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颅底重建九例体会

    作者:陆治强;覃礼忠;张群;钱良涛;吴伟;杨华

    国内关于前颅底重建的文献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疾病种类、明确的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时机、重建材料的选择、重建的目的及意义等。外伤、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及前颅底肿瘤手术治疗常造成前颅底结构破坏,导致颅腔与鼻腔鼻窦及口咽部之间屏障及正常解剖破坏,出现脑脊液漏及脑膜炎的发生,颅内容物疝出,增加了手术致残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源于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住院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5岁~65岁,平均34岁,外伤6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1例,嗅沟脑膜瘤2例,6例外伤均为前额撞击伤,其中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前即有脑脊液漏,2例嗅沟脑膜瘤术中损伤了额窦及筛窦,同时伴硬脑膜缺损。脑脊液漏诊断方法:(1)明确的头部外伤史,有清亮液体间断地从鼻腔流出;(2)鼻腔流出液体生化检查符合脑脊液;(3)头颅CT颅底薄层扫描重建发现前颅底多发骨折或缺损,可伴有硬脑膜突入副鼻窦或副鼻窦积液;(4)头颅CT及MRI明确诊断为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及前颅底肿瘤。外伤患者确诊脑脊液漏后均接受保守治疗,时间26~58 d,平均36 d,保守治疗措施包括绝对卧床、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引流时间平均14 d,脑脊液鼻漏至手术时间4~8周,平均42 d。

  • 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建;倪兰春;施炜;沈剑虹;蒋兵

    目的 探讨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手术方法 及注意事项.方法 35例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按肿瘤沟通的途径及累及的范围将其分为单纯沟通型(颅眶沟通型、颅鼻沟通型、颅颈沟通型等)和广泛累及型.总结各型肿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单纯沟通型肿瘤多能做到全切除,良性肿瘤预后均较好.广泛累及型手术较为复杂.随访长6年,其中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强调重要结构的保护和颌面及颅底修复与重建,以及多科合作,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效果.

  • 中颅窝底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入路

    作者:杲阳;姜曙

    中颅窝底是介于颅脑和面颈部的重要解剖区,其解剖结构复杂,且有许多管道构成颅腔和面颈部的通道,这些通道及一些骨质薄弱区成为颅底肿瘤沟通颅内颅外的路径.原发于中颅窝的肿瘤可以突入颞叶,产生相应的症状;也可穿过颅底,侵入翼腭窝、颞下窝.原发于颞下窝的肿瘤也可循颅底薄弱处侵入中颅窝.

  • 颅-颌面联合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性肿瘤

    作者:李文良;朴颖哲;王鹏;李鹏;刘群;王晓光

    背景与目的:颅内外沟通性肿瘤范围广泛,同时累及颅内、颅外多个结构,单一的手术入路常不能充分暴露肿瘤,手术难度很大.本文重点介绍颅-颌面联合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及要点.方法:对22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采用颅-颌面联合入路进行手术,其中21例一期行颅-颌面成型.(1)颅眶颧入路:即额颞开颅伴眶骨颧骨颧弓截骨术,用于14例颅眶颞下窝沟通性肿瘤.(2)颅前窝底结合鼻侧切入路:用于3例颅-眶-筛窦沟通性肿瘤及2例颅-筛、蝶窦-鼻腔沟通性肿瘤.(3)乳突-乳突后入路:用于切除2例同时累及乳突、外耳道、岩骨及颅内的肿瘤.(4)开颅结合上颌骨切除:用于1例晚期恶性肿瘤同时侵犯颅内、眶内、筛窦、蝶窦及上颌窦,局部用颞肌瓣添充并行植皮.结果:肿瘤全切18例,近全切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膜瘤12例,恶性脑膜瘤2例,神经鞘瘤2例,腺样囊性癌4例,胆脂瘤1例,低分化鳞癌1例.术后除1例外,余没有遗留明显的颅面畸形,复查增强颅MRI或CT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肿瘤残留病灶,术后行预防性放疗6例.随访3年,复发2例.结论:采用颅-颌面联合入路可以充分的显露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可基本做到影像学意义上的肿瘤全切,对恶性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减少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