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患者护理需求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的日新月异,医学模式在发生转变,护理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整体护理的开展,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如何正确地诊断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我们在3年的护理实践中,初步探索出手术患者的需求,报道如下.1 病人入院后的心理变化及需求病人因生命受到疾病的威胁而感到焦虑、紧张、恐惧、抑郁、消极、悲观等,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结果缺乏认识,并受到环境陌生、家庭负担、经济方面的困扰,而出现一系列的护理问题.需要护理解决的是,让病人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做好保护性医疗,对各种检查、化验明确目的,护士应运用心理学知识与病人沟通,以周到的服务、熟练的技术、舒适的环境、细致的卫生知识宣教和入院介绍,赢得病人的信赖,以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恐惧是大多数肿瘤患者常见和突出的心态.患者怕因癌症手术、怕剧烈疼痛和治疗引起的副作用等.其中一部分患者随着他人的安慰和鼓励,再加上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逐渐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能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对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这时便进入了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良好心理状态.而另外一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缺少医护人员的心理指导,自己又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会使失衡的心理发展为心理障碍,这时患者就会陷入消极低沉萎靡不振甚至悲观绝望的不良状态,这不但对疾病的治疗不利,而且会促使病情恶化.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结合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特点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调动一切内在潜力加以激发和挖掘,降低患者在抗癌化疗、放疗阶段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能不同程度地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104例肿瘤患者在药物治疗、疗效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表明,接受心理护理的大多数肿瘤病人恐惧、忧郁紧张的程度有所降低,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保持积极配合治疗的心态.
-
浅谈如何减轻注射中的疼痛
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常用的有: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注射针进入或通过皮肤达肌肉、血管而造成病人感觉疼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回避疼痛源也是正常的防御反射。作为护士,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运用心理学知识、语言修养,给予病人适当的安抚、恰当……
-
继续医学教育中应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
部队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救治各种身体疾患,同时也要医治各种心理疾患,为部队官兵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迫切要求部队医务人员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
浅谈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也称精神护理,即运用心理学方法来改变病人的认识、感觉、情绪、态度、意志和行为,以减轻或消除使病人痛苦的各种心理因素,以及由此引起的躯体症状,起到防治疾病乃至改善适应能力的作用.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进步,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以躯体护理为主的功能制护理方式已逐渐不适应新医学模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需要,从而向护理人员提出了从人的心、身两方面整体护理的新目标,这不但有利于改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为病人创造一个主动接受诊查,配合治疗的佳心理状态,而且能大大缩短战胜疾病的过程.为达到这个目的,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应用方法,羽确心理活动在疾病与健康转化过程中的规律和作用.从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出发,积极调动病人的潜能,才能更有效地战胜疾病.
-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现状与发展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就是限制患者的紊乱行为,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周围财物受损,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心理学知识的增加,约束给患者可能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伤害以及可能导致的医患矛盾已引起医学界学者的广泛重视.为了使护理同行进一步了解并规范约束程序,笔者就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
门诊注射患者的心理护理
门诊注射室作为执行医嘱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与病房护理有明显的区别.病房有固定的床位,病人有系统的病情记录,有医生的诊断,有医嘱,在医院的时间相对较长等.而门诊注射室的病人只有注射袋,来去匆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护士的医学知识、药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经验和护理技巧.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门诊注射室患者的心理护理,谈几点看法.
-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质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除对患者进行躯体疾病护理外,还应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因为护士和患者接触时间长,观察比较仔细,绝大部分治疗也是通过护士实施.所以护士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掌握患者的主要心理矛盾,并通过自己的言语、态度和行动来影响患者,提高其认识,从而改变对疾病的错误看法,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自身疾患的治疗,从而取得佳疗效,缩短病程,尽快恢复健康.笔者在心理护理工作中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
对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以恰当方法和美好语言对病人进行疏导.对精神科病人重视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常被人们误解,受人歧视,加上疾病折磨,住院后生活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产生焦虑、恐惧、孤独感等,影响病人康复.因此,通过心理护理和治疗,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及行为,促进康复.面对现实重新走上新生活是治疗精神病人极其重要的措施,现介绍心理护理体会.
-
心理学:家庭幸福的催化剂
有人说,心理学是现代家庭幸福的催化剂。这并非言过其实。如果你能对自己熟悉的幸福家庭进行一番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些家庭的主要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心理学知识。夫妻交流需要心理学 相互理解是夫妻恩爱、家庭稳定的基石。俗话说,知人知面难知心,画人画皮难画骨。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夫妻,也并非能完全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可以帮助两人架起沟通、交流、理解的桥梁。比如,一位妻子为了营造轻松和睦的气氛,不辞辛苦地为丈夫做了一桌美味佳肴,她翘首以待丈夫的夸奖,可丈夫却不了解妻子此时的心理,挑三拣四,甚至当着别人的面责备妻子做得不好,令妻子心凉半截,伤了夫妻间的感情。情况如果相反,即使妻子的菜做得不合自己口味,丈夫也连声赞赏并感谢妻子,这会使妻子内心充满温暖,自然会进一步加深夫妻间的感情。有位通晓心理学的妻子,看到丈夫工作压力较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于是每天晚上主动地给丈夫讲几句幽默风趣的话,陪丈夫散步,临睡前还给丈夫放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这种放松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妻子天天抱怨丈夫不关心自己,喋喋不休地说三道四,这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不仅会加重丈夫精神负担,而且也易破坏夫妻间的感情。
-
军人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佳心理状态.军队的战斗力是由军人的素质和武器的威力构成的,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在整个军人素质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直接影响着其他素质能力的发挥.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心理健康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军人心理健康对军人个体发展和对军队全面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普及心理学知识,增强军人的自信心,优化军营环境和丰富军营生活.同时,军人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
努力为官兵身心健康服好务
1997年初,根据团队建设的需要,我成了一名专职心理医生。任职以来,我努力学习,刻苦实践,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积极帮助官兵解决心理和生理上的疾苦,为保证官兵身心健康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先后为11名因父母离异、家庭财产纠纷想回家报复的战士矫正了心理,帮助20名自卑感较强的战士改变了生活态度,使5名患有生理疾病而羞于启齿的官兵恢复了健康,让13名性格过于内向的战士增强了环境适应能力,其中有11名战士当上了班长、骨干。 我原是卫生队的一名内科医生,虽然以前在医校里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但与一名心理医生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组织送我去疗养院培训的基础上,我先后自学了《病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等十几本书,记下了上万字的读书笔记。为使自己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我还报名参加了后勤指挥学院的心理学函授本科专业和军区举办的精神心理卫生学习班。凭着长期坚持不懈的毅力,我逐渐跨进了心理卫生工作的门槛,也逐步走进了官兵的心理世界。
-
试论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学工作中,对护士素质的传统要求是: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有高尚的医德及操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一个合格的护士,除了需具备以上的传统素质外,还应该懂得护理心理学知识,并能在临床护理学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及实施.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组成部分,护理心理学又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护理心理学的基本定义是:凡病者求医,无不期望得到好的医治及佳的护理.护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得到佳护理的科学.
-
从众效应在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
从众效应(conformity)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1].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二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在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中,我们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从众正效应是扩大献血者队伍的有效手段,在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培养护士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现代医学将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摆在了重要地位,对护士自身全方位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应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心理学知识,能处理好护患、医护等各种人际关系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下面是我们十几年从事护理教学和护理工作的一点体会.
-
临床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知识情况调查分析
近年来,我们调查了200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人员,了解其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护理心理学知识情况,为我们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完善和促进护理心理学知识继续教育提供了理论数据,现报告如下.
-
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专业临床带教质量
护理专业的临床实习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的过程.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也随着实习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分析和掌握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有重要意义.
-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们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要使家属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克服影响心理的不良因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疾病,要有长期战胜疾病的思想,家属要对患者的思想情绪及时进行开导,以消除不良因素.
-
做好儿科心理护理的体会
随着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士的角色功能趋向于多元化,作为儿科护理工作者,除了通过娴熟精湛的技术完成护理任务外,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对临床诊治疾病尤为重要.现将几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
护理人员如何做好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健康教育
为进一步促进病人的康复,强调对康复期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首先分析了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特点:自卑感、恐惧感、烦恼、消极悲观等表现,以便使教育有的放矢.指出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健康成熟的心态,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牢固的精神医学专业知识等才能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了集体教育、个别教育、书面或板报宣传教育及社会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