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麻疹患者血浆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
麻疹患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仅极少数重型麻疹患者有心肌炎并发症出现.我们对470例麻疹患者作心肌酶谱测定发现,几乎所有麻疹患者血浆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心电图一般没有明显异常改变.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6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及心酶谱变化,作者对本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2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首发症状、心电图及心酶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电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ST段压低和心酶谱升高现象,表明心电图加心酶谱检查对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重要的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LH测定预测排卵14例分析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采用经腹法及经阴道超声,14例不孕症妇女按月经周期,观察卵泡发育及排卵前后图像变化,卵巢血流频谱改变,同时进行尿液促黄体生成激素(LH)放免测定,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本文14例患者,年龄25~39岁,平均28.5岁,不孕年限3~10年,平均5.5年,身体状态良好,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月经周期规则(26~31天)。仪器:东芝威霸6000型,ATL超九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3.5~6.0MMHZ.方法:在月经周期第4~7、8~12、14~16、20~22、24~26天监测,记录卵泡大小、卵巢血流频谱变化及尿LH的定量放免检测。
-
烧伤患儿早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
重度烧伤后并发症多,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乃至衰竭,是当前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亦是主要受累脏器之一,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损伤的传统指标,其中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诊断心肌损伤准确性较高,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为了解烧伤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反映心肌损伤的情况,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烧伤程度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并分析如下.
-
寒冷损伤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其意义
新生儿寒冷损伤为低体温所致,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是新生儿期危重症之一.笔者通过检测寒冷损伤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变化,以探讨寒冷损伤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患儿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
心肌损害是烧伤后严重的病理变化之一,它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肌广泛变性和炎性改变[1],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其发生发展的原因.
-
手足口病心肌酶谱的变化
2008年5月至2008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共治疗手足口病患者354例,其中住院患儿92 例,本文对92例住院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回顾性分析,旨在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期及恢复期心肌损害的酶谱变化,以便及早干预,避免造成永久性心肌损伤.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检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出现继发性心血管系统损害[1-3],文献[4]报道约有70%的甲减患者合并心血管损害,如心肌酶谱改变、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或心包积液等.为了解原发性甲减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变化情况,本研究对127例原发性甲减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对比起治疗前后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液化石油气重度中毒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液化石油气使用不当,特别是泄漏,容易发生中毒.笔者对收治的2例中毒患者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测,现报告如下:
-
宁海县第一医院1995~1999年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分析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管理中基本和重要的内容.为了解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对宁海县第一医院1995~1999年的疫情报告及病谱变化作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疫情报告资料由宁海县第一医院档案室提供.查阅1995~1999年门诊日志(包括内科、儿科、传染科、外科、急诊科、妇产科)、住院部登记和实验室化验资料,凡在传染病登记簿上未登记的传染病病例,后经防保科医生查对病历,发现补登记的均属漏报.门诊或住院部已作出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其传染病报告卡上报超过2 d者为报告不及时.
-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40例治疗体会
2006年5月~2007年9月,我们收治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治疗体会.一般资料:40例非ST段抬高ACS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9岁,平均54.8岁;病程0.5个月~10 a.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21例;有吸烟史1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ACS诊断标准:①新近2个月内发生的初发型、恶化劳力性或静息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②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 mV,或T波倒置≥0.01 mV,无心肌酶谱变化.排除标准:治疗期间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或出现病理性Q波,心肌酶谱动态升高,发病前有介入治疗史,存在其他脏器严重疾病.
-
卡托普利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功率谱的影响研究
众多研究表明,心肌梗塞时存在有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主要是迷走神经活动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这种改变是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目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作为自主神经张力的敏感指标已被公认[1、2].HRV持续低下是心肌梗塞后猝死和致命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极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观察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病人口服卡托普利治疗前后的心率功率谱变化,探讨其治疗价值.
-
脂代谢研究解MS临床难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田浩明等,从3个方面探讨了代谢综合征(MS)脂代谢谱变化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其结果对防治MS,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不同病因危重症小儿心肌酶谱变化特点
血清心肌酶谱主要用于评价心脏疾病及非心脏疾病中心肌受累的程度,为了探讨非心脏原发疾病的危重症患儿心肌酶谱的情况以及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对我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65例危重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分析不同病因危重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特点以及心肌酶谱的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
表面加强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早期血清蛋白质谱变化
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导致急性肾衰竭(ARF)主要的因为,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项比较实用可行的指标诊断早期缺血性急性肾衰竭~([1,2]).我们应用表面加强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大鼠正常对照组与肾I/R组早期血清的蛋白质谱,筛选肾脏I/R后早期差异表达的标记蛋白质,为临床早期诊断急性肾衰竭寻找更为可靠的指标.
-
毒鼠强急性中毒致心肌酶谱升高68例报告
毒鼠强是我国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灭鼠药,它对人畜具有剧烈毒性.文献报道中毒严重的并发症是呼吸衰竭, 是直接死亡原因[1],而对心脏的损伤报道较少.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共收治185例经市防疫站及司法部门毒物分析鉴定为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患者,其中112例检查心肌酶均升高,有68例全程进行了心肌酶谱变化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
-
新生儿期心肌酶谱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测定新生儿由于窒息或肺炎所致心肌损害时心肌酶增高的报道日益增多,而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许多正常新生儿心肌酶谱呈升高趋势,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变化,笔者对62例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其心肌酶变化,现报告如下.
-
葡甲胺环磷腺苷(心先安)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已越来越受到新生儿科医师的重视.我科从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应用葡甲胺环磷腺苷(心先安,McAMP)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6月~2000年12月我科收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86例,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符合冯琪提出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胎龄、日龄、性别、出生体重、窒息程度、心衰发生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CK-MB值(分别为113.08±18.21u/L和109.31±17.28u/L),亦有可比性(P>0.05).
-
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探讨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损害
秋季腹泻(秋泻)多为病毒感染,尤以轮状病毒多见.秋泻患儿出现心肌损害,其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变化少有报道.为了解秋泻患儿心肌受损情况,对我科1999年11月至2000年2月收治的92例秋泻患儿全部进行ECG检查,异常者作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73例疗效观察
痛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由此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肾脏病变、痛风性心血管病变等多种病症.尤其是以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为多见.痛风性关节炎为临床中老年的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食谱变化、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笔者近3年来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73例,取得明显疗效.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