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癌抗原125的相关性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功能腺体或间质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临床上表现为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腹部疼痛、月经不调、不孕等为特点的一种妇科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10%~15%[1],而且近些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EMs 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但有研究认为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共同作用于 EMs 的发生、发展[2]。为探讨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 CA125)早期筛查诊断 FM 患者的作用,本研究对65例 FM 患者和6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来检测血清中的 IGF-Ⅰ、VEGF 及 CA125水平,探讨这3种因子在 FM 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中药干预心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探讨
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衰等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伴有重构的发生和发展.所谓重构,是指心肌损伤后由基因组表达改变引起的分子、细胞和间质的改变,分子改变表现为白细胞介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生长因子等的表达增加,细胞的改变包括心肌细胞的肥大、凋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殖等,间质的改变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主要为胶原聚集(纤维化).重构还应该包括冠脉的间质组织和动脉外膜内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聚集.
-
心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与心力衰竭
1 引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在心脏泵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及心室腔的改建[1,2].CHF可由多种心血管疾病引起.这些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肥大、瓣膜性心脏病和自发性心肌病等[3~6].CHF时,除心肌细胞(myocardial cells,MC)本身结构、代谢及功能异常外,心脏间质组织也发生异常改变[7].上世纪80年代前对CHF的研究多集中在对MC本身的研究上.8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心脏泵功能的异常不仅仅取决于MC的改变.例如心肌肥大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时,单个心肌细胞功能并无明显变化而整个心脏功能已明显降低[8].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心脏ECM尤其是心肌胶原的异常改变在CHF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20年中,以Weber,Schaper, Borg, Tyagi及Brilla等为首的研究小组在对心脏ECM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7,9~11],他们的研究成果拓宽了人们对心脏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心脏ECM的改变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以及引起心脏ECM改变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介绍.由于ECM涉及内容较广,同时由于目前对某些心肌ECM成分的功能尚不清楚,因而本文将主要讨论CHF时心肌胶原及MMPs的改变及这些改变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
心肌肥大的信号转导机制
编者按:细胞信号转导在当今生命科学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研究已两度获诺贝尔医学奖,由此可见一斑.以此为契机,探索疾病的信号转导机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倍受瞩目的热点课题.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研究其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改变及其在发病学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专题重点介绍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心力衰竭时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改变等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专题还包括了利用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心力衰竭时肾上腺素机制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一领域的国外新研究成果,不仅会对肾上腺素机制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有更新的认识,而且对超表达或敲除基因动物模型在分子心脏病学中的应用有更进一步了解.本专题还涉及到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提出心力衰竭时除有心肌细胞本身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外,心肌间质组织尤其是心肌胶原亦发生异常改变,拓宽了人们对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认识.希望通过本专题的介绍,读者能对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在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期望推动这一领域基础研究的深入及指导临床防治.
-
腹膜后间隙的交通及急性胰腺炎扩散解剖学基础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胰腺疾病,由于胰酶释放进入间质组织可向胰外区域扩散,其中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腹膜后的途径包括[1~4]:(1)沿同一解剖间隙或相通间隙扩散.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IFN-λ1的表达水平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滑膜和关节炎症反应,间质组织胶原纤维蛋白样变性和骨质疏松为特征.
-
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管阻塞,胰液进入胰腺间质组织,引起自身消化的胰腺急性炎症,是一种较常见的急腹症.在妊娠过程中合并胰腺炎的发生率在1/1 000~1/5 000[1],一旦发生,对母体和胎儿安全均可构成严重威胁,若治疗不当,母婴死亡率很高.因此,迅速采取禁食、消炎、解痉、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并采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胎心音、胎动及宫缩等情况是治疗护理本病,确保母婴平安的关键.我科自1998年9月~2005年12月,共收治22例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脑肿瘤的激光间质内热疗
激光已广泛应用于脑肿瘤的治疗,传统方法包括光汽化、光凝固和光动力治疗.激光间质内热疗(interstitial laser thermotherapy, ILTT)初是由Bown[1]在1983年提出的,通过激光的光凝固和高热效应破坏肿瘤间质组织.自此,人们对头颈、肝、胰、前列腺等部位进行了一系列的ILTT实验和临床研究.Sugiyama等[2]首先将ILTT应用于临床脑肿瘤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此后Ascher等[3]、Roux等[4]、Kahn等[5]进行的脑肿瘤ILTT研究也令人鼓舞.
-
超声在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血管内皮细胞是沿着血管内面呈单层排列的组织细胞,它不仅具有分隔血液与间质组织的屏障功能,它还通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维持凝血与纤溶的平衡以及抑制炎性细胞的粘附与聚集.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内皮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改变,这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始发和促进作用[1-3].与此同时,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发现,针对改善内皮功能的治疗往往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4].因此,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及其功能异常的机制,寻求一种理想的评价内皮功能的方法,这无论是对于疾病的诊断还是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
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thecoma,OT)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组织的一类少见肿瘤,占卵巢肿瘤的0.5%~1%[1],于1932年由Loeffer和Priesel第一次报道,并发现该肿瘤内包含了卵泡膜细胞、黄体素细胞和不同数量的成纤维细胞[2-3]。由于MRI成像上对于卵泡膜细胞成分和成纤维细胞成分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信号特征,易与其他病混淆,总结该病变MRI表现对提高该肿瘤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正确率具有重大意义。
-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根据其主要成分的不同分为卵泡膜细胞瘤、颗粒细胞瘤、颗粒卵泡膜细胞瘤等[1].本文对6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肝细胞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干细胞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因其可以分化为间质组织而得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修复、重建受伤或病变的多种组织器官,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腱损伤、心肌损伤、角膜损伤、肝脏组织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
马方综合征一家系调查分析
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为1896年法国儿科教授Marfan描述大一种间质组织的先天性缺陷,有家族史,骨关节、眼、心脏受累为其特征.
-
软组织肉瘤化疗研究现状和进展
一、概述软组织肉瘤是一类起源于软组织及内脏器官间质组织的恶性肿瘤.在美国,良性软组织肿瘤年发病率为300/10万,恶性软组织肉瘤为3/10万,发病数量不足成人恶性肿瘤的1%;欧洲每年新发病例约14 000例,而发生在骨者约4800例;我国尚缺乏相关数据.软组织肉瘤的组织亚型多于50种,不论是临床表现、预后和疗效各有其独特之处,对于肿瘤医生,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挑战性.
-
先天性心脏病的胚胎学分类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先心病研究室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病因研究,传统病理解剖学分类并不适用.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不同心脏畸形之间有特定关系,这种关系与胚胎发育相关.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CHD的胚胎学分类[1]:(1)间质组织迁移缺失(defects in mesenchymal tissue migration);(2)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错误(errors of alterations in cardiac hemodynamics);(3)细胞死亡(cellar death),包括三尖瓣下移和肌型室间隔缺损;(4)细胞外基质异常(abnormalities in extracellular matrix);(5)生长靶向的异常(abrrations in targeted growth).这种分类利于进行单发CHD(isolated CHD)病因研究.
-
白藜芦醇调控猬信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减轻输尿管梗阻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lF)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16)、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组(n =16)和模型+Res 组(n =16)。模型+Res 组于手术当天 ig 给予 Res 20 mg·kg-1,每天1次,分别于梗阻术后第7和14天取其梗阻侧肾组织,用 HE 和 Masson 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和 RlF 程度;ELlSA 检测肾组织中猬信号起始蛋白猬蛋白质(SHH)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SHH,smoothened(Smo),patched-1(Ptch1)和Gli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细胞外基质(ECM)成分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 Smo,Ptch1和 Gli1 mRNA 的表达。结果 HE 和 Masson 染色显示,UUO 模型大鼠术后 RlF 程度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Res 治疗能减轻上述纤维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 UUO 模型大鼠肾组织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并且与细胞增殖相关的 PCNA 也明显高表达(P﹤0.05);Res 治疗后Ⅲ型胶原和 PCNA 表达水平降低(P﹤0.05);UUO 模型大鼠肾组织 SHH,Smo 和Gli1表达升高(P﹤0.05),Ptch1表达降低(P﹤0.05),且均可被 Res 逆转(P﹤0.05)。结论 Res 可有效缓解输尿管梗阻所致的 RlF,其机制可能为 Res 下调 SHH 信号活性,抑制细胞增殖,阻碍 ECM 成分合成,进而减轻其在肾间质的累积而改善纤维化。
-
体外培养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学特征,以期为深入研究其分泌睾酮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为无菌取成年雄性昆明小白鼠的双侧睾丸,置于盛有适量PBS的培养皿中;用尖镊撕去附睾及白膜,用吸管吹打至曲细精管与间质组织分散;加入10倍体积的胶原酶,37℃下消化10~15 min后移入10 mL离心管,待曲细精管及间质组织沉降后移出上层细胞悬液;取一滴细胞悬液,加入适量台盼蓝混匀后用红细胞记数板计算细胞数目,调整细胞密度至3×105个/mL;将细胞接种在直径35 mm的塑料培养皿中,常规条件下培养;当细胞开始贴壁时,小心吸去旧液,加入新鲜培养液(D-MEM+10%小牛血清+1%双抗+1%谷氨酰胺)培养,定时观察;当培养细胞80%汇合时,弃去培养液,用PBS缓冲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 h,PBS洗2次;用异丙醇油红法略加改进后进行脂质染色,苏木精复染;另用95%乙醇和PBS缓冲4%多聚甲醛(9∶1)室温下固定细胞40 min,PBS洗2次,1.4%甲基蓝染色后进行观察.本实验每次所获细胞悬液量均为3 mL,细胞密度为1.76×106个/mL,平均每侧睾丸可获间质细胞5.28×106个,其中活细胞、死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88.94%、12.06%.在体外,间质细胞贴壁性状良好,不需特殊粘附分子.接种后一般8~10 h后即发生极化,胞质铺展,伸出突起.培养约14~15 h后即开始贴壁.镜见贴壁细胞透明,基本无颗粒,轮廊不清,增殖的细胞相互连接成单层膜状.细胞化学:甲基蓝染色显示,间质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位于胞质中央;核仁1~2个,清晰可见,一般位于核的边缘部;其胞质轮廊为多角形,一般有3~4个突起,遥抟中可见有多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状结构.油红O脂质染色显示,这些空泡状结构为脂质小滴,呈红色或红褐色,大小不一,圆形悬浮状存在,聚集于胞质两极或散布于核的四周.本实验结果表明,间质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脂滴,推测这些脂质是为其雄激素分泌功能提供必备前体物质而存在的.
-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第9讲软组织肉瘤的药物治疗策略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起源于软组织及内脏器官的间质组织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据文献报道,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在美国和欧洲其发病率分别为10 000例/年和8 000例/年.
-
12例胸膜间皮瘤CT诊断分析
胸膜间皮瘤是胸膜原发肿瘤,来自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间质组织,分为局限型(多为良性)和弥漫型(都为恶性).大多数病人在40-70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与肺内肿瘤、感染性胸腔积液难以鉴别.对于可疑该病的病人,CT检查为常用,胸水的细胞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对于常规不能明确者,可用胸膜穿刺活检而获得诊断.
-
Ⅰ例先天性成骨不全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吸入性肺炎病人的护理
成骨不全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明,近年认为是由于间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形成.临床以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囊松弛等为特征.发病多为女性,没有明显的种族关系.临床罕见,根据资料统计约占新生儿的四万分之一,15%以上有家族病史[1].我院曾收治1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