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心动图诊断Shone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41岁,1个月前胸闷发作1次,于2009年4月8日入院,体检发现胸骨左缘主动脉瓣区3/6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超声心动图(动态图1~4)提示:(1)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伴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跨瓣压差为74 mm Hg);(2)单侧乳头肌畸形伴中度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瓣口面积1.2 cm2);
-
房室联合顺应性对压力降半时间法测定二尖瓣口面积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非创伤性方法测定的房室联合顺应性(Cn)对压力降半时间(PHT)法,估测二尖瓣口面积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26例不伴有中、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在同日进行全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血流动力学检查.用连续方程法测定的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与E峰下降坡度之比计算Cn.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Cn是PHT法与连续方程法测定的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相比差异的唯一独立决定因素.当Cn正常时(>4 ml/mmHg),PHT法与连续方程法测定的二尖瓣口面积无显著区别.当Cn轻、中度降低时(2~4 ml/mmHg),PHT法高估二尖瓣口面积0.30cm2和35%.而当Cn严重降低时(<2 ml/mmHg),PHT法高估二尖瓣口面积约0.98~1.0 cm2和115%.结论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Cn对PHT法估测二尖瓣口面积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在Cn严重降低的患者中,PHT法可高估二尖瓣口面积100%.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全容积成像法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全容积成像(RT3DE)法在测量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RT3DE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大开放面积(MVA).术后取二尖瓣标本并测量其大开放面积(MVAOP).结果 2DE测量的二尖瓣瓣口面积(MVA2DE)、RT3DE测量的二尖瓣瓣口面积(MVART3DE)与二尖瓣标本瓣口面积(MVAOP)呈正相关(r分别为0.99、0.93,P<0.05).MVA2DE、MVART3DE与MVAO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 Altman 分析图示MVART3DE与MVAOP一致性良好.同一观察者前后2次测量结果及不同观察者测量的MV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为定量评价二尖瓣狭窄病变的一种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瓣膜病中常见的病种之一,其中尤其以二尖瓣狭窄高发。二尖瓣瓣口面积的准确测量、评估其病变的形态、部位及程度,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维面积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的方法,但其测量的准确性受患者透声条件及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显示二尖瓣器的整体形态[2]。本研究旨在通过与手术二尖瓣标本的实测瓣口面积对照,探讨二维超声测二尖瓣瓣口面积(MVA2DE),多普勒压力降半时间法(MVAPHT),实时三维超声测二尖瓣口面积(MVA3DE)几种方法中,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十一)
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早期呼吸困难常表现为
A.端坐呼吸
B.劳力性呼吸困难
C.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D.心源性哮喘
E.急性肺水肿
答案:B
考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早期临床表现解析:一般二尖瓣瓣口面积<1.5cm2时开始有明显症状。呼吸困难为常见的早期症状。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晚期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若有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感染、发热、妊娠或分娩,输液过多、过快等因素均可诱发急性肺水肿,故选B。 -
PBMV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女,46岁,因“发现风湿病20余年,反复发作心悸2年,加重2月”入院.查体:P90次/分,BP 110/60mmHg,中年女性,二尖瓣面容,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10次/分,心律绝对不整,心音有力,第一心音强弱不等,P2>A2,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脏彩超示:重度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瓣口面积0.93 m2.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房颤、心功能Ⅱ级”.入院后经抗凝、扩血管及利尿治疗,纠正心衰后行PBMV术,拔管前患者突然出现胸部压榨样疼痛,气促,大汗淋漓,心电图示:V1-V3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 mv;予重组链激酶(SK)50万u静脉推注20分钟后,V1V2ST段降至正常,无Q波出现.
-
二尖瓣狭窄术前口服水合氯醛致休克1例
患者女,42岁,因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于2001年10月15日入院.术前查体:口唇及面部紫绀,心率100次/min,房颤心律,血压100/65mmHg;心功能Ⅳ级,心脏超声示极重度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瓣口面积0.4cm2.欲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前晚常规给予10%水合氯醛15ml口服,半小时后出现烦躁,口唇紫绀加重,测脉搏微弱,心率116次/min,房颤心律,血压95/45mmHg.1小时后,烦躁加重,呼之不应,但压眶有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心电监测示房颤心律,心率100~120次/min,血压69/26mmHg.立即给予升压药物、静脉补液、速尿及钾镁液.2小时后,烦躁减轻,血压90/50mmHg,心率60~90次/min,呼之能应.血压、神志逐渐恢复.次日晨5时清醒,自述无不适.
-
体外循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1例
患者女,38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6年,心累、气紧、双下肢水肿1年,加重1周入院.彩超检查示:二尖瓣瓣口面积0.8cm2,肺动脉内径增宽,主动脉瓣环径22mm.术前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Ⅲ级".
-
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麻醉管理
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手术麻醉危险性明显增加.我院自2003年10月以来,共施行重度二尖瓣狭窄心脏瓣膜置换术53例,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3例,男20例,女33例,年龄29~71岁,平均61岁;二尖瓣瓣口面积为0.6~1.0 cm2,左房直径56~80 cm,EF值为42%~64%;术前心电图示房颤心律45例,窦性心律8例;X线胸片显示肺部瘀血,超声心动图示所有患者均有肺动脉高压(50~100 mm Hg);术前均有反复心力衰竭(心衰)史,心功能Ⅱ~Ⅲ级40例,Ⅳ级13例.
-
"照相法"对二尖瓣手术标本瓣口面积的测量
目的:探讨"照相法"测量二尖瓣手术标本瓣口面积(MVA)的方法.方法:在二尖瓣置换术患者20例术中取二尖瓣口标本并固定,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分别测量术前活体的MVA(MVA2DE和MVA3DE)、术后标本MVA(MVAOP2DE和MVAOP3DE).将标本置入已定标的模具并拍照获取瓣口"鸟瞰图".用软件测量"鸟瞰图"中标本MVA(MVAOP照).结果:MVAOP照与MVA2DE、MVA3DE、MVAOP2DE、MVAOP3DE均呈高度相关(r分别为0.84,0.89,0.94和0.94,P<0.05),且MVAOP照与其他标本MVA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相法"可简便、准确地测量二尖瓣手术标本MVA,为临床评价MVA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对照方法.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抢救成功二例
例1,女,43岁.劳力性心慌气促、呼吸困难8年余.查体:二尖瓣面容,心界稍有扩大,心率99次/分,律不齐,心尖区可闻轻度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房颤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示:肺淤血,右室及双房增大,心胸比例0.65.心脏超声:左3 mm,左室舒张末径42 mm,二尖瓣瓣环内径40 mm,二尖瓣瓣口面积0.58 cm2,左房内血液淤积,顶部、侧壁处可见高回声团块,大约69 mm×25 mm.
-
心脏移植治疗心脏原发恶性肿瘤一例
患者,女,45岁,体重43 kg,2004年4月以胸闷、气促伴消瘦4个月急诊入院,8个月前在外院行左心房恶性肿瘤切除术.人院后心脏超声示左心房前壁带蒂状实质性肿物,约4.1 cm×4.2 cm,舒张期脱入二尖瓣口,二尖瓣瓣口面积0.75 cm2,肺动脉压80 mm Hg,PET-CT检查未发现肿瘤远处转移.诊断为左心房恶性肿瘤术后复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Ⅳ级(NYHA),双侧胸腔大量积液,中度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