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合并心力衰竭一例

    作者:姚炳华;金英姬;张亚明;李君召;陈蓉;孙昊

    患儿男,12岁,因进行性四肢肌无力10余年,胸闷1周于2013年4月16日入院。患儿系第二胎足月顺产,有一姐健康。患儿1岁内发育未见异常,但1岁后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3岁后仍行走缓慢,不能奔跑,易摔跤,上楼梯困难。近1周患儿出现胸闷,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小便稍减少。查体:体温36.5℃,脉搏132次/min,呼吸22次/min,体重32 kg,血压108/68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呼吸平稳。面部下肢无水肿,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左侧胸廓稍隆起,心前区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32次/min,未闻及杂音。肝脏肋下2 cm,质软。四肢近端、躯干、颈部肌稍萎缩,双下肢腓肠肌肌容积增大,质硬。四肢近端肌力Ⅵ级,远端Ⅴ-级,肌张力正常。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阴性。鸭步,Gower征(+),膝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8×109/L,N 0.735,L 0.213, Hb 135 g/L。血生化:谷草转氨酶80 U/L,肌酸激酶(CK)3760 U/L、CK同工酶99 U/L、乳酸脱氢酶838 U/L、谷丙转氨酶123 U/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cTnI、cTnT阴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伴ST-T改变。超声心动图:EF 25%,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二尖瓣中度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肌电图检查:左胫前肌、左股四头肌、右三角肌肌源性损害。左肱二头肌肌活检(组织学检查、酶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纤维出现肥大、萎缩、坏死、再生、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符合肌营养不良病理学特点,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阴性,提示抗肌萎缩蛋白病,特别是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血液送检(外院)基因分析提示:DMD基因79个外显子缺失与重复。诊断:(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型);(2)心力衰竭。给予磷酸肌酸钠、泼尼松、地高辛、卡托普利、螺内酯、氢氯噻嗪、吸氧、按摩等综合治疗。

  • 吉非替尼一线或二线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总体存活时间无差异

    作者:白澎;孙永昌

    背景和目的:吉非替尼可有效治疗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的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18-21号外显子,而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L858R型突变是常见的两种突变类型,这也是与吉非替尼的疗效关系为密切的两种突变.

  • 我国假肥大肌营养不良征防控的技术路径与优生策略选择

    作者:江雨;周裕林

    1 背景介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征(Duchenne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全球常见的X-连锁隐性致死性基因疾病之一,男婴发生率约为1/3500[1]。临床上根据发病年龄及病程差异,将患者分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贝氏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两者都是由于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的 DMD 基因存在缺陷而致病的。该基因定位于性染色体 Xp21.2区域,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大基因,长度约为2.4Mb,包含79个外显子。患者基因缺陷的主要类型包括外显子缺失、重复及基因微小突变。

  • 产前诊断除外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外显子44移码突变一例

    作者:刘敏娟;李海波;毛君;陈瑛;李红

    先证者,男,1+岁,临床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该病发生主要原因是编码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的大片段缺失或突变[1].首先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针对先证者及其父母的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26个外显子(包括3、4、6、8、12、1 3、16、17、19、32、34、41、42、43、44、45、46、47、48、49、50、51、52、60、Pm、pb)进行检测,未见上述外显子缺失.进而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c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法检测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79个外显子,均未见缺失或重复.终经全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第44号外显子一处移码突变:NM_004006.1:c.6391_6392delCA(p.Gln2131AsnfsX3),而先证者父母的44号外显子同步测序均未见异常,且此突变未见报道.通过寡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www.ncbi.nlm.nih.gov/SNP)、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www.hapmap,org)和“华大基因千人基因组计划( www.genomics.cn)”中72个中国人样本的数据分析排除多态可能,同时经PDB数据库(www.pdb.org)蛋白功能预测可能造成膜蛋白结构域的改变,因此考虑此突变为新发或生殖腺嵌合造成的致病突变.

  • 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剪接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作者:周畅;张成

    X-连锁的dystrophin基因是目前人类基因组中大的基因,长2400kb,有79个外显子,所以易于发生重排和重组而引起突变.大部分突变为一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60%),其他为重复突变(6%)、置换和点突变等[1].突变可破坏dystrophin基因转录的阅读框,使dystrophin蛋白的合成提前终止引起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dystrophin为一杆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27 000,含有4个结构域,即N-端区、中央杆状区、半胱氨酸富集区、C-端区.中央杆状区由24个血影蛋白样重复序列和4个铰链区构成,占整个蛋白长度的80%.dystrophin蛋白把细胞骨架肌球蛋白固定到肌纤维膜,对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dystrophin蛋白缺乏使细胞膜的脆性增加,易于受到肌肉收缩引起的机械压力的损伤.DMD的发病率约为1/3500名新生男婴,是严重和常见的进展性肌萎缩性疾病,患者通常于20多岁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其中1/3的病例由新的突变引起,所以依靠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不能完全消除此病,还需要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的研究显示用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Os)干预剪接诱导外显子跳读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我们就关于干预剪接治疗DMD在动物模型和人体细胞内研究中的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 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徐严明;刘焯霖;陈彪

    日本学者发现家族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存在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其他学者相继报道了AR-JP及早发帕金森病(EOPD)家族存在Parkin基因新的外显子缺失及点突变.Parkin基因及蛋白功能研究表明,Parkin基因突变可能在部分家族性帕金森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汉族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中的GTP环化水解酶Ⅰ基因缺失

    作者:李明珊;蔡春友;时文涛;张本恕;李卫东

    目的:基于对汉族人群中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进一步探究GTP环化水解酶Ⅰ基因(GCH1)、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H)、Epsilon-sarcoglycan编码基因(SGCE)上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方法:对来自4个DRD家系共8名患者及其5名无症状家属、10名散发性DRD患者和3名正常对照者的GCH1、TH、SGCE基因的22个外显子进行多重连接式探针扩增(MLPA)分析,对MLPA结果出现异常的外显子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进行验证,然后使用ddCt法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分析GCH1、TH、SGCE基因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结果:1名散发性DRD患者的GCH1基因1号外显子出现杂合缺失,正常对照均未发现此外显子缺失.其余家系或散发性患者未检测到外显子缺失或扩增.结论:在汉族人群中,散发性DRD患者GCH1基因存在外显子缺失,但出现频率较低;对于突变阴性的散发性DRD患者,有必要检测其GCH1基因是否存在缺失.

  • 一个PARK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帕金森病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作者:陈美红;岑志栋;陈悠;郑晓省;谢非;陈思;罗巍

    目的 明确1个兄弟3人患病的帕金森病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及RNA,综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及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帕金森病的致病突变.对所发现的剪接位点突变,用患者RNA逆转录而成的cDNA进行验证.结果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发现先证者存在PARK2基因第3外显子杂合缺失.下一代测序发现先证者存在PARK2基因第6外显子上游3个碱基处1处剪接位点突变(c.619-3G>C),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cDNA样本测序证实c.619-3G>C造成第6外显子剪接异常,同时也证实两个突变在家系内均与疾病共分离.结论 该家系为PARK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病.c.619-3G>C突变可导致第6外显子剪接异常,丰富了PARK2基因的致病突变谱.

  • 一个F8基因大片段缺失的血友病A家系遗传学分析

    作者:白楠;梅世月;刘宁;赵振华;孟静静;孔祥东

    目的:检测1个重型血友病 A(hemophilia A,HA)患者家系凝血因子Ⅷ基因(F8)的突变情况,明确F8基因的突变类型,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联合应用反向转变 PCR(inverse-shifting PCR, IS-PCR)、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连锁分析等方法对1个重型血友病 A 家系先证者、携带者及胎儿进行分析。结果IS-PCR 结果显示先证者未发生F8基因第1内含子倒位(intron 1 inversion,Inv1)或第22内含子倒位(intron 22 inversion,Inv22);NGS 结果显示先证者F8基因未发生点突变以及小的插入缺失,但在 NGS 覆盖度分析中发现先证者F8基因第2外显子测序深度为0;MLPA 结果显示先证者 F8-E2缺失,先证者母亲为F8基因第2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另外连锁分析与其它几种方法相比较,出现了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结论通过 NGS 确定1例F8基因第2外显子大片段缺失突变,血友病 A 家系F8基因连锁分析用于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需慎重,多种方法联合分析可准确判断F8基因的突变情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