDH、CPK增高,血尿或蛋白尿7例,抽搐1例,肌肉、关节痛6例.其中三个系统受累6例.体征主要为肺呼吸音粗,叩诊音浊,28例可闻及中小水泡音,6例无阳性体征.末梢血白细胞在7.0×109/L~15.4×104/L;全部患儿的支原体抗体阳性且大于1∶40,高达1∶640,冷凝集试验1∶64以上阳性,高1∶512;28例胸部X线表现为大片阴影,10例合并胸腔积液,双侧受累17例;脑电图轻度异常1例,7例尿常规红细胞5~10/HP,蛋白尿(+)~(++);4例心肌酶谱增高.治疗:全部病例均用红霉素治疗,30~40mg/(kg*d)静滴,加服罗红霉素每日2次.疗程14~25天,辅以解热、止咳等药物对症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平均6.8天热退,平均住院18.4天.讨论:本组46例患儿中大部分有发热、咳嗽,胸部X线表现比较重,临床症状相对轻,但有些患儿无发热,咳嗽轻,病程持续时间长,可伴有各种肺外表现.对于无发热的,肺部没有任何体征的支原体肺炎应给予重视,及早做支原体抗体及冷凝集试验以明确诊断,不至于延误治疗.
-
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座谈内容:1.心肌酶谱在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检测心肌酶谱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究竟有何价值?心肌酶检测值增高是否就一定提示存在着心肌损伤?临床上有哪些疾病和情况可引起心肌酶谱增高?为什么要强调检测心肌酶同功酶?有何临床意义?2.小儿几种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何区分病理性和功能性过早搏动?过早搏动对诊断小儿心肌炎有何意义?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哪些临床特点?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如何鉴别?窦性心动过速都具有临床意义吗?哪些疾病和情况可以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怎样诊断β-受体功能亢进症?3.心脏神经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何谓"心脏神经症”?本病有哪些临床特征?应如何进行诊断?临床上心脏神经症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应怎样鉴别?
-
阵发性完全性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1例
门诊患者,女,33岁,自诉胸闷胸痛,心慌气短,乏力,上楼和体力活动时加重,无左肩背放射性痛,易感冒,睡眠状况一般.查体:心率68次/分,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心律不齐,频发早搏,心界未扩大,BP16.3/10.9kPa,呼吸音正常,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见心肌酶谱增高.
-
幼儿急疹伴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期常见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常以高热起病,持续3~5 d后体温骤降,热退疹出为本病的主要特征,尚未见到对心脏损害的报告.我院对1995年3月~1999年11月幼儿急疹患儿56例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发现大多数患儿均引起心肌酶谱增高,现报告如下.
-
甲状旁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肌酶谱增高一例报告
患者女性,67岁.因间断性全身抽搐23 d入院.患者23d前出现全身肌肉发作性抽搐,以双卜肢为著.抽搐时无肢体疼痛,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15 d前再次出现全身肌肉抽搐,以四肢明显,伴气促、胸憋,胸部两侧疼痛,咳嗽时加剧,但无意识障碍,无口吐白沫,无双眼上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企头颅CT、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化验血钙降低(0.75mmol/L),考虑为低血钙抽搐,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抽搐持续8 h后好转.之后,分别于10 d和2 d前再次出现全身抽搐,每次持续40~50 min后自行缓解.
-
心肌酶谱增高319例临床分析
笔者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患者中心肌酶谱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临床实践中心肌酶谱增高,并非患者一定就是心肌梗死(并非全部由急性心血管事件造成),其他非心源性疾病有时也可以引起心肌酶谱增高,提醒我们临床医生开阔思维,避免误诊误治。现将319例合并心肌酶增高病例病因确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4例临床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的典型表现有持续胸骨后剧烈的疼痛、发热、大汗淋漓等,还有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清心肌酶谱增高、肌钙蛋白阳性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致酶谱增高1例
1典型病例患者,男,51岁,因头晕、头痛、腰痛、全身乏力2年,怕冷,全身酸痛,眼睑轻度浮肿2个月入院.体温36.5℃,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68 mmHg,表情淡漠,面色苍白,毛发分布正常,甲状腺未扪及,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界不扩大,心率7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浮肿,四肢肌力Ⅴ-级,病理征(一).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低平,肢体导联低电压.心脏彩超:正常.尿常规:蛋白(+),血清DNA抗体(一),ENA多肽抗体(一),血沉36 mm/h,类风湿因子(一),抗"O"(一),补体C3、C4,IgA、IgM、IgG正常,甲状腺功能试验、心肌酶学检查见表1、表2,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以甲状腺片15 mg/d渐增至40 mg/d替代治疗.2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试验趋于正常,酶学正常.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供血区域的心肌产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性损害,心肌组织代谢和血液营养成分及氧的供需不平衡,形成不可逆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谱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需进行特别护理.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肌酶谱增高一例报告研究
患者男性,57岁.患者由于间断性的全身抽搐19天开始入院治疗.患者在19天之前开始出现全身肌肉间断性的抽搐,主要为下肢肌肉抽搐.患者在抽搐的时候肢体没有疼痛感,通过对患者抽搐部位的按摩能够有效地缓解抽搐症状.14天之前患者出现第二次肌肉抽搐,此次抽搐时上、下肢的抽搐现象都比较明显,而且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症状的出现,患者的胸部开始感觉疼痛,在咳嗽的时候疼痛感变得更加明显,但是此时患者的思维意识还比较清晰,身体状况的表现也比较正常.经过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对患者做了头颅CT,心电图等侦查,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对患者血钙的检验发现血钙值比较低,初步判定患者的抽搐时由于血钙含量过低而引起,通过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血钙,患者的抽搐症状在持续了5小时之后并且有所好转.但是在11天前和3天前又出现了全身抽搐的病症,每次抽搐时间大约为50分钟之后症状消除.
-
重庆市发生布鲁氏菌病1例报告
1997年3月,我们单位接诊了一位布鲁氏菌病患者,因该病在重庆市具有典型意义,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某院校动物养殖专业副教授,长期从事家畜寄生虫研究.从1992年开始,到达县、云阳县、贵州遵义等地进行山羊寄生虫病研究,先后解剖近百只健康和患病山羊.1995年9月下旬发病,发病前1周解剖过1只重病山羊,工作时未戴手套,无防护措施.18个月后,来我单位就诊.患者自发病开始,出现寒战、间歇性发热、多汗、乏力、咳嗽、腹泻、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双手及脚关节红肿、下颌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轻度肿大等症状和体征.胸片:肺野有小斑点状和网状阴影;肺功能: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中度阻塞性肺气肿,小气管功能下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出现神经性异常;血液: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心肌酶谱增高,心肌激酶常在200~5 000单位,ALT增高;骨髓象:粒系比例增高,伴左移;血培养:有香味黄杆菌;血清学试验:布鲁氏菌的虎红平板凝聚试验(RBPT)弱凝集,血清凝集反应(SAT)1∶100.
-
多发性肌炎的护理体会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病因不清的以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痛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肌病,系肌组织自体免疫反应性,横纹肌呈现广泛性炎性和变性改变.多数学者认为PM和DM发病与机体自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因素有关[1].典型多发性肌炎病例通常是亚急性起病,病前可有低热或感染,亚急性至慢性进展,导致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以肢体近端和肢带肌明显,常伴有肌肉压痛,肌酶谱增高,根据临床表现、肌酶谱、肌电图或肌肉活检确诊[2].其发病率一般为0.5~8/10万,如能长期坚持治疗预后良好,若不能坚持正规治疗易继发肌肉萎缩无力或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