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的饮食营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特别要引起糖尿病患者重视的是其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眼病等,其中80%老年糖尿病患病死于心血管合并症,而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
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82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1例.两组患者经合理饮食、运动、戒烟忌酒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经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及血脂变化,减少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
解析ADA/EASD2008 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新共识
以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糖尿病中心的NathanDM教授为首的8位欧美糖尿病专家,于2008年12月(10月已在线发表)再次代表ADA和EASD同时在"Diabetes Care"和"Diabetologia"上发表了第2个关于T2DM高血糖治疗的共识声明(下称"新共识"),是什么原因促使这8位专家在一年内发表两个"共识".显然,近一个时期陆续发表了不少有关T2DM降糖治疗与心血管合并症关系的临床试验和大系列的综述文章,特别是2008年先后公布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如ACCORD、ADVANCE、VADT以及UKPDS的后10年研究等,这些临床研究在治疗方案、药物选择、血糖控制达标值等问题上莫衷一是,以致基层医生们无所适.
-
关于心血管合并症对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产生的影响分析
目的 总结心血管合并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01月~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血管合并症,将其分成常规组(无心血管合并慢阻肺患者)70例与观察组(心血管合并慢阻肺患者)102例.按照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类型,把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分成A组35例、B组22例、C组20例、D组25例.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对各组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2.5±0.3)次、死亡率为10.47%高于常规组的(1.3±0.4)次、2.33%(P<0.05);观察组四小组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次数、死亡率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若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则会使COPD患者死亡的几率加大,且增加急性加重的次数,因此,临床需严格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以从根本上缓解病情.
-
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发展与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入我院的1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80例无心血管合并症患者为对照组,10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合并心血管疾病类型将观察组分为心力衰竭组(18例)、高血压组(37例)、心律失常组(21例)、冠心病组(24例)4亚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4亚组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为(2.42±0.45)次,高于对照组的(1.47±0.34)次;观察组死亡率为11.11%,高于对照组的2.77%;4亚组中心力衰竭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和死亡率高,差异P<0.05.结论 心血管合并症可增加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年内出现急性加重的次数,使患者死亡率上升,且心力衰竭对其影响大,所以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对心血管合并症引起重视.
-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Intermedin/Adrenomedullin-2水平变化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血浆Intermedin/Adrenomedullin -2( IMD/ADM2)水平变化,探讨IMD/ADM2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40例(PIH组);适龄未孕妇女20例(NG组)及正常妊娠妇女20例(PG组)分别采其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IMD/ ADM2水平.结果 (1)血浆IMD/ ADM2水平PIH组、NG组、PG组分别为37.6±11.5、64.7±10.4、58.3±10.6pg/ml;PIH组与NG组及PG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G组与P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PIH血浆IMD/ADM2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r=-0.78,P<0.01);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 IMD/ADM2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浓度的变化,提示其可能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生理、病理生理意义.
关键词: 中介素/肾上腺髓质素-2 妊娠 妊娠高血压 心血管合并症 -
重新审视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策略:ACCORD研究的启示
高血糖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死亡则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的主要归宿.因此,有效预防心血管合并症被视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标.由于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亦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严重危害,因而对于T2DM患者除了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外,还应对并存的高血压与血脂紊乱进行有效干预,以大限度改善其心血管系统预后.近年来揭晓的一系列大型临床试验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注入了大量新理念,其中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行动(action to control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研究结论更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值得思考的重要信息.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睡眠过程中由于上气道阻塞或狭窄而出现反复的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抑或由于反复出现微觉醒而导致睡眠结构紊乱。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成年人中约4%的男性和2%的女性罹患OSAS[1]。 OSAS可导致慢性间歇性低氧、睡眠片段化和交感神经兴奋等病理生理学改变,进而引起白天嗜睡、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等,并可诱发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2],心血管合并症是 OSAS 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OSAS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病理生理学关系复杂且多样,现就其相关机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
1糖尿病时心血管合并症危险明显增加旁路血管成形术血管再通调查(BARI)比较了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者血管重建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5年的病死率,结果糖尿病病人预后更差,血管重建术后5年病死率糖尿病病人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芬兰东-西研究(East West Study)的7年队列观察结果显示,无心肌梗死(心梗)史的糖尿病病人与有心梗史的非糖尿病病人发生心梗的危险性相同,均在20%左右.制定缺血综合征治疗策略机构的研究(OASIS)发现,与无糖尿病、无心血管疾病(CVD)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相比,已有CVD史的糖尿病病人再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3倍,而无糖尿病有CVD的病人与有糖尿病无CVD史的病人再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相同,均增加2倍.该研究也说明,糖尿病病人与无糖尿病的CVD病人处在相同的危险水平上.
-
参附注射液对透析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这一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率仍然较高,并与许多因素相关,如高龄、心血管合并症、糖尿病、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感染等[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的合并症及死亡原因,而肾功能的替代治疗并未明显降低其发病率.
-
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反应状态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这一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率仍然较高,并与许多因素相关,如高龄、心血管合并症、糖尿病、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感染等.有研究表明[1],在所有年龄组的透析患者中50%死于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塞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在22~40岁、45~64岁和大于65岁年龄组,死于感染性疾病分别占25%、17%和14%;营养不良在透析患者中发生率约为34%~60%.
-
毒乃清颗粒对尿毒症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尿毒症心肌病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重要的心血管合并症之一,及早发现并适时干预,对于提高CRF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毒乃清颗粒由黄芪、淫羊藿等中药组成,对CRF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实验观察了毒乃清颗粒对尿毒症心肌病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中药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提供依据.
-
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的主要替代方法之一,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有对免疫系统的干扰少,失血少,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低,纠正贫血所需促红素量较血液透析少,透析肾病的程度较血液透析者轻,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优于血液透析,可在家中进行透析及透析费用明显降低等优点[1]。有学者提出,在我国腹膜透析应作为尿毒症患者的第一选择,尤其是年龄大,原有心血管合并症、糖尿病、儿童、有严重出血倾向及血液透析造瘘失败的患者。现就对66例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
急性脑卒中与急性心脏损害关系的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包括急重症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心脏损害是其严重的合并症之一.近几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不系统.本篇通过对脑卒中的性质、病变部位和范围等方面的分析,期望达到早期干预、治疗心血管合并症目的.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在预测临床冠脉事件中的价值分析
本研究采用高敏感B型超声测定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率大于75%及无心血管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平均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大IMT 和颈动脉斑块率,旨在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平均IMT、大IMT 和颈动脉斑块率与各种冠脉事件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冠脉事件颈动脉IMT与各因素的关系.
-
老年心血管合并症对妇科手术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干预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事件是选择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1].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占各系统合并症的首位,直接影响手术及预后[2].因此,预测选择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筛选出能够从进一步干预治疗中得到益处的病例进行干预,降低围手术期危险性,对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RA系抑制剂是否具有超出降压作用的肾保护作用
为了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死亡率,要优先降低血压.2000年进行的BPLTTC试验的meta分析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与以β受体阻断剂或利尿剂为中心的降压药治疗相比较,结果无差别.进而,2003年进行的BPLTTC试验的meta分析也表明,ACE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之间降压效果并无大的差异.不过,该研究中使用ARB与应用ACE抑制剂及ARB以外的降压药组相比,可使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性减少.
-
Marfan综合征引起的猝死与心血管合并症——外科治疗的影响
一、Marfan综合征的自然预后与猝死Marfan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的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疾病,以骨髂、眼、心血管系统的异常为主要症状,尤其是大血管病变对预后有很大影响.
-
74例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心血管合并症的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病率及危害.方法 收集74例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人的病历资料,分析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病率.结果 74例老年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病率高达91.9%.结论 老年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病率高且危害性大.
-
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823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COPD患者(A组)195例,合并心血管疾病COPD患者(B组)628例(心力衰竭156例、冠心病175例、心律失常126例、高血压病171例),随访周期为1年或患者死亡,随访期间总死亡人数为70人.结果 A组COPD患者与B组COPD患者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1.48-±-0.35)次、(2.41±0.4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6%、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4个亚组COPD患者的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1年内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A组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5+0.27)次、(1.70士0.29)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8%、5.2%(P<0.05);B组合并心力衰竭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87±0.32)次、(4.45±0.86)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10.5%、19.5% (P<0.05);B组合并冠心病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56+0.31)次、(2.99±0.40)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8.0%、18.0%(P<0.05);B组合并心律失常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46±0.26)次、(2.60+0.37)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5.1%、11.1% (P<0.05);B组合并高血压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7±0.27)次、(2.45±0.33)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3.6%、7.6%(P<0.05).结论 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老年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极重度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均高于重度COPD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