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罕见青霉素迟发型变态反应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青霉素是广谱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其常见的变态反应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多在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注射完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有时甚至呈闪电式的反应,被医护人员高度重视,而迟发型变态反应则发生在注射后数小时或数日后出现,往往被忽视[1],特别是在连续用药后1个月出现的变态反应.现将我科近半年1例罕见迟发型青霉素变态反应的病例介绍如下.
-
1例迟发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伴呕血、咯血病人的抢救护理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严重的类型,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易被大家重视,而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则易被忽略.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性休克指少数病人在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使用青霉素24 h~48 h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1],休克症状出现越早预后越差.2007年5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迟发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伴呕血、咯血病人.现报告如下.
-
0.1%丁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复方肝素钠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现将2007年3月-2008年3月门诊治疗的58例手部慢性湿疹患者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1966年,Bloom和Dalid在研究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时,发现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移动,故将之命名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本文就MIF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一例
患者女,24岁,2011年9月29日在我院产科病区行剖宫产手术,术后,产妇一切生命体征正常,无其他不适和相关并发症.常规治疗,用克林霉素1.2g+生理盐水500mL,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5g+生理盐水500mL 2组抗生素分别静脉滴注抗炎治疗,同时还用缩宫素10 U+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子宫复旧治疗.用药3d后,停用克林霉素注射剂和缩宫素,继续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5g+生理盐水500mL抗炎治疗.10月2日上午9时左右,护士遵医嘱为该患者静脉输液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 min后,患者即发生过敏性休克.
-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12例分析
总结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12例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资料,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例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5~70 d.均为母乳喂养.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4例,腹泻史3例,用抗生素5例,并发肺炎3例.
-
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母乳性黄疸患儿164例。根据患儿家属意愿,治疗上分为单纯停止母乳改配方奶粉组(对照组)50例、茵栀黄口服液组(茵栀黄组)58例和蓝光照射组(蓝光组)56例。治疗后3 d和1周分别抽血复查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对照组、茵栀黄组和蓝光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及1周时,茵栀黄组与蓝光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茵栀黄组与蓝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茵栀黄组和蓝光组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暂停母乳喂养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口服液和蓝光治疗新生儿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由于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风险,推荐优先选用茵栀黄口服液。
-
迟发型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1例
本文报告1例迟发型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病例.
-
静脉滴注青霉素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青霉素药物过敏反应在临床上变化很大,一般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过敏反应.据资料报告,青霉素过敏反应以速发型较多见,而迟发型少见.笔者遇有1例,报告如下.
-
头孢噻肟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本文报告1例头孢噻肟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病例.
-
皮肤过敏试验有关问题的解答
1 什么是皮肤过敏试验及其方法? 答:皮肤过敏试验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患者是否会发生速发型或迟发型变态反应(习惯上称过敏反应)的简便方法。速发型变态反应皮肤过敏试验常用于检测机体对药物、异性蛋白等外来抗原有无超敏感性,临床依此作为决定药物采用与否的依据。 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包括划痕、斑贴、皮内注射及点(挑)刺等方法。其中以斑贴试验安全,但反应慢,观察时间长,且结果不如皮内试验法及点(挑)刺试验法可靠;划痕法也较安全,但缺点是可靠性较差;临床上以皮内试验法(皮试)为常用,……
-
褪黑激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30%Ⅲ度烧伤大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估计它在严重烧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完成.24只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及褪黑激素组,每组8只.烧伤组及褪黑激素组麻醉状态下将动物背部皮肤置于沸水中15 s制备烧伤模型,对照组大鼠背部皮肤置于37℃水中15 s.对照组和烧伤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溶剂(体积分数为0.01的乙醇生理盐水),而褪黑激素组注射剂量为10 mg/kg的褪黑激素,烧伤当天下午4点补充注射一次药物或溶剂,此后按同法每天注射一次至伤后第7天.末次注射后立即将5g/L二硝基氟苯溶液100μL涂抹于大鼠腹部,次日同法强化一次,以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后第5天,测定大鼠右耳肿胀百分率(对照组定义为100%)代表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此外,还测定烧伤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估计动物的一般免疫反应状态.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右耳肿胀百分率:烧伤组大鼠显著低于对照组[(41.2±8.2)%,(100±7.6)%,P<0.001],褪黑激素组高于烧伤组[(73.0±10.1)%,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烧伤组及褪黑激素组大鼠在烧伤后12 h内均明显升高(P<0.05),伤后72 h和120 h,两实验组白细胞再次出现升高(P<0.05),褪黑激素组白细胞数值在这两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烧伤组水平(P<0.05,0.01).结论:褪黑激素治疗能明显改善烧伤大鼠严重受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提示它在烧伤中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1 例罕见的新生儿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我科于2007年8月5日成功抢救了1例新生儿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
MODS的发病机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非独立疾病,是和机体遭受严重损害后,诸如创伤、出血、休克以及病理产科等因素而诱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有从轻到重,从少数器官波及多数器官的临床特点.受原发致病因素打击后如在短时间内,一般在24小时左右直接由损伤因素导致机体异常应激反应,同时或序贯地出现器官功能失常以致衰竭者称为原发性或早发型MODS;受原发致病因素打击后,出现一个相对稳定期,约1周左右开始出现异常应激反应,随后序贯出现器官功能失常及衰竭,称为继发性或迟发型MODS.不管原发或继发,其衰竭器官的数目越多,衰竭的时间越长,预后越差.MODS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不能用单一理论来加以解释,是循环、代谢、免疫障碍和各种促炎性介质综合性作用的结果.目前,受到重视的看法有以下几种.
-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
我国7省自治区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率平均为2.4‰,病死率为30.3%[1].新生儿和婴儿存在较严重维生素K缺乏亚临床现象,足月婴儿脐血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或称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PIVKA-Ⅱ)阳性率达44.7%[2].根据1979~2000年间文献报道3970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为92%,病死率22%[3].
-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0例分析
一般资料:本组20例颅内出血患儿均为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其中男12例,女8例,男:女为1.5:1;年龄小15d,大1.8个月.20例均为母乳喂养.病前有上感史4例,腹泻史5例,用抗生素4例.
-
翼状胬肉切除术致迟发型眼-胃肠反射一例
患者女,62岁.于2010年8月20日上午9点行右眼胬肉切除术及干细胞移植术.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右眼开睑,2%利多卡因局麻球结膜,行切除胬肉头部,刮净角膜缘表面,清除结膜下增生组织,自上方取约4 mm×5 mm大小带有角膜缘干细胞之结膜瓣各缘对齐,间断缝合于胬肉切除处,敷红霉素眼药膏包扎回病房.术后给予典舒眼药水点眼,3次/d.
-
黄体酮注射液致迟发型变态反应一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4岁,结婚5年,人流1次后,因月经不调一直未怀孕,入院就诊.经诊断为月经不调继发不孕,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20mg/次,1次/d,14d为1个疗程;患者第1~5天注射黄体酮均无异常感觉,至第6天注射后,自觉全身乏力、嗜睡,休息后好转,误以为干活太累,未引起重视,也未向医生反映.
-
颈椎后路保留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颈椎后路减压术式[1].传统术式须将颈椎棘突和附着在其上的棘上、棘间韧带切除,破坏了颈椎后方复合体的功能,术后病人易出现鹅颈畸形及颈椎不稳,甚至出现迟发型脊髓、神经根受压.已有研究证实: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传统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2].
-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型血肿形成17例分析
对我院1999~2005年6年来17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的对侧颅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