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依那普利对CCI4急性肝损伤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组(10mg/kg,5mg/kg和2.5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皮下注射CCl4(用等体积的橄榄油稀释),以制备急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用高(10 mg/kg)、中(5 mg/kg)、低(2.5 mg/kg)剂量依那普利分别对SD大鼠灌胃给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的活性;用比色分析法测定超氧化歧化酶(T-SOD)、黄嘌呤氧化酶(X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依那普利显著降低因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正常对照组685±63 nkat/L<10 mg干预组1241±168 nkat/L<5 mg干预组1 705±83 nkat/L<2.5 mg干预组2 302±174 nkat/L<模型对照组3 531±776 nkat/L),AST(正常对照组1 240±158nkat/L<10 mg干预组2 430±386 nkat/L<5 mg干预组2 788±522 nkat/L<2.5 mg干预组3 151±917 nkat/L<模型对照组3 372±138 nkat/L),ALP(10mg干预组2 567±159nkat/L<正常对照组2 659±248 nkat/L<5 mg干预组3 212±198 nkat/L<2.5 mg干预组3 231±261 nkat/L<模型对照组3 609±346 nkat/L)和TBA(正常对照组8.48±0.49μmol/L<10mg干预组16.35±5.43μmol/L<5mg干预组16.92±2.68 μmol/L<2.5mg干预组17.53±3.59 μmol/L<模型对照组24.16±9.27μmol/L)的升高.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GSH-PX(模型对照组50±54 nkat/L<2.5 mg干预组149±111 nkat/L<10 mg干预组169±141 nkat/L<5mg干预组170±91 nkat/L<正常对照组295±194 nkat/L)的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及降低TSOD(正常对照组6006±639 μkat/L<10mg干预组7 135±1 560μkat/L<2.5 mg干预组7 538±938μkat/L<5 mg干预组7 589±780μkat/L<模型对照组8 579±861 μkat/L)和XOD(正常对照组571±28 nkat/L<10 mg干预组724±18nkat/L<5mg干预组821±28nkat/L<2.5mg干预组868±58 nkat/L<模型对照组1042±188 nkat/L)的含量.以上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结论:依那普利的保肝机制和抗氧化作用与其对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
-
珍珠梅水提物对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珍珠梅水提物的保肝作用.方法:给动物灌胃给药,用CCl4,D-半乳糖造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L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ST)的活性;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 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珍珠梅水提物显著降低因CCl4,D-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的升高;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SOD,GSH-PX的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及降低MDA的含量.结论:珍珠梅水提物对CCl4,D-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
奥曲肽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KN45的生长
目的:研究奥曲肽(octreoticde,OCT)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生长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OCT 10-2,10-3,10-4,10-5,10-6g.L-1对MKN45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OCT 10-3g·L-1对MKN45细胞的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OCT 10-2,10-3,10-4g·L-1对MKN45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以10-3g·L-1浓度的抑制作用显著,为10.4%;10-3g·L-1这一浓度可诱导MKN45出现G0/GI阻滞,于加入OCT后6h开始,为(64±4)%,24h显著,达(75±3)%,36h已消失;与对照组(7±1)%相比,24h G2/M期细胞比例亦减少,为(2±2)%,但OCT未改变亚二倍体细胞的比例.结论:OCT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KN45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出现GO/GI阻滞.
-
三氧化二砷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细胞端粒酶表达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三氧化二砷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流式细胞分析,原位杂交方法以及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和检测了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增生,细胞DNA含量的分布,细胞端粒酶表达的影响及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20,5,5 μmol/L三氧化二砷在24,48,72 h时抑制率分别为22.0%,25.7%,32.0%,均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细胞的增生(单侧置信区间为10.1,23.7,18.0,P<0.05).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加药组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端粒酶的表达下降,而凋亡细胞数增加.结论:三氧化二砷能抑制人肝癌细胞增生,其抑制作用具有时间-计量效应关系,并能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的表达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
鸡腿蘑多糖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鸡腿蘑多糖(CCP)对肝癌细胞体外增生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Slso腹水瘤与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与CCP共培养后,MTF比色分析法检测活细胞数;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测定CCP对小鼠S180腹水瘤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腹腔注射CCP,用ANAE法测定CCP对T淋巴细胞增生的作用;观察不同浓度的CCP对肝癌SMMC-7721细胞及小鼠S180腹水瘤、实体瘤生长的影响.结果:CCP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体外增生有一定抑制作用,在50-200mg@L-1范围中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r=0.8,P<0.01);显著抑制小鼠S180实体瘤和腹水瘤的生长(P<0.05),治疗组50mg@kg-1的CCP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抑瘤率达59%;能明显降低腹水瘤有丝分裂指数(P<0.05),50mg@kg-1的CCP可使小鼠S180水瘤有丝分裂指数从3.4%降低到1.5%;50mg@kg-1的CCP使T淋巴细胞数量增长35.38%(P<0.05),通过上调T细胞数量进一步调节细胞免疫,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能力.结论:鸡腿蘑多糖(CCP)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潜在价值.
-
食品中蛋白质吲哚酚蓝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
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有多种,如蛋白质测定仪法[1~3]、流动注射比色分析法[4]、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2]以及凯氏定氮分析法[5]、水杨酸分光光度法[6]等,前3种方法,所用仪器昂贵,很难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凯氏定氮法重现性差,精密度不易控制,灵敏度低,所用仪器易损,难以进行大批样品的检验,也不利于在基层推广.本文在文献[6]基础上,将水杨酸法经过改进后定量测定各类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现报告如下.
-
一次性使用袋式输液器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的取样部位探讨
该文选取不同厂家生产的经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次性使用袋式输液器作为样品,运用比色分析法对输液器各部位的环氧乙烷残留量进行检测。结合临床使用情况和同一样品各部位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结果,得出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更合理的取样部位,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探讨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已被广泛用于临床,镇江市药品检验所一直采用GB/T 14233.1-1998[1]比色分析法测定环氧乙烷残留量,实验中发现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不好,建议以原法建立限度检查.
-
流动注射在线前处理比色分析法测定水中挥发酚
饮用水中的挥发酚是一项常规的检测项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化学法进行蒸馏前处理,分光光度法比色定量.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分析速度慢,分析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近年来自动化的样品在线预处理及分析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Lachat的QC 流动注射(FIA)自动离子分析仪是模块化设计的一个总体系统,它的系统设计可以迅速开启、关闭和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之间转换.它通过蠕动泵将样品从进样器泵入进样阀,同时将试剂泵入系统,样品进入一个或多个进样阀的样品环,进样阀通过转换用载液将样品环的样品带入管路系统,样品和试剂在管路(反应模块)中相遇,在层流条件下样品在狭窄的管中得以混合.由计算机软件控制全自动完成每一个样品的整个分析过程,消除了样品的交叉污染,也避免了人为的误差.
-
外源性胃泌素在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
我们应用MKN45胃癌细胞株通过四唑蓝(MTT)比色分析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胃泌素在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同时观察丙谷胺对胃泌素的拮抗作用,并与5-氟尿嘧啶(5-Fu)作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细胞培养:MKN45胃癌细胞株(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提供)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0%小牛血清,置37 ℃5%CO2恒温培养箱,隔天换液,3 d传代。 2.试剂配制及实验分组:用5%的小牛血清的1640液将胃泌素(上海丽珠东风生物技术公司)配为25 mg/L浓度,丙谷胺(江苏金坛制药厂)浓度为32 mg/L,5-Fu浓度为10 mg/L。实验共分5组:空白对照组、胃泌素组、丙谷胺组、胃泌素+丙谷胺组和5-Fu组。 3.MTT比色分析法:取传代后72 h的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 108个/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 μl,待细胞贴壁后弃去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加5 %小牛血清培养液100 μl,胃泌素组加胃泌素液100 μl,丙谷胺组加丙谷胺液100 μl ,胃泌素+丙谷胺组二者各加50 μl。5-Fu组加5-Fu液100 μl,每组设8个复孔,培养72 h,结束培养前6 h加质量分数为5%MTT(Sigma公司)20 μl/孔,继续培养6 h,离心,弃上清,每孔加质量分数为2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100 μl,震荡5 min,室温30 min后,在酶标仪上测定57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A)。 4.流式细胞术:传代后72 h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10%小牛血清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 9个/L,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孔1.2 ml,细胞贴壁后弃去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加5%小牛血清培养液2.0 ml,胃泌素组加胃泌素液2.0 ml,丙谷胺组加丙谷胺液2.0 ml,胃泌素+丙谷胺组二者各加1.0 ml。培养48 h后,分别收集每孔细胞,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2次,2 ml 1640液制成细胞悬液,测定前离心弃上清,碘化丙啶(PI)染色,ANNEX IN-V(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标记,测定凋亡细胞百分率。 5.统计学方法:两组间吸光度值采用t检验;凋亡百分率采用U检验。 二、结果 1.胃泌素对MKN45胃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对照组吸光度A值为0.561±0.056;胃泌素组为0.767±0.065与对照组比较,MKN45增殖作用明显加快;丙谷胺组0.556±0.040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泌素联合应用丙谷胺可抑制细胞的增殖[A值为0. 583±0.032,与胃泌素组比较,P<0.01,但不如5-Fu (0.453±0.045)强( P<0.01)]。 2.胃泌素对MKN45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胃泌素对MKN45细胞的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胃泌素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仅为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8%(P<0.01),联合应用丙谷胺后凋亡增加(表1)。
-
柴胡解毒汤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抗HBV活性的研究
我国有数千年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传统和经验,从中已发现不少抗乙型肝炎、爱滋病、出血热、疱疹、柯萨奇等病毒有效单方和复方制剂,有的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自从Sells等建立HBV-DNA转染细胞株2.2.15,为体外筛选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模型.为了找出更有效的抗HBV天然药物,我们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情况,对不同浓缩倍数的柴胡解毒汤进行了抗HBV作用的评价.同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以观察药物的临床实用价值.
-
青霉素类过敏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不同抗原的增殖反应
目的:探讨青霉素过敏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方法:分离出16例青霉素类过敏病人,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用青霉素G(PG)钠盐及其侧链苯乙酸(PHA)、青霉素V(PV)钾及其侧链苯氧乙酸(PHOA)、氨苄西林(AMP)及其侧链α-氨基苯乙酸(NPG)、阿莫西林(AX)及其侧链对羟基-α-氨基苯乙酸(PHPG)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对PBMCs进行刺激,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过敏病人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到上述9种抗原刺激后增殖阳性率分别为68.75%、50%、56.25%、37.5%、50%、37.5%、37.5%、31.25%和43.75%.对青霉素类药物的阳性率均比其相应结构侧链为高,其中对PG的阳性率高.对一种刺激物、一种青霉素类药物及其侧链、其他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25%,12.5%,62.5%.可根据其增殖情况将T细胞系(TCLs)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特异性的同时对多种刺激物发生增殖反应;另一类为特异性的仅对一种刺激物、一种药物及其侧链发生增殖反应.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其侧链、母核均可刺激青霉素类过敏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增殖的TCLs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
MTT比色法在临床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中的应用及进展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已得到肯定.但由于同一种肿瘤对不同抗癌药的敏感性不同,而且相同组织学类型,甚至相同分化程度的肿瘤发生于不同病人时,他们对同一种化疗药物的反应性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抗癌药物的体外敏感实验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进行的药物敏感实验.常用的有由Salmon建立的HTCA法[1],Frie天man建立的3H-T天R渗入法,以及Mosmann提出的MTT比色分析法[2],上述方法中,HTCA为可靠,但培养成功率低,实验周期长,3H-TDR有放射危险,而MTT法简便、快速、经济,故被广泛用于临床抗癌药物的选择.
-
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种类很多,临床实验室大多选用任选式自动生化仪,其工作原理为比色分析法,由微处理器及储存预约控制各个部件的运作,作自动加样、比色、计算结果、打印报告等.一份样品可选择试剂仓内预置试剂盒的一项或全部的生化控制[1],如奥林巴斯、贝克曼、日立、东芝等系列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