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癌术中制备喂养管并早期肠内营养(附43例报道)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中鼻十二指肠喂养管的制备和放置方法,观察其安全性以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对43例食管癌病例术中采用输液管制备鼻十二指肠喂养管,平卧位顺行插管3例,佣卧位顺逆结合插管40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置管时间、并发症、输液量、胃液引流量、白蛋白减低等情况.结果 43例术中顺利放置喂养管,耗时3~8min,术后均有咽部不适和疼痛,喂养管留置时间9~20d,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无术区感染,经肠内营养,输液量逐日减少,胃液引流5d后减少,术后1周白蛋白均有下降,但均能顺利渡过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术中制备鼻十二指肠喂养管方法简单,改进的置管方法简便快捷,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使食管癌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对术后胃排空功能障碍有一定治疗作用.
-
如何预防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梗阻之我见
食管癌术后胃梗阻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有关术后功能性障碍胃梗阻报道甚少,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75例食管、上段癌进行了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梗阻5例,发生率达6.6%,本文就其发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进行讨论就如何预防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梗阻做如下分析.
-
Wernicke脑病MR随访一例
患者男,41岁,因精神意识障碍1d会诊.7 d前行食管癌手术.体格检查:嗜睡,表情淡漠,有答非所问,虚构,双眼外展不全伴自发眼震,指鼻及跟膝胫试验准稳,肌力Ⅴ级,站立不稳,无病理征.实验室检查轻度贫血,余化验均正常.病后3 d头MR示双侧延髓、脑桥、中脑导水管周围、乳头体及丘脑内侧对称性病灶,T1呈稍低信号、T2、DWI及FLAIR呈高信号(图1),病后8个月复查MR上述病灶消失(图2).立即予维生素B1100 mg和复合B静滴,24h病情明显改善:神清,虚构消失,双眼外展到位,眼震减轻,可独自站立,行走不稳.病后30 d及8个月步基宽,步态欠稳.饮酒20年,每天250~400 g白酒.
-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的手术治疗较为困难,由于该类患者在病理生理上的特殊性,使其在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上与普通食管癌手术差别很大.1992年10月~2004年4月我院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患者64例,现将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治疗体会-附22例报道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一种严重手术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治,常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行食管癌手术4183例,术后并发乳糜胸22例,发生率0.53%.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食管癌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手术中实施全身麻醉与胸段硬膜外组织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食管癌患者划分到观察组、对照组中,观察组的45例予以复合麻醉,对照组的45例予以全麻。对比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指标比对照组优,组间差异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行复合麻醉(胸段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对HR的影响甚微,且应激反应少,苏醒快,值得推广。
-
普通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25例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对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4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中25例行单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者设为观察组,将20例行双腔气管导管通气者设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在诱导前(T0)、插管前(T1)及插管后(T2)等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在T0和T1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与对照组较为接近(P>0.05),在T2时点,前者要较之后者稳定(P<0.05);观察组术后有3例(12.0%)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不适,较之对照组的45.0%更占优势,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食管癌手术患者提供普通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治疗,能够在保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同时,尽量避免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是今后医院提高食管癌手术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普及。
-
全麻下食管癌手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体位护理的比较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内不同体位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不适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薄枕、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体位。监测两组心率、呕吐发生率、头晕、胸部切口疼痛、腰肌酸痛、呼吸频率、I期压疮等,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胸部切口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等。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采用垫薄枕改良卧位能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
运动方式指导对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方式指导对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140例食管癌手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运动方式指导组)和对照组(随意运动组)各70例.实验组在按照胸外科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系统化的运动方式指导,对照组在按照胸外科术后常规护理上,对运动方式不做具体要求.结果 实验组发生肺炎、肺不张、下肢静脉血栓、腹胀、胃排空障碍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的运动方式指导可显著减少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护理推广价值.
-
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利于术前对高风险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82例经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鉴别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共有12例发生了肺部并发症,术后死亡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有高龄[优势比(OR)=1.28,95%可信区间(95%CI)为1.05~1.62,P=0.03]、肺功能受损[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OR=1.20,95%CI为1.08~1.39,P=0.02]和较长的手术时间(OR=1.68,95 %CI 为1.37~2.11,P=0.003).结论 高龄和肺功能受损是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可以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获益.
-
T3胸段食管癌手术瘤周切除范围的临床研究
本文对食管癌的瘤周切除范围进行研究,认为食管癌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重视食管癌术后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复发,改善疗效.
-
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5例,分为氨溴索组( n=27)、乌司他丁组( n=28)和联合组( n=30)。在食管癌手术过程中,氨溴索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乌司他丁组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和乌司他丁。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间不同时间点的桡动脉血p(O2)、PA-aDO2、RI及TNF-α、IL-6、SP-D的浓度。结果3组t1、t2、t3时p(O2)、PA-aDO2、RI及TNF-α、IL-6、SP-D明显高于t0时(P均<0.05);联合组t1、t2、t3时p (O2)明显高于氨溴索组和乌司他丁组(P均<0.05),PA-aDO2、RI则明显低于氨溴索组和乌司他丁组( P均<0.05)。联合组t1、t2、t3时TNF-α、IL-6、SP-D明显低于氨溴索组和乌司他丁组( P均<0.05)。结论与单一应用氨溴索或乌司他丁相比,两药联合应用能更明显地抑制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反应,提高肺顺应性,促进肺部气体交换,减轻肺损伤。
-
食管癌术后护理新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首要选择.1913年,世界上第1例食管癌切除手术成功实施,在我国第1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经过多年的不断进步,食管癌外科治疗在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或死亡率方面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食管癌外科护理随着外科治疗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现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严格血糖控制对非糖尿病性食管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食管癌术后患者因受到麻醉、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全身应激反应强烈,糖代谢发生显著变化,对患者手术恢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
-
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腹腔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管癌手术中,它具有微创,出血少,对腹肌呼吸运动影响小,术后咳嗽咳痰能力明显增强,呼吸功能恢复快,而且腹腔镜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游离胃安全可行,使腹部无开放创口等优点[1,2].2011年1~10月,我科为30例食管癌病人施行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
胃肠减压器固定袋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胃肠减压是食管癌手术防治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我科临床护理中发现,食管癌术后患者留置胃管时胃肠引流器不能妥善放置,常常是用简易棉绳捆绑,不利于患者下床活动,引流量多时常因重力作用易造成胃管脱出,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我科通过临床实践,自行设计了一种胃肠减压器固定袋,应用临床后解决了食管癌术后胃肠减压器妥善放置的实际问题.
-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围术期冠心病人合并严重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可改善缺血心肌的功能[1-3],八十年代初临床上曾用TEA来辅助治疗心肌梗死或其它心肌缺血性损伤[4],本研究旨在探讨TEA对围术期冠心病人合并严重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资料和方法14例冠心病人合并严重心肌缺血病人,男9例,女5例,年龄54~79岁.胸闷明显、平板踏车试验阳性,经内科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效,其中伴有陈旧性心梗脑梗病人4例,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阳性病人4例,经内科正规治疗一月余不稳定性心绞痛不能控制者2例,伴束支传导阻滞4例,心功能为Ⅱ~Ⅲ级,其中Ⅲ~Ⅳ级者3例.14例中13例需要非心脏手术:舌底肿瘤切除1例,胃癌食管癌手术6例,胆囊切除术2例,结肠癌根治1例,子宫内膜癌手术1例,肺切除1例,乳房癌根治1例,内科治疗无效1例.
-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体会
医用生物蛋白胶,国外称纤维蛋白胶,纤维蛋白封闭剂,纤维蛋白组织黏合剂.它是利用血液中的相关成分模拟凝血过程后阶段,形成稳定的网状纤维蛋白多聚体膜,5~10s封闭创面,3~5min明显强化[1],7~18d左右被组织吸收,达到封闭黏合组织创面,充填缺损、诱发机体自身凝血机制,加快加强止血效果,减少微小静脉毛细血管渗出,减少淋巴管渗漏的目的.组织相容性好,预防瘘发生.
-
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ASAI~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复合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置管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全麻组按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两组的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种类和方法相同.连续监测,比较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HR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异丙酚的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复合组在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SBP、DBP和HR的变化接近于麻醉前,全麻组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明显高于麻醉前,复合组的SBP、DBP和HR与全麻组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的用量显著减少,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对血压、HR影响小,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麻醉用药量,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术后躁动少,术后镇痛完善.
-
食管癌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
食管癌全麻术后躁动是常见的并发症,挣扎、兴奋增加了苏醒期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确保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全麻苏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