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缝扎术式的探讨
近年来,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逐渐成熟,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方法也逐步加以改进.我们对5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手术,总结如下.
-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并发症提出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方法:将2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依照既定的分组标准分为三组,根据分组的情况统计出血和感染的比例,并作出统计分析.结果:资料显示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并且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护理质量对于术后的出血和感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术后肺炎的发生三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对于患者术后的预后有重要作用,要加强预防性护理的力度,进一步规范护理的内容,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
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微创手术方式研究
目的 研究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微创手术的开展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实行微创小横切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组内90名患儿,出院后的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其中,治愈89人,治愈率为98.9%,1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1%.结论 微创小横切手术方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手术以及住院时间比较短,且手术造成的组织损失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治愈率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横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目的 分析横切口微创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5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依照患儿临床手术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横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切口微创手术应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试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单孔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于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案,对于观察组患儿,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方案.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同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儿.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50)6.0%,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50)2.0%,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结论:通过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同时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多于干预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增强手术效果,减轻患儿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儿康复进程.
-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案,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14.61±4.13)min]、术后疼痛时间[(2.61±0.14)d]和术后住院时间[(5.31±0.24)d]均短于对照组[(26.5±5.19)min][(3.21±0.53)d][(8.34±0.33)d],术中出血量[(1.23±0.71)ml]少于对照组[(3.36±0.35) ml](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更好。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10%,与对照组的2.2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围手术期给予患儿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小切口腹膜前疝囊剥离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目的:探讨小切口腹膜前疝囊剥离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50例采用小切口腹膜前疝囊剥离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小切口腹膜前疝囊剥离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显著,创伤小,组织损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的效果.方法:收治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术62例.记录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血管损伤情况及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记录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6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手术时间(8.91±1.03)min,双侧手术时间(12.68±2.15)min,手术切口长度(0.43±0.12)cm,术中平均出血量(2.14±0.11)mL,术中血管损伤1例(1.61%),平均住院时间(2.86±1.05)d.随访3个月,无切口感染、血肿、皮下异物感、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出现,复发率1.61%(1/62).结论:腹腔镜下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腹壁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8例分析
为了更好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总结9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省时,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疤痕小,家属及痛人易接受.
-
整体护理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接受腹股沟斜疝治疗的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患儿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患儿在并发症的出现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家属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儿腹股沟斜疝围术期采用整体护理的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90例体会
由于先天发育因素和部分后天因素的影响,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因为其病因、发病特点、腹股沟解剖和发育等因素,手术方法则与成人不同,通常不需修补腹股沟管壁,斜切口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是其常用手术方法.2003~2010年采用小横切口的方法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19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研究
目的 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果研究.方法 对16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进行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术后对其随访观察,时间短的3个月,长的8年.结果 复发2倒,治愈率为98.8%.结论 本术式损伤小,术后当天小儿就可以下床活动,效果可靠,复发率低,成功率高、费用低.
-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
小儿斜疝与成人斜疝发病机制不同,因此小儿斜疝只要作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这是公认的治疗小儿斜疝的典型方法.为了减少或避免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小儿腹股沟管短、外环口富有弹性的特点,加之小儿腹股沟肌肉薄弱,术后发育中的腹肌逐渐强壮可使腹壁加强,因而仅需高位结扎术,可不做任何形式的腹壁修补.
-
小切口经腹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体会
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或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法加以治疗.我院自1994年3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小切口经腹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8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手术286例分析
作者自1996年开始,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由传统的斜切口改进为外环上方皮肤皱纹处延皮纹切口,该切口具有创口小,皮肤无须缝合,术后疤痕不明显,且操作简单,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现报告如下.
-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2001年~2005年行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45例.术后患儿痛苦小,恢复快,特别是能发现另一侧隐性的斜疝,减少再次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价值
一年来,本科应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腹股沟斜疝(以下称斜疝)16例,均为男性,年龄36天至14岁.左侧斜疝6例,右侧斜疝8例,双侧斜疝2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使用仪器为美国百胜公司A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10~13MHz线阵高频探头,设置功率10~30%.采取平卧位直接多切面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