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和环境毒素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
具有甲状腺毒性的常见物质多种多样.为此,下面对一些较常见的药物和环境毒素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做一简要概述.
-
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性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认为,PD是由多种基因突变相互作用和(或)基因突变加上环境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氧化应激、线粒体机能障碍、兴奋毒性、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免疫调节异常及细胞凋亡都是引起PD的可能原因[1-5].
-
α-synuclein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变性病,65岁以上人群约1%~2%患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不能、姿势障碍为特征;病理上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缺失及胞质内包涵体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性改变,其他病理改变还包括蓝斑、基底核、下丘脑、大脑皮质、迷走神经背核、中枢及周围自主神经核的病变.病因至今未明,但认为可能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活性氧产生过度、环境毒素、遗传因素有关,但没有单一因素可以完全解释发病机制,多数人认为可能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环境毒素及代谢酶的相关性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对其病因和发展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有关动物实验及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环境毒素二恶英可能与其发病相关,但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致病.综述二恶英及环境毒素代谢酶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有关依据和可能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环境毒素 二恶英 细胞色素P450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
帕金森病环境毒素模型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但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认为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与PD的关系非常密切,MPTP-PD是造成PD的重要因素之一,除MPTP外,多种环境毒素参与PD的发生,如百草枯、代森锰和鱼藤酮等,其中有的作为农药被广泛应用,因此研究环境毒素与PD的关系无疑成为意义重大的课题之一.
-
细胞色素P450 1A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
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是代谢二恶英等环境毒素的主要酶类,CYP1A1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大量研究表明,CYP1A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毒素暴露相关的肿瘤易感性有关.近年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发病与环境毒素特别是二恶英的暴露存在明显相关性[1,2].由此,我们对广东籍汉族内异症患者和非内异症妇女的CYP1A1基因多态性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内异症遗传易感性与CYP1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四氯并二(口恶)(口英)的肝脏毒性
2,3,7,8-四氯二苯并(口恶)(口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是一种强烈的持久存在的环境毒素,是世界上毒性强的化合物之一.它对人体及动物的生物学危害不仅仅涉及皮肤、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同时也将对其进行生物转化的肝脏作为它的主要储存部位和重要的靶器官[1,2].1976年7月9日,位于意大利Seveso的美达镇,发生了TCDD外泄事件,当时有2kg的TCDD泄漏,导致附近的土地严重污染,居民发生各种病变,周围人群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发现,人群中出现肝脏功能异常[3].从此,TCDD的肝脏毒性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科学界所关注.本文将近30年来对TCDD肝脏毒性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TCDD肝脏毒性的评价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研究现状(下)
5环境毒素研究5.1铅毒性:目前大气中铅负荷大约是工业化时代以前的200倍.铅对大脑发育有着灾难性的影响.铅与ADHD是否存在计量-反应关系目前尚无有效证据,研究结论也时有冲突.但已有研究显示发铅浓度高的儿童其对简单任务的完成差于发铅浓度低的儿童[23].另有研究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状况等)后,铅浓度与教师负性评价之间有明显的计量-反应关系.且在同-组儿童中,医生诊断ADHD的符合率与发铅量之间存在极强的关系[24].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探讨
EMs是临床常见妇科良性疾病,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从EMs与恶性肿瘤相关性、免疫学、激素、环境毒素、基因等方面综述EMs研究进展.
-
了解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主要影响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帕金森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大多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环境毒素、病毒感染、免疫等,少数可由遗传基因缺陷所致.
-
帕金森病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环境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引起神经元的损伤导致帕金森病的假设已经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单纯环境因素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群中许多具有相同环境暴露的个体并不都患病,提示个体存在对帕金森病易感性的差异.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PD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已经发现了多个与PD相关的遗传基因,他们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具有多个不同的突变位点,证明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这一方面说明PD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帕金森病具有多基因突变的特性,单一基因的点突变无法解释全部帕金森病的遗传学信息.因此对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多个遗传易感基因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我们更全面的揭示该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帕金森病的易感性是由遗传易感基因所决定的,目前发现的与帕金森病有关的易感基因有20多种,本文就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的主要的基因及其突变位点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早期防治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简称PD)是1817年由吉·帕金森医师发现的,又叫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慢性进行性疾病.至今原因不明.主要病变在脑内黑质和纹状体,病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损伤大脑神经元等因素有关.
-
帕金森病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P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家族性PD患者中发现该病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基因、Parkin基因等突变有关,而在散发性PD患者中发现黑质的生化病理改变与环境毒素、线粒体损伤以及α-突触核蛋白聚集有关,这表明PD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两者通过何种共同机制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终导致PD的发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对一些PD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与环境毒素相互作用,从而干扰控制线粒体功能完整性的分子通路,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PD的发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研究进展
EMs是临床常见妇科良性疾病,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从EMs与恶性肿瘤相关性、免疫学、激素、环境毒素、基因等方面综述EMs研究进展.
-
镉和锌对前列腺增生与癌变的影响
镉(cadmium,Cd)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属于环境毒素.镉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镀、电池、油漆、塑料等工业,在工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镉可通过空气、水、土壤及食物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镉约为30~50μg,不过只有1%~3%被胃肠道吸收,香烟中镉含量也较高(20μg/支),其半衰期长达20~40年.
-
CYP1B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CYP1B1基因第2外显子119(G-T)、第3外显子432(C-G)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55例Ems患者和45例对照组进行CYP1B1基因第2外显子119(G-T)、第3外显子432(C-G)突变分析,探讨Ems的发生与CYP1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YP1B1基因密码子119中等位基因G、T在Ems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等位基因T使Ems发病风险提高2.061倍;CYP1B1基因密码子119G/T各基因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合突变(T/T)基因型、杂合突变(G/T)基因型与野生型(G/G)基因型相比,患Ems的危险度分别为2.625倍和3.214倍.以CYP1B1联合野生型GG和CC个体的OR值为1相比,CYP1B基因密码子119杂合型突变(Ala/Ser)合并密码子432野生型个体的OR值为2.976,95%CI:1.129~7.848,P<0.05.结论 CYP1B1基因第2外显子119(G-T)突变等位基因与Ems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突变基因型增加了Ems的发病风险;CYP1B1基因第2外显子杂合型突变(Ala/Ser)联合密码子432野生型能增加Ems的发病风险.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色素P4501B81 基因多态性 环境毒素 -
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也称震颤麻痹,它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中脑黑质和纹状体内的神经介质多巴胺减少引起,临床主要症状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等,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PD 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和环境毒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
情绪毒素影响优生
从优生角度讲,怀孕妇女应远离种种环境毒素的侵害,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污染物质都是优生的大敌,容易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等,这个道理是众所周知的.为怀孕妇女注意不多的是,还有一种用现代科学手段难以检测的毒素——精神压力也是影响优生的因素.根据医学研究指出,在孕妇习惯性流产、胎儿畸形病例中,生活压力这种"情绪毒素"也是原因之一.
-
对话德国专家
INUS是什么技术原理?在技术上有哪些新突破?大部分重金属和环境毒素通过呼吸及饮食吸收进入血液,再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器官内,一旦重金属和毒素在器官内过量蓄积,则极大增加患各类重大疾病的可能,甚至导致癌症发生.因此血液中毒是一切慢性疾病的根源.德国INUS的双膜靶向排除技术是通过纳米超离子交换膜,将自体血液中蓄积的重金属和毒素靶向分离、收集并排出体外,安全高效.此技术既不涉及血浆置换,又不导致电解质失衡,更不改变血液的正常功能,治疗过程温和,不需要对身体施加压力,具有非常良好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