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组为2007年1月~8月诊断为重症MPP的住院患儿36例,对照组为同期无感染的正常儿童15例.分别于入院24小时内急性期及恢复期取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后留取血清标本,-70℃冰箱保存备用,对照组同样方法留取标本,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PCT.结果 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PCT平均值分别为(0.21±0.13)ng/ml,(0.09±0.14)ng/ml,对照组儿童PCT平均值为(0.04±0.03)ng/ml.急性期与恢复期P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PCT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重症MPP在急性期血清PCT仅轻度增高,在恢复期降至正常范围.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血清PCT不能取代MP-IgM抗体, MP-IgG抗体,而且需结合年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片特点等综合判断.
-
胶体金试纸定性检测与血β-HCG定量检测的相关性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一种唾液酸糖蛋白,分子量大约为46000道尔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β亚基所特有的氨基酸残余物为其提供免疫化学特异性,故临床上采用β-HCG检测来反映机体HCG水平.目前,用于检测血β-HCG个普遍采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化学发光免疫法,本文介绍一种用胶体金试纸定性检测筛选后再上机检测,操作简单,费时少,且准确性高.
-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发展现状
标记免疫分析法创立于60年代初期,是将多种标记示踪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和医学免疫学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的产物,包括放射免疫(RIA),酶联免疫分析法(E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TRFIA具有零本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和应用广泛等特点,是继放射免疫分析之后,标记免疫分析法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当代配基分析中有发展前景的分析手段.本文就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作如下综述.
-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记物的探讨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顾名思义是反应肿瘤各项指标的物质。肿瘤标志物一般不存在于正常的人体组织,仅见于胚胎组织,由于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使其原始细胞增多,这些肿瘤标志物也超出了正常组织的含量,从而提醒了肿瘤存在的形态、方式、肿瘤的分化情况及愈后情况等[1]。故检测人体中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可以监测病人病情以及观察治疗的效果。临床实验室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量技术,具有更高灵敏度、稳定性和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相对于其他传统方法具有较大的优势。下面从几个具体的试验比如回收实验和精密度实验,并采用对10份合格血清标本的AFP含量进行对比实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旨在进一步了解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2]以及EcLIA和其他传统的检测方法的差异,从而提高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率,以提高服务的质量。
-
6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cTnI及cTnT检测结果分析
2005年2~8月,我们测定了6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及肌钙蛋白T(cTnT)水平,现分析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60例VMC患儿(Ⅰ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9岁,均符合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20例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肠炎并排除VMC患儿(Ⅱ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8岁;20例正常儿童(Ⅲ组),男9 例,女11例,平均年龄7.6岁.三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均清晨采空腹静脉血2ml,用化学发光分析仪AXSYM及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TnI、cTnT(cTnI>0.04ng/ml、cTnT>0.1ng/ml为阳性),Au54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CK水平(CK-MB>25U/L为阳性,CK>180U/L为阳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
EP9-A2对两种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一致性研究
目的 采取EP9-A2法对两种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一致性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抽取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集的血清标本60份,采取Access分析仪与Elecsys2010分析仪两种方法对IgE水平进行检测,并利用EP9-A2法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研究证实,Access分析仪与Elecsys2010分析仪对IgE的检测结果间存在良好相关性(r=0.997),两组结果间存在的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结论 在今后的血清检验工作中,若是严格按规程执行操作,在相同实验室的相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上述两种方法检测相同的项目.
-
酶放大化学发光测定血清CA-125的临床应用
糖类抗原CA-125早应用于上皮性卵巢癌的血清肿瘤标记物[1].本文以酶放大化学发光是在化学发光的基本上,加入碱性磷酸酶,延长发光信号时间的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A-125, 探讨其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
贝克曼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室内质量控制的实施和失控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是将高灵敏的化学发光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操作简便等特点。本科室使用美国贝克曼DXI‐800化学发光分析仪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其使用过程必须严格按《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管理规程认真做好仪器的全程质量控制,才能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得到准确的样品分析结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报告。全面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将各个环节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1]。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得益于实验室质量保障计划的实施,主要包括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两个方面[2]。实验室在检测临床标本时必须实施室内质控计划,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精密度)。同时,实验室必须参加外部质量评价计划,例如通过参加部级或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或可比性。但是,室间质评计划不能控制实验室每日发出的检验报告,只是一种回顾性评价。室内质控主要监测实验结果的精密度,而室间质评主要控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不能互相替代。做好室内质控是参与室间质评计划的前提。因CLIA方法和所检测的项目具有特殊性,所以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其他检测方法和项目不全相同。本科室存在CLIA的室内质控不规范,室间质评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因此,笔者在工作中一直摸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CLIA 的室内质控,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经验及较满意的结果。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T3、T4测定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ent Immunoassay Assay ,CLIA)是一种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定量测定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测定范围较宽、试剂稳定性好、操作简单以及易于自动化等优点.CLIA是取代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的首选方法之一.用CLLA取代RIA时,应建立本实验室CLIA检查项目的正常参考值范围.长期以来,各实验室已对RIA检查项目建立了自已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我们对35例T3、T4(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检查样本同时进行RIA测定和CLIA测定[1],以了解CLIA是否可引用RIA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及在CLIA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性激素的评价
我院2007年引进一台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仪器(Access2),并将原来使用RIA测定的性激素等项目调整到新仪器测定.为评价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的临床使用价值,我们采用CLIA和RIA对性激素标准品、质控品及临床患者血清性激素项目六项(LH、FSH、Prog、E2、Test、PRL)进行了测定,现评价报告如下.
-
ECLIA与IRMA测定促甲状腺激素的对比研究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进甲状腺代谢的糖蛋白类激素,其水平测定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亢、甲低、亚临床甲亢灵敏的标志物,也是首选的检测指标[1].也受体内血清中FT3、FT4反馈抑制,是一个典型的负反馈调节系统[2].本实验采用全自动酶促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和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TSH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K-MB在AMI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报道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K-MB及其对诊断AMI的临床意义,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考证,现报道如下.
-
血清PIVKA-Ⅱ在肝细胞肝癌中的应用进展
我国肝细胞肝癌(HCC)占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90%。目前常用甲胎蛋白(AFP)筛查及诊断肝细胞肝癌,但是对于AFP低浓度或阴性的患者容易造成漏诊。在欧洲AFP阴性率更高,包括肝内胆管癌、高分化和低分化的HCC或HCC已坏死液化者AFP水平均可出现不增高的情况[1]。异常凝血酶原与正常凝血酶原的区别在于其氨基酸特定位置上的谷氨酸残基未经羧基化。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内质网不能将PIVKA-Ⅱ羧化成有活性的正常凝血酶原,从而使血清PIVKA-Ⅱ水平升高。近来,已经进行的几项大规模的病例研究中发现在截断点为40 mAU/ml时, PIVKA-Ⅱ诊断HCC的敏感性[2]高于AFP,更高于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癌胚抗原等[3,4]。自1984年,Liebman等[5]首次通过放射免疫法用PIVKA-Ⅱ的多克隆抗体(MU-3)测定了肝癌病人血清PIVKA-Ⅱ水平以来,目前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 ECLIA)测定血清MU-3抗体的含量,间接反映PIVKA-Ⅱ的水平。但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地区关于患者血清PIVKA-Ⅱ在肝癌的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尚未全面开展。
-
VEGF及ES在甲状腺癌术后转移患者中的监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抑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甲状腺癌术后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内皮抑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测。以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甲状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组、肺转移组复发前后的VEGF及E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肺转移组明显高于局部复发组。复发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及ES水平在甲状腺癌术后转移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可做为监测甲状腺癌的复发转移的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