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比研究CARTO标测系统在指导消融术中的弊与利.方法 6例病人同时接受CARTO及普通心内电信号标测双系统指导下的射频消融.其中左房局灶性房速3例、右房房速1例、左室非典型部位特发性室速1例、先心矫形及修补术后室速1例.除1例房速外,均为接受第二或第三次手术的病人,普通心内电信号标测同常规,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利用电磁原理首先建立感兴趣区的三维空间,然后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标测折返环,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进行消融.结果 6例病人成功4例.未成功的两例病人为因心包填塞中止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为左房局灶性房速、1例左室非典型部位特发性室速,心包穿刺后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术中描绘出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无须太多的X线曝光量、提高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成功率,节省手术时间.但对于简单心律失常来讲,建立感兴趣区的三维结构,要耗用不必要的标测时间,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此外费用较高.由于CARTO系统无法观察到整个导管的走性情况,导管在心腔内的张力无法判断,因此容易出现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因此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儿童左心耳部房性心动过速消融一例
患儿女性,14岁,以"阵发性心悸6年"为主诉入院.近6年来反复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四肢麻木,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心电图示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见图1.既往否认器质性心脏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10/70 mm Hg,心界无扩大,心率8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初步诊断为房速.患儿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Biosense Webster,USA)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分别穿刺左、右股静脉放置高位右房、希氏束、右心室电极导管,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患者术前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示:Ⅰ和aVL导联P波倒置,Ⅱ、Ⅲ、aVF和V1导联P波直立,RP>PR(图1),初步考虑为左心房房速.穿刺房间隔成功后,经房间隔穿刺鞘管送入3.5 mm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Navi-Star Thermo-CoolTM,Biosense-Webster,USA),在心动过速下进行左心房三维解剖重建和激动标测,结果显示,心房早激动点位于左心耳部(图2).在早激动点以25 W,45℃放电,放电时盐水流速17 ml/h,8s后房速终止(图3),巩固消融60s.
-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的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
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2009-06至2011-12, Carto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122例流出道室早/室速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起搏及电激动标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局灶消融。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孕妇起搏器植入一例
1临床资料
32岁,女性。反复心悸、头晕3年,加重2月入院。3年前出现心悸、头晕,伴黑矇,1~2s后自行缓解。2年前弯腰时晕厥一次,持续2s左右,未诊治。5月前怀孕体检,动态心电图(Holter)示窦性停搏,长RR间期6.25s,交界性逸搏,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月前症状开始加重,发作较前频繁,心悸、头晕症状较前明显。此次为行起搏器植入术入院。入院心电图示交界区逸搏心律。Holter检查示阵发性房扑、交界区逸搏心律。心脏超声未见异常。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阵发性心房扑动、交界区逸搏心律。符合起搏器植入I类适应证。因患者妊娠5月,为减少X线辐射对胎儿损伤,采用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植入起搏器。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置入6F带锁鞘,经右侧股静脉送入十极可调弯冠状窦电极,分别构建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包括右心耳)、三尖瓣环和右心室(流入道、心尖部和流出道)三维解剖模型。局麻下切开右侧头静脉,送入心室电极导线。应用两根鳄鱼夹连线连接心室导线近端和远端电极,并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 St.Jude Medical, USA)多导电生理仪接线盒相连以在三维模型中显示导线位置和走行。顺利将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感知良好(图1)。 -
在心腔内三维超声辅助下经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初步体验
目的:报道国内首二例利用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SoundStar)联合专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Sound)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手术的初步经验。
方法: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SoundStar和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完成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手术。 -
国产ColumbusTM 心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
目的:应用国产ColumbusTM 心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olumbusTM系统)(目前已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上市前临床试验)引导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观察此系统的精确性和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电解剖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
目的采用双Lasso导管标测技术行环肺静脉及其周围组织隔离预防心房颤动复发.方法 13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56±8)岁,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其中,8例为频发的阵发性房颤(1~20年),5例为持续性房颤(1~4年).窦性心律下起搏远端冠状静脉窦或房颤发生时,利用电解剖系统进行左心房重建.然后,将两根Lasso多极导管同时置于右(左)上、下肺静脉之内.在距肺静脉口1 cm左右处行环肺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电隔离.消融终点为左心房-肺静脉/周围组织完全性阻滞,表现为放电时肺静脉电位消失.结果 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窦性心律下电隔离成功,5例持续性房颤和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窦性心律和房颤发生时电隔离成功.3例患者放电时房颤终止:左肺静脉隔离时房颤终止1例,右肺静脉隔离时房颤终止1例,左肺静脉隔离完成后54 s自行终止1例.其余3例需体外电转复.消融术时间为(256±56) min,X线曝光时间为(39±11) min.无并发症发生.在术后平均随访(104±50) d,只有1例患者在第71 d时出现不典型心房扑动,自行终止.其余12例患者均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结论有明确心电学隔离指标的环肺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电隔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肺静脉既可为房颤的诱发机制,亦有可能参与房颤的维持机制.
-
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的房性心律失常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28例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平均年龄(54±1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18例.采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及双Lasso标测导管技术,分别进行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左心房-肺静脉双向阻滞.复发患者再次消融术采用双Lasso导管指导在原环形消融线上标测"漏点"并消融封闭之,对不能终止心动过速者再行拖带标测、激动标测或结合Carto系统标测;对典型心房扑动(房扑)行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结果初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45±65)d,18例无复发;8例复发房性心律失常包括5例典型房扑、2例其他房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颤;2例左上肺静脉电位未完全隔离者仍持续房颤.除外1例持续性房颤,另外9例接受了再次消融术,证实所有复发患者均有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8例射频消融成功并随访(192±92)d无复发.结论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是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初次手术附加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可能减少复发率.
-
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室性早搏临床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 报道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室性早搏(PVC)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经验.方法 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且频发PVC的患者(男5例,女3例),其中5例伴有阵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年龄19~54(42.7±10.6)岁.其中3例患者行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5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在左后分支标测到早心室激动点处给予温度控制下射频导管消融.结果 8例患者术前均以体表心电图定位起源于左后分支处区域,其PVC或左心室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均为典型特发性左心室室速(ILVT)表现(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QRS时限≤160 ms).其中,QRS波Ⅰ导联6例呈rS,2例呈Rs;aVL导联呈qR;Ⅱ、Ⅲ、aVF导联呈rS.胸前导联多在V1~V3处移形,由R 转为RS或rS.在消融成功部位(早激动点)消融导管均记录到融合有浦肯野电位(PP)的V波,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20~48(33.0±10.2)ms,8例患者行射频消融即时成功.术后3~15(8.1±4.2)个月复查,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PVC均小于1000次/24h.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PVC,在消融导管标测到PVC早激动点并融合有PP时可成功消融PVC.
-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展望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一直是电生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房室结改良术控制心室率、毁损房室结造成三度房室阻滞加起搏器植入、仿迷宫术线性消融、肺静脉内点消融、环形消融等多种术式,本世纪初,则以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主.房室结改良术和房室结毁损术并非针对房颤本身的治疗,而仅仅适用于心室率快,自觉症状重且难以耐受药物或药物控制心室率不理想的病人,前者已罕用,后者目前仅用于某些特殊病例;仿迷宫术线性消融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很难达到消融径线连续、透壁,且操作复杂,透视时间长,成功率低,目前也已基本不用.本文仅就后几种术式加以回顾和评价,并展望房颤消融治疗的前景.
-
存在舒张期电位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二例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机制包括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以及心房内微折返,在三维标测系统的电激动图上均有可能表现为局灶特征,故难以作出进一步鉴别.晚近,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引下行局灶性房速导管消融时,2例在靶点部位标测到类似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中的"舒张期电位",现报道如下,并探讨其机制.
-
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经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法洛四联症术后的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 报道6例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引导经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法洛四联症术后室性心动过速(VT).方法 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8岁,法洛四联症术后出现阵发性心悸,体表心电图均表现为持续性VT,3例有晕厥史,6例患者均不同意放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VT方法如下:心室程序电刺激诱发VT,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在VT时行激动标测和电压标测,结合标测舒张期电位和拖带标测等方法确定并消融VT关键峡部;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能诱发持续性VT,则在窦性心律时行右心室电压标测、起搏标测,在局部起搏时和VT有相同或相近的体表心电图并伴较长的刺激到QRS波时间的部位消融,并消融晚电位或碎裂电位及消融连接可能的电屏障区.结果 6例患者可诱发出8种形态VT,VT周长230~310 ms,7种为持续性VT,其中2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另1种为非持续性VT.4例患者在VT时标测和消融,2例患者在窦性心律下标测后消融.6例8种形态VT均为瘢痕折返机制,均消融成功.随访6~19个月,仅1例VT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应用Carto系统引导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法洛四联症术后VT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尤其对引导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形或非持续性VT的消融可能有较好的效果.
-
射频消融右心耳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两例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起源于右心耳的房速所占比例较低,且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方法困难,国内文献尚鲜有报道.近期,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成功消融源自该部位的持续房速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射频消融体会报道如下……
-
超高密度标测指导持续性心房扑动的标测与消融一例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寻找局灶心动过速的早激动点或明确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与关键通道提供精确的指导. 但传统三维标测系统仍面临准确度和分辨率不高、标测耗时费力等难题. 一种新型的磁电双定位三维标测系统( RhythmiaTM ,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结合64个电极构成的小型网篮导管( OrionTM ,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可实现快速、超高密度的接触式电解剖激动标测,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难题. 本文将对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应用RhythmiaTM标测系统及OrionTM网篮导管指导标测和消融心律失常进行报道.
-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临床顽疾,也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难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心肌梗死后室速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室速的成功标测与消融充分揭示了此类室速的电生理机制[1-4].目前认为,绝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是瘢痕相关性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其缓慢传导区常位于瘢痕内部,入口和出口位于瘢痕边缘[2,5].常规标测技术(激动标测、起搏标测、拖带标测)有助于发现这些关键区域,但成功率低[2,4-5].三维标测技术可直观地显示瘢痕区域,结合激动标测和各种心内电刺激技术可进一步明确缓慢传导区及其出口,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消融策略可大大提高消融成功率[6-8].本研究介绍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各类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方法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初步经验.
-
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 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超过3 000次.按照患者家属是否同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为两组:射频组15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非射频组18例,行OPCABG+室壁瘤成形术.术后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并随访,比较两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非射频组围手术期脑梗塞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患者均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射频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组间比较,射频组24h室性心律失常频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 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可行的外科方法,近期临床疗效尚可,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
CARTO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术后护理
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几年治疗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进展,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简称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左房内线性消融术已成为目前国内多数中心房颤消融治疗的基本方法.2006年8月-2007年10月我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10例,现将治疗结果和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CARTO三维标测指导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病人的护理
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以及动脉系统栓塞,其人群发生率在1%左右,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有增高之势,并有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近年来发现左房肺静脉肌袖产生的心房期前收缩是诱发心房颤动的关键因素,因此,射频消融造成肺静脉与左心房的电隔离可有效治愈心房颤动.2000年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2].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心房颤动消融的成功率[3],已成为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我科2010年4月起,采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病人2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术中护理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是近年来的热点.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lto)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术因具有适应证广和成功率相对较高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院2005年至2008年对50例患者采用Carto指导和单Lasso技术行环静脉消融电隔离,本文将其术中监护与配合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肺静脉内缓慢性与快速性自律电位共存1例
患者男性,55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行环肺静脉射频导管消融术(CPVA),术中以环状电极(LASSO)标测肺静脉电位.左肺静脉电隔离后(图1A),环状电极在左上肺静脉内记录到缓慢性与猝发的快速性肺静脉电位共存(图1B),肺静脉电位与左心房电位无传导关系,继续消融至右肺静脉达到电学隔离.随访3个月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