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腔电切并发症16例诊治分析
官腔镜是对子官腔内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先进设备,它能清晰地观察到官腔内的各种改变,协助诊断.官腔镜手术可切除子宫内膜肌瘤、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纵隔、官腔粘连和取出异物,疗效好,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康复快.但由于官腔电切操作视野小,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操作不当、不熟练掌握并发症的防范措施均会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我院官腔电切镜手术过程中所发生的16例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
黏膜下肌瘤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1例
2013年7月19日收治黏膜下肌瘤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为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120例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8月~2010年7月间使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20例,分析不同型病例手术满意率、手术时间、月经经期、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7.5%,0~I型患者满意率为98.2%(112/114),Ⅱ型患者83.3%(5/6);无转至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26±2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5±2.5)d;O型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2例I型及3例Ⅱ型黏膜下肌瘤小部分残留,其中2例I型和1例Ⅱ型术后有月经期长的临床症状,于6个月后行第2次手术,术后无异常.另2例Ⅱ型黏膜下肌瘤小部分残留者因术后无临床症状,一直观察中.手术无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术程中保持术野清晰,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
超声(经阴道)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的诊断鉴别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与黏膜下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4例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对所有患者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回顾分析对应的诊断资料.结果:124例患者中60例子宫内膜息肉、64例黏膜下肌瘤,经阴道超声诊断后对应的准确率分别为73.3%(44/60)、82.8%(53/64).结论:经阴道超声对患者实施检查,能够较好地鉴别和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以及黏膜下肌瘤,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类似淋巴瘤的平滑肌瘤二例
例1女,36岁.近1个月来月经量多,伴有凝血块,发现宫颈口黏膜下肌瘤于1989年8月25日入院.既往月经量中等,妊娠足月2次,流产1次.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子宫颈口内膜下肿物3 cm×3 cm×3 cm,宫体中位,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宫腔诊刮并摘除宫颈肿物.
-
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肌瘤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自凝刀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瘤体直径2.0~5.5 cm的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8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54例,在B超实时动态监测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置入肌瘤进行射频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B超复查,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定期复查,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个月肌瘤无复发,近期临床治愈率97.06%.结论 自凝刀治疗子宫肌壁问肌瘤及黏膜下肌瘤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不干扰内分泌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三维超声宫腔声学造影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分型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估三维超声生理盐水官腔声学造影(3D-SIS)对黏膜下肌瘤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并经阴道超声(TVS)检查拟诊为黏膜下肌瘤的患者62例,分别行二维超声生理盐水官腔声学造影(2D-SIS)、3D-SIS检查,依据欧洲官腔镜学会黏膜下肌瘤的分类标准对肌瘤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结果 比较.结果 62例患者共检出黏膜下肌瘤73个.2种方法 诊断0型黏膜下肌瘤完全一致;3D-SIS检查诊断Ⅰ型、Ⅱ型黏膜下肌瘤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2D-SIS检查.2种检查方法 对Ⅰ及Ⅱ型黏膜下肌瘤分型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3D-SIS是黏膜下肌瘤分型诊断的可信,简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米非司酮配合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米非司酮配合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以该院妇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黏膜下肌瘤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术前给予米非司酮(生产:北京紫竹药业)连续口服3个月,两组病例均给予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第6个月进行阴道B超复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黏膜下肌瘤实施宫腔镜电切术配合米非司酮,临床效果理想.
-
阔韧带平滑肌瘤的CT与MRI诊断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诊断不难,依肌瘤与子宫肌壁关系分为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现时肿块多已较大;而阔韧带平滑肌瘤是浆膜下肌瘤中的特殊类型,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囊变,极易与卵巢或其他盆腔肿瘤相混淆.笔者搜集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阔韧带平滑肌瘤18例,以探讨此病的CT与MRI的影像特征.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女的常见病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病率占子宫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1.2%.刘惜时等[1]报道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病率为0.34%.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多数患者能安全渡过妊娠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异常状况.子宫肌瘤可位于子宫腔内膜或蜕膜下(黏膜下肌瘤)、子宫浆膜下(浆膜下肌瘤)或子宫肌层内(肌壁间肌瘤).子宫肌壁间肌瘤生长可发展为明显浆膜下或黏膜下肌瘤.有时黏膜下或浆膜下肌瘤与子宫只有一蒂相连,带蒂浆膜下肌瘤可扭转、坏死或从子宫上脱落.浆膜下肌瘤还可成为寄生性肌瘤,其大部分血供来自高度血管化网膜.
-
宫腔镜手术的“红房子模式”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专门用于妇科的手术性宫腔镜技术(operative hysteroscopic technique)已逐渐获得国内外妇产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使大量本来需要开腹手术或切除子宫但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或不愿切除子宫的患者,在避免开腹或切除子宫的同时,获得了治愈疾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至今宫腔镜手术已可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如妇女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内节育器嵌顿和流产后胚胎组织残留等。意大利妇科内镜专家,原国际妇科内镜协会主席Betocchi教授在中国第3届妇科内镜学组会议特邀报告上提出:宫腔镜是一个金技术--既能保留妇女的子宫,又能直观、准确地探索宫腔的秘密[1]。
-
宫腔镜治疗黏膜下肌瘤临床分析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月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及不育等,较大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1].
-
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对18例患者进行宫腔镜微创手术。结果1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切除0型子宫肌瘤18个,Ⅰ型子宫肌瘤4个,II型子宫肌瘤1个,共计23个。平均手术时间在(28.4±13.4)min,平均出血量在(67.3±22.7)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2 h内阴道出血,用药物治疗后停止;3例发热,2 d后好转。结论采用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宫腔镜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宫腔镜肌瘤电切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术前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在超声监护下行宫腔镜电切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采用直接切除或开窗后切除,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30例中29例一次手术切除肌瘤,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6.7%,手术时间10~60 min,术中出血量5~100 ml。1例因肌瘤较大,3个月后行第2次手术切除。未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子宫穿孔及邻近脏器的损伤。术后住院时间1~3 d,术后2个月时月经量均正常。超声检查宫腔内膜光滑、均质。3例要求妊娠者,于手术1年后妊娠,均已足月分娩。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一定要选择好肌瘤类型、大小,术中注意手术技巧和良好的监护。
-
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术中止血方式对比
目的:探讨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术中止血效果及预后。方法对中心2012年1~10月期间12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TCRM手术,术中有B超监护。122例患者中0型、I型子宫肌瘤72例,II型子宫肌瘤32例,多发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10例,宫颈肌瘤8例,切除后双击电凝止血+瘤窝采用球囊压迫止血21例,双击电凝止血97例,汽化电极止血4例。结果122例患者平均年龄39.90±9.56岁,宫腔深度8.3±1.4cm(7~12cm),切除肌瘤大直径7.5cm,手术平均出血量28.84±36.01ml,无术后输血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4例一过性发热,术后1日阴道出血量少于平素月经第一日水平,3例术后6小时阴道出血仍多,增加球囊压迫力度及时间,予止血药后好转,术后月经减少0、I型及宫颈肌瘤患者100%、II型患者93.9%、多发肌瘤伴有肌壁间的81.8%,术后脱痂出血少于月经量者98.4%。结论 TCRM术治疗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安全、有效。术中止血方式均有效,术后恢复效果好。
-
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及黏膜下肌瘤100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及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功血60例,其中50例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为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为32例。功血中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切除组织重量为(6.85±1.32)g,子宫内膜息肉为(28.65±5.16)g,子宫黏膜下肌瘤(9.65±1.68)g。术后随访功血患者的有效率为93.33%。其余类型疾病的患者术后经量均明显减少或正常,月经周期缩短或者正常,有效率为100%。结论宫腔镜用于一场子宫出血及黏膜下肌瘤临床疗效确定,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与病理检查相结合科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性、手术及预后.结果 128例宫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手术难度大,但安全,是值得采用的保守手术,在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
子宫肌瘤76例超声诊断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按肌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分为肌壁问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临床上35岁以上妇女多见.
-
宫腔镜下电切术38例手术配合及体会
近年来随着官腔镜诊断和官腔镜手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宫腔镜检查正在逐步替代诊断性刮宫,它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而官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因创伤小、安全性高,深受患者的青睐.
-
子宫肌瘤的临床与超声检查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 ~ 50岁的中年妇女,生育期妇女发病率大约20%~40%.子宫肌瘤主要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雌激素可诱发和促进子宫肌瘤的生长和发展.经典的研究证实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卵巢性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肌瘤可单发,也可多发.临床上根据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不同而分为: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②浆膜下肌瘤:肌瘤突出至腹膜面,若向阔韧带内生长,称为阔韧带肌瘤;③黏膜下肌瘤:突入至子宫腔内的肌瘤,此类肌瘤很易使内膜拉长,即使肌瘤较小,也可引起明显的月经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