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双源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的对比观察

    作者:赵蕾;张兆琪;范占明;杨琳;晏子旭

    4.09%、68.18%和100%;回顾性门控组为94.44%、86.84%、77.27%和97.06%.两组放射剂量有明显差异.用平滑重建算法的图像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锐利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律齐且心率≤70次/分的患者,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法与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效果相似,但前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减少.

  • 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

    作者:郑泓明;陈英敏;冯珏;方风宁

    目的 利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 30例患者接受MPI和CTCA检查.将CTCA三支冠状动脉分为12段,以MPI为诊断标准,分别以CTCA血管狭窄≥50%和≥75%为截断值,统计对应节段MPI是否出现异常,分析CTCA诊断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效能评价.结果 MPI发现灌注异常9例(6例可逆性,3例固定性血流灌注减低).CTCA共分析327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狭窄≥50%者占25段(7.65%);狭窄≥75%者12段(3.67%).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病变血管,以狭窄≥50%为界值时,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8.42%、96.14%、99.01%、52.00%和95.41%;以狭窄≥75%为界值,则分别为66.67%、99.04%、98.73%、66.67%、97.55%.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患者,当血管狭窄≥50%为界值时,CTCA 的敏感性、特异性、NPV、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6.67%、57.14%、80.00%、40.00%和60.00%;当≥75%为界值时,上述指标分别是55.56%、85.71%、81.82%、62.50%和76.67%.结论 正常CTCA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排查是可靠的,CTCA异常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

  • 人性化护理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李艳君;赵明芳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486例接受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有472例患者检查一次成功.8例检查初期失败,主要原因是扫描过程紧张,心率异常、未完成屏气要求、情绪不稳定,经深切护理后重新检查均获得成功图像.结论 行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的部分患者存在对新型设备的异常心理,检查前及检查中需必要的心理及生理护理,护理预备是成功冠脉CT扫描检查的关键工作.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毛新波;朱新进;曾惠良;陈学光

    目的总结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重建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所做的16层螺旋CT冠脉重建图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分段(Segment)数据采集方式和选择75%的时间相位窗,对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T)、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CT仿真内镜(CTVE)等图像后处理.结果 60例患者2例冠脉成像不良,不能用于影像诊断;33例冠脉成像未提示明确异常;21例冠脉成像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4例4枚支架有两枚支架显示通畅,1枚支架疑有软斑块形成,1枚支架阻塞.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重建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脉管腔Ⅱ~Ⅲ度狭窄情况及冠脉斑块形成情况,较好地评估冠脉支架植入情况,在早期发现和诊断冠心病及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较有效的无创性冠脉疾病检查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