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缝合方式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1],目前临床上已普遍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但术中出血多少与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下降存在明显不一致性[2-5],因此有学者推测术后创面的持续渗血是导致术后Hb下降的主要原因,认为采用合适的缝合方式能有效减少术后创面持续渗血[6]。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笔者选取本科近年来采用单纯间断分层或全层缝合后+连续缝合方法患者的资料,与采用单纯间断分层或全层缝合方法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心脏病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肾脏替代治疗的发展,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延长,心脏受尿毒症状态和血液透析影响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心血管并发症显得日益突出.我们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测指标,探讨血液透析前血压、体重增加情况、血红蛋白水平、每周平均透析时间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
妊娠合并肺结核对胎儿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孕产妇感染肺结核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将47例妊娠合并肺结核的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47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胎儿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有所下降,而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升高,观察组孕产妇的流产率和被迫终止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低于对照组,且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均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妊娠合并肺结核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利影响.
-
家庭医生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干预效果
选取80例来自我院社康中心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以家庭医生制管理的观察组和以常规方式管理的对照组.在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12个月后对80例T2DM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依从性调查,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以及糖化红蛋白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效果.结果施行家庭医生制的观察组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管理的依从率均显著高正常管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的FPG,2hPBG,LDL-C,HDL-C,mA1b,TC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改善.在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
血红蛋白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入选的200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3d内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Hb<70g/L,B组70≤Hb<90g/L,C组90≤Hb<100g/L,D组100≤Hb<110g/L,E组Hb≥110g/L.通过对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明确血红蛋白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高,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低.B组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C组、D组、E组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D组、E组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颅脑损伤患者血红蛋白水平<90g/L时其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低,预后差.
-
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入院时血红蛋白(Hb)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NSTEMI合并贫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诊断为NSTEMI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Hb水平分为四组,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预后.R×C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入院时Hb水平越低,患者的临床基本状况越差,包括高龄、LVEF低、心功能Killip分级差、高血压患病率高、冠脉血管病变数多,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Hb水平越低,NSTEMI患者PCI术后1年的死亡率、心绞痛再发生率及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越高,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入院Hb水平影响NSTEMI患者PCI术后1年内死亡、再入院、再发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红蛋白水平 预后 -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红蛋白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红蛋白水平在预测患者疾病活动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RA患者(计算患者DAS28评分)和10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血沉、CRP、ASO、RF、红细胞分布宽度、Hb水平的差异及各指标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CRP、ESR、RF、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ESR、RF、RDW与DAS28呈正相关,Hb浓度与DAS28呈负相关.RA合并贫血组CRP、ESR、RF、RDW均高于RA不合并贫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此两组RA患者各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DW与Hb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实验室指标;在RA诊断与疾病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的价值.
-
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预后的关系
目前,关于血红蛋白(Hb)和慢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康复预后间的关系研究较少.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们观察了184例CHF患者的Hb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
老年性贫血病因学研究进展
老年性贫血绝大多数属轻度贫血,80%以上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平均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贫血的发病率增高,男性较女性更为明显.许多研究表明,老年性贫血的高发病率很大程度上提示其他疾病在老年人中的高发病率,故老年性贫血的病因学研究尤为重要.现结合文献,对近年来关于老年性贫血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血红蛋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在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0例,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随着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血红蛋白水平在140 ~ 159g/L时病死率低,≥160g/L时病死率回升.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和血红蛋白浓度过度增高时病死率均增高.对于血红蛋白< 160g/L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是CHF预后的保护因素,心功能分级增高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增高的危险因素.
-
全胃切除术与空肠间质术后胃癌患者营养状态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近侧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和空肠间质术后营养状态。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近侧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全胃切除术和间质空肠术。术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单餐进食量,体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分期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质空肠组单餐进食量明显优于全胃切除术组(P=0.00)。在术后第2年,间质空肠组的白蛋白水平高于全胃切除术组(P=0.02)。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术后第2年,间质空肠组的平均体重高于全胃切除术组(P=0.03)。术后2年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1.0)。结论:间质空肠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优于全胃切除术后。
-
2型糖尿病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影响,探讨相应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6月入院的13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入院时合并2型糖尿病(A组),68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B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接受5天以上常规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ALT、AST、尿素氮、肌酐等)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构成无差异,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糖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ALT、AST、尿素氮、肌酐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各项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血糖及肌酐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组并发症风险明显高于B组。结论:2型糖尿病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影响较小,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保持稳定,表明目前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围手术期患者。但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提示针对该类患者应加强并发症防治,同时更多相关指标应引入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
-
应充分重视和保护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
透析患者的终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间.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无论是腹膜透析(PD)还是血液透析(H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存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不仅可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透析的时间,维持较好的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是病死率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
青白江地区6~24月龄儿童血红蛋白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青白江地区6~24月龄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6月6日~2017年6月7日期间在社区医院体检的6~24月龄儿童1100例,对比不同月龄、不同性别之间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贫血发生率.结果 1100例6~24月龄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14.68±12.51)g/L、29.09%;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对比上述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儿童之间相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白江地区6~24月龄儿童具有相对较高的贫血发生率,需通过社区医院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以便儿童正常健康成长.
-
急性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本院近3年来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8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9例,出血发生率为16.3%。现总结有关资料及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3例,女6例;年龄20~81岁,平均52.6岁;均为伤后3 d内入院,GCS≤10分,无严重内脏损伤及全身疾患患者。其中单纯脑挫裂伤2例,脑挫裂伤并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4例,硬膜外血肿1例,丘脑损伤2例,脑干损伤4例,脑室内出血1例,合并呼吸系统感染21例。以呕吐或胃管抽出咖啡色液体或鲜血,解柏油样大便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出血时间早为伤后7 h,迟为伤后35 d。1.2 治疗与结果 本组病例均预防性使用H2受体拮抗剂,出血后予药物止血治疗,20例需输血来维持正常血红蛋白水平,27例出血停止,1例死于出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
-
无创连续血红蛋白监测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麻醉科医师需要通过评估患者的血容量及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来决定术中的补液量、补液时机、补液种类及是否需要输血。目前临床上常规监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多为有创监测,耗时且不能连续检测。胰腺癌根治术是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术中失血风险大,血压波动剧烈。术中连续、动态地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并指导麻醉医师做出输血决策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无创血红蛋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红蛋白(SpHb)技术进入临床应用,并在健康志愿者和部分手术领域进行了准确性和可靠性验证[1-2]。但 SpHb 技术用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研究报道国内尚无。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应用MasimoRadical-7脉搏氧测量仪连续监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监测值与参考标准值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准确性。
-
登革热26例异常心电图分析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本文收集1987年7月~1987年11月收治有异常心电图记录的登革热患者26例,对心电图异常与血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钾浓度、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现报导如下.
-
慢性心力衰竭时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分析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可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本文通过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210例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探讨CHF患者贫血患病率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估Hb浓度对于CHF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免疫血液学新进展
前言免疫血液学领域的重要的目的是保证给病人提供成功的血液输注.对于红细胞输注而言,这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的预期提高和避免发生速发或迟发输血副作用.上个世纪,大量重要的发现使该领域有了显著的发展,血液供者和受者之间的血型相容性有了显著提高.很明显其中突出的部分包括ABO血型分型、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后来与输血前检测相关的ABO之外多种其它的血型抗原和抗体的阐明.在20世纪后期,血清学方法学上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如低离子强度溶液、蛋白酶处理、自动化装置、增强剂、单克隆抗体和新的检测系统如凝胶和固相方法.另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兴起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开始影响免疫血液学,从而给这个经典的学科开拓了崭新的时代.
-
高血压并慢性肾脏病与新发急性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关系探究
目的 探析高血压并慢性肾脏病与新发急性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37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本院治疗的3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红蛋白以及心脑血管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在急性脑卒中、急性冠心病、心脑血管钙化发生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脉搏传导速度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快,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红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经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可知,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主要因素有心脑血管钙化 、血红蛋白水平过低以及空腹血糖偏高等.结论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将会出现多种诱发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因此医务人员应当依据患者个体情况不同,给予其相应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后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