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时间预防使用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对全身麻醉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恶心呕吐是围麻醉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1],可以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致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口服药物、食物或液体不能进行[2].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由于对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预防作用且不良反应轻而得到广泛应用[3-7].然而,国内文献对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使用时的佳时间仍没有定论[8,9].
-
阿扎司琼预防鞘内吗啡所致瘙痒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药阿扎司琼静脉预先注射对鞘内吗啡所致的瘙痒发生防治效果.方法:常规腰麻病人150例,随机分为三组.麻醉前20分钟,分别静脉注射阿扎司琼液10 mg(A1组,n=50)或20 mg(A2组,n=50).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4 ml(C组,n=50).用0.5%布比卡因和葡萄糖吗啡(0.4 mg)混合液2.5 ml,行常规腰麻,于注药后2、4、8、24、36、48小时观察并记录病人瘙痒的发生和程度.结果:鞘内吗啡所致的瘙痒发生率,C组82%,A1组62%,A2组48%.A1组和A2组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C组瘙痒Ⅲ~Ⅳ级共有9例,A1,A2两组瘙痒Ⅲ~Ⅳ级共有0例,两个观察组瘙痒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5).而A1组和A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三组瘙痒发生时间基本上类似,集中于8小时内.A1组和A2组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有减少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5-HT3受体拮抗药阿扎司琼可减少鞘内吗啡所致瘙痒的发生和程度.
-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黏膜5-羟色胺3受体的表达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3受体在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constipation,STC)大鼠胃肠黏膜的表达,探讨其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予以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8 mg/(kg.d)]灌胃建立慢传输便秘模型,对照组予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5d记录1次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大鼠体质量.饲养90 d后停药1 wk,判断模型是否成功.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RT-PCR)检测5-HT3受体在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胃、小肠及结肠的表达.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日均粪便粒数、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可判断造模成功.RT-PCR能特异性扩增5-HT3受体,5-HT3受体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小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0.744±0.065,P<0.05;0.294±0.044,P<0.001;0.16±0.027,P<0.001).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黏膜存在5-HT3受体表达下调,其可能与STC发病机制有关.
-
米氮平改善焦虑和睡眠的机制
米氮平是一种四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机制独特,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断突触前α2肾上腺索能受体,以及选择性阻断突触后5-HT2和5-HT3受体发挥其抗抑郁效果.目前已经获得很多的研究证据提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症.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伴有焦虑、睡眠障碍、激越以及精神迟滞的患者有显著疗效.
-
米氮平的临床效应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的起效速度、抗抑郁和抑郁伴随症状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是临床医师关注的3个问题.本期瑞美隆抑郁症沙龙,特邀请国内精神病学界几位临床专家,在复习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就米氮平和临床疗效的问题做一些探讨.任何一种药物,快速起效都是所有人期盼的,何况"度日如年"的抑郁症患者.以前认为,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response)大约在治疗的第4~6周,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受体对突触间隙5 HT浓度改变的敏感性有关.但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显示,有些抗抑郁药可能在治疗后第1周或者第2周就出现抑郁症状的改善.对这种治疗早期改善的及时观察和评估,非常有利于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和抑郁症治疗效应的早期预测.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现在的抗抑郁药确实起效快了,还是我们以前没有关注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第一,现在所说的早期起效,其实是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IIAMD)减分率≥20%,正确的说法是改善( improvement),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有效(response;HAMD减分率≥50%).也就是说,药物治疗后第1周、第2周,抑郁症状的轻微改变有可能预示着以后的疗效,应该高度关注[1];第二,现有的抗抑郁药中,有些因为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后,5-HT对5-HT2受体和5-HT3受体的激动作用,早期出现焦虑、消化道反应、加重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使患者过度关注这些不良反应,而忽略了抑郁症状的轻微改变[2-3].众所周知,HAMD虽然是他评量表,但量表评分的确定依然主要来源于患者主诉.所以,及时仔细地评估抗抑郁药治疗早期的临床效应,应该是临床医师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沙龙第2篇和第3篇文章对此做了重点叙述.
-
米氮平与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米氮平作为抗抑郁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通过阻断α2受体加强5羟色胺(5 -HT)和去甲肾上腺素2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同时阻断5-HT2和5-HT3受体,特异性增强5-HT介导的神经传导[1].相应地,米氮平能减少恶心、头痛和性功能障碍,临床使用也广泛多样,在综合医院中对躯体疾病及抑郁症伴随的躯体症状的治疗也具有独到之处.尽管对于新型抗抑郁药疗效、安全性和药物优势的比较已经有设计良好的文献提供循证依据[2-3],但是对于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以及"功能性"躯体症状疗效的药物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尚有不足.
-
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预防腰麻后头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昂丹司琼和格雷司琼预防腰麻后头痛的效果.方法:将腰麻病人50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66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 ml;昂丹司琼组168例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液6 ml(8 mg);格雷司琼组166例静脉注射格雷司琼液6 ml(6 mg).术后15天连续观察病人头痛发生情况.结果:昂丹司琼组头痛发生率3.6%,格雷司琼组4.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5%,P<0.05);两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但两观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腰麻后头痛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但两观察组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昂丹司琼和格雷司琼均可明显降低腰麻后头痛的发生率及其疼痛程度.
-
5-HT2和5-HT3受体在外周初级感觉神经末梢痛反应和痛调制中的相互作用
目的:探讨5-HT2和5-HT3受体亚型在5-HT引起外周痛反应和痛调制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5-羟色胺激活电流(I5-HT),并结合痛行为实验进行观察.结果:在大多数受检细胞(54/88,61.4%)特别是中、小型细胞外加5-HT可引起一快去敏感的内向电流,此内向电流能被5-HT3受体特异性激动剂2-甲基-5-羟色胺所模拟,被5-HT3受体拮抗剂ICS 250-930可逆性阻断,而5-HT2受体激动剂α-甲基-5-羟色胺则有明显增强I5-HT的作用,5-HT1受体激动剂R-(+)-UH301无明显反应.在进一步的整体清醒动物的行为学试验中我们观察到,大鼠后肢掌底皮下注射5-HT(10-5,10-4和10-3 mol/L)引起浓度依赖性的痛行为反应,而用5-HT2和5-HT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yproheptadine和ICS 250-930分别阻断相应受体亚型后,5-HT引起的痛行为反应的强度序列为:5-HT>5-HT+ICS>5-HT+Cyp.结论:本文结果提示:5-HT所引起的痛反应中,在初级感觉神经元水平5-HT3受体可能仅起着启始作用,而5-HT2受体则在伤害性信息的维持和调制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5-HT信号通路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大量有关5-HT信号通路在IBS中的研究报道不断涌现,主要包括5-HT、EC、TPH1、SERT等,从这些相关研究中可以得出5-HT信号系统与IB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相关研究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涉及内脏感觉和胃肠动力学异常[1].迄今为止,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楚,无法用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解释复杂的IBS症状.
-
中国林蛙卵油抗士的宁惊厥的机制
目的揭示CO2超临界萃取的中国林蛙卵油(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egg oil,EORTCD)抗士的宁惊厥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士的宁为致惊剂,评价中国林蛙卵油抗惊厥活性的时效和量效关系.通过利血平耗竭单胺神经递质和奥单西隆阻断5-HT3受体,在士的宁致惊厥的小鼠模型中探讨中国林蛙卵油抗惊厥作用机制.结果中国林蛙卵油给予动物30 min,其抗惊厥作用效果好.中国林蛙卵油抗惊厥作用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利血平耗竭单胺递质后,EORTCD对抗士的宁惊厥的效应消失;奥丹西隆阻断5-HT3受体后,再给EORTCD 1.4 g·kg-1,EOTCD的抗士的宁惊厥作用也被阻断.而高剂量组EORTCD未受奥丹西隆阻断.结论高、低剂量EORTCD抗惊厥作用可能启动不同的通路.低剂量EORTCD抗士的宁惊厥可能与5-HT3受体有关.
-
5-HT3受体拮抗剂抑制化疗致吐的研究进展
目的 通过对5-HT3受体特点的研究和5-HT3受体参与的化疗致吐机制的剖析,阐明5-HT3受体拮抗剂对抗化疗致吐方面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方法 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19篇,对相关研究的进展和成果进行总结.结果 5-HT3受体拮抗剂通过在外周和中枢选择性拮抗5-HT3受体,有效控制化疗致吐的发生.因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而得到了较好的临床应用.结论 5-HT3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阻断5-HT3受体,从而有效控制化疗导致的呕吐.
关键词: 5-HT3受体 5-HT3受体抑制剂 化学疗法 止吐 -
大鼠中央杏仁核5-HT3受体参与胸腺功能调制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CeA)内5-HT3受体激动之后,对丝裂原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刺激的胸腺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及其潜在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环路.分别经大鼠腹腔(intraperitoneal,i.p.)、双侧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le,i.c.v.)和双侧CeA(intracentral amygdala,i.c.a.)注射选择性5-HT3受体激动剂1-phenylbiguanide(PBG),同时制备正常大鼠胸腺细胞悬液与不同浓度PBG(1×10-8~1×10-5 mol/L)体外共同孵育.经MTT法测定显示,无论有无ConA刺激,正常大鼠离体胸腺细胞在与PBG(1×10-8~1×10-5 mol/L)体外共同孵育时其增殖反应均不受后者影响;PBG i.p.(每天0.5 mg/kg,连续5 d)对ConA刺激的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亦无影响,而PBG i.c.v.(每天10 μg/侧,连续5 d)则显著增强之;当PBG i.c.a.(每天1.0 μg/侧,1 d或连续3、5、7 d)时,ConA刺激的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于给药后第1天即开始增强且日益显著,第5天达到高峰,第7天则趋于减弱.在给予PBG 5 min前相同给药部位先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tropisetvon(TRP)预处理可逆转PBG的促胸腺细胞增殖效应.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显示,PBG(1.0 μg/侧,i.c.a.)单次给药后各脑区可相继出现大量c-Fos阳性细胞(CeA:1 h;海马及皮层:1~2 h;下丘脑:4 h;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8 h),并迅速达到各自高峰(CeA:1 h;海马及皮层:2 h;下丘脑:4 h),与相应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TRP预处理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随后,这一表达在各脑区中逐步减弱并消失(CeA:4 h;海马、皮层及下丘脑:8 h).由此推论,大鼠CeA内5-HT3受体至少可部分通过边缘系统-皮层-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这一神经内分泌环路调制胸腺细胞功能.
-
大鼠杏仁核5-HT3受体参与免疫调制
实验通过大鼠侧脑室和杏仁核给予5-HT3受体激动剂1-phenylbiguanide (PBG), 用~3H-TdR掺入法测定脾细胞丝裂原(concanavalin A, Con A和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增殖效应, 用活化脾细胞增殖法测定IL-2生成, MTT法测定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活性和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浆皮质酮水平, 以探讨大鼠杏仁核5-HT3受体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5-HT3受体拮抗剂granisetron (GNT, 0.1~0.4 mg/kg ip)剂量依赖地增强Con A和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 作用在连续给药5 d明显; 双侧脑室给予PBG (5 μg/side)可增强Con A和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 作用在连续给药3 d明显; 双侧和单侧中央杏仁核给予PBG 0.5 μg均增强Con 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和IL-2生成; 底内侧杏仁核给予同剂量PBG仅增强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 不影响Con 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和IL-2生成; 中央杏仁核给予PBG升高血浆皮质酮的作用较底内侧杏仁核给予等量PBG引起的升高血浆皮质酮作用明显(P<0.01).侧脑室、中央杏仁核和底内杏仁核给予PBG对丝裂原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影响不同, 但均被同时同部位给予GNT所拮抗, 提示杏仁核中央核和底内侧核的5-HT3受体可能以不同方式参与Con A或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的调制.
-
5-HT3受体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脊髓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组织中5-HT3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结扎(慢性压迫性损伤)制备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坐骨神经结扎造模后7天,采用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2种行为学方法检测大鼠痛觉阈值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5-HT3受体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5-HT3受体蛋白水平.结果 造模7天后:模型组大鼠的TWL和MWT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5-HT3受体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5-HT3受体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 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背角组织中5-HT3受体表达增加;脊髓背角组织中5-HT3受体可能参与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觉信息传导过程.
-
逍遥散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5-HT受体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结肠5-HT受体的异常变化,揭示IBS模型5-HT受体对内脏敏感性异常调节的途径及中药复方逍遥散的作用环节.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以心理应激联合免疫诱导致敏法建立IBS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天.评估球囊结直肠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AWR)的小容量阈值以反映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黏膜5-HT3受体(5-HT3R)、5-HT4受体(5-HT4R)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引起AWR的小容量阈值、结肠黏膜5一m'4受体(5一HT4R)水平降低,结肠黏膜5-HT3受体(5-HT3R)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逍遥散能升高IBS大鼠AWR小容量阈值,降低结肠黏膜5-HT3R水平,升高结肠黏膜5-HT4R水平(P<0.05,P<0.01).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IBS模型大鼠结肠5-HT受体,减弱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
-
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托烷司琼作为一种新型、高效、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手术后等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使用托烷司琼对于预防腹部手术、腹腔镜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在化疗中止吐23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的开发利用,解决了化疗中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格拉司琼、托烷司琼均为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们对23例共化疗71个周期的癌症患者随机应用这两种止吐药,并对其不良反应给予预防及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鲜姜蜂蜜汁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的效果观察
化疗患者常见的毒性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呕吐严重者可引起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营养素缺失,同时更可导致患者精神恐惧影响后期的治疗.目前临床普遍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但仍有50%~7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反应.
-
半夏生物碱对豚鼠离体回肠5-HT3受体与NK1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半夏生物碱对不同工具药干预下豚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的机制.方法:分别以5-羟色胺(5-HT)、选择性5-HT3受体激动剂2-甲基-5-羟色胺(2-Methylserotonin,2-Methyl-5-HT)、P物质(substance P,SP)和选择性NK1受体激动剂GR73632作为工具药,利用离体恒温浴槽,观察半夏生物碱在上述工具药存在条件下对豚鼠离体肠管收缩的影响.结果:半夏生物碱可以拮抗5-HT及选择性5-HT3受体激动剂2-Methyl-5-HT、SP及选择性NK1受体激动剂GR73632对肠管的兴奋作用,使肠管收缩张力显著降低,并且对上述4种受体激动剂的拮抗作用呈现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半夏生物碱对回肠上的5-HT3受体与NK1受体具有一定阻断作用.半夏生物碱是半夏止吐的主要有效部位,阻断5-HT3受体与NK1受体可能是半夏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的重要机制之一.
-
卵巢激素对慢性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组织5-HT3受体的影响
目的在慢性高敏感大鼠模型上构建去卵巢模型,观察大鼠结肠组织5-HT3受体在雌激素不同水平的变化,探讨卵巢激素对IBS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SD雌鼠,在其发育的8~21天给予结直肠球囊扩张刺激,建立慢性内脏高敏感雌鼠模型,待其发育至2月大小将雌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去卵巢(ovx)组、去卵巢加雌激素和孕激素(ovx+E2+P)组,每组16只,处理4周后对其内脏敏感性进行行为学评估(AWR评估),观察各组大鼠玻璃小球排出情况;并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肠道5-HT3受体的变化.结果 ovx+E2+P组大鼠腹部抬起及拱背抬高压力值明显低于sham组和ovx组;ovx+T2+P组大鼠排便量增多,玻璃小球排出时间短于sham组和ovx组;ovx+E2+P组5-HT3受体水平高,ovx组受体水平低.结论卵巢激素促进结肠组织5-HT3受体的表达,加重内脏高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