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laudin蛋白在紧密连接中的作用机制及与疾病的关系
Claudin 蛋白是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一种跨膜蛋白,它的功能主要是调节屏障结构的渗透性。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稳定性与Claudin蛋白间及Claudin蛋白与其他紧密连接蛋白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Claudin蛋白的转录及表达的调节机制有磷酸化、去磷酸化等。人类很多疾病与Claudin蛋白的突变有关,至今为止,关于Claudin蛋白的了解不仅停留在紧密连接的组成部分,更多的是其调节方式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作者对Claudin蛋白的结构、作用方式、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及其未来研究的展望作一综述。
-
C3胞外酶抑制乙醇诱导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
目的:探讨RhoA特异性抑制剂C3胞外酶对乙醇诱导的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予乙醇及C3胞外酶作用肠上皮细胞屏障后,测定跨上皮细胞电阻值(TEER),分析肠上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跨膜蛋白occludin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和分布。结果予C3胞外酶预处理后,可显著抑制乙醇诱导的TEER值降低及occludin(S/IS)比值的增加,同时可部分恢复细胞膜上occludin的表达。结论 RhoA特异性抑制剂C3胞外酶可抑制乙醇诱导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增加的过程。
-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小肠黏膜的表达及其作用
目的 探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小肠黏膜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P组.采用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制备ANP大鼠模型,以仅翻动胰腺作为对照组.造模后6、12、24、48 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测定血清淀粉酶、TNF-α、IL-1β、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取胰腺、小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电镜下观察小肠黏膜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及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TJ);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小肠黏膜MLC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P组12 h点大鼠血清淀粉酶活性、TNF-α水平、IL-1β水平、DAO活性均显著升高,分别为(4 978±1 574) U/L比(1 176±124》)U/L、(47.88±15.85) μg/L比(17.24±1.99) μg/L、(132.48±68.54) μg/L比(23.51±6.44) μg/L、(95.96±30.84) U/L比(38.06±17.73) U/L;胰腺、小肠病理学评分显著增加[(12.2±1.80)比(4.68±0.35)分,(2.58±0.52)比(0.58±0.26)分];小肠黏膜组织MLC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0.1863±0.0230比0.1636±0.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各时间点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NP组大鼠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破坏明显,上皮细胞间TJ显著增宽.结论 ANP大鼠血清TNF-α、IL-1β、DAO水平上调,小肠黏膜组织MLCK蛋白表达上调,由此可能通过破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
益生元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肠道补充益生元对急性胰腺炎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和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左精氨酸建立AP模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法分成对照组、AP组、益生元组.益生元组于造模前7 d开始给予益生元4 g·kg-1·d-1.建模后12 h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观察空肠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紧密结合蛋白Occludin的含量.结果 AP组的血浆DAO活性为(7.29±0.68)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0.34)U/L(P<0.01)和益生元组的(3.44±0.59)U/L(P<0.05).AP组肠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的灰度值为95.1±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7±8.2和益生元组的59.7±7.8(P<0.01).益生元组occludin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P大鼠补充益生菌可增加肠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维持肠上皮紧密连接,维持正常的肠道通透性,从而达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效果.
-
低蛋氨酸饮食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低蛋氨酸(methionine restriction,MetR)饮食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肠黏膜通透性以及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常规饮食正常组(AA组)、低蛋氨酸饮食正常组(MetR组)、常规饮食模型组(DSS+ AA组)、低蛋氨酸饮食模型组(DSS+ MetR组),每组15只.DSS建模后第21天腹主动脉采血,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取结肠组织行HE染色分析肠黏膜病理学变化,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分析肠上皮细胞的增殖状况,采用尤斯灌流室(Ussing chamber)检测肠黏膜通透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肠炎造模大鼠出现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炎症集中在远端结肠,表现为隐窝脓肿,炎性细胞的浸润.与DSS+ AA组比较,MetR饮食干预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结肠的组织病理学评分[(10.55 ±3.62)分比(15.00±4.89)分,P=0.003].DSS+ MetR组和DSS+ AA组大鼠血白细胞计数、肠组织MPO活性以及PCNA免疫组化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ssing chamber检测显示,DSS+ AA组的跨膜电阻抗显著低于AA组[(28.40±6.78)Ω·cm2比(46.53 ±4.03)Ω·cm2,P<0.05],MetR组显著高于AA组[(60.64 ±8.40)Ω·cm2比(46.53 ±4.03)Ω·cm2,P<0.05],DSS+ MetR组的短路电流值显著高于DSS+ AA组[(35.01 ±2.19) μA/cm2比(29.61±1.19)μA/cm2,P<0.05].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AA组和MetR组未见claudin2蛋白表达,MetR组的结肠上皮claudin3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AA组;与DSS+ AA组比较,DSS+ MetR组claudin2的表达量更高,claudin3表达量更高.结论 MetR饮食对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不是通过调节炎性细胞浸润以及促进肠细胞生长的途径来缓解炎症损伤,而可能是通过改变紧密连接蛋白结构和功能而改善其肠黏膜屏障的功能,促进受损肠黏膜的修复.
-
非甾体消炎药对大鼠小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甾体消炎药对大鼠小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予双氯芬酸灌胃,2次/d,每次7.5 mg/kg,对照组使用相同剂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按造模后1 d和5 d时相点分为2个亚组(每组8只).进行胃及小肠大体损伤评分、小肠黏膜病理组织损伤评分,采用Carl Zeiss Imaging System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绒毛高度、黏膜厚度、黏膜截面积定量分析,观察透射电镜下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胃黏膜的损伤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第1天小肠黏膜可见散在红斑、糜烂和溃疡,溃疡沿肠系膜侧分布;第5天小肠黏膜可见出血、穿孔和窦道形成,其大体损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第1天和第5大Chiu氏病理评分分别为3.5分和5.0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1天大鼠空、回肠绒毛高度分别为(126.9±32.0)μm和(118.6±22.9)μm,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5);而空、回肠黏膜厚度、黏膜截面积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下降趋势;第5大大鼠空、回肠绒毛高度[(73.4±25.4)μm和(109.3±17.6)μm]显著降低、黏膜厚度[(123.8±51.6)μm和(165.7±37.4)μm]变薄、黏膜截而积[(2.48±1.01)mm2和(3.27±0.76)mm2]变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见模型组第1天大鼠小肠黏膜微绒毛水肿、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部分峪减少,内质网出现不同程度扩张,细胞问连接开始出现部分增宽;第5天小肠黏膜上皮微绒毛脱落更为明显,细胞连接断裂破坏严重.结论 双氯芬酸可导致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绒毛变短、黏膜厚度变薄、微绒毛脱落和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可能是其形态学基础.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暴发性肝衰竭小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TNFα对暴发性肝衰竭(FHF)小鼠大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D-氨基半乳糖(GalN)和内毒素(LPS)联合腹腔注射(ip)制备FHF小鼠动物模型,并设立TNFα组(TNFα 10 μg/kg,ip),TNFα抗体组(注射LPS和GalN前30 min尾静脉注射TNFα抗体100 μg/只).在不同的时间点(6 h,9 h)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大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生理盐水(NS)对照组,几乎整张切片上均可见到沿大肠黏膜上皮细胞膜顶端呈线性分布的occludin阳性染色,但FHF组及TNFα组小鼠的阳性染色较之明显减弱,TNFα抗体组occludin的阳性反应与NS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减弱.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FHF组及TNFα组小鼠9 h时occludin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与NS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6±0.05,0.48±0.02比0.71±0.09,P<0.05),TNFα抗体组与NS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4±0.03比0.71±0.09,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FHF组与TNFα组小鼠6 h时occludin mRNA水平低,与NS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04,0.81±0.03比1.00±0.05,P<0.05),TNFα抗体组与NS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0.10比1.00±0.05,P>0.05).结论 在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过程中,TNFα介导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下降.
-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阴道黏膜细胞形态及闭锁蛋白、带状闭合蛋白1表达的变化
/1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上段黏膜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形术后阴道下段鳞状上皮化生的黏膜细胞中,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部分阴道下段黏膜发生了鳞状上皮化生;成形术后阴道上段及下段未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黏膜细胞中,闭锁蛋白及ZO-1阳性表达率下降;化生的鳞状上皮细胞中,两种蛋白的表达与原位的乙状结肠黏膜相似,可能对加强人工阴道的防御功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
组胺对呼吸道上皮紧密连接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组胺刺激下体外培养的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应用气-液界面培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和哮喘患者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应用组胺刺激上皮细胞96 h,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紧密连接相关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组胺刺激可以诱导某些紧密连接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上调或下调;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未发现组胺刺激可以诱导某些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发生形态学的改变。结论组胺可以调节人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mRNA表达,有可能是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氧化应激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氧化应激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紧密连接屏障功能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 ~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培养人RPE细胞株D407,分为H202处理组和H2O2未处理组(对照组).MTT法观察不同浓度H2O2对D407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别应用经上皮电阻(TER)和荧光素钠渗透实验检测低浓度H2O2作用24h和72 h后RPE紧密连接屏障功能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H2O2作用24h后对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claudin-1 ~4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TER、荧光素钠渗透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印迹法的检测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细胞活力结果.结果 H2O2≤0.4 mmol/L时,处理24h对RPE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选择0.2 mmol/L为后序试验的浓度.D407细胞培养8d后,TER达到稳定状态.0.2 mmol/L H2O2作用3h后TER开始下降,至12 h出现明显差异(18.62±1.89比24.11±0.96,t=4.490,P=0.013),24h接近大效应(11.86±1.19比24.13±1.26,t=12.260,P=0.000),维持至72 h(11.56±1.47比24.33±1.52,t=10.460,p=0.000).H2O2处理D407细胞24 h后加入荧光素钠,不同时间点处理组的荧光渗透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20 min:25%±3%比12%±4%,t=-4.50,P=0.011;40 min:36%±4%比16%±5%,t=-5.41,P=0.006;60 min:51%±5%比29%±6%,t=-4.88,P=0.008).H2O2处理D407细胞24h后,claudin-1、3、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调(claudin-1 mRNA:0.98±0.18比0.28±0.12,t=5.60,P=0.005,claudin-1蛋白:48±10比100±12,t =5.77,P=0.004;claudin-3mRNA:0.37±0.12比1.03±0.15,t =5.95,P=0.004,claudin-3蛋白:63±13比100±15,t=3.23,P =0.032:claudin-4 mRNA:0.38±0.11比0.99±0.17,t=5.22,P=0.002,claudin-4蛋白:57±12比100±13,t=4.21,P=0.014),claudin-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上调(mRNA:1.01±0.22比3.96±0.24,t=-15.69,P=0.000,蛋白:195±15比100±13,t=-8.29,P=0.001),但occlud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NA:1.30±0.21比1.02±0.16,t=-1.84,P=0.140,蛋白:109±15比100±14,t=-0.76,p=0.490).结论 氧化应激能够破坏RPE紧密连接的完整性,使其屏障功能受损,而claudin-1~4的表达水平变化可能在RPE的氧化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地塞米松加强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分布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首先使用CD31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然后取P4代细胞,加入含有地塞米松的培养液对细胞进行处理,并设立对照组,通过检测跨细胞电阻、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从地塞米松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功能、蛋白分布以及蛋白mRNA表达水平几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细胞经鉴定后证实为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组处理2 d后,地塞米松组电阻值与对照组电阻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分布向胞质的外周聚集.RT-PCR证实地塞米松组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mRNA表达水平,均对照组细胞升高.结论 地塞米松可以增加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并促进其聚集于细胞外周,并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密封性.从而推测,糖皮质激素治疗黄斑水肿的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以加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有关.
-
七叶皂苷钠对低氧暴露下大鼠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变化的影响及其抗渗漏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急性低氧暴露下大鼠血-脑脊液屏障(BBB)的保护作用及抗渗漏机制.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单纯缺氧组(SH组)和药物治疗组(DT组),每组25只.NC组大鼠不做减压处理.SH组和DT组大鼠放入模拟海拔4000m的高原环境模拟舱内,力竭运动2d,再将模拟海拔高度调整至7000m,继续减压3d.光暗周期24h,舱内温度18℃,自由饮食水.减压至第3天,DT组大鼠给予七叶皂苷钠5mg/kg,腹腔注射,1次/d.其余两组在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法处理.减压结束后,NC组在平原环境下取材,其余两组在模拟海拔5000m环境中迅速取材.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伊文思蓝(EB)示踪法检测BBB通透性,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硝酸镧示踪法观察BBB紧密连接(TJ)和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ccludin、胶质附着蛋白(Zo-1)和闭锁蛋白-5(Claudin-5)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NC组及DT组相比,急性缺氧5d后SH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NC组与DT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NC组海马神经元脱失严重,水肿明显,DT组神经元脱失减少,水肿减轻;透射电镜示NC组硝酸镧颗粒通过开放的紧密连接弥散性沉积至脑间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明显,DT组镧颗粒渗漏减少、水肿程度减轻.Occlud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NC组低(p<0.01),在DT组高(P<0.05).与SH组比较,Zo-1和Claudin-5 mRNA在NC组和DT组均显著升高(P<0.05),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低氧暴露可使大鼠脑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显著降低,BBB通透性增加,七叶皂苷钠能上调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降低BBB通透性,从而发挥抗渗漏和保护BBB的作用.
-
邻苯二甲酸酯类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毒性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能否作为邻苯二甲酸酯类(PAE)毒性作用效应的标志物.方法建立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原代双室培养模型,通过光镜、跨上皮电阻测定及免疫荧光定位方法研究PAE对大鼠支持细胞及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影响.结果PAE染毒后,支持细胞单层破坏、细胞间的嵴线消失、跨上皮电阻值下降、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F-肌动蛋白和闭锁蛋白表达降低;600 μmol*L-1浓度下,单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MEHP)对睾丸支持细胞的毒性大于单丁基邻苯二甲酸酯(MBP).结论MEHP和MBP可破坏睾丸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构,跨上皮电阻值可作为PAE睾丸毒作用敏感的效应标志物.
-
稳定过表达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物学表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法将含有claudin-6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CF-7后,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进行稳定克隆的筛选和鉴定;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划痕法和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性.结果 建立了稳定表达claudin-6基因的4株单克隆(C1,C2,C3,C4);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laudin-6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稳定表达claudin-6的MCF-7细胞生长缓慢,转染6 h时吸光度A值CI为1.62,C2为1.25,C3为1.30,C4为1.58与对照组A值1.78及空载组1.82比较明显降低.其克隆形成率CI为0.25,C2为0.17,C3为0.26,C4为0.21明显低于对照组(0.53)和空载组(0.45);细胞的迁移性、侵袭性被抑制.结论 claudin-6的过表达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等恶性表型,说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作为乳腺癌表型抑制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及转移中起负性调控作用.
-
哺乳动物血睾屏障相关细胞连接及连接蛋白的研究进展
在雄性哺乳动物的睾丸中,紧密连接是血睾屏障中的主要结构,为相邻Sertoli细胞之间的一种联系,并与基部外胞质特殊结构和细胞桥粒连接共同存在.血睾屏障在生理上将生精上皮分为两个腔室:基底小室和近腔小室.基底小室内主要有精原细胞和早期精母细胞,而近腔小室有精子发生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精细胞.前细线期精母细胞为了能够进入近腔小室必须穿过血睾屏障,该过程涉及多种分子以及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目前与血睾屏障相关的细胞连接及连接蛋白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这些细胞连接及连接蛋白对前细线期精母细胞穿越血睾屏障过程的作用.
-
紧密连接的结构与功能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上皮细胞之间的一种重要的连接复合体,由跨膜蛋白家族(occludin和claudin)、膜周蛋白家族(ZO蛋白)等构成,起着细胞旁通透屏障和维持细胞极性的作用。多种生理、病理因素参与改变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如血氧浓度(缺氧)、激素、炎症因子以及雌激素等。紧密连接结构和紧密连接相关因子在正常子宫内膜和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妊娠病理生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紧密连接在妊娠生理与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主要由跨膜蛋白家族occludin,claudin以及膜周蛋白ZO家族等构成,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负责调控细胞旁离子和溶质分子的跨膜运输及维持细胞极性状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等重要生理功能,受到多种因素调节.研究显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胎盘组织以及黄体细胞中均有紧密连接结构和紧密连接相关因子的表达,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影响妊娠期子宫内膜容受性、胎盘植入及黄体功能,可能参与妊娠生理过程和妊娠病理生理的发生发展.因此,研究紧密连接在妊娠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水平的测定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NAFLD伴转氨酶升高患者14例,NAFLD伴转氨酶正常者24例,健康对照组31例.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肠道黏膜上皮细胞ZO-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AFLD转氨酶升高组,NAFLD伴转氨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FLD伴转氨酶升高组的BMI、TC、TG,FPG,AST,ALT均高于NAFLD伴肝功能正常组;而后者的指标又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在ZO-1蛋白的强阳性表达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x2=11.731,P<0.01).健康对照组,NAFLD伴转氨酶正常组,NAFLD伴氨酶升高组,ZO-1蛋白的表达情况依次减低(rs=0.424,P<0.01).在NAFLD患者中,ZO-1的表达程度与肝功能的升高水平呈负相关(rs=-0.347,P<0.05).结论 肠道黏膜上皮细胞ZO-1蛋白的表达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为“肠-肝轴”机制解释NAFLD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证据.
-
肠黏膜屏障的构成与功能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肠道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方面的功能研究较多,而对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内外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疾病方面研究较少.近几年来,随着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黏膜屏障的功能越来越重视.
-
氢对内毒素诱导人结肠上皮细胞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氢对内毒素诱导人结肠上皮细胞(Caco-2细胞)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Caco-2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或培养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45):对照组(C组)采用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富氢培养基组(H组)采用含0.6 mmol/L氢气的富氢培养基孵育;内毒素组(E组)采用含50 μg/ml脂多糖的高糖DMEM培养基孵育;富氢培养基+内毒素组(HE组)采用含50μg/ml脂多糖+0.6 mmol/L氢气的富氢培养基孵育.于孵育或培养前、孵育或培养6、12、24 h时测定细胞跨膜电阻(TEER),于孵育或培养24 h时采用MTT法检测Caco-2细胞活力,于孵育或培养6、12和24 h时采用RT-PCR法检测Caco-2细胞ZO-1 mRNA的表达水平,于孵育或培养24 h时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aco-2细胞ZO-1的分布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E组和HE组孵育或培养6、12和24 h时TEER值降低,ZO-1 mRNA表达下调(P<0.05),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HE组孵育或培养6、12和24 h时TEER升高,ZO-1 mRNA表达上调(P<0.05).E组细胞膜ZO-1分布不连续,胞浆ZO-1分布增多,HE组细胞膜ZO-1分布比E组增多,渐趋连续,胞浆ZO-1分布减少.结论 氢减轻内毒素诱导人结肠上皮细胞屏障损伤的机制与上调ZO-1表达,改善ZO-1重分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