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芯片技术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1,2].数十年来,尽管很多胰腺病工作者致力于胰腺癌基础与临床的研究,但其预后仍然很差,死亡率与生存率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胰腺癌发病分子机制广泛、深入的研究,寻求胰腺癌易感性标记物(一级预防)与特异性标记物(早期诊断、特异性治疗靶点)等是有效地防治胰腺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耗资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草图的完成[3,4]与高通量基因、蛋白及组织等分析工具--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的问世[5,6]使得胰腺癌的研究进入了信息化、系统化时代,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
肥胖通往糖尿病的分子生物学探索之路:第76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Banting奖演讲解读
2016年6月12日上午,美国新奥尔良市国际会展中心,哈佛医学院Beth Irs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医学部研究策略副主席Barbara B Kahn教授,荣获第76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科学年会Banting医学成就奖。Kahn教授是全球知名的研究肥胖和糖尿病发病分子机制的医学科学家。她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提高了人们对肥胖作为糖尿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理解,开拓性地提出脂肪和其他组织的“交流”调节着全身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令人惊奇地发现: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是调控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物质;脂肪组织内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也能调节脂肪因子分泌,包括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以及与胰岛素增敏、机体抗炎有关的一类新脂质。这些新脂质甚至可以影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胰岛素分泌。她的研究进一步强化了脂肪组织也是内分泌器官的临床概念,奠定了针对多种疾病进行新药研发的理论基础。少女时代就患1型糖尿病的Kahn既是医生,又是患者;既是富有开拓精神的实验科学家,又是十分活跃的临床糖尿病专家,在美国糖尿病代谢病领域她是位于前1%的佼佼者。Kahn教授在获奖致辞中,回顾了20年来探索脂肪组织通往糖尿病的系列研究,再次唤起一万多名与会学者对当今热门研究课题的学术共鸣,并从其“研究-问题-假设-验证-新的问题-假设-验证……”的科研思路中,充分感受到医学科学的严谨和无穷魅力。现将演讲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
近年随着对胃癌发病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针对多种靶向关键信号传导途径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进行了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改变了胃癌的治疗模式。《中国肿瘤临床》于2015年第23期邀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熊建萍教授对近年胃癌及进展期胃癌及胃食管连接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刚刚起步,很多领域尚待探讨,希望本文的刊出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方向。
-
MDS发病分子机制、预后和表观遗传学治疗进展--第12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国际研讨会采撷
1 MDS基因突变
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dysplasia),无效造血(ineffective haematopoiesis)及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增高。MDS主要病理生理本质是:(1)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2)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3)无效造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计数减少及由此导致的症状和体征,疾病结局是骨髓衰竭或演变为AML。MDS的发生和演变是一个多步骤累及多基因的病理过程。 -
EB病毒介导的鼻咽上皮细胞永生化早期阶段的生物学观察
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对鼻咽癌发病分子机制未能彻底阐明,关键问题之一是缺乏一个良好的体外多阶段细胞模型.虽然利用EB病毒已建立了数个灵长类上皮细胞系,但是,EB病毒转化的人鼻咽上皮永生化细胞系尚为空白.目前认为,上皮细胞永生化呈多阶段,即上皮细胞增殖--逃避老化期(Senescence)--逃避危机期(Crisis)--进入永生化(Immortalization),其中,逃避Senescence可能是上皮细胞永生化的初阶段.方法:借助EB病毒和TPA的体外协同作用,采用相差显微摄影、间接免疫荧光、Senescence相关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细胞生长曲线及群体倍增时间等检测方法,我们对12例EB病毒感染的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EB病毒感染的原代鼻咽上皮细胞表达EB病毒瘤基因产物LMP1,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SA-β-Gal表达呈现从弱到强再到弱的趋势.在原代培养后期,SA-β-Gal表达阳性率降低,提示EB病毒促使部分鼻咽上皮细胞逃离了Senescence、进入永生化早期阶段.作进一步的生物学观察表明,处于该阶段的鼻咽上皮细胞具有部分转化特征,表现为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从原来扁平而紧密的镶嵌状排列,逐渐变成立体感增强,细胞体积变小,分裂相增多.原代培养后期可观察到明显的转化灶,细胞生长活跃,与正常培养的鼻咽上皮细胞呈现的老化形成明显的对照.经传代后,细胞呈岛状重叠生长,提示永生化早期阶段的鼻咽上皮细胞具有去接触抑制生长的特性.细胞生长曲线检测进一步表明,其群体倍增时间降低,提示EB病毒促使永生化早期阶段的鼻咽上皮细胞进一步生长.结论:EB病毒促使体外培养的鼻咽上皮细胞通过Senescence时期、进入永生化早期阶段,并初步具有体外转化特征,为进一步阐明上皮细胞永生化分子机制及建立人鼻咽上皮细胞永生化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进展
随着肿瘤发病分子机制的逐步揭示和分子生物学Ё技术的发展,肿瘤基因及其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在人们知道,所有肿瘤的发生都是由于一些肿瘤相关基因的改变而产生,为了使癌变细胞能逃避机体免疫机制的控制,终发展成肿瘤,通常需要积聚5~9次基因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