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CT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常见原因,其病理机制为:不稳定斑块脱落的栓子阻塞远端脑内血管或造成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低灌注。如何在不良事件发生前尽早发现不稳定的斑块,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是影像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CT设备和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ultidetector spiral CT angiography, MDCTA),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日渐增多。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s)是发生于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瘤,相对少见,其发生率仅占人群的0.1%~2%[1],但由于其具有潜在的破裂危险,瘤体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75%~80%,因此近年来VAAs的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重视.VAAs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其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均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在诸多影像检查方法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无创、安全等优点,本文综述了MSCTA的主要成像技术和对VAAs的诊断价值.
-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和评价各种血运重建术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检查费用亦较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新方法,随着64层螺旋CT的问世,其扫描范围更大,时间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安全、无创、可靠的新途径[1-2].
-
早期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治疗中的应用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动脉瘤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0%[1],40%的MCA动脉瘤破裂后发生颅内血肿,一旦发生颅内血肿,病残率高达80%[2],对于Hunt-Hess评分Ⅳ到Ⅴ级的患者若不及时收入治疗,病死率几乎为100%[3],多数学者认为早期或急诊清除颅内血肿并夹闭动脉瘤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目前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是全脑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raction angiography,DSA),但多数医院开展急诊DSA较困难,而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方便、快捷,便于急诊操作,对MCA动脉瘤的分辨率高,临床使用意义大,现将浙江萧山医院自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16例术前经3D-CTA检查确诊后的MCA动脉瘤患者行早期颅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在冠状动脉无创成像技术中,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CCTA通过血管注入对比剂,行多层螺旋CT心血管造影,再通过后处理达到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血管细节的目的,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高[2].本文回顾近年国内外的一些临床研究,综述了CCTA诊断性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
CT血管成像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原则和策略
随着CT技术的迅速进展,CT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的CT检查,尤其是CTA的普及更是增加了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在很多医疗机构,CTA已基本代替了常规DSA检查,成为血管性病变诊断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甚至被认为可作为影像诊断的金标准[1].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新的CT设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当前CT快速的扫描能力使进行对比增强CT扫描时常可以获得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但在非常短的扫描时间内确保得到靶部位大程度的强化却成为一个很大的临床问题,这对精确确定靶部位扫描延迟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综述当前CT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一些原则和策略.
-
对《CT血管成像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原则和策略》的几点思考
诚如作者在综述中所述,近年来,CT设备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单层螺旋CT到MSCT,扫描速度与完成一次设定范围的扫描时间均大大缩短.然而,作为CT检查的另一项重要技术:静脉增强的应用,却没有多少改变,如何更为合理、效果更佳却少有研究.作者在综述中提到了这一问题,并从碘对比剂的药代动力学到影响强化的不同因素对目前增强CT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的确应引起临床更大重视.然而,作者在论述中却忽视了增强CT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增强扫描的目的.实际上,增强CT扫描的目的主要可分为2个:血管结构的增强(包括CTA)与组织的强化,两者的强化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应一致.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力,一直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此项技术存在侵袭性,检查费用高且时间长,以及1%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缺陷[1].近年来,随着16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发展,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的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mutiple plane reconstruction,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透视(volume rendering,VR)和CT仿真内镜(CT virtualendoscopy,CTVE)等重建方法提供二维和三维图像,从而清晰地显示动脉瘤自身的形态及其周围解剖结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CT血管造影术(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动脉瘤夹闭手术中所见,以了解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
主动脉夹层的CT平扫诊断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被临床医师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国内外文献多有报道.然而,相比较对于CT增强表现的详细描述,AD的CT平扫表现往往一带而过.现收集我院2006-2011年收治的AD患者77例,分析其CT平扫表现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又称Cockett综合征[1]或May-Thurner综合征[2].现在研究分析IVCS病因主要为解剖学因素[3].IVCS至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病例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才得以诊断.随着新型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进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已愈来愈多应用于外周血管病变的诊断[4],无创性MSCTA为诊断IVCS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对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0例IVCS患者的MS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SCTA对IVCS的临床价值.
-
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肾动脉的应用
多层螺旋(MS)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即CT扫描和三维(3D)重建技术的综合利用.是目前MSCT成像的一项新技术.我院自2001年开始使用多MSCT机,颇有收益.本文旨在探讨MSCTA技术在肾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不断发展,使用薄层扫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获取的血管影像,在许多临床应用中可以与传统的血管造影成像相媲美,甚至略胜一筹[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腹部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对腹部大血管本身病变的诊断和评价,而已经逐渐扩展到中小血管.本次研究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消化道肿瘤56例,分析其MSCTA表现,探讨MSCTA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癌血供研究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血管成像技术,因具有更快捷、更直观和可重复等优势,能够从各个角度展示血管的空间解剖和病变特征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1-3].因此,MSCTA成为肺癌血供研究及介入治疗术前评价的主要影像技术,在评估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确保介入治疗的过程和疗效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
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MDCTA)由于其良好的质量与独特的重组技术大大拓宽了腹部成像的应用范围.其图像质量已可与DSA媲美.由于仅需周围静脉穿刺,MDCTA几乎可视为无创性检查.笔者对200余例患者进行了腹部动脉与静脉系统MDCTA,现结合文献,介绍腹部MDCTA的技术与临床应用.
-
CT血管重建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形态改变是影响透析的首要原因,及早发现能改善血液透析,同时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我们采用CT血管重建评估动静脉内瘘形态,取得较好的效果.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
CT的临床应用较MR早了10年左右,但由于以往常规CT扫描速度较慢及计算机技术相对落后,使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直至螺旋CT产生,由于其快速的容积扫描,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采用高压注射器的造影剂团注技术等使CT血管成像在临床中逐步推广与应用.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以其优异的性能使螺旋CT血管成像(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某些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甚至可优于常规血管造影或DSA,有可能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
冠状动脉 CTA 意外检出心肌梗死合并Ebstein 畸形1例
患者 男,49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疼痛,大汗淋漓并一过性晕厥。门诊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1~V6导联 ST 段上抬。临床因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心脏佳舒张期 CTA 图像示:①三尖瓣瓣叶附着点向前下移位,远端达右心室小梁部,部分房化右心室压迫右心室流出道,三尖瓣与二尖瓣间距增大,右心房、室扩大(图1,2);②左前降支重度狭窄(图3),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心包少量积液。意见:左前降支重度狭窄、心肌梗死合并 Ebstein 畸形。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
患者 女,80 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收本院心内科,行对症支持治疗,住院第4天早晨起床后约半小时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以右下腹为主,有进行性加重趋势.2 h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黑色胃内容物.大便1次,排泄物呈黄色稀便.体检,生命体征稳定,心脏听诊可于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全期吹风样杂音,右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右下腹血管搏动减弱.遂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6×109 /L,血、尿淀粉酶正常.肝、胆、胰CT检查示未发现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因患者消化道出血及剧烈腹痛原因不明,结合病史考虑不排除肠系膜动脉病变.
-
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弓离断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报告
男,8岁,紫绀7年余.出生后3个月发现头面部发绀,以唇周为主,哭吵时更明显,伴气促,喜蹲踞,1年后出现杵状指(趾).入院查体:发育差,有紫绀,以下肢明显,吸氧后唇及上肢发绀有改善,下肢无明显改善.下肢血氧饱和度低于上肢5%~8%,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差异,心脏无杂音,P2亢进,无周围血管征.心电图:右室肥大.
-
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ies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LEAOD)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LEAOD 为周围血管的慢性病变,其病理表现为血管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从而使管腔狭窄、闭塞。针对此病,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众所周知,DSA 为诊断此病的“金标准”,但它具有创伤性、费用高、并发症风险高等缺点,有一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具有无创、费用低、扫描时间短、图像分辨率高等诸多优点,它的出现较好地弥补了 DSA 的不足,现已广泛应用于LEAOD 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制定。本文将从 MSCTA的成像方式、诊断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在 LEAOD 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