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远期疗效的因素——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为主的多模式治疗
目的评价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多模式治疗)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对曾采用TACE在内的多模式治疗的8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选择15个变量,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远期疗效的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在肝内侵犯范围、肿瘤直径、组织类型及TACE次数有显著意义(P<0.05)。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1~5年生存率分别为:77.06%、63.31%、51.69%、23.19%、14.59%。单纯TACE组总的生存率,长于手术+TACE组(P<0.05)。结论多因素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均包含了肿瘤在肝内侵犯范围和肿瘤直径两项因素,说明此两项指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多模式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
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综合诊治一例报告并治疗决策综合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不同治疗手段的选择和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患者69岁,因尿频伴排尿困难2年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2°增大,右侧叶质地硬,近前列腺尖部可触及0.8 cm结节.血清T-PSA 36.8 ng/ml.前列腺穿刺活检:右侧叶5针,4/5见癌组织,Gleason评分7分(4+3).临床分期:T2bN0M0.结果 患者先后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挽救性放疗+内分泌治疗、阿比特龙、恩杂鲁胺、镭-223临床试验、多西他赛+泼尼松化疗以及米托蒽醌+泼尼松化疗,几乎涵盖了目前国内所有的治疗手段.患者从初始治疗到死亡历经57个月.结论 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首先推荐根治性放疗+2 ~3年的内分泌治疗;对于年轻患者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多模式治疗是一种肯定的选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伴有高危因素或已出现复发的患者进行术后放疗,能降低生化复发率和提高局部控制率.阿比特龙、恩杂鲁胺和多西他赛+泼尼松化疗之间顺序的选择,目前还基于患者自身情况、既往治疗史、有无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决定.
-
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近期研究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高发的重大恶性疾病,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经过国内外学者既往几十年的努力, HCC的总体疗效已有较大改善,特别是由于早期诊断的研究和肝切除、介入治疗、微创治疗和肝移植等多模式治疗的建立,使早期HCC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国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对此尚缺乏规范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国际上对恶性程度更高、预后差的ICC尚缺乏深入研究,因此肝癌总体疗效仍远不理想。基于以往国内外研究的宝贵经验,针对上述影响肝癌疗效的关键问题,“十一五”以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肝癌综合治疗规范化和新策略研究”等多项基金课题的资助下,国内多个中心进行了艰苦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提高肝癌外科疗效关键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
-
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
消化道重建和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多模式治疗等一同被认为是胃癌治疗中人们关注的四大问题之一.自Schlatter于1887年为第1例胃癌病人成功实施了全胃切除,之后,外科医师一直在寻找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随着近端胃癌发病率的增高、原发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认识的提高,全胃切除率呈上升趋势.虽然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通畅功能通过简单的食道空肠吻合即可满足,但术后低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和严重的倾倒综合征等常常发生,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100多年来外科医生通过各种手术改变重建方式来解决反流的问题、食物贮存功能及十二指肠生理通路的恢复.由此而生的各种术式被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医生所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证据医学的出现,人们认识到任何一种术式都不可能同时满足上述的三项要求,因此选择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和能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手术是大家共同的取向.关于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在国际上已开展了一些临床随机试验,现就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经验在此对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加以讨论.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多模式治疗
在西方国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而且,在这些国家中,AEG发病率的增速也超过其他部位的肿瘤[1].一项回顾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西方国家,超过80%的AEG属于进展期,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不足30%[2].虽然有些文献认为东方国家的AEG与西方国家在发病率、临床特点和预后方面均存在差异.但是,国内的多个研究显示,中国人AEG在临床特点方面和西方国家相似,并且进展期病例占总AEG病例的51% ~66%,5年存活率为26.6%~38.5%[3-4],依然不尽如人意.探索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方法的多模式治疗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
多模式治疗肝细胞肝癌的共识与争议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肝细胞肝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多学科、多模式共存阶段.针对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动脉化疗栓塞、消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应根据不同个体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利用多学科优势,提高肝癌病人的整体疗效.目前,手术仍然是肝癌好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可手术切除病人应尽量争取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增加外科手术切除机会,减少术后复发转移,为晚期肝细胞肝癌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机会,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多认为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治疗上主张多模式治疗,以中枢兴奋剂为主.但药物仅对部分病例有暂时效果且副作用较大、依从性差.
-
局部晚期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多模式治疗经验
目的 探讨无法手术的原发性局部晚期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多模式综合治疗.方法对l例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初治患者,采用术前同步放化疗→手术→术后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的多模式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多模式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局部肿瘤病灶接近完全缓解,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容貌恢复正常.随访至2011年3月,患者仍无病生存中,生活质量佳,可正常工作.结论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通过多模式综合治疗近期疗效好,症状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
-
痛风的个体化多模式治疗
尽管针对痛风,过去5年内开发了几种新药[非布索坦、尿酸酶、白细胞介素(IL)-l拮抗剂等],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级临床医生对痛风诊治认识不同,治疗时机把握不佳,导致痛风的治疗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对于痛风患者的治疗,在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的同时,应强调"个体化多模式"治疗.1 镇痛"多模式分级"治疗1.1 镇痛多模式治疗的分级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根据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及受累关节数进行分级.
-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随着肝胆外科技术及肝癌综合治疗的发展,采用手术为主的多模式治疗,部分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反应,改善了生存质量,提高了肝癌的总体生存率,但肝癌术后复发仍是肝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
多模式治疗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
Mayo Clinic在对146例原发的局部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的治疗研究中发现,单纯使用一种方法治疗的效果通常很差(治疗消极比例68%). Kaplan-Meier分析表明,其仅能使年龄<58岁、接受辅助化疗或者存活可能性渺茫的患者达到中位存活时间.本研究指出,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外科切除以及联合术中放疗可提高原发局部不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的存活率并延长患者存活时间[Ann Surg, 2008; 248(4): 592-598].
-
结直肠癌肝转移多模式治疗中反复肝切除的作用
-
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文献并作一综述. 结果多模式治疗能提高可切除进展期胃癌患者R0切除率,降低术后死亡率,延长总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的应用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进展后生存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metastatic recurren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mrTNBC)的生存特征并寻找独立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完成后发生首次复发转移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展后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1.9月(5.1~189.5月),进展后中位生存时间22.0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状态、肿瘤TNM分期、无疾病间隔期(disease-free interval,DFI)、复发转移部位的个数、是否脑转移、是否肝转移和进展后治疗模式是进展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生多部位进展(P=0.004)、DFI≤12月(P=0.010)、发生脑转移(P=0.037)和单模式治疗(single-modal therapy,SMT,P<0.001)是影响mr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局部复发的患者中,多模式治疗(multi-modal therapy,MMT)比SMT预后更好(进展后3年生存率,53.0% vs.11.4%,P=0.024),远处转移的患者也有相同的趋势(进展后3年生存率,58.1% vs.29.3%,P=0.003).结论 发生多部位进展、DFI短、发生脑转移均为影响mrTNB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MMT为其保护因素.
-
VEGF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研究进展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纤维结缔组织,是一种较少的胸膜原发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长期接触石棉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云南省大姚县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石棉的贮藏较为表浅,致石棉纤维易于悬浮于空气中,一直是该病的高发区,病死率高达17.75/10万人[1],成为世界上少有的环境致MPM范例.在组织学上该病分3型:上皮型、纤维肉瘤型及混合型,其中上皮型所占比例大,较为常见.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目前治疗MPM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无论是采用单模式治疗(手术、放疗或化疗)还是多模式治疗,疗效均不理想,平均生存期仅为20个月[2].
-
多模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目的 评价多模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4例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治疗组,n=12),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同时加用神经阻滞和皮内注射,并静脉给予神经妥乐平6 ml,稀释在0.9%氯化钠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用药;B组(传统治疗组,n=12)神经阻滞加口服用药,两组神经阻滞药物配方和口服用药相同.皮内注射药物与神经阻滞配方相同,用法一致,连续治疗1个月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以BCS舒适评分评价舒适状态.结果 与B组比较A组VAS、BCS评分的优良率明显好于B组(P<0.05),A组优良率66.7%(8/12例),B组33.3%(4/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模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是一有效方法 .
-
癌性疼痛与多模式治疗——2008年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综述之三
随着癌痛治疗以及研究的深入,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理念不断更新,癌痛治疗其它方面,神经毁损、脊髓电刺激、程控吗啡泵镇痛、神经外科手术、细胞水平、药物无创治疗等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本文根据12届世界疼痛大会将癌痛多模式镇痛治疗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