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人脊柱侧凸中冠状面失平衡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连纪文;徐皓

    成人脊柱侧凸( adult scoliosis )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后(年龄>20岁),冠状面Cobb角大于10°的脊柱畸形,主要包括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degenerative scoliosis , DS )和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1]。不管哪一种成人脊柱侧凸,随着病情的发展均可能出现脊柱畸形程度进展、脊柱三维平面失平衡以及神经压迫等临床表现[2]。近年来,在成人脊柱侧凸的研究中,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相关的研究较多,部分研究结果认为冠状面失平衡与成人脊柱侧凸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矢状面平衡的关系密切[1,3-6]。但是,成人脊柱侧凸患者中冠状面失平衡常见,发生率高[7],而且冠状面失平衡与躯体姿势平衡、脊柱的总体平衡、神经根性症状的发生机制、发展以及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均有密切关系[8-9]。作为脊柱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人脊柱侧凸冠状面平衡的研究必不可少。本文就目前文献报道的评价成人脊柱侧凸冠状面失平衡的影像学参数、测量方法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衡能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方群慧;周卫凤;唐松涛;何勇;代芳;赵广碧;杨洋;章秋

    目的 探讨65岁及以上病程>10年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平衡能力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5月至9月选取97例65岁及以上病程>10年的T2DM患者以及59名65岁及以上非糖尿病健康人群进行Berg平衡量表、足部振动觉、压力觉、温度觉、踝肱比、人体成分分析等测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 (OH) D3]、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询问近12个月内跌倒次数并采集相关生化及临床指标.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筛选平衡能力相关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未受外力作用且与低血糖无关的跌倒发生率[27.8%(18/97)比10.17%(6/59),x2=6.230]、人年均跌倒次数[(0.41±0.08)比(0.12±0.05)次,t=2.5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erg量表评分[(48.0±1.8)比(50.4±1.4)分,t=-8.900]、振动觉[(17±5)比(13±3)V,f =4.970]、踝肱比(0.79 ±0.11比0.97 ±0.16,t=-8.430)、压力觉(正常比例68.0%比89.8%,x2=9.627)、温度觉(正常比例52.6%比69.5%,x2=4.33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糖尿病组患者Berg量表评分与振动觉呈负相关(r=-0.760,P<0.05),与压力觉、踝肱比呈正相关(r=0.556、0.472,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振动觉和压力觉为Berg量表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β=-0.702、0.251,均P<0.05).结论 65岁及以上病程>10年的T2DM患者平衡能力明显减退,振动觉、压力觉是影响其平衡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 小脑运动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疗效的研究

    作者:张军;文飞球;张佳楠;肖金利;张蔚;周克英;陈言钊

    目的 探讨小脑运动训练(DDAT)对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直立平衡功能异常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伴直立平衡功能失调的91例ADHD患儿,其中,注意缺陷型ADHD(ADHD-I) 43例、多动-冲动型ADHD(ADHD-HI) 15例、混合型ADHD(ADHD-C) 33例均予DDAT治疗6个月,分别于DDAT治疗前、开始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各亚型进行SNAP-Ⅳ量表评估,治疗前后进行直立平衡功能、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分析.结果 ADHD-I、ADHD-HI、ADHD-C的注意缺陷评分治疗前(1.99±0.34、0.96 ±0.31、2.17 ±0.31)均高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1.19 ±0.45、0.81 ±0.28、1.32 ±0.37),ADHD-I和ADH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I、ADHD-HI、ADHD-C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多动/冲动评分分别为0.81 ±0.35、2.01±0.35、1.96±0.33vs.0.45±0.33、0.79 ±0.41、1.10 ±0.35,各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调查中,品行问题(1.11 ±0.48vs.0.76 ±0.44)、学习问题(1.97 ±0.58vs.1.60±0.67)、身心问题(0.61±0.49 vs.0.29±0.35)、多动-冲动(1.46±0.69vs.1.09 ±0.55)、焦虑(1.05±0.63vs.0.62±0.47)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功能测试仪检测,治疗后平衡功能失调改善的有效率87.9%,亚型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AT对有直立平衡功能异常的ADHD患儿安全有效,针对改善小脑功能的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ADHD患儿的症状和平衡功能.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进展

    作者:王修敏;夏清;袁海;杜旬平;曹晓光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胎儿或婴儿在大脑发育过程中非进行性脑损伤致患儿持续性运动与姿势发育异常、运动受限的综合征.活产儿CP发病率为2‰~3‰[1],其中痉挛型CP占70%~80%[2].痉挛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张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而导致.痉挛型CP损伤部位主要为皮层运动区及锥体系,典型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两上肢后伸,躯干前屈,髋、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剪刀步、足外翻等[3].局部肌肉痉挛若得不到及时缓解,出现肌肉肌腱挛缩、骨骼畸形等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运动系统及姿势平衡发育受阻,又由于运动控制能力丧失,CP患儿较正常儿童行走时耗氧耗能更多,更易疲劳[4].

  • 膝骨关节炎患者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晓玲;陈峰;王勇;钟彩虹;邓杏兰;刘巧灵;谢荣福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病程、体质指数(BMI)、疼痛程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积分与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社区招募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KOA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WOMAC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Pro-Kin 254P型平衡测试系统评价睁眼、闭眼静态平衡能力.结果 KOA患者病程与睁眼静态平衡指标前后方向标准偏差、横向标准偏差、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横向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呈正相关(P<0.05);BMI与闭眼静态平衡指标横向标准偏差、运动椭圆面积呈正相关(P<0.05);VAS与睁眼静态平衡指标y轴平均压力中心呈正相关,与罗伯长度呈负相关(P<0.05);WOMAC量表日常功能活动积分与闭眼静态平衡指标y轴平均压力中心呈正相关(P<0.05).结论 KOA患者病程、BMI、疼痛程度、日常功能活动能力与静态平衡指标有关,患者静态平衡能力对视觉的依赖较大.

  •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欣;黄真

    踝关节扭伤是下肢常见的损伤,如未得到合理的处理很容易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本文归纳了慢性踝关节不稳可能的发病机制,从本体感觉障碍、神经肌肉控制不全、姿势控制功能不全及周围肌群肌力减退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常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建议。

  • 跌倒及平衡能力减退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红丽;徐胜前;刘文;齐姗;吴颖;徐建华

    目的 分析跌倒及平衡能力减退对RA患者发生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386例住院的RA患者和同期1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摄脊柱(T5~L5)正侧位X线片并以半定量(SQ)法作为判断脊柱OPF的标准,其中296例RA患者记录了近1年内跌倒发生情况,263例RA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法测定了平衡能力,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386例RA患者中有67例发生OPF,发生率为17.4%(67/386),是健康对照组中OPF发生率3.8%(6/158)的4.5倍(x2=17.743,P<0.01).296例RA患者中近1年内有60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20.3%.②发生OPF的RA患者Berg评分明显低于未发生OPF组[(33±15)和(43±14),t=4.150,P<0.01];发生跌倒的RA患者Berg评分明显低于未发生跌倒组[(31±16)和(41±14),t=4.373,P<0.01].③发生OPF的RA患者中跌倒的发生率为39.2%(20/51),明显高于未发生OPF组中的15.7%(22/140) (x2=12.036,P=0.01);RA患者Berg评分<40分组跌倒的发生率为32.5%(37/114),高于Berg评分≥40分组的12.1%(18/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12,P<0.01).RA患者OPF组的Berg评分<40分的发生率为68.8%(33/48),明显高于无OPF组的29.7%(3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58,P<0.01).④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64,95%CI(1.025,1.103),P=0.001]和跌倒[OR=2.735,95%CI(1.168,6.407),P=0.021]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Berg平衡量表评分[OR=0.967,95%CI(0.940,0.993),P=0.012]与RA患者发生脊柱OPF呈负相关.结论 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与跌倒和平衡能力的减退密切相关.

  • 早期立位促通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智妹;桑学涵;魏蓉美

    目的 探讨早期立位促通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4组,第1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2次(30 min/次),第2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1次(30 min/次)结合立位促通训练1次(30 min/次),第3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1次(30 min/次)结合核心肌群训练1次(30 min/次),第4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1次(30 min/次)的同时进行早期立位促通1次(15 min/次)和核心肌群训练1次(15 min/次),所有项目均为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4组患儿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88)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 结果 4组患儿与组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参数比较(P>0.05),方差分析发现4组患儿4种不同训练方法治疗后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分值提高差异(P<0.05),两两分析发现,第3组与第4组分值的提高差异(P>0.05). 结论 早期立位促通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异常步态,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 计算机辅助姿态平衡训练对小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影响

    作者:袁景;沈宏华;孙超;王帆;何雯;林桦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姿态平衡训练系统联合Bobath平衡训练对小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 40例小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平衡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辅助姿态平衡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 Index,mBI)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姿态平衡训练系统根据重心轨迹长度、轨迹矩形面积和轨迹外周面积进行姿势平衡能力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BBS、mBI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01),重心轨迹长、轨迹矩形面积和轨迹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01或0.05);除FMA评分外,联合训练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Bobath平衡训练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辅助姿态平衡训练系统能显著改善小脑卒中后的平衡障碍和肢体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救护车上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 对胸外按压质量影响

    作者:郭晋平;冯顺易;王博;颞屾;马云杰;闫寒;李勇

    目的 探讨保持救护车上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对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同时评价其对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实验模拟40个院前呼吸心搏骤停病人救护车转运的场景,招募的8名胸外按压实施者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在模拟人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评价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同时应用numerical rating scale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价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结果 与未应用平衡固定架组相比,应用平衡架固定架组有较高的有效按压深度比例[(72±4)%比(50±3)%,t=6.84,P<0.01],较低的按压中断时间比例[(10±3)%比(24±5)%,t=-11.46,P<0.01)]和背部疼痛评分[1.5(1.0)分比3.0(1.0)分,Z=-3.55,P<0.01].结论 这种救护车上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有益于提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同时降低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

  • 针灸联合Lokohelp机器人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明明;班文明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Lokohelp机器人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临床疗效优势.方法 选择太和县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58例,观察组5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及基本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Lokohelp机器人步态康复.约定30 d为试验终点时间.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Fugl-Meyer平衡功能(FMA-B)评分为(9.15±2.58)分,观察组为(12.85±2.69)分,对照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为(23.78±5.33)分,观察组为(29.79±6.45)分,两组FMA-B、FMA-L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水平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1、11.441、7.213、11.318、7.591、5.489,均P<0.01);治疗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56.11±17.12)分,观察组为(79.59±21.31)分,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5、18.279、6.563,均P<0.01).结论 针灸联合Lokohelp机器人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协同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姿势控制训练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海燕

    目的:探讨姿势控制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接受姿势控制和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及FAC分级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治疗4周后,联合训练组下肢FMA评分[(22.61±1.84)分比(25.84±1.67)分]、BBS评分[(23.28±1.92)分比(28.82±1.36)分]以及FAC分级[(2.96±0.71)级比(4.02±0.46)级]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姿势控制训练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平衡,提高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颈部运动模式对慢性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与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余虹;鲁俊;王雨辰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颈部运动模式对慢性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2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1例慢性脑卒中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50例)和PNF组(51例,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加用PNF颈部运动模式训练),疗程为4周.测量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躯干损伤量表(TIS)各维度分及总分、Berg平衡量表(BBS)得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时间.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4周后两组TIS各维度分及总分、BBS得分均显著升高,TUG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0.01;与常规训练组比较,PNF组训练4周后静态坐位平衡得分[(5.20±0.83)分比(5.90±0.70)分]、动态坐位平衡得分[(7.35±0.67)分比(7.86±0.72)分]、协调得分[(3.85±0.76)分比(4.67±0.73)分]、TIS总分[(16.80±1.50)分比(18.43±1.60)分]和BBS得分[(37.40±3.45)分比(40.10±3.27)分]升高更显著,TUG时间[(16.84±3.22)s比(15.18±1.83)s]降低更显著,P均<0.01.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颈部运动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脑卒中患者的躯干控制与平衡能力,值得推广.

  • Biodex静态平衡模式训练在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后期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辉;刘波;伍萨;路怀民;张晓芳;张鑫

    目的:探讨Biodex静态平衡模式训练在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后期康复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3-12月,采用Biodex静态平衡模式训练法治疗下肢骨关节损伤经治疗后遗留平衡能力下降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7~70岁,中位数39岁。骨盆骨折术后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5例,胫腓骨骨折术后5例,足踝部骨折术后7例,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术后3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经电针治疗后2例,踝关节韧带损伤经电针治疗后5例。病程0.5~24个月,中位数4个月。分别于静态平衡训练前、2周后由同一名测试者对患者进行动态平衡测试,测试总体稳定指数、前后向稳定指数和左右向稳定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平衡训练和测试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静态平衡训练2周后,患者的总体稳定指数由训练前1.13±0.61降低至训练后0.95±0.33,前后向稳定指数由训练前0.70±0.40降低至训练后0.57±0.23,左右向稳定指数由训练前0.69±0.43降至训练后0.61±0.24。结论:在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后期康复中采用Biodex静态平衡模式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控制及协调能力,提高其平衡能力。

  • 髋膝联合针刺疗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海;何春江;罗小兵;张纯;田国刚;何栩

    目的:观察髋膝联合针刺疗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要求的早中期(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0级、Ⅰ级、Ⅱ级或Ⅲ级)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联合针刺组采用髋膝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局部针刺组在膝关节周围取穴针刺治疗.2组针刺治疗均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间隔2 d后开始下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和单脚站立时间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膝关节伸直肌力、膝关节屈曲肌力、髋关节伸直肌力、髋关节屈曲肌力、髋关节外展肌力、髋关节内收肌力及单脚站立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70±0.456)Nm·kg-1,(1.251±0.415)Nm·kg-1,t=-0.065,P=0.614;(0.637±0.294)Nm·kg-1,(0.793±0.332)Nm·kg-1,t=-0.051,P=0.688;(1.440±0.800)Nm·kg-1,(1.450±0.707)Nm·kg-1,t=-0.034,P=0.729;(1.031±0.462)Nm·kg-1,(1.084±0.331)Nm·kg-1,t=-0.073,P=0.596;(0.829±0.355)Nm·kg-1,(0.858±0.281)Nm·kg-1,t=-0.031,P=0.735;(0.746±0.319)Nm·kg-1,(0.742±0.335)Nm·kg-1,t=0.016,P=0.830;(3.2±0.3)s,(2.9±0.3)s,t=0.409,P=0.22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伸直肌力、膝关节屈曲肌力、髋关节伸直肌力、髋关节屈曲肌力、髋关节外展肌力、髋关节内收肌力及单脚站立时间均较治疗前增加[联合针刺组:t=-2.175,P=0.023;t=-2.492,P=0.003;t=-2.280,P=0.014;t=-2.193,P=0.019;t=-2.457,P=0.006;t=-2.363,P=0.009;t=-4.061,P=0.000.局部针刺组:t=-2.018,P=0.044;t=-2.275,P=0.014;t=-2.110,P=0.027;t=-2.079,P=0.033;t=-2.166,P=0.024;t=-2.254,P=0.015;t=-4.270,P=0.000];联合针刺组的膝关节伸直肌力、膝关节屈曲肌力、髋关节伸直肌力、髋关节屈曲肌力、髋关节外展肌力、髋关节内收肌力及单脚站立时间均大于局部针刺组[(1.559±0.429)Nm·kg-1,(1.357±0.321)Nm·kg-1,t=2.128,P=0.026;(1.087±0.340)Nm·kg-1,(0.912±0.214)Nm·kg-1,t=2.065,P=0.039;(1.926±0.774)Nm·kg-1,(1.631±0.224)Nm·kg-1,t=2.090,P=0.028;(1.431±0.154)Nm·kg-1,(1.212±0.234)Nm·kg-1,t=2.073,P=0.035;(1.274±0.312)Nm·kg-1,(1.001±0.116)Nm·kg-1,t=2.292,P=0.013;(1.231±0.164)Nm·kg-1,(0.967±0.645)Nm·kg-1,t=2.084,P=0.031;(10.5±0.4)s,(7.3±0.2)s,t=2.471,P=0.005].结论:髋膝联合针刺疗法能有效增强早中期KOA患者的患肢肌力和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其效果优于膝关节局部针刺治疗.

  • 肩关节本体感觉与其功能性稳定

    作者:汪宗保;王予彬;王慧芳

    概述一、本体感觉有关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的概念,目前仍欠明确,说法不一,在感觉运动系统中经常与运动觉、关节位置觉、躯体感觉、平衡以及反射性关节稳定等混淆,或不恰当地相互替代使用~([1]).实际上,这些概念之间既存在着独立含义,又存在部分重叠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本体感觉早由Shrington于1906年提出,他认为本体感觉是由位于本体感觉区(propfioceptive field)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s)所感受到的肌肉知觉、姿势平衡与关节稳定.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肖建华;陈龙伟;朱一平;王勇勇;田亚峰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康复训练6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躯干控制能力Sheikh量表评分、步速和步长对称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分值、Sheikh量表分值和步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步长对称性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分值、Sheikh量表分值和步速明显高于对照组,步长对称性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较之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在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疗效.

  • 老年女性骨密度与UCOC及双足静力性平衡的关系

    作者:栾晓琳;赵鹏;聂淑惠;周瑞秀;徐丽丽;杨乃龙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骨密度与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浓度以及双足静力性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9-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老年女性病人,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其跟骨骨密度,依据骨密度分为对照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清UCOC浓度,分析骨密度与血清UCOC浓度的相关性.应用Footscan Balance 7.7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检测各组双足静止站立时压力中心在X方向及Y方向上的移动距离(Cop X、Cop Y)、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TTW)以及包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的椭圆面积(EA),评价其静力性平衡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 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血清UCOC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24,P<0.05).3组Cop X、Cop Y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TTW、EA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0.06、33.22,P<0.05).结论 老年女性骨密度与血清UCOC浓度有密切关系,高水平UCOC可能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且老年女性骨密度可能与其静力性平衡能力存在负相关关系.

  •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静动态平衡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志英;薛晓焕;刘秀红;包华;李林蔚;薛波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调整和控制身体重心稳定和姿势平衡的能力,为定量判定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平衡功能的异常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平衡功能测试仪,对51例感觉统合失调和47例正常儿童的静态、动态平衡功能指标进行测试,比较两组儿童静态平衡指标(平均重心位移、摆动面积、摆动长度、Romberg测试面积值、Romberg测试长度值)和动态平衡指标(稳定性极限值、圆周稳定指数、平均长度误差及负重偏差)的差异.结果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静态平衡功能指标的摆动面积、摆动长度、闭眼状态下横轴平均重心位移较正常儿童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2.066~4.618,P<0.05).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动态平衡功能指标的稳定极限值、圆周稳定指数、横轴平均长度误差较正常儿童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t=2.362~3.998,P<0.05).结论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与正常儿童静、动态平衡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应制定针对性治疗计划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