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织因子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不仅能激活外源性凝血级联反应发挥促凝作用,而且能经蛋白酶活化受体介导信号转导发挥非凝血功能,参与恶性肿瘤血管新生、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发生.下调TF表达势必会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一条新途径.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PPARγ)激动剂与高血压高血脂
PPARγ激动剂如罗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TZD),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等苯氧芳酸类药物,这些药物作用于PPARγ,影响脂肪、糖代谢众多基因和蛋白质受体.通过①新生脂质,②甘油三酯水解,③释放脂肪酸重新分布,④减少骨骼肌和胰岛β细胞的甘油三酯的聚集,⑤改善脂肪组织与肌肉内摄取糖的功能,起到胰岛素增敏的作用(见本期"读者-作者-编者").
-
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病率日益升高,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受到普遍关注;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密切相关,并且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环节之一,而升高的血浆游离脂肪酸被认为在二者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游离脂肪酸升高通过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α、细胞色素P450、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和肝细胞解耦联蛋白2等介导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同时这些酶类和细胞因子又促使血浆游离脂肪酸更为升高,从而引起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氧应激、乃至胰岛β细胞和肝细胞凋亡,加重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程度.胰岛素抵抗使内脏脂肪组织脂解速率明显增加,导致动员至门静脉的游离脂肪酸选择性增加,后者对肝组织具损伤作用,从而使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在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抑制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情况,旨在进一步提示PPARγ抑制胰腺癌生长的机制.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活化在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中的可能作用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停滞中的调节作用.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在胰腺癌生长中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人胰腺癌生长中的调节作用.
-
过氧化物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包括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的代谢综合征.虽然2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由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及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β细胞衰竭")共同作用所致[1].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开启冠心病防治之门的新钥匙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到血管内皮损伤、血脂、血糖代谢紊乱及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当前,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对冠心病及其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在血管疾病中的多效性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对脂质代谢、细胞分裂和凋亡等均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AR-γ活化在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therosclerosis,AS)、抗氧化、抗纤维化等作用,可能成为治疗血管疾病的新靶点[1]。本文就PPAR-γ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做一综述。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激动剂对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大鼠肺胶原合成的影响
早期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新近的研究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时高机械张力可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PPAR-γ在调节肝纤维增生中有重要作用,但能否抑制肺纤维的增生尚不明确.本组研究应用PPAR-γ的激动剂15d-前列腺素J2(PGJ2),探讨PPAR-γ对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肺胶原合成的影响.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血管重塑中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管重塑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多种组织中发挥着炎症调控和抗重塑的作用.我们通过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哮喘气道血管重塑表现及其与PPAR-γ的关系.
-
罗格列酮对支气管哮喘大鼠离体气管环收缩的影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气道中广泛分布,可能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影响.PPARγ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1-2].本研究中观察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哮喘大鼠离体气管环收缩的影响.
-
吡格列酮对结肠癌细胞株放射增敏的作用
吡格列酮是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合成配体之一,研究发现PPARγ配体能通过阻断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起到抗肿瘤作用[1],还能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2].本研究探讨吡格列酮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胰岛素缺乏即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其始动因素;而2型糖尿病的发生多与在胰岛素抵抗基础上致胰岛素相对缺乏(β细胞功能受损)有关[1].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任何原因的高血糖均有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参与.但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多集中在控制高血糖方面,而未以胰岛β细胞作为干预靶点.如能针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进行干预,则有望改变糖尿病的疾病进程甚至治愈糖尿病.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是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的激活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2],噻唑烷二酮可能有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尽管这类药物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3],但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未受到关注,笔者就此进行综述.
-
自然杀伤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和效应
新近研究发现, NK细胞活化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交联结合后,可通过以SLP-76和WASP为核心的信号传递复合体及PI3K途径发挥作用.SLP-76活化后,通过募集结合PLC-γ、Itk和Vav,形成SLP-76信号转导复合体;WASP活化后,通过募集结合Grb2、Vav、WIP、Arp2/3和Cdc42-GTP等,形成WASP信号转导复合体.上述2种信号转导复合体经Nck相连后,与浆膜上的LAT作用,进而活化其中的PLC-γ和Arp2/3复合体,终导致转录因子NFAT活化、细胞因子(GM-CSF、IFN-γ等)分泌和肌动蛋白聚合.PI3K介导Rac/PAK/MEK/ERK途径,导致NK细胞脱颗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诱导靶细胞凋亡.
-
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的疗效观察
罗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该药通过激活过氧化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γ),提高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等胰岛素靶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而不是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1].本文观察37例用胰岛素治疗仍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加用国产罗格列酮片,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早期胶原表达机制的研究
肺纤维化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常见的病死原因之一[1,2].近来研究显示,小潮气量(VT)通气可降低ARDS病死率[3].但机械通气对肺纤维化的影响尚不明确[1,2].胶原合成增加是肺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肺组织和免疫系统等.核因子κB(NF-κB)是调节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黏附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
-
PPARγ与骨量丢失
过氧化物酶增值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家族是一类和甲状腺激素和维甲酸受体密切相关的核受体家族,具有PPARα、PPARβ、PPARγ 3种亚型,其配体为过氧化物体增殖剂、前列腺素代谢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等.PPARs不同亚型在体内不同器官的分布及功能也不尽一致.
-
罗格列酮对大鼠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问题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再狭窄的实质是局部血管损伤后的一种过度修复反应,其中血管中膜层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并迁移至内膜及随后细胞外基质(ECM)的积累是再狭窄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合成型配体罗格列酮(RSG)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再狭窄模型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为PTC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与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与临床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相关,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作用靶点[1],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该受体家族参与了从葡萄糖与脂肪酸的代谢到细胞分化、炎症应答和血管生物学调节等一系列广泛的生理学过程,以及参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对PPARs与胰岛素抵抗及其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