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何旋芳;卞金陵

    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与炎症反应及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破裂有密切关系,而细胞凋亡在其中亦起着重要作用,脱氧核糖核酸酶I(deoxyribonuclease Ⅰ,DNase Ⅰ)是细胞凋亡中双链DNA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核酸酶,可能直接参与了AC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DNaseⅠ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作用

    作者:张思功;卢昕;田小兰;陈芳;王艳;杨文芳;张寅丽;周航;杨阚波;袁凯;王国春

    目的:研究DNaseⅠ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中符合多发性肌炎( PM)/皮肌炎( DM)诊断标准的61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48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辐射状酶扩散法测定血浆Ⅰ型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seⅠ)活性,并与患者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在DNaseⅠ活性受损的患者血浆中添加外源性DNaseⅠ和微球菌核酸酶( MNase),进一步分析DNaseⅠ活性受损的原因。结果 DNaseⅠ活性在PM/DM组为(0.3353±0.1894)U/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5441±0.2536)U/ml,P<0.0001]。36例DNaseⅠ活性显著受损的患者血浆中添加外源性重组DNaseⅠ后,11例患者的血浆不能明显恢复DNaseⅠ活性,而添加MNase后,患者血浆对底物dsDNA的降解完全恢复,说明这些患者血浆中存在DNaseⅠ的特异性抑制剂。相关性分析提示DNaseⅠ活性与血清球蛋白( r=0.366, P=0.005)和IgG ( r=0.322, P=0.012)呈正相关。结论 PM/DM患者血浆DNaseⅠ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部分PM/DM患者血浆中存在DNaseⅠ的特异性抑制剂;DNaseⅠ的活性受损可能在PM/DM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SLE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浓度与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活性的相关分析

    作者:郑力强;韩向春;周建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浓度与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DNA-甲基绿比色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76例SLE患者(活动期40例,缓解期36例)与50例健康对照组DNaseⅠ的活性和血清AnuA浓度,并分析二者之间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DNaseⅠ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相比未见明显差别(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AnuA浓度升高明显(P<0.01),并且疾病活动期浓度高于缓解期(P<0.01);AnuA浓度和DNaseⅠ的活性成负相关关系(r=-0.43,P<0.01).结论:SLE患者中DNaseⅠ的活性下降可能导致血清AnuA的浓度升高.

  • 反向PCR精确定位人结肠癌SW480细胞CD133基因启动子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高敏感位点

    作者:郭凯庆;李振华;李耀平

    目的 利用反向PCR法精确定位人结肠癌SW480细胞CD133基因启动子区对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 Ⅰ)酶切敏感的位点.方法 提取SW480细胞的细胞核,以10 U/ml DNase Ⅰ处理细胞核10 min.反向PCR扩增:提取基因组,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Xmal Ⅰ片段化基因组,末端补平,T4连接酶连接,利用反向PCR后对产物测序,靠近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序列即DNase Ⅰ的切割位点.结果 CD133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9个DNase Ⅰ高敏感位被鉴别出,它们位于第一个外显子-700 ~-300 bp碱基区域内.结论 用反向成环PCR技术可以精确测定DNase Ⅰ的剪切位点,这些位点聚集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

  • 高糖刺激INS-1细胞DNase Ⅰ表达升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朱斌;李平;严美花;赵婷婷;王华

    目的: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 Ⅰ)在高糖引起的胰岛β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组、高糖组和高糖+DNase Ⅰ siRNA组.其中正常组给予含有11.1 mmol/L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外,其余2组均给予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的培养基.通过转染外源性DNase Ⅰ siRNA,敲降高糖培养的INS-1细胞内DNase Ⅰ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se Ⅰ、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可以显著增加INS-1细胞DNase Ⅰ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siRNA组DNase Ⅰ敲降后显著降低高糖所引起的细胞内DNase Ⅰ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也显著降低高糖所引起的细胞内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高糖明显导致细胞凋亡率升高(16.7%),而敲降DNase Ⅰ后则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9.9%).结论:高糖可以诱导细胞内DNase Ⅰ的表达升高,从而介导胰岛β细胞的凋亡,该研究可能为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脱氧核糖核酸酶1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冯学兵;沈南;陈顺乐;钱捷;孙莉

    目的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1 (DNASE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性.方法验证文献报道的DNASE1基因3′端4个SNP,选取杂合度较高者对312个中国人群SLE家系以TaqMan MGB等位基因识别技术在ABI7900HT序列测定仪上进行SNP基因分型,数据以SDS 2.0软件收集,Genehunter进行统计处理并构建SNP单倍型.结果中国人群中,DNASE1SNP3398、3737杂合度均接近0.5,4184亦有一定的杂合度.3398与3737的C-G单倍型优先传递给患病子代,3398、3737、4184的单倍型C-G-G优先传递给患病子代(P<0.05).结论在SLE患者中存在特定的SNP单倍型,部分SLE患者的发病与DNASE1基因相关联.

  • 冠心病患者血清DNA酶Ⅰ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昱东;曾秋棠

    目的 探讨血清DNA酶Ⅰ(DNase 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质量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7月至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表现,对112例冠心病(CHD)患者和57名正常人的血清DNase Ⅰ与hs-CRP质量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DNase Ⅰ在稳定型心绞痛组[(152.63±24.16)μg/L]与对照组[(159.62±20.51)μg/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组间、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稳定型心绞痛组间的DNase 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s-CRP在单支病变组[(5.81±3.59)mg/L]和多支病变组[(6.62±5.18)mg/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不同临床分组间hs-CRP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DNase Ⅰ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95,P<0.01).结论 联合检测DNase Ⅰ与hs-CRP质量浓度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

  • 中国汉族人群DNA酶Ⅰ基因多态性特点及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

    作者:倪玉华;张建军;戴秋艳;龚丽萍

    目的:探讨DNA酶Ⅰ(DNase Ⅰ)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的分布频率、与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283名体检者及260名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及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分析DNA酶I基因8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位点A2317G及4内含子56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HumDNI)的多态性.结果:AMI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3种A2317G基因型及10种HumDN1基因型,其中A2317和HumDN13是AMI及对照组中分布频率高的等位基因.但两组中A2317G、HumDN1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酶Ⅰ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塞无明显相关性.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活性的研究

    作者:吴玮;曾凡钦;李伯有;范瑞强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I(deoxyribonuclease Ⅰ,DNase Ⅰ)的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其血清DNase Ⅰ的活性.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SLE病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血管炎及补体下降相关;SLE患者组血清DNase Ⅰ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与DNase Ⅰ的活性成负相关.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核小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可能原因是DNase Ⅰ的活性下降.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和尿DNaseⅠ与肌动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展;曾凡钦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和尿中DNaseⅠ活性与肌动蛋白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NA-甲基绿比色法和ELISA间接竞争法检测65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血、尿中的DNaseⅠ活性和肌动蛋白浓度,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SLE组患者血清、尿DNaseⅠ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1),病情活动期组两者亦均低于缓解期组(P<0.01);肾损害组血清DNaseⅠ活性与非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尿DNaseⅠ活性却降低(P<0.01);SLE组血浆肌动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尿肌动蛋白浓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期患者血浆肌动蛋白浓度高于缓解期(P<0.01),但尿肌动蛋白浓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肾损害组血浆肌动蛋白浓度与非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者尿肌动蛋白浓度却高于后者(P<0.05).SLE患者血浆肌动蛋白浓度与DNaseⅠ活性之间呈负相关(r=-0.35,P<0.05),而尿肌动蛋白浓度与DNaseⅠ活性之间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SLE患者血中DNaseⅠ活性与肌动蛋白浓度之间呈负相关,提示血中肌动蛋白浓度的增高可能是DNaseⅠ活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 人DNase I的表达、纯化及降解NETs活性研究

    作者:梁艺璇;吴洁

    为获得纯度较高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 I)以研究其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降解作用,构建基因工程表达菌E.coli Rosetta(DE3)/pET32a-His-DNase I,乳糖诱导表达,经镍柱亲和纯化获得融合蛋白His-DNase I.提取小鼠中性粒细胞,用佛波酯PMA刺激形成NETs,SytoxGreen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对NETs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人DNase I基因克隆并在原核细胞中实现高效表达,纯化的His-DNase I具备较高的核酸酶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DNase I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DNaseⅠ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郭九叶;王建华;牛勃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是一种特异性的DNA水解酶,参与了机体调节的许多过程.以前它被认为是一种消化酶,近发现它在哺乳动物的其他组织中也具有较高的核酸酶活性,并具有其他的功能,其临床应用可能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DNaseⅠ在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及其新进展.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滑液中DNase I活性检测及与炎症的相关性

    作者:许夏雨;杨文芳;张思功;赵琴;梁丽君;王鑫;沈海丽

    目的: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潜在的致病作用。方法辐射状酶扩散法测定8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DNaseⅠ活性以及27例RA患者和38例其他炎症性关节炎患者滑液(SF)DNaseⅠ活性, PicoGreen试剂盒测定游离DNA(cfDNA)水平,并分析两者与RA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清DNaseⅠ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3065±0.1436)U/mL vs(0.4289±0.1976)U/mL, P<0.001];血清DNaseⅠ活性与ESR(r=-0.2862, P=0.0122)、CRP(r=-0.2790, P=0.0184)和中性粒细胞计数(r=-0.287, P=0.011)呈负相关。SF DNaseⅠ活性在RA、强直性脊柱炎组和痛风性关节炎组中几乎都是阴性的。RA组患者SF cfDNA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组患者[(100.81±142.98)μg/mL vs (18.98±31.40)μg/mL, P=0.002];与强直性脊柱炎组(45.85±47.67μg/mL, P=0.428)和痛风性关节炎组(162.95±97.49μg/mL, P=0.132)无显著性差异;炎症性关节炎患者SF cfDNA水平与ESR(r=0.4106, P=0.0116)和CRP(r=0.5747, P=0.000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DNase I活性受损可能是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形成增强的原因并在RA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 新疆阿克苏地区维族人群DNA酶Ⅰ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翔;李莉;高玮;李佳

    目的 探讨DNA酶Ⅰ(DNaseⅠ)基因多态性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维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疆阿克苏地区维族健康体检者148例,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高温连接酶检测法(PCR-LDR)检测DNaseⅠ基因A2317G(rs1053874)位点的基因型.酶法检测血清TC、TG及FPG水平;选择性遮蔽法测定LDL-C、HDL-C水平.结果 A2317G位点AA、AG、GG基因型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维族健康人群中分布频率分别为20.95%、54.05%和25.00%,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47.97%、52.03%,这与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相似(P>0.05),与蒙古人、日本人、韩国人、土耳其人、纳米比亚人、德国人明显不同(P<0.05).3组基因型(AA/AG/GG)的血清TC、TG、LDL-C、FP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seⅠ基因多态性具有种族异质性;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维族人群中其多态性与HDL-C水平有相关性.

  • 脱氧核糖核酸酶I:从心肌缺血到心肌梗死和心室重塑

    作者:祝珊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和坏死细胞染色质的降解.在一过性心肌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早期(发病3 h内),可以检测到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不仅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标志物,还参与了心室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

  • 中国维族人群DNA酶Ⅰ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翔;李莉;高玮;李佳

    目的 探讨DNA酶Ⅰ(DNase I)基因多态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患者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7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48例,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高温连接酶检测法(PCR-LDR)检测DNA酶Ⅰ基因A2317G(rs1053874)位点基因型.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水平;选择性遮蔽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A2317G位点3组基因型(AA/AG/GG)及两种等位基因(A2317,G2317)在对照组与AMI组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9 5);AMI组3种基因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P=0.799)、三酰甘油(P=0.7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81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57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DNA酶Ⅰ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易感性有一定相关性,与患者血脂无关,与空腹血糖水平有相关性.

  • DNase-Ⅰ纯化结合碱性裂解法提取混合斑精子DNA

    作者:袁自闯;金洪年;赖跃;王慧君;陈红英

    目的 研究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纯化结合碱性裂解法提取混合斑精子DNA的方法在法医学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79份性犯罪案件混合斑检材,分别用DNase-Ⅰ纯化结合碱性裂解法和差异裂解法提取精子DNA,采用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进行16个STR基因座分型,并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应用DNase-Ⅰ纯化结合碱性裂解法提取精子DNA,64例检材分型成功;应用差异裂解法提取精子DNA,57例检材分型成功;两种方法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9),DNase-1纯化结合碱性裂解法提取精子DNA的STR分型成功率更高,成本低廉.结论 DNase-Ⅰ纯化结合碱性裂解法提取混合斑精子DNA 可提高检验成功率,操作简便,快速,易于自动化,适于法医学个体识别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