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缺陷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肿瘤相关免疫机制的探讨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缺陷小鼠中的人肝癌细胞生长情况以及T,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探讨免疫缺陷小鼠肿瘤模型制作的意义.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接种到四种免疫缺陷小鼠,分别为:B细胞缺陷的CBA/N,T细胞缺陷的Balb/c-nu,T,B细胞缺陷的SCID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观察其生长特点;作鼠脾细胞毒试验,测定外周血CD4+,CD8+数分数和荷瘤鼠血清Ig含量的变化;作肝癌细胞凝集试验.结果:CBA/N和用BALB/c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B-PBL-SCID)鼠不成瘤,nude、SCID和用CBA/N鼠外周血淋巴细重建的SCID-(C-PBL-SCID)小鼠全部成瘤;SCID鼠的瘤体比裸鼠瘤体长的更快,肝内接种转移率更高、转移范围更大.接种瘤细胞的BALB/c和CBA/N鼠脾细胞对癌细胞杀伤力较强,免疫重建的SCID鼠脾细胞毒杀伤较小.接种瘤细胞的鼠CD4+数分数都下降,CD8+变化不大,CD4+/CD8+比值下降.具有B细胞的实验鼠均测得Ig在mg@L1水平,并能使癌细胞产生凝集反应.结论:SCID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免疫重建研究的理想小鼠;小鼠成瘤率与T细胞相关,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抗肿瘤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γ-氨基丁酸、印防己毒素对γδT细胞表面受体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杀伤力的影响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广泛存在于外周神经组织及非神经组织的细胞中[1].研究发现,CD4+和(或)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GABA的A受体,GABA与其结合能够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2].
-
脑胶质瘤的化学治疗
脑胶质瘤的化学治疗始于抗肿瘤药物出现不久的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随着新抗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用法的进步,化疗在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化疗原则上用于脑胶质瘤术后,与放疗同步进行,复发脑胶质瘤亦是化疗的指征。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可以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性选择口服,肌肉、静脉、鞘内注射,储液囊瘤腔内注射以及动脉灌注等方法。过去一直认为化疗对脑胶质瘤治疗作用有限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对肿瘤细胞杀伤力不强、肿瘤组织中药物有效浓度低及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等。近年来,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脑胶质瘤的动脉化疗(介入性化疗)发展很快。这种方法是利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使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并保持较为持久的时间,从而提高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目前多数学者倾向动脉化疗。
-
大肠癌的围手术期化疗途径研究进展
大肠癌发病率在全世界仅次于肺癌、胃癌、乳腺癌之后居恶性肿瘤第4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占第4-6位.大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化疗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两大目的.辅助化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部分.化疗给药途径有多种,各有适用范围,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化疗.而大肠癌属化疗非敏感肿瘤,故应少采用全身化疗[1].抗癌药的药理特性,对癌细胞杀伤力与血药浓度正相关,在靶区或靶器官的浓度增加1倍,杀伤癌细胞数量可提高10倍以上.因此,在围手术期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提高靶区或靶器官的药物浓度关系到手术疗效.本文就大肠癌围手术期化疗的各种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
186,188Re-SZ39的药学性能研究
本工作对单克隆抗体MAb-SZ39的铼标记物进行动物体内稳定性、免疫活性、细胞杀伤能力及对荷人脑胶质瘤裸鼠的抑制率等测试.结果表明标记物细胞杀伤能力强,体内较稳定,且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作为一种免疫治疗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