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病变的血流储备分数评价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仍然是介入和心外科医师行再血管化治疗所必需的影像检查,但CAG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意义价值有限.具有功能意义的狭窄一般导致心绞痛症状并与不良预后有关[1].有功能意义的狭窄病变,应行再血管化治疗,即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2];相反如果狭窄在功能方面无显著意义,不导致心绞痛,服药治疗预后良好,每年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低于1%.因此,导管室决定是否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应评价狭窄的功能意义.
-
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79例
动脉闭塞症(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可造成外周组织动脉缺血,引起局部疼痛和坏死、溃疡、感染,甚至截肢.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扩血管药物、内膜剥脱术,血管狭窄可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完全闭塞者可行血管旁路手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1-2] .动脉闭塞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鲜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不良生活习惯与代谢性疾病的增多,其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动脉闭塞症常常导致患肢的严重缺血,使患者面临截肢风险,需要及早进行再血管化治疗.
-
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介入治疗术中出血的共识要点
近年来,抗血栓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普遍和强化.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静脉或皮下抗凝药(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比伐卢定),以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在内的多种抗血栓药物极大地改善了缺血,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目前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已日益普及,使得疗效提高的空间已经有限,因此着力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不同再血管化治疗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并将其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以SYNTAX评分将两组患者进行高、中、低亚组分类,对两组患者之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PCI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明显高于CABG组(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YNTAX评分PCI组中只有高分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结论 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以CABG法进行治疗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余患者可进行PCI治疗。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再血管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再血管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再血管化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腔径、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再血管化治疗较药物治疗者心腔径指标明显缩小,舒张末容积(EDV),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容积(ESV),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明显缩小,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显著增加(P<0.05).结论再血管化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减轻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改善收缩功能.
-
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开博通介人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31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有肾动脉狭窄并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并在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行基础肾显像+开博通肾显像.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24(12.5±9.4)个月.结果:各种指标对再血管化治疗患者的疗效预测价值不同.从准确性方面看:开博通肾显像对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准确性为87.0%,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为89.0%,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开博通肾显像对肾动脉的再血管化治疗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冠心病的有关防治问题(1)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的临床应用
在冠心病需要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病人中约有20%因为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或血管口径太小,而不适于进行以上的常规治疗,对此,激光心肌血运重建(TMLR)是一种替代的治疗方式.TMLR是在缺血心肌部位,用激光直接汽化心肌组织,形成多数贯穿心室壁全层的小隧道,以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其机制现在仍然不清楚,可能有:通过贯穿心肌全层的隧道直接由心室灌注心肌;继发的新生毛细血管生成;去神经作用;影响心肌膜电流和安慰剂作用等.
-
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不断进展的治疗,不断改变的目标
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30年其患病人数将会增加一倍.现在全球有171 00万人患糖尿病,其中23 600万在美国.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的并发症是众所周知的,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使得糖尿病患者易患冠心病乃至心肌梗死和死亡的比例较一般人更高.治疗策略旨在减少这些事件的发生,现在已经包括佳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注意血糖控制和强化二级预防)以及介入治疗(导管和外科的再血管化治疗).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现状
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尽管随着药物治疗、介入技术和外科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有所下降,然而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中,仍有超过30%的患者发生远期左室重构,引发心力衰竭.因此,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防治仍然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自2001年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心肌梗死以来[1],包括BOOST(2004,2006)[2-3]、TOPCARE-AMI(2002,2004)[4]、MAGIC(2004)[5]、MAGIC-3-DES(2006)[6]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骨髓干细胞移植6~12个月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显著改善,运动耐量增加,心肌灌注改善,而且细胞移植并不增加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包括致心律失常和支架内再狭窄等.近多个研究小组发表了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实验结果,但结果不尽相同,再一次引发了关于干细胞治疗有效性的争论.
-
从改善"种子"细胞入手提高干细胞移植效率
尽管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通过控制危险因素、佳药物治疗和再血管化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然而据统计,每年全球仍有大约两千万患者死于缺血性心脏病.
-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包括冠脉介入治疗、二级预防及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自2001年首例报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至今已经历10年发展历程,目前干细胞治疗临床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①急性心肌梗死;②陈旧心梗伴心功能异常和(或)缺血性心肌病;③慢性心绞痛不适合再血管化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
合理用药基础上联合运动指导对CABG术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附个案报道)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曾发生过心肌梗死或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加强对上述人群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冠心病致死率及致残率[1]。在个体化用药基础上通过有效强度的运动刺激可稳定冠状动脉斑块、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其生活质量[2-4]。药物治疗与运动指导相结合是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本文分享1例冠心病二级预防合理用药联合运动指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术后患者的治疗案例。
-
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拟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实施第一次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93例,其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25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235例。根据术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2组再分别分为抑郁组(>52分)和非抑郁组(≤52分)。分别对比CABG组和PCI组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发生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BG组术后抑郁的发生率34.88%(90/258)高于PCI组22.98%(54/235)。(1)CABG组。抑郁组年龄、女性、饮酒史、既往抑郁史、术前抑郁、麻醉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高于非抑郁组;女性和术前抑郁是CABG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2)PCI组。抑郁组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介入治疗时间和支架植入数目均高于非抑郁组(均Ρ<0.05);女性、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介入治疗时间长是PCI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行CABG或PCI术后均有较高比例的抑郁发生,女性是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肌钙蛋白I水平轻度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影像特点
目的 比较肌钙蛋白I(cTnI)水平轻度升高伴CK-MB-mass正常冠心病(CHD)患者的冠脉影像特点.方法 cTnI水平轻度升高伴CK-MB-mass正常的CHD患者62例为研究组,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以cTnI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76例和cTnI、CK-MB-mass均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78例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冠脉影像特点.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冠脉影像多表现为严重狭窄病变、复杂病变、多支病变,累及的LAD、RCA、LCX、LM病变率与AM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UA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史多于UAP组患者(P﹤0.05),而与AM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水平轻度升高伴CK-MB-mass正常的CHD患者冠脉影像特点多为严重狭窄病变、复杂性病变、多支病变及慢性闭塞性病变.
-
多种超声检查方法在评价心肌活性中的应用
再血管化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举措,但再血管化治疗仅能提高具有存活心肌病人的生存率,无活性的心肌功能不能恢复,因此准确判断存活心肌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1].理想的评价心肌存活性的方法应提供准确无创地测量灌注、代谢、细胞膜的完整性、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及能精确地对左室收缩与舒张进行三维重建[2].多年来,尽管人们运用了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201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等方法来判断存活心肌,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理想地广泛地运用于临床.
-
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各项因素对其围手术期继发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我院于2014-06-19-2015-09-14期间收治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登记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合并情况、手术方式、病变程度、术后情况、病区环境等信息,将其设定为术后继发POCD的潜在影响因素.观察所有患者术后3d内是否出现继发POCD事件.以患者是否继发POCD为因变量,上述各项因素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ACS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围手术期各项影响因素与继发POCD的关联性.结果:经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9例急性ACS行再血管化治疗手术的患者,其中39例患者继发POCD.经研究发现6h内开通血管、只开通罪犯血管、CK-MB峰值回落时间提前回落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合并心源性休克、对暴露躯体感到羞耻、夜间医疗操作强光刺激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具备本研究探明影响因素的患者,临床医生应予以充分警惕,从而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和成功再血管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AMI患者(包括STEMI和NSTEMI)冠脉造影特点、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特征.结果:91.7%的STEMI患者和57.1%的NSTEMI患者罪犯血管是桥血管(P =0.001),其中,静脉桥血管是罪犯血管的比例超过动脉桥血管(210根静脉桥中82根vs165根动脉桥中4根,P<0.001).自体冠状动脉100%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桥血管成功行PCI 86.1% (P =0.002).院内病死率8.1%,其中STEMI患者病死率16.7%,NSTEMI患者病死率6.3% (P =0.104).PCI成功患者病死率3.3%,PCI失败患者病死率70% (P <0.001).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AMI患者,罪犯血管更有可能是静脉桥血管,自体冠状动脉行PCI的成功率更高,成功行PCI术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
颈动脉狭窄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 CAS)在中老年人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且带来较高的缺血性卒中风险, 有10% ~ 20%的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与之相关 [1],而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 [2],因而对其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指南认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卒中风险和手术指征有直接相关性, 因而既往研究药物治疗与手术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均基于血管狭窄程度进行患者筛选. 但近年来斑块稳定性这一概念已经逐渐取代狭窄程度,成为影响预后和治疗的关键因素.治疗方面,多个临床试验表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在围手术期卒中风险方面无显著差异, 对于两种再血管化方式的选择策略也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心源性休克主要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心肌梗死的主要死因.本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由于早期再血管化治疗、IABP及多功能漂浮导管的应用, 使得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我院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通过早期诊断、急诊血运重建、早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联合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进行循环支持等技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
PET/CT评价冠心病患者存活心肌的价值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000万人/年以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已广泛开展,约40%-50%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得到了益处[1],但约半数的患者疗效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